第28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1)

陳海通過個人奮鬥獲得了個人成功,自己開個代理真空設備的公司和我們展開競爭,在我們這個銷售團隊中並沒有激起什麼波浪。陳海也沒事的時候經常請我們吃飯,畢竟曾經都是同事,又在同一行內打拼,並且都在武漢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雖然現在他自己開公司也沒人羨慕他現在的成功,原因是:你最窮的時候就和我們一起度過的,你最富的時候,你在我們眼裡仍然是最窮時的印象。這也就是,我的業務人員後來個個當老闆以後,但見到我時仍然大氣不敢出,規規矩矩站立兩旁的原因。英雄不論出處,但要知道自己的出處,奮鬥一旦成功尾巴就翹得比天高,這本身就是沒素質的體現,這樣的人即使偶然成功也不會在成功的巔峰待得太久,一定會摔下來的。

據統計,那些在20世紀80年代靠膽大投機崛起的富翁,在1995年的統計中90%的人又被打回原形了。

陳海轉型的故事之所以沒有激起什麼波浪,一是因爲我告訴業務員:與其自己開個小公司,憋憋屈屈去混點兒小錢,不如趁年輕多積累客戶關係和閱歷,做些迎接成功的準備。再者,一個大公司的銷售絕對比一個小公司的老闆要體面得多:小公司的老闆四處求人,大公司的銷售四處受歡迎。比如你是西門子的銷售員,無論你到哪裡,客戶都會尊敬你。假如你是個小IT公司的老闆,你去找客戶,客戶就愛理不理的。二是因爲業務員們也從陳海的經歷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工業產品的銷售蛻變成爲老闆太簡單了,如果操作一個大客戶,維護好關係,那麼這個大客戶就足夠養活你和你的小公司了。

好多人講成功有多難多難!OK!就聽聽我說一個普通的水泵銷售員成爲老闆的故事吧。

記憶再回到2005年。那一年,我在上海一家水泵廠當銷售總監。那天,我在辦公室裡閒坐着,突然接到江西五聯泵業上海辦事處主任老陳的電話。“倪總,中午一起去閘北童子雞飯店吃飯。”那個飯店以前是亞洲最大的飯店。

“啊,消失了那麼久,我還以爲你回老家不在上海奮鬥了呢。”我說。其實我已經有一年多沒和老陳聯繫了。認識老陳,源於一次客戶拜訪,在客戶那兒碰到老陳,就交換了名片。由於都是搞銷售的,也由於都是外地人在上海,所以沒事的時候就聯繫一下,吃吃飯什麼的,也沒什麼深交。說起當時的江西五聯泵業上海辦事處其實就是老陳一個人,既是辦事處主任又是業務員,薪酬待遇很低,要完成的任務又很艱鉅,所以老陳辛苦得很。

“我去你辦公室接你啊。”老陳電話裡說。

“好啊。”我說。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駕照考了三年都沒考過,那時仍然還沒駕照,都是司機接送我,我自己從來不開車,寧願打出租。

“靠!一年多不見,你買寶馬車了!”我上了老陳的車,大吃一驚:這小子發財也太快了吧?

“呵呵,準備開奧迪A6的,但借給別人了。”老陳不露聲色地說。

“怎麼發財的?給老弟說說,我學學呀。”我追問。雖然我對發財沒多大興趣,但是一個人那麼快崛起卻是足夠能引起我的好奇。曾經我有一個湖北的朋友半年就整成了千萬富翁,以前這個普通的銷售居然一年多就買奧迪、買寶馬,這也太猛了吧?他應該沒有這個快速崛起的素質啊?

下面就是江西五聯泵業老陳的發家史。

2004年清明節,老陳回老家祭祖。這是他們老家的風俗,再遠,人也要回家上墳。老陳回家的時候,和他所在的工廠吵了一架,原因是工廠沒錢了,所以出差標準又降低了。他所在的江西五聯泵業是國有企業,已經瀕臨破產邊緣,效益不好,所以身爲上海辦事處主任的老陳就沒有多少活動經費,雖然說是辦事處,其實就是他一個人苦苦地在上海煎熬。他找到廠裡說,他不想在上海辦事處了,要調到一個小城市搞辦事處,這樣資金可能還夠花。廠裡預算給老陳的辦事處經費,連老陳自己都養活不了,上海的消費太高了,所以老陳想離開上海去其他地方搞辦事處。但是廠裡拒絕了,所以老陳那幾天心情是比較鬱悶的。

於是老陳掃過墓就坐火車回上海了。老陳家在贛州,在那裡坐火車回上海最方便快捷,如果轉到南昌坐飛機回上海,可能比坐火車還慢——當然老陳是沒錢坐飛機的。老陳心情比較鬱悶,於是就在火車的兩節車廂間吸悶煙。過了一會兒,睡他下鋪的一箇中年人也出來吸菸。於是,這兩個人就隨便聊了起來,他們在同一個地方上車的。

“你是哪裡人啊?”老陳先問。

“我是贛州的。”那中年人回答。

“啊,我也是贛州市,前山路的。”老陳說。

“哦,我是玉山路的。”玉山路和前山路就相差兩條馬路,這一下二人就有了共同的話題。於是那中年男人就問老陳什麼單位的,去上海乾什麼。

“我是江西五聯泵業上海辦事處的,在上海搞銷售。”老陳說。

“江西五聯我知道啊,一家還不錯的企業。你們銷售得還不錯吧?”那中年男子說。

“不行啊,上海覺得江西的產品檔次太低,我們的產品在上海根本賣不掉,我們企業都快垮了。”老陳嘆了口氣說。

“哦,我們單位最近好像需要水泵,你有時間去找一下項目部的李總,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需求。”那中年人說。

那個中年人下火車的時候留下了一個人名和一個電話號碼。老陳在交談中得知,這個中年男人居然是上海××大型鋼鐵公司的副總——這可是個大人物啊。

一切都很順利,老陳找到上海××鋼鐵公司項目組的李總,不費什麼周折,就拿到一筆300多萬元的訂單。這一下完成的任務比全年還多。

老陳找到那個上海××鋼鐵公司的副總,就是那個中年人,說:“大哥,訂單簽訂了,錢也到了,我們企業又活了。小小一點意思,感謝老哥的幫忙,不然我們五聯泵業就破產了。”說着老陳拿出了一個紅包。

那個中年人臉一板說:“小陳,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情也領了,錢你拿回去!以後別提錢的事情!”

老陳送不掉錢,心裡並不高興,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這是規律。於是老陳回到那個中年人的老家,以中年人的名義給當地一個希望小學捐款,把應該給中年人的錢都捐給了希望工程。那個希望小學把捐款人的名字也刻在學校的石碑上,銘記着捐款的人。

後來那個中年人也知道了,什麼心情我不知道,但起碼很高興、很欣慰,因爲這是做好事啊!

剛纔說了,那個中年人是上海××鋼鐵公司的副總,冶煉專業畢業,他的同學大部分在中國的各個鋼鐵公司裡擔任高管。他覺得老陳不錯,就把老陳推薦給他的同學和朋友,這一下子老陳的水泵生意就做到了全國的鋼鐵企業裡去了。於是老陳的上海辦事處一下子就做了幾千萬元的訂單。

這個時候,老陳的企業已經快破產了,老陳籤的雖然是江西五聯泵廠的合同,但真正進貨卻是從溫州批發來的。短時間內老陳就賺足了錢,而他所在的單位江西五聯泵廠卻接近倒閉了。

這就是老陳的故事。2005年的後期,由於我和企業老闆娘吵了一架,所以就辭職不幹了,進了德國佳菱這家外企,老陳的事情就不太知道了。不過後來聽說,老陳已經成爲企業主了。

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老陳有了錢,就以上海客商的名義去他的故鄉做投資,他的故鄉就讓江西這個小廠破產,然後賣給了老陳。老陳買進來,就改組,在上海租個廠房,註冊個公司,把企業更名爲“上海五聯泵業集團”。這樣,老陳開始了爭霸全國水泵市場的宏偉目標!據說,現在老陳的企業已經年銷售額達三個億了。江湖傳說而已,也不知道真假了。

我沒去探究真相,雖然我一直在做銷售,扮演一個經常去賺錢的角色,但我骨子裡還算是個文人。錢,夠用就行了,多了並沒多大意義。我從事銷售,更大的樂趣在於解決銷售上的疑難問題。在一個項目上打敗競爭對手,拿到訂單,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這纔是我真正想要的!

一個打工的銷售員千萬別將你個人的社會關係用到你的銷售工作中,你的老闆一旦不守信,你的人際關係就都完蛋了。

中國無數的銷售員日子過得不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積累很好的客戶關係,原因有二:一是老闆自己將客戶接收過去,二是老闆不守信導致客戶流失。而如果不積累很好的客戶關係,銷售人員想翻身就很難。

網友richard_ang說:

看到老陳遇到一個貴人一下子改變了自己的階層很是興奮和羨慕,只是這樣的機遇對於我們大多數銷售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們要做的還是老老實實地跟手上的每一個單子。現在手上有個案例,請作者幫忙看一下。

1. 工作範疇:行業客戶,屬於能夠反覆採購的那種客戶。

2. 背景:行業客戶甲公司一直沿用競爭對手乙公司的系統,其中關鍵部門領導A一直支持競爭對手乙公司。在競爭對手提供不了相關係統的情況下,我這邊的系統是其第一選擇,目前已經通過領導A將一個與乙公司不衝突的項目做了進去,我與甲公司進行了第一次的合作。

3.問題:我判斷到明年時,一定會在甲公司和競爭對手乙公司開展正面交鋒,而領導A多次私下對我說,在乙公司無法提供其需求的產品的情況下,會選擇我公司提供的產品,實質意思也透露出讓我不要和乙公司爭。

如果到明年出現與競爭對手乙公司交鋒時,我該怎樣處理比較合適些呢?一種方式是陪標,讓乙公司中標,領導A滿意,看後續其他的合作機會;另一種方式是直接交鋒,由於我公司整體實力要高於競爭對手,如果再通過市場運作,應該是有取勝機會的,或者極大地消耗競爭對手的利潤。到時候我是打,還是不打?作者回復:

一般而言,到你這個層次,就要有所爲而有所不爲。打不打,已經不是你說了算的事情,而是你要請教A,表達你的想法,讓A給你指條路!生意做到最後,其實就是劃分勢力範圍了,你做什麼,他做什麼,在客戶心裡都有本賬了。所以,你不要妄動,免得被客戶看做貪婪,要讓人給你“指路”,而不是你去“找路”。當然,如果確實想搞,辦法還是有很多的,那就是“逆天行動”了。

不爭爲爭,因爲不爭,客戶纔可能照顧你。爭爲不爭,因爲爭而打破了平衡,客戶也可能厭煩你,反而導致失敗。不爭是你表現給人看的,但客戶甲是你的目標,所以要悄悄地造勢。

我這人有個毛病,平時守口如瓶,但是心情一有起伏,酒喝多了話就多,不該說的、該說的都可能說出來。這個毛病,比較近的朋友都指出來過,但我改不掉。這不,和張雨一場酒喝下來,絮絮叨叨就說了那麼多陳年往事。

我的心情確實有點兒起伏,因爲我約好吉水化工集團的牛總要一起去歸元寺拜佛。歸元寺最有名的是一百單八羅漢,據說世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個原型,進行命運的預測。據說而已,不必當真,不過我去看過,確實有個羅漢和我很像的。我認識主持昌明法師的俗家親傳弟子老高,讓老高帶我和牛總去參見昌明法師,應該也算師出有名吧。

老高屬於有慧根的人,極其聰明,武漢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代富翁,不過現在是負翁了。

他以前是靠BP機傳呼臺運營起家的。據他自己說,在最頂峰的時候,手下傳呼臺小姐100多個,一層寫字樓都被他的公司佔據了,每天日進斗金。他也是武漢第一個買寶馬車的人。

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53章 拜訪前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32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1)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22章 這個說客好牛 (2)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23章 目標的實現 (1)第4章 銷售是從被拒絕開始的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37章 廣告美女的中級錯誤 (2)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27章 業務員的奮鬥 (3)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章 又一次起步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34章 暗算 (1)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2章 修煉內功第7章 找對人,做對事,說對話第3章 目標是原動力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35章 暗算 (2)第14章 方法決定成敗 (1)第35章 暗算 (2)第12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1)第23章 目標的實現 (1)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4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6章 銷售人的段位第16章 把銷售看成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不是工作 (1)第46章 尋找潛在客戶的四個途徑第39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2)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13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2)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27章 業務員的奮鬥 (3)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31章 細節決定成敗 (2)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7章 找對人,做對事,說對話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28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1)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44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2)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22章 這個說客好牛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3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2)第6章 銷售人的段位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31章 細節決定成敗 (2)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5章 拜訪前的準備第3章 目標是原動力
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53章 拜訪前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32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1)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22章 這個說客好牛 (2)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23章 目標的實現 (1)第4章 銷售是從被拒絕開始的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37章 廣告美女的中級錯誤 (2)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27章 業務員的奮鬥 (3)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章 又一次起步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34章 暗算 (1)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2章 修煉內功第7章 找對人,做對事,說對話第3章 目標是原動力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35章 暗算 (2)第14章 方法決定成敗 (1)第35章 暗算 (2)第12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1)第23章 目標的實現 (1)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4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29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6章 銷售人的段位第16章 把銷售看成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不是工作 (1)第46章 尋找潛在客戶的四個途徑第39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2)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1章 拜訪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13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2)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27章 業務員的奮鬥 (3)第52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31章 細節決定成敗 (2)第26章 業務員的奮鬥 (2)第18章 客戶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第20章 銷售三術之“異” (2)第7章 找對人,做對事,說對話第38章 重慶僱傭搶單記 (1)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9章 拜訪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50章 拜訪前需要做的功課第28章 一個銷售員神速轉變爲企業老闆的故事 (1)第33章 人生必須高開高走 (2)第10章 領先時要能夠穩住後方 (2)第44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2)第5章 真正的決戰之地第25章 業務員的奮鬥 (1)第11章 我們爲什麼選擇銷售第22章 這個說客好牛 (2)第19章 銷售三術之“異”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13章 明確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還要做什麼 (2)第6章 銷售人的段位第43章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1)第40章 KEY PERSON(關鍵人) (1)第31章 細節決定成敗 (2)第47章 對潛在客戶的評估方法第45章 拜訪前的準備第3章 目標是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