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

“是以先朝居之於荒服之間者,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異內外也。”————————【魏書·楊播傳】

朝廷這次收納歸附的匈奴部族,打算將其分爲五部,散居於太原、西河等郡縣,諸部之間互不統屬。

以往朝廷與南匈奴之間,僅僅只是劃地供其居住、朝貢賞賚往來、戰時出兵的鬆散關係。這種宗藩關係根本做不到朝廷對南匈奴強有力的約束,以至於南匈奴在歸附的這兩百年間,根本沒有被漢族同化,反而時常發生反叛。

對此,皇帝打算將歸附的南匈奴部族進行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全方位改造。

首先是軍事結構,五部匈奴,每部以其貴族爲都尉,負責統率一定數額的軍兵,另外還要選派漢人爲司馬,從旁監督。五都尉直接聽從護匈奴中郎將指揮,服從朝廷的一切軍事行動,糧草、軍需等待遇向地方郡國兵看齊。

將族中精壯士兵抽調從軍,又以護匈奴中郎將、軍司馬嚴密控制。等到時機成熟後,或是調駐他處,或是將以部落爲單位聚集的士兵打散重新編制,或是安插更多的漢人士兵混雜其中,都能徹底將這支軍隊掌握在朝廷手中。

這樣既能削弱部族的實力,又能確保歸附的部族再也無力生髮動亂,還能使朝廷多一支驍勇的騎兵部隊,可謂一舉兩得。

然後再是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在以右賢王去卑監國的前提下,將匈奴歸附的各部族以戶爲單位,逐一由當地郡縣登記造冊、編戶齊民,並設立如鄉亭裡等基層單位,基層官吏用人前期以匈奴人爲主,一律享受漢族官吏同等俸祿。

“彼等既已歸附,便當皆如我漢家制度,一體俱同,不可偏廢。地方令、長理應視其如漢民,鼓勵漢匈通婚,督勸匈奴務植農桑,並繳納稅賦。”皇帝淡淡說道:“但凡歸附部族,首領皆封侯伯、賜印綬、享俸祿,其家中年輕子弟,一應免試入太學讀書,並量才施用、以能任官。”

削弱匈奴貴族對自家軍隊的指揮權,使匈奴幾無反抗之力。用財貨利誘、圈養匈奴貴族,將其高高掛起,並利用對基層組織的滲入,將下層普通匈奴人與上層匈奴貴族疏遠、分開,徹底破壞匈奴內部的統治基礎。最後用文化影響他們的生活生產習慣,鼓勵通婚,用人口數量佔優勢的漢人‘同化’。

由以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相結合的畜牧業經濟轉向農業經濟,加快了與漢族社會一體化的進程。

這就是皇帝對治理匈奴、乃至於今後治理任何一個歸附異族的政策。

聽完之後,荀攸默然良久,不由嘆道:“此法可勝百萬強兵。”

劉虞也點頭讚道:“這纔是堂堂正正之法,不需三十年,不僅邊地安寧,幷州也將再無匈奴之名。”

皇帝笑了笑,開口問道:“此乃一孔之見,姑妄言之。能行與否,還要諸君拾遺補缺、不吝賜教。”

荀攸若有所思的說:“彼等匈奴散漫蔽野,不聽管束多年,朝廷甫一定下此等制度,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歸附。”

“所以才使去卑監其國。”說到此處,皇帝輕輕一拍大腿道:“匈奴內部分爲諸多部族,心懷不軌者有之,親善朝廷者亦有之。而匈奴此前叛亂,親善朝廷者在內鬥中勢力大減,是故這次只需去卑以他右賢王的身份去招徠,必能說其來歸。”

“臣以爲,匈奴未必甘心爲我大漢臣民,是故這一體納稅一事,不如暫緩施行?以免引起彼等抗拒。”賈詡說道。

劉虞跟着補充道:“還有編戶齊民,匈奴部中奴隸衆多,且都是彼等首領私產,若是盡皆編戶,恐怕也會引起反對。”

底下這些人剛纔誇他倒是毫不吝嗇,這時候提起意見來倒是一個接着一個。

皇帝心中如此想,面上卻不顯,他看了下默不作聲的劉和,問道:“劉侍中可有什麼話說?”

劉和剛纔一直在旁觀,什麼話也沒說,這時候他老老實實回道:“臣未曾理過羌胡事務,也沒有如荀君、賈公他們的才智,只能在一旁細聽熟記,以求有所裨益而已。至於爲陛下詳陳方略,臣實在愚鈍,想不出比這個更好的辦法。”

皇帝輕輕一笑,對劉和說道:“人各有所長,你這番話也不失爲君子坦蕩。你不在朝廷太久了,許多人都不甚瞭解,這些天可跟荀君一起,讓荀君爲你陳說這段時間的政務。”

荀攸、劉和兩人答諾稱是。

隨後,皇帝這才直面剛纔幾人提出的問題:“這次編戶齊民,只將普通匈奴人編造戶籍,匈奴部中的奴隸,暫且先不動他,但是得要他們各自呈報家中所擁有的奴隸數目,好便於統計。”

說道‘統計’兩個字,皇帝有意看了賈詡一眼,賈詡會意似得輕輕點了點頭。

荀攸默然不語,心裡大致能猜出皇帝的用意,這些匈奴部族歸附朝廷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朝廷眼下對他們推行的措施何嘗不也是一時權宜?讓賈詡手下的平準監將匈奴部落上至平民下至奴隸的數量、甚至是具體的戰力等情況統計清楚,對於今後進行下一步的改制、或是防備征伐都是極爲有用的信息。

正在荀攸思索着的工夫,皇帝說道:“以往匈奴部族皆要入朝貢獻,如今自打他們重新歸附開始,便免去貢獻一事,將貢獻改爲稅賦。至於稅額,起初還是不需與漢民等同,此事可以由中臺等人斟酌一二,總之可以少,但不可無。爲了鼓勵匈奴轉業農桑,改遊牧舊習,地方郡縣官員當予以支持,或是減免稅賦、或是發給錢糧皆可。”

皇帝爲了徹底轉變匈奴人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可謂是煞費苦心,他所提出的同化政策或許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在荀攸、賈詡、劉虞等當代最聰明的一類人的查漏補缺之下,很快便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計劃。

這個計劃分成了幾個步驟,一開始只是要求簡單編戶、改貢獻爲納稅、選派族中精壯參軍供朝廷驅使等等,待過了幾年,局勢出現了變化,或是匈奴內部分化之後,再推行改姓易服、說漢話習漢字、倡導倫理風俗,從文化與精神上徹底消滅匈奴的民族特徵。

這是陽謀。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