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

“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爲郎。”————————【漢官儀】

既然要重鑄五銖,除了自身的鑄造工藝與原材料合格以外,還需要嚴防民間盜鑄、磨邊剪鑿的情況。爲此,皇帝命尚書檯詔行關中各處郡府縣衙、以及函谷、散關等地隘口,等五銖新錢鑄好之後,各地都要放置百錢當做樣品。並以此爲標準,在城門處查驗商旅所攜錢幣,只有檢查合格的才準攜帶入內,否則一概沒收重鑄。

歷朝歷代的百姓常常將銅錢的邊緣剪掉,然後把剪掉的銅收集起來熔化換錢,而剩餘的部分則可以繼續當做錢來交易使用。這是一種偷奸耍滑的手段,這種錢也被稱作爲剪邊錢。

是故在城門、關門處厲行嚴查,能夠有效的防止質量不合格的盜鑄錢與形制殘缺的剪邊錢流入市場、紊亂經濟。除此之外,皇帝還能借此把控關東與關西兩方的商貿流通,避免良幣外流、劣幣流入。

作爲光武中興以來,朝廷第一位再度專責鑄幣的水衡都尉,周忠只知權責重大,順着皇帝的話頭提出了幾個應對之策。比如在五銖發行之後,規定一個適應期限,期限過後便嚴禁使用小錢以及舊錢;負責管理此事的官員若是放任不禁、置之不理,則以停祿半年、三年不得升遷作爲懲處。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司空士孫瑞與侍中楊琦等人在一邊細聽之餘,亦時不時地插上幾句,對盜鑄錢幣者該採取什麼樣的刑罰、該如何解決目前缺銅的難題等等,都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等到衆人終於行出未央宮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的暗淡下來,一輪滿月緩緩爬上了東邊的宮牆。蒼穹呈現黛紫色,無雲也無風,清冷的月輝灑滿整個大地,未央宮厚重的黃色宮門在身後緩緩合上,留下了一片漆黑如墨的陰影。

初夏的夜晚仍有些清寒,周忠年紀大了,又是南方人,禁受不住這一陣陣的涼氣,甫一出宮門就有等候着的蒼頭奴僕迎上前來,體貼的爲其披上厚厚的大氅。他站在自家的車駕邊,沒有急着上車,反倒是順着長街望向道路兩旁以及盡頭處的燈火。

如不是情非得已,尋常百姓家也不會在晚上燃起燈燭,是故在夜裡還點燈的,左右不過是些權貴豪富。

周忠看着燈火闌珊的街道,驀然嘆了口氣,眼裡流露出對前途的迷茫與憂鬱。今天實在是事出突然,誰也沒有想到他這個陪坐走過場的居然會被皇帝點中,授予水衡都尉的要職。雖然跟大司農比起來在品秩上差了幾分,但在大司農的權勢從鹽鐵開始就不斷遭到少府侵奪的今天,大司農還不如重設的水衡都尉權重,可謂是明降實升。

這麼緊要的職位,爲何偏偏就選中了他?

這是周忠最爲疑惑不解的地方,他是揚州廬江人,其父周景曾與光祿勳楊彪的祖父楊秉同朝爲官,彼此一起刷新吏治、議立孝靈皇帝繼任大統。而其祖上週榮則曾爲袁安徵辟、爲其腹心,廬江周氏與當今最爲煊赫的兩大頂級世家都有極深的歷史淵源,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皇帝怎麼會選中他呢?而且這也不像是楊氏從中運作過的樣子。

就在周忠悵然獨立的時候,荀攸悄悄來到周忠身旁,兩人見禮過後,荀攸順着周忠的目光向街道看去:“宮門附近嫌少人居,一會車行至北闕甲第,就會見到燈火宛如星辰。”

周忠略帶審視的看着荀攸,隨口應道:“富貴豪奢,長安才安定多久,便又興這種風氣。”

荀攸帶着一臉溫厚的笑意,別過話頭,對其說道:“周公若不嫌棄,不妨與我共載一程?”

周忠的馬車就在身邊,哪裡還用得着荀攸相送,只不過周忠恰好想聽聽荀攸這個皇帝最親近的侍臣的真實想法,於是對他含笑說道:“多謝荀君美意,正好老夫也家住宣平裡,這一路寂寂,正缺一人暢談同行,如此便叨擾了。”

荀攸目光沉靜,聞言,只輕輕笑道:“承情之至,請。”

車子緩緩行駛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淡淡的寒意從車壁外透入,荀攸坐在一邊,微微擡頭時驚訝的發現周忠在對面佝僂着身子,面容蒼老,像是在肩頭壓着重擔。

周忠的兒子周暉爲董卓所殺,中年喪子,老來獨居長安、煢煢孑立,讓荀攸心裡莫不感慨。車駕走了有一會,荀攸方纔開口道:“周公一人在長安,何不傳信江淮,招子弟前來親近?依制,周公貴爲二千石,在大司農上三載有餘,正可擇子弟入朝爲郎。”

“道路不靖,豫州、江淮匪患嚴重,縱然書信能達,這一路上也不安寧。索性就不讓他們來了,免得在路上橫生事端。”周忠神色一動,撫須輕嘆:“家中幾個子侄倒還年輕,讓他們閉門耕讀,及年長、或是天下天平以後,再讓他們出來爲陛下效命不遲。”

“陛下衝齡早成,特設秘書監以求伴讀,司隸校尉、武都太守之子皆在其內。其間執金吾的次子不懼艱難,自河北來京,陛下亦嘉其才。可見陛下對此是何等看重。”荀攸緩緩說道,眼中閃爍着熠然的神采:“周公有經濟之才,族中子弟當也是個個俊彥,若能來京,且年紀合適,必能受拜秘書。”

荀攸所提的幾個例子無不是近來朝中父憑子貴的典例,周忠想起司隸校尉裴茂原本不過是一個侍御史,因爲其子承明策試得過,入秘書監受到皇帝賞識,故而推恩於父,授予出使關東等重任,回朝後直接一躍成爲三獨坐之一的雄職,風光無二。更別說武都太守韋端有兩個兒子在秘書監,他本人也由一身白衣,在半年之內完成了黃門侍郎、武都太守的跨越。

秘書監有那麼多秘書郎,每人身後都有顯赫的家世,比如楊修、士孫瑞等。荀攸偏偏提出裴茂等人的例子,再加上司馬防的次子司馬懿的事例,恐怕是在暗示周忠,若想跟裴茂他們一樣蒙受重任,讓子嗣入宮伴君是對皇帝表示親近的最好方式。

難道對方這是繞着彎的替皇帝拉攏自己?

就如執金吾司馬防與廷尉法衍一樣,雖然在地域上各自屬於東西兩個陣營,但由於其子嗣都在秘書監,故而兩人的立場跟關東、關西比起來有着很大的相對獨立性,甚至可以直接算作是皇帝的人。將子嗣的前程與皇帝的利益綁在一起,再通過他們影響父輩的立場,這就是秘書監設立的初衷之一。

周忠在心裡權衡着利弊,如今皇帝強勢,年輕有爲、四方戰亂,惟有關中安定。無論是爲身前計、還是爲身後計,將家中子弟帶到長安來發展,是件極爲有利的事情。只不過揚州離關中實在太遠,路上的盜賊可不會因爲你的家世而手下留情、拋棄家宅田地來長安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思來想去,周忠還是在風險與機遇之間,選擇了穩妥起見:“家中小兒輩頑劣駑鈍,不能隨侍天子,這是他們命數使然,雖然可惜,但也強求不得。”

話畢,他又給自己留下餘地,補充說道:“若有機會,當遣信使相招,只是能否前行,卻猶未可知。”

“唯、唯。”荀攸對周忠的做法表示理解,笑着說道:“彼等晚輩,誰不是家中後起才俊、百年基業所在?千金之子,的確不宜親涉險地,合該慎之。”

有些書友好像沒怎麼看作家說啊==,這裡再將羣號貼一下,想催稿的討論劇情的可以加一下羣:828294739

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
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