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

“夫尋常之污,不能溉陂澤。”————————【鹽鐵論·貧富】

荀攸三月初便隨軍南下,出於隱秘,未肯告訴荀彧等人詳情。所以陳羣只好自己在裡頭胡亂猜測,他看着遠處有幾個衣着破爛、渾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精壯農人試圖到一處臨近的水渠引水,卻忽然被守候在此的幾名衣着光鮮的人攔住。陳紀耳朵不管用,聽不出在爭執什麼,回頭問了陳羣。

陳羣靜靜地聽了下,說道:“這是本地人傢俬開的溝渠,不是官府所修,所以這些人不許他人引水。”

這類事情放眼天下都不鮮見,陳紀眉頭皺得更深了,問道:“朝廷大興河工,各地想是皆有河渠,彼等何不從官府修的水渠裡引水?”

陳羣細細的聽着,像是聽到了什麼,臉色頓時顯出幾分怒色:“說是用水不足,被人堵了。”

“放肆,這是哪家狂妄的人物?”陳紀被氣得不輕。

普通黎庶的生路一斷,少不得四處借貸,或是賣兒賣田,最後便宜的還是那些底蘊不深、急需積累產業的小豪強。當今許多高門大族都是這麼一路走來的,只不過是在華麗轉身成爲經學傳家、不需要靠土地產出維持社會地位的士族之後,像這種骯髒下作的手段不僅不屑一顧,反而會大力抵制以劃清界限。

陳羣也是不喜這等行徑,他看到剛纔接待他們的枳道亭長此時已走到田間,親自參與說和,很快,那名身着華衣的管家似得人物便不情願的讓人開渠,允許農人自行引水。

那幾個農人一臉感激的對亭長跪下叩首,千恩萬謝。

陳紀的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幾許,說道:“這個亭長倒是個明白事理的人物。”

“枳道亭地近灞橋,是長安以東人煙最爲輻輳、百姓安樂的鄉亭。東西往來皆過於此,不選個正直能幹的人,長安令王凌的臉上也不好看。”陳羣接口說道。

“不論如何,此事絕非特例,當此之時,朝廷斷然不可輕忽。”陳紀重重的點了點頭,心裡已打定了主意,說道:“等入朝正式受職以後,我定要上奏此事,大局所關,當防患於未萌。”

於是陳紀便與陳羣走回了歇息的雅室,桌上茶壺裡的熱水早已變得溫涼,陳紀也不介意,徑直拿來一杯飲盡。隨後又與聞訊趕來的亭長說了幾句,這回,陳紀對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亭長好感倍增,不再冷眼看待了,反而很仔細的問了姓字、家世、學問,讓亭長受寵若驚。

待問道適才的情形時,亭長不疑有他,徑直說道:“朝廷在各地確實主持建了不少河渠,不說別的,就說是這附近的河渠陂池,在下也是親自督過工的。但是,太常公睿鑑,河裡水就那麼多,溝渠挖得多了,水也就分得多。而且這連着一個月沒見場雨,天氣又熱,水乾得快,往往流到地裡的水也沒有多少,所以纔會有爭水這種事情。”

“這麼說來,縱然出現大旱,只要河中水少,這溝渠也是無用了?”陳紀憂心說道。

亭長連連擺手:“這倒不是,朝廷除了修整溝渠,還挖了不少陂池蓄水,別的不說,單是這上林苑的昆明池——那叫一個大,聽說能裝下一整個縣城,只要將裡頭的水放出來,要緩解三輔的旱情倒不好說,但至少能保住京兆。”

他從未去過上林,只是人云亦云、調優加醋的形容着,而且嘴上說的有板有眼,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把昆明池裡的水放幹了,皇帝上哪兒避暑遊樂去?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陳紀倒是深覺可行,他與陳羣兩人對視一眼,彼此心裡都有了譜。既然已入朝爲官,如何也要一鳴驚人,做出一番功績出來,不然如何引起世人的矚目、成全聲名?

於是陳紀父子二人休息了會,便不顧亭長的再三挽留,趁着日頭當空,輕車趕赴長安。

陳氏在潁川的家業早在幾年前被李傕、郭汜率軍劫掠一空,縱然後來有他人獻金相助,此行來時也未事先在長安購置房產。好在依漢制,朝廷會給爲官者按照不同的品秩,免費分配不同等級的住宅,陳氏父子也不愁沒地方住。只不過他們在入住時被事先告知,如果陳紀因爲調動或者離任退休,到時候還要將官舍退還給朝廷。

這倒是與以往的規矩不同,陳羣好奇的打聽了一下,得知這是皇帝認爲免費分房、永久居住這個福利不太可取,長安城如今雖然地方空闊,居民少,但難保日後不會發展成大都市,屆時定然會造成‘官多房少’、‘無房可分’的局面。所以乾脆將永久性住房,加上了時限,重新修改了官邸制度。

陳紀聽了,倒是不介意這些身外之物,反倒是從這一層更深入的瞭解到皇帝的才思睿智,心裡愈加欣慰了幾分。

父子二人剛在新府邸裡安頓好,各自沐浴更衣,洗去身上風塵之後,門下便有人遞上名剌,說是謁者趙儼候見。

趙儼,字伯然,潁川人,與辛毗、陳羣、杜襲四人相交莫逆,名氣相若,號爲‘辛陳杜趙’。二十出頭的年紀,趙儼便早已是潁川新生代士人裡頭的佼佼者了,當初他避難於荊州,見朝廷有中興的氣象,遂與杜襲等人通過艱難跋涉,一起來到關中,打算入仕。

後來在荀攸的推薦下進入吏治科,成爲了第一批在吏治科深造的官員,在去年九月的時候通過策試,因其品性、樣貌出衆,被拜爲謁者,專掌賓贊受事。

此番他聞訊趕來,正是公私兩便,既是爲了傳陳紀覲見皇帝、爲其導引,同時也是作爲陳紀的晚輩與陳羣的好友,特來探問起居。

“可算是把陳公盼來了!”趙儼看看陳紀,又看了看好友,欣喜的說道:“若是再晚上一兩天,我恐怕就不得接待二位了。”

“這是什麼緣故?”陳羣不解的說道。

趙儼臉長得好,既不過分英俊、讓人自慚形穢;又不醜陋不堪、讓人見而生厭。他待人接物總是一團和氣,很親切熱情,這也是他在謁者臺如魚得水、在朝中人緣不錯、常交‘官運’的緣故:“詔書已經下來了,明日我便將赴任漢中,擔任上庸令。”

“啊,想不到我等一來,便聽見一件好事。”陳羣坐在趙儼對面,面上由衷的露出欣喜之色,爲這個故友感到高興。

陳紀聞言,眉頭一抖,說道:“蜀地平定了?”

漢中收服的消息早已傳遍關中,雖然對緩解旱災沒什麼用處,但無疑振奮了人心。陳紀與陳羣在來時便已得知此事,如今想要進一步知道的是益州的戰況。

“漢中早已平定,蜀地雖然未復,但依我平日送往,南方戰事告捷,應在旬日之間。”謁者臺是個消息流通很快的部門,趙儼偶爾有一次充當使者趕赴漢中宣詔,其他時候也通過別的同僚閒談過此事,信息的準確度毋庸置疑。他低着聲說道:“如今旱情初現,朝野內外都有些坐不住,蜀地若正好在旱情正盛之前平了,可紓一時之難。”

陳紀笑道:“如此正好,旱災一起,百姓不安、黎庶遭難。我正有勸國家儘早止戰的意思,一會入宮覲見,還要向國家議論此事呢。”

“善。”見陳紀心裡已有了如何表現自己的主意,趙儼也不再追述,笑道:“那煩請陳公與我進宮一趟吧?”

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
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