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

“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後漢書·曹褒傳】

面對着關東逐漸紛亂的局勢,皇帝在荀攸、賈詡、法正等一衆謀士的羣策羣力之下,很快做出了應對。先是不遺餘力的支持了前將軍朱儁,率領西涼一系出身的揚威將軍樊稠、以及陳相種邵合兵攻打陳留,爲曹操反攻兗州牽制了一份力量,再是派汝南太守劉艾、沛相田疇南擊袁術。

最後更以朝廷的大義,申飭兗州刺史田芬、陳留太守張邈圖謀作亂,殘害百姓的罪行,並罷黜了彼等一切官爵,直接定性爲亂臣賊子。平東將軍曹操被詔拜爲鎮東將軍、兗州牧、並督兗徐二州軍事,至於丟了徐州、損兵折將退守海西一隅的劉備,朝廷也照顧到了他的情緒,將其拜爲平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與曹操一同分頭抗擊袁氏。

那劉備得了朝廷的‘照顧’,心中縱然是再不甘願,在局勢不比人強的情況下,聽從了陳登、孫乾等人的勸說,隱忍下來,向反客爲主的曹操低頭。曹操倒也大方,也知分寸,不僅將夏侯淵剛從袁術手中奪回來的盱眙、淮陰交還給了劉備,更是撥送了大量軍械糧草,儼然一副將南邊防務全然託付的樣子。

爲表兩人摒棄前嫌,一心爲勤勞王事,曹操在還徵兗州之前,親自去了一趟淮陰,與劉備執手言歡。

“此番我帶兵入徐,起初只是爲了討伐泰山賊寇,孰料追擊之時,得遇琅邪國亂、又聞丹陽兵造反。我乃朝廷所欽派,豈有見亂不顧、勒兵而還的道理?”曹操在城外長亭裡與劉備侃侃而談,全然不顧兩人身後各自站立的張飛、樂進等一干武將怒目相對、劍拔弩張的氣氛。

他特特爲自己辯解道,一副極爲無辜的樣子:“哪知竟落得如此局面,天下人若是怪我圖謀他郡,我管不着,也不屑於理會彼等短淺之人。可玄德公仁厚睿鑑,若是連玄德公也不體悟我的苦衷,那便真是讓我心寒了。”

看到曹操這一副虛僞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爲是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張飛心裡厭惡的不行,幾次想張口喝罵,或是拿刀削了這個矮猴子。但一想到來之前劉備幾次三番的叮囑,以及自己對當下局勢的瞭解,他到底還是硬生生壓下了這口氣。

依劉備現在的處境,他除了聽從曹操轄制以外,再無別的路走。袁紹的關係他勾搭不上,而且劉備又曾是袁紹死敵公孫瓚的麾下;而袁術則更不用提了,‘未聞世上有劉備’這句話太傷人的顏面,劉備臉皮再厚也不會搭袁術這艘破船。所以這次曹操親自鋪好了臺階,送上了笑臉,劉備再不情願,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不然讓人心寒的,可不只是曹操。

劉備滿臉帶笑,面色和煦,一派親善的長者模樣:“曹公素有大志、忠於漢室之心,天下皆知。既是同爲朝廷效力,又豈分彼此?徐州非我私產,是乃朝廷之州,我不過代天牧守而已。說來若非是曹公平息叛亂,昌豨、曹豹等人成事,我豈非是失職、失土的大罪?我還得拜謝曹公不吝助力纔是。”

這番話明褒實貶,看似是在謝曹操,其實是在指責曹操入徐動機不純、首尾兩端,擔不起一個‘忠’字;又諷刺曹操借平叛之名,行割據之實;最後更暗指兗州叛亂,嘲諷曹操後方起火,乃是失職失土。

張飛雖有心計,但還是在腦中過了好幾遍才明白其中的夾槍帶棒,臉上不免流露幾分笑意。

曹操眉頭抖了抖,似乎沒有聽出對方字字句句裡透露出的嘲弄,他斂了笑,故意嘆了口氣,愁眉苦臉的說道:“兗州之亂,實在是我用人失察,沒能早些看出陳宮等人狼狽之心。我也算明白了,彼等豪強士人,別看在你當前是如何恭敬,背過身去,又是另一番面孔。正如我身邊別駕畢諶、畢子禮,得聞叛亂,其父母妻子皆在東平,我有心放其歸去,其再三叩首請留,表示絕無二心。我當時還很欣慰,豈料我才往淮陰不久,便得知其已棄我而去了。”

這番自怨自艾,讓劉備頓時聯想到自己的處境,自己初入徐州時,徐州豪強、高門誰不是對自己傾心接納?這才短短一年的功夫,一個個便將他拋棄、轉投他人。劉備如今已對那些士人的品性絲毫不敢恭維,相比之下,那些遊蕩在社會底層的遊俠浪客還更知道仗義。

曹操故意袒露心事,就是爲了引起雙方的共鳴,劉備此時也失了冷嘲熱諷的心思,與曹操不鹹不淡的說了兩句,竟有些同病相憐的意思。

“玄德公是朝廷詔拜的徐州刺史,按理說,在平息昌豨、曹豹之亂後,該帶兵退出徐州,還歸諸郡國於你。”經過一番抒情,兩人表面上的關係至少近了些許,曹操藉機說道:“但兗州出事,我也無歸路可去,而朝廷又有詔書下,命我督兗徐兩州軍事,無論是收回兗州、還是處理軍務,一時非得駐兵徐州不可。”

劉備眼底友善的笑意驀然一收,登時警惕了起來。

說話間,曹操擡眼與劉備對視着,一字一句的說道:“我想,東海、彭城、下邳等郡國,先由我代爲治之,以爲進取之基。等到兗州事了,我再將完璧歸還,如何?”

這一出‘借徐州’實在有理有據,讓劉備不得不應,他沒有半分猶疑,率然移開了對視的目光,坦誠笑道:“曹公何須多言!我早已說過,徐州非我私產,豈能由我擅行借讓?曹公如今拜鎮東將軍、督兩州軍事,駐兵徐州本是尊奉朝廷之命、天子之意,我豈有話說?”

“玄德公果然是仁厚親善之人!”曹操拊掌笑道,聲音洪亮,粗短的身姿卻散發着魁梧的氣勢,讓人不敢小覷:“既然如此,我便當仁不讓了!”

劉備臉上笑嘻嘻的應和着,其實暗地裡早已變了臉色,藏於袖中的左手也攥得緊緊地。

兩人由是劃分了徐州的地盤,淮河以南、包括海西、淮陰、盱眙等防禦袁術的一線陣地都歸了劉備,其餘的彭城、下邳、東海等郡國則‘暫借’曹操管理,彼等早就是曹操的囊中之物,劉備不同意也沒有辦法奪回,只能借曹操給的這個由頭保留一點顏面。

臨去之前,曹操復又說道:“我麾下夏侯淵善用奇兵,如今已是典軍校尉,我現將其留下,助玄德公南下廣陵,防禦袁術。玄德公任人有方,手下兵微勢弱,大可將其盡情調用。”

劉備不冷不熱的笑了笑,雲淡風輕的拱了拱手,道:“曹公費心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