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

“性質誠畏慎,不愛權埶聲名,盡心納忠。”————————【後漢書·馬廖傳】

這本來是徐晃打算給太史慈的安排,如今到了張繡手上,居然讓他有失而復得之喜:“末將遵令!”

蘄縣有李豐、樂就等兵馬兩萬,但張繡自詡兵強將勇,袁術又將淮南精銳一掃而空,是故根本沒有將那一夥雜兵放在眼裡。

大計略定,徐晃派出張繡、太史慈爲一路,先行拔掉袁術伸進沛國的勢力。然後點齊奉義校尉周瑜、行軍長史劉曄、汝陰都尉許定、以及徐商、呂建、呂常等部將,全力攻打駐兵淮上的陳蘭、雷薄等將。

大軍開拔之時,各處營中忙忙碌碌,一時無人有閒暇往徐晃跟前闖。也就這個無人關注大帳動靜的時候,身材清瘦的帳下吏呂貢將一名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帶入了帳中。

呂貢是荊州南陽人,與呂建、呂常同爲親族,俱是徐晃在駐兵南陽時徵辟招募的本地豪強。呂貢年歲稍長,爲人沉穩有度,頗有才學,被徐晃留爲帳下屬吏。

只見呂貢進來後一言不發,把人帶到跟前後便轉身離開,到外間去忙他的事了。

徐晃並不擔心對話是否會傳於他人之耳,未等呂貢後腳邁出帳門,便對眼前這個年輕人說道:“我本來是不想見你的,坦之。”

“伯父。”年輕人體格魁梧、面容粗獷,年紀不大,頷下便已留了把短鬚,他態度恭敬的朝徐晃拜了一拜,說道:“我在營中已經聽說了,田國相與太史校尉不日便會出援徐州,阿翁的託付有所迴應,我此行雖沒做什麼,但也算無愧阿翁與劉使君了。”

“我未曾在此事上發過一言,一切都是國家授命。我向來秉公持正,你若是這般看我,就是有意輕賤我的聲名。”徐晃面色沉毅,冷冷的告誡道:“還有,什麼叫無愧於‘劉使君’?這天底下姓劉的雖多,但值得尊奉的,永遠只有一個。你與關雲長,還有那個劉使君若是到這時候了還看不透,這場仗結束了,也就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了。”

這年輕人正是關羽的長子關平,由於劉備在淮陰遭到袁術的一場大敗,麾下數千殘兵退守下邳。如今袁術已經率步騎四萬逆泗水北上,劉備既憂心抵擋不住,又驚懼朝廷會因爲他屢戰屢敗而將他視爲無用,這樣即便他最後留存下來了,論功行賞,也一定沒有好的輪到他。

所以劉備費盡心機的去周旋籌措,讓關羽、張飛等人組織民、兵防守城池;通過陳登、孫乾勸說徐州豪強慷慨解囊。又發動累積的人脈,四處聯繫附近的強援,甚至寄望於能在皇帝身邊有個可以說話的人,緩解他當前的困境。

在這些人裡面,關平就是其中之一。

關羽與徐晃同爲河東鄉人,少年相識相厚,當年關羽因爲犯事殺人,徐晃時爲郡吏,特意爲他開了方便之門,縱其遠遁。現在想起來,還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他還照顧過關平一段時間,兩家關係親近,這也是劉備說服關羽派兒子來疏通關節的原因。

關平的性格不像其父關羽那般強勢傲慢,他待誰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此時欣然受教:“伯父說的是,小子一定謹遵教誨,萬事皆以國家爲念。”

“我這可不是奉勸。”徐晃知道對方表面溫和,其實骨子裡也是個固執己見的人,他略嘆了口氣,伸手拍了拍關平的肩,說道:“你說實話與我,除了你,劉玄德還遣了誰?田疇那裡也派了人吧?是誰?可是田豫?”

“唯。”關平猶豫了一下,便如實答道,接着又主動交代了句:“還有麋國相。”

“麋芳?”徐晃一愣,隨即恍然道:“他去了天子行在?”

關平用一種不屑的口吻說道:“廣陵等地失守以後,他畏死懼難,早已打點了行裝。劉使君不願強留,又擔心他在此擾亂軍心,只好派人將其送走了。”

下邳國相麋芳是均輸令麋竺的弟弟,而麋竺又因爲其妹與王氏的關係,從而成了皇帝的遠親連襟。皇帝看在舅氏的份上,沒準還真會對劉備多幾分容忍,想到這裡,徐晃倒是對劉備的手段高看了一眼。

“此事我不會瞞下,會將其原本始末上疏國家,以示坦誠。”徐晃直截了當的說着,又打量了幾眼關平,這些年不見,對方倒成長爲一個出色的大人了。他點了點頭,又說道:“至於你在來時,關雲長對你還有什麼交代沒有?”

“我?”關平遲疑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

“那你就留在我帳下吧,徐州兵險,那個地方誰也保不了你。”徐晃毫不客氣的替關平下了決定,他曾撫養過對方一段時間,情同亞父,這份庇護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以如今的局勢,河北暫且不論。袁術攜重兵赴徐,欲與袁譚合兵,曹、劉二人皆在東海、下邳一帶抵禦。你年紀尚淺,去了也不抵用,倒不如留在我麾下擔任都伯,淮南空虛,正是你建功之時。”

徐州那灘渾水,就連劉備本人都不知能否脫身出來,自己還是不要再把關平往泥淖裡趕了。

關平也沒有反對的意思,回憶來時父親的言語,似乎也沒有要他回去的意思,反倒是一副任由徐晃處置的態度。他想徐州或許形勢緊急,就像他父親當年孤身遠逃外地,看顧不來,只得留他託付徐晃一樣。

安排好了關平,徐晃獨坐帳中,將這件事的原委寫就奏疏,放入縑囊之中,準備呈交皇帝御覽。然後又靜思片刻,只待呂貢忍不住揭帳看了幾次後,纔出聲吩咐人去請周瑜。

周瑜仍是身着戎裝,風姿倜儻的從帳外走進,見徐晃先行了禮:“見過將軍。”

“戰釁一開,便是敵非友,周郎難得隨軍至此,可莫忘了要事。”徐晃特意點醒道。

周瑜微微一笑,不緊不慢的從袖子裡抽出一封信件,展開遞給徐晃:“在下早已備好,還請將軍過目。”

“周郎倒是直白。”徐晃目光一掃,很快看完了書信的內容,將其摺好,又遞了回去:“我本不欲插手此事,朝廷有怎樣的考慮我也不懂。但孫策之歸附,於此戰、於國家是大爲有利的事情,所以我不得不過問一二。但願此信過去,孫策能迷途知返,襄贊興復大業。”

徐晃凡是提及上面,口中永遠只有‘國家’、‘天子’等字眼,可見他對皇帝的一片忠貞。周瑜這回難得從對方嘴裡聽到‘朝廷’兩個字,不禁擡眉多看了他一眼。

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
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