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

“捐棄階資,倖進者不以爲獎勵之公,而陰喜進取之獨巧。”————————【清史稿·選舉志五】

王輔又低頭聞了聞味道,這才恍然道:“這不就是荼荈麼?臣聽說這個東西要先烤焦,然後搗成末,用熱水澆燙,還要加些蔥姜之類的東西。喝了之後不僅能醒酒、還能提神解困。臣以前喝醉了,常用這個來解酒。”

他不明白皇帝爲何要給他這個‘藥’,只見皇帝莞爾一笑,轉而說道:“我近來連夜看書,爲了提神,太醫令就進獻了你說的這個荼荈。提神倒是有效,就是太難喝,我讓太醫將這個改了個法子去烹煮,功效不變,味道卻比以前要好。”

王輔暗地裡撇了撇嘴,心裡說這個東西比以前還要難喝。不過他轉念一想,皇帝對這種‘小道’如此鄭重其事,還特意爲其創造了一個字,可見皇帝是真的喜歡弄些小東西的。

眼下正流傳着這樣一個風言風語,說皇帝從騎射而改進馬鐙、馬蹄鐵;從璽印而得來啓發,讓工匠研製出了印刷之法;又爲了方便習字而督促匠人改進造紙術。

雖然每件事都有其因由,不是無中生有,而且每件技藝都於世有益,展現了皇帝對於這種旁門左道有着獨特的天賦。但皇帝的這種行爲,未免有些太過於注重這等奇巧末技了,甚至與他樹立的明君形象有些不符。

古時明君,誰不是憂心國事、治煩理劇,就算有個人愛好,那也只是喜歡音樂、辭賦而已,有幾個猶如工匠一般做這做哪的?

王輔爲此而感到擔憂,他本來打算投其所好,將善於製作的馬鈞舉薦給皇帝,然後順帶引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了這個流言之後,自己要做的事恐怕會很難辦。

然而皇帝似乎並沒有將流言放在心上,甚至還研製出了‘茶’這種看似毫無益處的東西,可見皇帝是真的對這些‘小道’感興趣,就像他的生父孝靈皇帝對辭賦書法的興趣一樣。

“唯,君上新創‘茶’字,又改進烹製之法,實乃天賜聰慧,是臣下所不能及。”王輔奉承道。

皇帝得意的一笑,復又正色說:“此小技而已,你冒雨前來,是要說昨日太學的事?”

“唯。”王輔趕緊將昨天所見的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在提到太學報名的情況時,皇帝不易察覺的皺了皺眉,說道:“報明經的人還真是趨之若鶩,你可見到報名的人中,是冠姓大族的子弟多些,還是寒微單家的子弟多些?”

王輔回憶道:“一聽說太學錄生不限家世、束脩又少,是故三輔一帶有許多寒家子弟試圖登門。只不過有識字句讀方可入太學的條件在,最後多是冠姓子弟入學。”

在這個時代能讀得起書的最差都是小地主、小豪強,這些小地主豪強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寒門’,他們除了聲望與經濟基礎比不上那些望族以外,在本質上依然是屬於統治階層的一員。

而真正貧寒的底層人民,要想接觸到知識就只能靠運氣,最後能出人頭地的實在鳳毛麟角。

皇帝迫切需要的是一批真正的底層寒門做他的基本盤,只是太學的門檻不能設得太低,總得考慮到士族的意見,所以皇帝只得用別的法子來轉進。本次最終能有一批僥倖識字的寒士入學,就已經算是達成皇帝的預期了,至於數量,倒不必太過強求。 ωωω▪ тTk дn▪ ℃o

“臣在太學門前,遇到了一個人。”王輔小心看了眼皇帝,說道:“此人名喚馬鈞,因爲口吃而被胥吏刁難,不得入學。臣見他家境寒微,品性端正,這才與他結交。沒料到此人心有巧思,善於營造雕琢,臣想着君上近來頗好此道,故而……”

“馬鈞?”皇帝微微擡起眉頭,有些訝然:“想不到你還能遇見這等人物。”

王輔見狀,底氣更足了,道:“唯,臣下不忍見此人流落在外,故而薦舉於陛前,望君上睿鑑。”

皇帝突然笑了,像是第一次認識王輔似得看着對方。

他知道王輔喜歡投機鑽營,只是沒想到這次居然撞到了點子上,似乎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皇帝試探說道:“這人聲名不顯,我如何能用他?你也不像是貿然引薦的樣子,應是另有一番說法吧?”

“君上睿鑑。”自己的想法被皇帝看穿,王輔索性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不知君上可曾還記得鴻都門學?”

孝靈皇帝喜歡書法辭賦以及音樂,於是在鴻都門下設學,募學子習練,並以高第者錄官。最後遭到幾乎所有士人的抵制與反對,因爲苦心鑽研經義的人晉升艱難,而研究旁門左道的人卻能以此倖進,士人心裡自然會不服氣。

鴻都門學的開設,除了是孝靈皇帝的個人興趣以外,無疑也是對純經學取士以及地主豪強對教育、輿論壟斷的一個挑戰。雖然他最後還是失敗了,但也給了皇帝很大的啓發。

皇帝在設計太學新制的時候,就曾考慮過增設工科,專門負責研究發明農用、軍用以及民用技術,並藉此將新技術推廣開去,把生產技術轉化爲生產力,促進社會的發展。

爲了營造研發技術的氛圍,勢必要提高工匠的地位與待遇,也要給予工科在太學與明經等科相同的地位,甚至還要在相關部門提供職位。

如此一來,就又會陷入鴻都門學遭遇的困境,有前車之鑑,皇帝自然不會重蹈覆轍,而是要選一條更爲迂迴的法子。比如在傳授農業知識爲主的經營科就夾雜了些許水利工程的內容,等到經營科未遭受多少阻力、順利設置之後,皇帝就要準備開始下一步的動作了。

皇帝的眼睛眯成一條縫,語氣有些捉摸不定:“你是說以習練書法、辭賦、琴瑟爲主,並以此拜官的鴻都門學?”

王輔低眸盯着碗裡懸浮着的茶葉,說道:“唯,臣下的想法是效仿鴻都門學,專爲君上鑽研巧技。”

他的想法很簡單,也很露骨,就是想尋個由頭招募巧匠,投其所好,製造或是改進一些小東西來討皇帝的歡心;此外,若是能真的重建鴻都門學,那這些人就將會收錄爲官,作爲提倡者的王輔必然會瞬間擁有大批在朝的支持者,這對於他王氏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這才十五六歲、又未曾在史冊留名的王輔能想到這種圖謀,還真不枉他整日在秘書監跟法正、裴潛這些人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可以說是智謀漸長,皇帝在心裡如是想到。

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
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