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詩·行露】

段訓好歹是朝廷使者,身負詔命,到了陝縣卻什麼動靜也沒有。顯然是被人暗中瞞了下來,意圖就是不想讓衆人知道朝廷已經赦免了他們,從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觀衆人這一路上的表現,這人是誰無疑很清楚了。

賈詡心頭一陣惱火,自覺聰明一時,沒想到卻被平日最瞧不上的李傕等人利用與欺瞞,本可以接受赦免,卻被人強行架上造反行列,甚至還誘使自己做主謀,這讓後人如何看待他?

他內心極爲氣憤,這可真的就是助紂爲虐,爲奸人所乘了。

只聽蔡邕繼續煽動道:“我適才在帳中不提,是因爲可能已死無對證,徒然說出,反倒會讓李傕反詰。由此可見,傕汜之輩豈能成大事?你跟隨起兵,只是權宜之計,不得已而爲之。如今聖天子在位,立志中興,拔舉皆以德才;又不計前嫌,打破一年再赦的往例,允准如校尉這般尚存忠義之心的人改過自新。”

蔡邕把上半身往賈詡方向半傾,做出親密的姿態來:“校尉大才,陛下早已知之。來時陛下就說過,若是能促成此事,詔拜尚書、位列九卿,不在話下,何必非要佐此輩爲亂?博亂政之功,而棄匡濟之道,豈是人臣所爲?”

這話說完,賈詡再也不再拿捏姿態,說道:“原本以爲獲赦無望,故行此逆亂之舉,如今陛下聖明,原宥我等。詡區區不才,何益於國,能得陛下看重?若陛下不以詡微賤,詡願隨其左右,供其驅使。”

“好、好,賈校尉此舉解朝廷危難於一時之間,有大功於國,何謂無才?陛下果然沒有看錯人,主明臣賢,漢室中興有望。”蔡邕激動的將懷裡的節小心放置一邊,衝賈詡一拜。

“不可!不可!”賈詡趕忙離席推辭,道:“蔡公名望、年齒皆勝於我,在下當不得此拜。”

“老夫只知經書大義,不通智計,今日能至於此地,皆賴陛下耳提面命。接下來要該怎麼做,陛下只提了大致的方略,具體的還請賈校尉從旁助我。”

兩人客套推辭一會後,復又重回席上,賈詡捻鬚沉吟道:“不知陛下的打算是什麼?”

“陛下的原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樣,就可以把敵人縮小到最少,集中對付冥頑如胡軫等輩。’這其中,胡軫、楊定是陛下欽點不赦之徒,其餘的如樊稠等人,倒是值得籠絡。”蔡邕說道。

賈詡眼前一亮,心中讚道:“陛下此語雖然粗疏,但也不失爲一條至理。與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語不謀而合。”

看來小皇帝確實如蔡邕所言,有非常之智,有如此明主,賈詡豈能不抓住眼前這個機會?

他仔細爲蔡邕分析道:“如今軍中已如蔡公所見,分作兩派,一派以李傕等牛輔舊部爲主,他們兵馬強盛,不願意就此罷手,重新受朝廷約束。這等人,大可以依陛下之意,賺入城中之後,伏兵殺之,以儆效尤。其部兵馬,或是裁撤,或是收歸朝廷,皆有聖裁。”

蔡邕點了點頭,算是認同賈詡的看法,當然,這也是早已算計好了的。

賈詡接着說道:“另一派則是以樊稠、董承等董卓舊部爲主,見李傕等人伏法以後,必對朝廷心生懼意。彼等官職、地位雖曾高於李傕,但兵馬稍弱,就算失了兵權也無妨,左右朝廷不會失信、虧待降者。”

“朝廷恩威施於海內,劉氏安坐四百年江山,豈會失信於人?我既然奉命來此,便是朝廷最大的誠意。”蔡邕說道:“只要他們肯降,一律保留兵權,官升一等,哪怕是李傕、郭汜,陛下也願意暫時虛與委蛇、加官賜賞。”

“這麼一來就好辦了。”賈詡屈指叩了下桌案,傾身說道:“他們舉兵來此,無非是要保全性命,自新豐一戰後,諸將性命無虞,便想進一步謀求高官厚祿。只要陛下不計前嫌,不吝爵賞,我能爲蔡公說動衆人接受招撫,棄軍入城。只是入城之後再有什麼變故,可就與在下無關了。”

蔡邕明白賈詡這是不願沾上坑害同僚的罵名,對此表示理解:“這是自然,在臨行前陛下已授我便宜從事,只要涼州諸將願意入城,便是驃騎將軍,陛下也給得起。只是在胡軫等人授首後,朝廷將派人接管此間兵馬,到時候唯恐出現軍心變動、有死忠者教唆反抗,所以非得賈校尉出面斡旋不可。”

賈詡點點頭,突然想起牛輔舊部中,校尉張濟往日與己親善,今後一旦入朝,若無軍隊外援,恐會勢單力孤,倒不如趁此爲自己預留一股軍中勢力。

至於爲何不選同樣信服於他的樊稠,則是因爲樊稠有勇無謀,常出口傷人而不自知,不如張濟沉穩。

爲了防止皇帝把牛輔舊部都劃到不赦的黑名單上,賈詡自覺有必要搭救一下張濟:“校尉張濟頗有膽略,平日也多信服於我,若是能得其相助,彈壓軍隊,此事將更爲順利。”

蔡邕知道他這是在給張濟做擔保,而張濟並不是皇帝指名道姓必須要死的人,所以他也樂於做個順水人情,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性命無虞,日後前程可保,賈詡再無顧慮,開始一心爲皇帝打算:“今日城上軍威,人所共見,再加上陛下親臨城頭,聲威震懾之下,衆將嘴上不說,其實心裡都有些膽怯。所以蔡公此行正是時候,要想勸服他們就此歸順,倒也不難。”

蔡邕沒有答話,只聽賈詡繼續說道:“只是難就難在,讓他們棄下部衆,孤身入城受賞。有董卓前車之鑑,要想說服李傕他們怕是要多費心思。”

“這正是一大疑難。”蔡邕嘆道:“他們個個狡詐,不肯輕易鬆口,非得見王允身死方可罷休,種申甫已經回城稟告了,也不知道陛下會怎樣決斷。”

賈詡似乎早有預料,雖然沒有見到如今長安城中的小皇帝,但他自覺已逐漸摸清了對方的脾性:“若是誅晁錯能退七國之兵、殺王允能罷十萬之衆。以陛下之明,當不難做決斷。”

蔡邕是知史之人,對此更是憂心忡忡:“就怕他們以爲朝廷軟弱,一味求和,生出輕視之心。”

“他們若是不輕心大意,又如何會入陛下轂中呢?”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