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

“尺布斗粟,猶尚不棄,況於兄弟而更相逐乎?”————————【漢書音義】

臺閣建於昔年淮南王的王宮別苑舊址,四周挖有水池,風來清涼。

袁術身着華服,高坐檯上,持盞自飲。身旁陪坐的正是從弟袁胤、族親袁嗣,以及外姓人、主簿閻象。袁術身材頎長,若不是這青白的臉色與一雙深深的眼袋影響了觀瞻,倒是可以算是一副俊逸的‘儀容’。

站在中庭的高幹擡眼看去,發覺此人與袁紹倒有幾分相似,只不過袁術多了幾分獨斷、少了幾分儒雅。

“高幹拜見舅父。”高幹躬身施禮,既然對方選擇在私室接見,又以親族作陪,高幹爲表親近,不稱官職,直接以晚輩的身份自居。

“你的舅父不是在河北麼?”袁術喝着杯盞裡的酒水,眉眼也不擡一下,毫不客氣的說道。

高幹不慌不忙的說道:“阿母是袁氏女,與冀州牧、君侯等人同爲姊弟,我自然要視袁氏爲舅家。冀州的袁公是舅父,揚州的袁公也是舅父。”

“可有何不同?”袁術手中拿着杯盞,欲飲未飲,問道。

高幹早知此人心氣極高,常人不好相與,但也知對方年輕時多有任俠之風,好爽慷慨。像這種人,只要把話說中了對方的心思,合了眼緣,對方很快就會與人推心置腹,交流起來遠比那些心思深沉的士人要容易太多。

至於對方喜歡聽什麼話,就憑對方這個問題,便不難明白:“方今天下,豪雄輩出,袁氏累代公卿,威名震於天下。舅父是袁氏嫡長,又是朝廷封拜的後將軍、成武侯,假節一方。早在雒陽時,在下便對舅父心懷敬慕之情,天下諸侯列公,也唯舅父能成就大事。”

袁術聽了這話,心裡極爲受用,他到底抱有一絲冷靜,凝聲說道:“你年齒多少?”

這話問的到讓人笑話,當舅舅的居然不知道外甥的年紀。

高幹神色如常,淡淡說道:“再過些月,便是而立之年。”

“我是你這歲數,早已被舉爲孝廉,入朝任職了。”袁術輕聲說道,隨意的語氣絲毫不像是在炫耀,他揮了揮空着的左手,示意仍在中庭站着的高幹在一旁就座。高幹謹然應諾,待他坐於下首之後,袁術又仔細端詳了高幹一會,越看越覺得此人談吐、舉止都是上乘,怎奈何就跟了那個婢生子?

“當初你若是來投我,如今早已爲我授任一方,哪裡還用得着奔波勞苦,來人階下做說客?”袁術搖了搖頭,假意惋惜的說道。當初關東各州郡牧守聯兵討董,各以二袁爲首,而當初的那些袁氏故吏、豪傑多依附於袁紹這個庶子,就連眼中這個高幹,說是他的親戚,不還是選擇了袁紹?

一想到這個,袁術不禁再度氣惱起來,不待高幹回答,復又說道:“說起來,你當初又是如何要投哪個婢生子?”

場面一時冷如冰窖,閻象、袁嗣等人皆面露尷尬的看向袁術,兄弟鬩牆畢竟是家醜,如今鬧得天下人皆知,更是惹人竊笑。他們作爲袁術身邊的親信沒少因此勸說過他,可誰讓袁術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誰的話也不理會,兩兄弟的關係便一直僵在這裡。

這不是個很好答的題目,稍有不妥,便會讓袁術對自己的好感全無。

高幹想了想,不慌不忙的說道:“舅父於南陽起事,在下本想星夜奔馳,投赴麾下。怎奈家慈有言,說袁冀州與其姊弟情深,不可不助;家慈諄諄之命,在下不敢不從,只好任於河北。”

他母親是袁成的長女,而袁紹又是過繼給袁成的嗣子,姐弟兩從小關係就很好,相比之下,與袁術這個堂弟的感情就不怎麼樣了。何況袁紹自小便深得袁氏長輩的喜愛,年少成名,他出仕爲官的時候,袁術還在和一幫公家紈絝飛鷹走狗呢。

袁術此時也記起自己幼時確實與高幹的母親感情不深,當年兩邊站隊,高幹的母親自然會讓他兒子去幫親近的一方,於情於理,都無可厚非。

“誒,聽說阿姊近來身子不爽,你南下途徑陳留時,可曾看望過她?”袁術緩言道。

直到這時,高幹才微不可察的鬆了口氣,經過這麼一番交鋒,他終於獲得了袁術的信任。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更重要的事還在後面,他打起精神,說道:“家慈諸事順遂,偶感微恙,有醫者從旁調養,料想無有大礙。只是,在來壽春拜見舅父之前,家慈經常與我執手相談,言及當年在汝南家中兄弟親愛,甚是感念。”

袁術眼皮跳了跳,冷笑着說道:“兄親弟愛?”

一旁的袁胤暗道不好,立即出身言道:“公路,話可不能這麼說,我等同出一脈,都是兄弟親族,一時誤會則罷,豈有久爲仇敵的道理?如今已有和解之機,何妨……”

“何妨什麼?”袁術將手中杯盞重重的往桌上一磕,冷聲說道:“我是袁氏嫡傳,當今汝南袁氏之主!他袁本初一個婢生子,何德何能,敢與我平起平坐?前年他派周昕奪我豫州、去年又指使曹操、劉表夾擊於我,迫我放棄南陽、豫州的大好基業,逃往淮南。若真將兄親弟愛放在心上,他何故會與我做出這等事端?”

高幹在底下靜靜聽着袁術大發抱怨,心裡想到對方口口聲聲說自己受到壓迫,而袁紹受到公孫瓚、陶謙等人的壓力又何嘗不是袁術的手筆?兄弟二人拉幫結派、互相算計,彼此誰也不服誰,讓天下人笑話。如今袁紹願意低下頭來服軟讓步,而袁術卻偏偏不依不撓,倒顯得幼稚無比。

只是這樣想着,高幹一時又覺得奇怪,在來之前袁紹曾給他一封信,託他轉交。到了壽春之後他也是第一時間便呈遞了上去,他雖然不知道信中所言的內容,但八成是些放低姿態的話。以袁術的性情,見了這信,如何也會喜不自勝、自認爲全勝於袁紹,立即接待他纔是。

怎麼一連兩三個多月把他留在府中,沒有動靜呢?

在高幹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座中的袁嗣忽然衝閻象使了個眼色,閻象會意,說道:“方今天下紛擾,關中幼主、四方黎庶,皆望君侯能奮力除穢,革除禍亂。袁冀州既有和解之意,君侯雅量寬宏,又何必計較前過?”

袁術神情冷漠,眼底有似有微芒閃動,沒有說話。

這時袁嗣接過話頭,繼續說道:“凡舉事者,無爲親者痛、仇者快。如今幼主闇弱,不聽良言,誅戮豪強;又因何進、董卓之亂遷怒我等,遲遲不肯下發赦詔、或是追述前功。如此所爲,何以慰天下忠臣義士之心?此時當防之要務,非是關東羣雄,而是朝廷,若是朝廷視我等起兵爲叛逆,我等理應有所應對纔是。”

“你也認爲我該與那婢生子和解?”袁術雙眼圓睜,語氣意味不明的問道。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
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