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荊州一山中,左良相助孫悟空,哪吒尋找旃檀功德佛。
左良在山中府內擺下法壇,發了文書,燒了文檄,請得荊州境內土地山神,河水河神,陰陽兩司助力。
但其文書而去,少頃間,即有一土地進法壇之中來拜左良。
土地一現身,見得壇中左良,又見孫悟空,哪吒,唬得一驚,拜得大禮,說道:“荊州雲村土地,拜見正淵法師,拜見齊天大聖,拜見三壇海會大神!”
孫悟空上前說道:“但不消多禮,今老孫來尋我這師侄相助,故我這師侄發文書與你等,但荊州境內,可有尋到旃檀功德佛蹤跡?”
土地說道:“不曾想竟有此番緣故,我等不知此等,乃遵從正淵法師文書而行。但我等各處聯通,已是在荊州境內,尋到旃檀功德佛,故我前來,相報於正淵法師。”
左良即是起身,說道:“不知旃檀功德佛何在?”
孫悟空與哪吒皆是一喜,不曾想旃檀功德佛竟果真在荊州境內,此方找尋左良相助,卻是找對了。
土地拜道:“法師,旃檀功德佛今在荊州之南武陵之處,其在教化於世人。”
左良回禮說道:“我已知得,多謝諸位相助。”
土地忙稱不敢當,與左良談說一陣後,即是離去。
左良回身說道:“師叔,三壇海會大神,今旃檀功德佛在荊州武陵,我等可前往,與之相見。”
孫悟空說道:“正淵,但不消你前往,你如今在此處修行,不可離去,此事我與三太子去處置便是足矣。”
哪吒說道:“大聖所言有理。正淵你如今在修行,卻不可如此,且安生修行。”
左良本要反駁一二,孫悟空卻是言說,真人將是開府,他乃是真人門下二弟子,那時定要回去,如今修行,回去之時,才能教真人欣慰,不可浪費光陰。
左良聞得此言,只能應下,不再多言。
孫悟空與哪吒即是起身離去,出了府中,駕雲而去。
左良目送孫悟空與哪吒離去,至其身形消失,他方纔回身,走回府中。
身後有隨從跟隨,驚道:“先生,但那二人乃神仙也,竟能騰雲駕霧!”
左良聞聽,笑道:“若是師叔與三壇海會大神,那便是神仙,毋容置疑。”
許多隨從聞聽,皆驚訝不已,有人跪伏在地,朝二人離去方向叩首。
左良搖頭不語,回身正是要修行,
王守在後侍奉,見之說道:“師父,但弟子習得醫術有些時日,有心下山,試之一二,師父以爲如何?”
左良說道:“但你覺得醫術可行,便可下山。”
王守大喜過望,在拜禮之後,下得山去。
有隨從說道:“先生,王守醫術雖有所成,但他從未救治過人,恐力有不逮,這般教下山去,可有不妥之處?”
左良笑道:“道在腳下,任他去罷。”
隨從聞聽,只得作罷,不再多言。
……
卻說荊州之南,武陵郡城,孫悟空與哪吒行至此處,二人駕着雲霧,於半空逗留,朝下方張望,找尋旃檀功德佛。
哪吒在下方張望許久,指定城中一處,說道:“大聖,你且看那處,旃檀功德佛定在那處。”
孫悟空順着哪吒所指引方向張望而去,見着那處,瑞氣祥霧,定有神仙一流所在,然此處有土地山神所言,旃檀功德佛在此處,那兒定是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說道:“三太子,我等且前往。”
說罷。
孫悟空按落雲頭,朝那處而去。
哪吒緊隨其後。
二人入得城中。
……
卻說武陵郡城之中,一座富戶大宅裡,昔年唐僧,今時旃檀功德佛,正在與富戶人家談說佛經。
唐僧雙手合十,講說了許久佛法,亦爲此戶人家家長超度許多亡魂。
家長見着唐僧有佛法,便想要請求其留下一篇佛經,教他等每日誦讀,得聞佛法。
唐僧見其有聞佛之意,欣然應允,寫下一篇佛經來,此佛經乃是靈山藏書所記載的佛經,有靜心之用。
家長見之,十分喜說,將經文放置,再是問道:“活佛在上,但我可能厚顏再討要一篇經文?”
唐僧有所不解,雙手合十,問道:“爲何如此?可是此經文有何不妙之處?若是有不妙之處,你可與我言說,我定與你更換。”
家長搖頭說道:“此經文甚妙,但我欲要多得一篇經文,此經文,我可與百金交與活佛,望請活佛傳我經文。”
唐僧聞聽,如何能不知此家長乃是嫌他所得的經文不須金銀購置,故而覺得不值錢,欲要與他求個值錢的經文。
他笑道:“百金之經文,此自是有的。”
那家長聞聽,大喜過望,即是遣人去取百金。
不消多時,那家長即是取來百金,交給唐僧,說道:“活佛,此百金交與你,望請你能與我一經文。”
唐僧隨手將百金裝入包袱,不嫌其重,笑着將另一篇經文交與家長,未有多言,起身離去。
那家長欣喜若狂,將經文接過,打開一看,神情錯愕,他細細一看,發覺此經文與先前那篇經文相同,他正是要擡頭,與唐僧言說,但他一擡頭,根本不見唐僧所在。
家長不明所以,根本不懂爲何唐僧要給他兩篇一樣的經文。
那唐僧走出富戶大宅,隨手將百金給了城中一些貧困無助之人,正是要離去。
但他尚未曾走出去,忽是見着前方有人攔住他去路。
唐僧擡頭細細一看,見是孫悟空與哪吒,即是上前拜禮,說道:“悟空,三太子,你二人怎在此處?”
孫悟空與哪吒上前,與唐僧回禮,皆是口稱‘旃檀功德佛’,以示尊敬,在聽得唐僧相問後,他二人即是將西牛賀洲西樑女國之事,一五一十與唐僧言說。唐僧聞聽,錯愕不及,問道:“竟有此妖魔,以作我之相貌,於西樑女國之中,鳩佔鵲巢?”
孫悟空點頭說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唐僧說道:“悟空你有火眼金睛,三太子更是斬妖除魔的善戰者,你二人亦窺探不得其門道不成?”
孫悟空搖頭說道:“那妖魔甚是了得,我二人窺探不得其門道。莫說是我二人,便是那土地山神,亦窺破不得其門道,老孫雖知他是妖怪,欲要除之而後快,但那廝竊居國王之位,號令甲士阻擋,老孫不可傷得旁人,故只得離去,拿他無可奈何,今來尋功德佛,便爲除此妖怪。”
唐僧聞聽,沉吟許久,不曾開口,似乎不曾料及,有妖魔僞裝他的相貌,竊居西樑女國國主之位。
哪吒瞧着唐僧模樣,問道:“旃檀功德佛,你可知那妖魔是個甚來歷?”
唐僧搖頭,遂是說道:“有所猜測,但不該確定,故我須往靈山走上一遭,方能知我所想,是否爲真。”
孫悟空抓耳撓腮,問道:“功德佛,怎個不言說出來,教老孫所知,這般藏着掖着作甚。”
唐僧深感無奈,說道:“悟空,你可記得,昔年我等去西天取經,正是功成,在那凌雲渡時,遇到接引佛祖之事?”
孫悟空說道:“老孫自是知得,但那時,老孫本有意帶那呆子走上一程,不曾想其畏懼不前,卻是無法。”
唐僧點頭笑道:“乃是八戒無有緣法,怨不得你。那時在凌雲渡,接引佛祖以無底船接引我等,我之凡胎遺蛻,在那岸邊倒下。若我所料不差,我之凡胎,被妖魔所竊取,故其有我之相貌,而悟空你等無法窺探。”
孫悟空稍加思量,便知得唐僧所言爲真,他即是說道:“若是這般,我等爲何還要去靈山走上一遭?”
唐僧說道:“且去確定,我那凡胎可還在。再者若果真是我那凡胎教妖魔竊取,能在靈山之中竊取我之凡胎,定是不凡,靈山諸佛定知其來頭,去問上一問,即知跟腳。”
孫悟空說道:“若是這般,不可久留,當是快些前去。”
唐僧說道:“當是如此。”
孫悟空二人,自是應從。
三人駕雲往着西牛賀洲靈山所在而去。
……
半日餘後,三人終是駕雲趕至靈山之處。
孫悟空行至靈山腳下,笑道:“功德佛,你卻不習個騰雲之術,你這般騰雲,足夠老孫來回走上兩趟,或是回個家中睡上一覺都足矣。”
唐僧搖頭說道:“悟空,但我與你卻是不同,我不須那般騰雲之術,如今已是足矣。若我有那精力習全騰雲之術,倒不如多渡一二人。”
孫悟空笑道:“習全騰雲之術,自強己身,亦是相渡。”
唐僧聞聽,有些好奇,問道:“自強己身,如何是自渡?”
孫悟空說道:“此自是自渡,鬥戰而勝己,此爲自渡也,若不自強,如何能鬥戰勝己?”
唐僧深有感觸,說道:“悟空你今時修行,果真了得,遠勝於我。”
孫悟空正要再說些甚。
哪吒卻是說道:“大聖,功德佛,莫再此處寒暄,當是上山去。那豬八戒看護西樑女國,但恐他懈怠,若是教那妖魔走脫,卻是難尋。”
唐僧與孫悟空二人不再多言,起身朝着靈山之上而去。
少頃間,三人行至山門,自有四大金剛攔住他等去處。
四大金剛正是見人上前,故而要攔道,然他等細細一看,見着孫悟空,唐僧,哪吒前來急是將道放開。
四大金剛拜禮說道:“鬥戰勝佛,旃檀功德佛,三壇海會大神,我等在此有禮了。”
孫悟空等人與四大金剛回禮,遂將事情言說,請四大金剛通報如來,他等欲與如來一見。
四大金剛在得聞此事後,皆有心驚,不敢大意,前往大雄寶殿,通報於如來。
不消多時,四大金剛即是歸來,使孫悟空等三人入內,言說如來正在大雄寶殿等候。
孫悟空等人即是行入大雄寶殿,但他等方纔走入大雄寶殿,便見如來端坐蓮臺,似在等候他等。
孫悟空等人上前拜禮,口稱‘世尊’。
如來端坐蓮臺,說道:“悟空,金蟬,哪吒。你等所來,我已知得,西樑女國處之妖,乃一狐成精也。其常與我會講諸天佛時,在旁聽講,我見其有心向佛,便未理睬,近些年來,未有見其現身,但我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即知其偷竊金蟬凡胎,走脫而去,故至西樑女國,享得榮華富貴。”
孫悟空雙手合十,禮讚世尊,遂道:“世尊,不知功德佛凡胎,昔年乃何人收整,怎會教妖魔竊取。”
如來說道:“昔年金蟬歸位,自有普賢菩薩爲其收斂凡胎,但普賢遺漏,以至於釀成災殃,我使其與你前往一道,受降此妖,以補過錯。”
孫悟空擺手說道:“但不消普賢菩薩相助,普賢菩薩本事不怎地,去之無用。”
如來指定孫悟空,笑道:“你這猢猻,此方言語,若教普賢菩薩得知,免不得要與你這猢猻爭鬥一陣。”
孫悟空說道:“但他辦事不濟,以至於外方生災,說他一二句怎地,若他心有不復,來尋老孫,定教他知老孫利害。”
如來笑道:“你如今爲鬥戰勝佛,怎個如此逞兇鬥狠。”
孫悟空說道:“老孫早不再逞兇鬥狠,然普賢菩薩不做人事,老孫便是與他逞兇鬥狠,那又如何。”
如來說道:“罷,罷,罷。既你覺普賢菩薩無法助你,但我使觀音大士與你前往,助你降妖,如何。”
孫悟空拜道:“若是觀世音菩薩,自無不可。”
如來聞聽,笑着指了指孫悟空,即是使伽葉尊者,前去南海請觀世音菩薩前來。
如來說道:“鬥戰勝佛,但你重返西行大路,此爲何故?”
孫悟空答道:“世尊,乃因我大師兄將要開府,而西行大路遍地妖魔之緣故,所以我等奉大師兄法旨,降伏西行大路妖魔鬼怪。”
如來聞聽,即知事情,只道待真人開府,他自會降臨,與之言說歉意。
不消多時,南海觀世音菩薩即行至大雄寶殿。
如來將事情與觀世音菩薩言說,觀世音菩薩領金旨,便是準備與孫悟空等人前往西樑女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