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選擇(下)

時到了下午時分郭文通醒來,起步過來,當即隨班跪了迎候。

“都起來吧!”郭文通站了一下,說着:“這裡涼爽,又有風,不錯。”

又吩咐:“帶上來吧!”

郡內經過刀兵活下來的一應官員和太守,都被逮捕,這時自然帶到他的面前。

郭文通不再說話,默默看着,眼睛這個太守是個中年胖子,已經嚇的魂不附體,不由冷笑,爲昨夜張效城死的不值。

這樣的勇士,爲這個東西殉死,真是浪費!

這時,太守驚醒過來,慘號一聲,跪在地上:“大帥,饒命啊!”

這一喊格外使郭文通厭惡,郭文通冷酷說着:“拉下去,斬了。”

“不、不!”

這時立刻進來四個親兵,將這個全身發抖的太守拖了出去,至於那些哭喊聲一片的男人女人們,自然是與之前那位共赴黃泉了。

“將他們的屍體一同燒了,然後扔到亂墳崗去。”郭文通吩咐的說着。

又命自己的人在城中進行巡視,同時接收各關卡勢力。

“張尋。”郭文通看見張尋過來。

“主公。”張尋衝郭文通一拱手。

“清點結果如何?”郭文通問的說着。

張尋臉色不是太好看,可能是昨夜淋過雨,也可能是被清點過後的數目驚到。

“主公,末將已清點過傷亡人數,總共……總共七千人。”

“七千人……”念出這個數目,郭文通覺得嘴裡苦澀。

與王弘毅情況多少有些相似,郭文通手中的軍隊,總數還可以,現下就能拉出來打仗的老兵,實際上也不多,死一個少一個。

傷亡的七千人,就算有些人傷愈歸隊,還是使疼的他心裡一揪。

樑川郡城的守軍打的這樣慘,剩餘的也不多。

短時間內,虧了。

想此,郭文通說:“傷員好生安置,死難者,就地掩埋了吧。”

帶屍體回去不現實。

“末將遵命。”張尋應下。

這時,太陽夕照,郭文通在太守府住下,漢中派來的救援書以及漢中方面情報,已到達了這裡。

“主公,我們接到漢中傳信,此時漢中還沒有下。”看到漢中這時還未被王弘毅攻下,剛剛大獲全勝的郭文通部將,都是興奮起來。

“主公,此等機會,實是難得,不如大軍直撲漢中,裡應外合,攻打王弘毅!”有人勸說的說着。

聞聽此言,郭文通有些猶豫起來,怔了片刻,說着:“這事再議,你們辛苦了,休息去吧!”

等部將離開,不知何時,天色陰沉下來。

樑川郡城此時已盡在郭文通的掌握中。

就是有些小股抵抗勢力,在短時間內被剷除乾淨了。

郭文通住在城中太守府邸,整個府邸主僕被殺死,顯得極爲空曠,這並不影響郭文通心情。

影響心情,是一次重要選擇。

“主公,看來是臣來的不是時候,又趕在您用膳時了。”晚膳的時候,郭文通剛剛坐到桌前,謀士常懷遠從外面緩步進來。

面帶微笑,應是已安排好了城中事務。

常懷遠進來時,幾名士兵正端着幾樣飯菜,往石桌上擺着。

“懷遠可曾用過了?要是尚未用過,一同坐下食用吧。”郭文通見是他到了,並不介意,也不起身,很是隨意的一指旁邊的空位置,邀請着對方。

常懷遠未客套。

“臣逾越了。”嘴上是這般說,常懷遠已是一撩衣服,坐了下來。

“去,給常先生擺上碗筷,再添兩道熱菜來。”郭文通衝着旁邊的士兵吩咐的說着。

因正在行軍打仗,軍中一般不會攜帶女眷,郭文通是武將出身,自是對此規則極爲遵從。此時他的身邊並無侍女服侍,郭文通心中又有着心事,桌上菜餚不過三道。

常懷遠的到來,倒是增添了晚膳的豐富性。

不一會,一道煮魚以及一盤素炒菜被端上來。

軍中火夫一般,但是大帥身體的廚師手藝當然不錯,菜餚一擺上來,香氣瀰漫開來。兩碗白潤米飯,同樣散發着淡淡香氣。

因腹內的確空着,二人並未多言,開始食用起來。

大族子弟講究的是食不語,郭文通和常懷遠出身是名門,有話要講,在飯桌上,二人卻是極爲安靜,一舉一動,頗爲規矩。

不一會,二人用過了晚膳。

有士兵上前,將碗盞換下。石桌被擦拭乾淨,換上茶盞水果。

這時,二人方開口說話。

“懷遠過來,可是爲蜀軍的事情?”品過茶,潤過喉嚨之後,郭文通率先開口,問着坐於對面的心腹。

常懷遠並不否認主公猜出自己來意,點點頭:“正是。主公,您可是已有了打算?”

郭文通表情平靜,不答反問:“懷遠,你如何看這件事?”

“臣只能提出些許分析,至於主意,還是要主公您來拿。”常懷遠恭敬口吻說。公與私上,常懷遠向來是分的清。

郭文通點頭。“這事我知道,你請講吧。”

常懷遠半眯起眼眸,說的甚是緩慢,卻字字如針:“王弘毅,有大野心,此人若得龍劍,即今日不取秦川,總有一日,還會來取秦川,一山不容二虎。”

郭文通聽完,沉默許久。

“的確如此。”他輕輕嘆息着。

二雄相爭,必有一傷,不去爭一爭,又非是他的性格。

他可未曾忘記,王弘毅當日雖然拒絕了秦王封號,可仍留下了關中地圖。

蜀地與秦川關中兩地毗鄰,誰也說不準,王弘毅解決完龍劍問題之後,會不會倒過手來,進攻秦川。

趁王弘毅攻城時,給蜀軍來一個腹背受敵,那或許將來會給自己造成很大困擾的這個隱患,會在此時被自己給一舉除掉了。

考慮了雙方利害關係,郭文通終是下定了決心。

午時,樑川郡城城門大開,大軍浩浩蕩蕩行出城去。

在剛剛平定的樑川郡內,只留下了兩千士兵連同着兩個都指揮使在此留守,大軍被郭文通帶着,一同向着漢中進發。

隊伍前,郭文通一馬當先,身後是幾個都指揮使,以及隨軍而來的謀士常懷遠。

常懷遠是文人,不過以前衣食無憂,身體素質比起普通的文士強上不少,加上是騎馬行軍,他的馬術又很是不錯,現在已然逐漸適應。

“前方,是齊遠縣了,過了此縣,再翻過一座山,能看見漢中城了!”

這一日多來,郭文通的大軍行的很快,一路上更是劫掠了附近縣府,在得到了不少糧草的同時,更是封鎖消息,禁止消息提前傳到漢中。

“傳令下去,今晚之前,到達齊遠縣,在齊遠縣休整!”

一聲令下,大軍再度加快了行軍速度。

黃昏時分,郭文通所率大軍已然到了齊遠縣城,此地縣令縣丞早已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郭文通帶兵到達此城時,縣衙內已是人去樓空,在進入縣城之後,大軍照例封鎖消息,閉合城門,不允許百姓隨意出入。

就在一個都指揮使晚飯後,登上縣城城牆,巡查着,向遠處山脈望去時,卻意外發現,一騎偷偷出了城門,向着山脈那邊飛馳而去。

“不能讓他跑了!快去抓住此人!若是抓不住活,就地格殺!”都指揮使條件反射一樣,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對,皺起眉,對着旁邊陪同隊正說着。

“末將遵命!”隊正立刻奉命出去,帶領着一隊人馬,立刻出城去追。

因爲隔的不遠,兩方的人不斷拉鋸着距離。

前面騎馬而行的這人,馬速極快,眼見着已是上了山道,在山上漸漸要沒了身影。

想到都指揮使的命令,追擊的隊正終是抽出弓,拉弓搭箭,對準前面縱馬疾馳之人,射出一箭!

前面那人後背中箭,撲通一聲,墜落馬下,蕩起一片塵土。

追蹤的大將催馬上前去,早有士兵下馬檢查。

“將軍,此人已沒氣了。”士兵說着。

“既是死了,將屍體帶回去覆命。”隊正猶豫了下,說着,命人將這具屍體負於馬背之上,牽着馬兒返回了縣城。

因爲追擊的這些人注意力放在了死者身上,誰都沒有注意到,就在他們追蹤的這條山路之上,一塊不起眼的絹布,已被掛在了某棵樹的樹杈上,掛的甚是牢固,流蘇隨風搖曳。

在這些人走後,過了大約半個時辰,一個砍柴的樵夫打起經過。

彷彿是不經意間看到了這塊絹布,樵夫的臉上露出笑意來。

輕輕走過去,將絹布從上面扯落下來,樵夫將其塞入懷中,隨後挑着沒幾根的柴木,並未向山下走去,是向着來時的路走去。

不久之後,兩隻信鴿,一前一後被人放飛,從這座山的一處不起眼角落,飛向了遠方。

“查出此人身份了?”縣城內,郭文通坐在廳內,見到都指揮使過來報告,沉聲問着。

“主公,此人的身份姓名,一追查,都是假冒,真實姓名,實是無處可查。”都指揮使回答的說着。

無處可查?

細作?

郭文通忍不住的皺了下眉:“細作嗎?可在他身上發現密信等物?”

“主公,末將已檢查過了,並未在其身上發現有書信及可疑之物。”

“看來是口傳,沒有帶上信件!”郭文通嘆了口氣,揮了揮手,說:“既然如此,算了,明日一早,大軍立刻啓程,火速趕赴漢中。在這期間,不可再讓人從城中離開了。”

“諾。”郭文通望着屬下離去,輕鬆下來的他,頓時感覺困倦起來。

就在郭文通前去寢房安睡時,兩隻信鴿已是越過山脈,一前一後的飛到了漢中城外。

因是經過特殊訓練,很快它們將兩封內容相同的書信,傳給了王弘毅的十三司。

“見過主上。”負責信箋傳遞的十三司百戶之一,在行過禮後,將兩封相同書信,遞交到王弘毅的手中。

“恩,你退下吧。”王弘毅接過書信後,頭也不擡的說着。

“諾。”這個十三司百戶恭敬應聲,很快退了下去。

對於有着兩封內容相同的書信,王弘毅並未表現出有多麼驚訝。

這是遇到重要軍情時,細作會做的備份之舉。

此時的大帳內,只有王弘毅一人,手捧着書信看了片刻,王弘毅將兩封書信拆了來看。

書信被啓開,看到上面所寫內容,王弘毅先是皺起眉來,又浮現出微笑。

“真是沒想到,郭文通還是能夠在第八天就攻下樑川郡,速度算是神速!”

“不過,折損估計在五千以上?很不錯了,就只有三萬軍吧?”

“哼,二萬大軍,朝漢中進發了,果然,還是選擇了與我對戰。”想到這裡,王弘毅浮現出冷笑。

前世在地球上,也曾經看過不少資料和小說,對預知未來的人來說,最忌諱的就是被預知所迷。

前世李承業攻打關中,兩敗都傷是沒有錯,但卻不意味着爲了避免這歷史,就腦袋發昏,千方百計的避免和郭文通作戰。

這是庸人之思,只會導致去掉了前一個歷史陷阱,結果落到更差的歷史陷阱中去。

決定現實戰略,永遠是大盤和利益,自己不打關中,難道秦王就不想攻打蜀中?

王弘毅這次命令攻打漢中遲緩,就是爲了考驗郭文通的戰略選擇。

現在,基本上出來了。

郭文通還沒有統一秦川,就已經有着吞食蜀中的野心!

無論誰當蜀王,在郭文通統一秦川后,就是第一考慮的攻打對象。

說來也很正常,蜀秦連成一片,纔是帝王之資,地球上秦朝以此統一天下。

蜀有秦,纔有根基,秦有蜀,纔可順上游攻下南方。

這戰略之地不可少。

“孤立志要創太平盛世,穿越來,這是以前的我的宏願,現在也變成了我的目標。”王弘毅眸子閃爍着寒光:“眼下局面,能破就是王,不能破就是寇,孤不能被前世歷史所迷。”

緩緩閉上雙眼,再度睜開時,王弘毅眼中已經帶着殺意:“傳孤命令,立刻攻城!”

下了此城,就在漢中城下,與郭文通決戰。

殺了蜀龍李承業,想不到第二條,先殺的就是秦龍!

第175章 新生(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7章 鞭打(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48章 召集(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204章 蠱神廟(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91章 神道(下)第42章 迎娶(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91章 神道(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97章 合圍(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74章 氣運(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69章 隕落(上)第1章 奪舍(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248章 召集(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215章 緘默(上)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221章 殺機(上)第39章 觀禮(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53章 大喪(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38章 對比(下)第96章 決意(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177章 敕封(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287章 決意(下)第101章 出降(下)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48章 皇商(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95章 出兵(下)第55章 請旨(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258章 涼州事變(下)第34章 破陣(上)第42章 迎娶(上)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36章 移縣(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295章 陷縣(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56章 疑心(下)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322章 回都(下)第163章 洗城(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79章 遷移(上)第5章 易命(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68章 火器(上)第41章 終定(上)第96章 決意(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165章 送行(下)第262章 金陵(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04章 論鎖(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76章 急返(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77章 敕封(上)第259章 痛哭(上)
第175章 新生(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7章 鞭打(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48章 召集(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204章 蠱神廟(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91章 神道(下)第42章 迎娶(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91章 神道(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97章 合圍(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74章 氣運(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69章 隕落(上)第1章 奪舍(上)第118章 度江(上)第248章 召集(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215章 緘默(上)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221章 殺機(上)第39章 觀禮(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53章 大喪(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38章 對比(下)第96章 決意(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177章 敕封(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287章 決意(下)第101章 出降(下)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48章 皇商(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95章 出兵(下)第55章 請旨(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258章 涼州事變(下)第34章 破陣(上)第42章 迎娶(上)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36章 移縣(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295章 陷縣(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56章 疑心(下)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322章 回都(下)第163章 洗城(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79章 遷移(上)第5章 易命(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68章 火器(上)第41章 終定(上)第96章 決意(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165章 送行(下)第262章 金陵(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04章 論鎖(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76章 急返(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77章 敕封(上)第259章 痛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