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

宏武三年五月.金陵

轉眼,就是宏武三年,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半點也看不見戰事氣息了。

只是金陵古城,藤蔓爬在城牆上,越發顯的深沉巍峨。

劉譽終於辦完了差事,回返金陵,一到京,就感受到了這種繁華熱鬧的氣息,他不由搖頭苦笑。

這是科舉了,大批舉子就在金陵。

而不但是科舉,功臣中也很是熱鬧,卻是朝廷自去年就論爵,朝廷上下足足爭吵了一年左右,據說爵位名單就出來了。

шωш▪ тTk ān▪ ¢Ο

本朝爵位可不是空爵,有爵田,有爵位,有世襲,是傳承立身的資本,因此爭的特別厲害。

不過這事還扯不到劉譽身上,劉譽雖受重用,但到底時日淺,又沒有軍功,這爵位是排不上了。

回到金陵,才請見,即時就有旨意,着劉譽入內覲見。

劉譽隨內侍進來,過了三重儀門,到了一處陵山,山下是一片人工湖,路上還有幾座亭子,山上滿滿都是松樹和竹林,松樹粗可環抱,竹林連綿清幽,沿着甬道而上,一處就有一片精舍和小殿。

門前立着二十個左右侍衛。

劉譽上前求見,片刻,就有內侍出來說傳見,劉譽躬身聽命,隨內侍引導,亦步亦趨進殿。

這殿不大,金磚打磨得光滑,山風被屏風檔着,陣風徐徐,卻還是深邃清涼,劉譽一見王弘毅,就“啪”跪了下去。

王弘毅只穿一件紗袍,沒有戴冠,顯得很適意,打量着劉譽:“不錯,很精神,差事辦完了?起來說話吧!”

劉譽叩頭謝恩,說着:“皇上,這事辦完了,除草原,天下各省各郡可入正祭的名單都在這裡。”

說着,取出一份摺子遞上,自有內侍取了上去。

見皇帝擺手,劉譽連才起身,又見得內閣幾個大臣在內坐着,又躬身行禮。

王弘毅微笑看看劉譽,取了摺子看了一眼,就放在案上,說着:“你辦事勤勉,晉五品,具體官職還要吏部議一議。”

說着,又轉向內閣大臣:“現在衆國,有幾個願意與本朝籤租界,開通商?”

“皇上,有南越、真南、暹羅、高美、扶桑五國,其南越、真南、暹羅、高美都願意與本朝籤租界,開通商,唯扶桑有遲疑。”

對殖民深有火候的王弘毅,並不喜歡國戰,喜歡的是一步步奪取利益。

殖民地首先就是租界,在別國的領土上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多位於港口城市,通過這個,就可以向列國傾銷商品,和剝削廉價原材料,並且以此爲據點,爲進一步殖民作好準備。

單是這項,一年利益就有幾百萬兩銀子,並且還加快這些國家漢化的過程。

王弘毅聽了,說着:“扶桑不肯,就用水師嘛,不需要滅國之戰,配合三千陸軍,打疼了扶桑國王就可以了,自然會開港割地通商,並且叫扶桑賠償100萬兩銀子。”

王弘毅神情莊重,眸子望着遠方,吶吶自語:“這些年海關效益,你們也見着了,一年八百萬兩銀子,朕可以說,這五國都辦成了,三年內,朝廷能歲入一千五百萬兩銀子,這內政就大可治。”

“天下事,在於吏治和賦稅,能從外面取,就不用壓榨朕的赤子黎民,賦稅寬鬆了,民間就繁茂了,氣數就凝聚了。”王弘毅說完沉默了。

虞昭知道這策,使民間讀書人有異意,不過當了首相幾年了,這天下情況都經手,自不是隻會闊腐之詞,而且自己到了宏武六年就要退,自己的兒子還有希望當宰相,說:“皇上說的是,扶桑國藩鎮林立,民生凋零,卻有着大量銀礦和金礦,只要能開港割地通商,本朝茶葉、絲綢、瓷器都能獲得高價,與國大有利益。”

這時張攸之說着:“的確,現在和扶桑貿易,大量白銀和黃金進入本朝,本朝甚至連鐵鍋和草蓆之類,都能在扶桑傾銷,價錢非常高,卻是扶桑基本上還不能生產,一隻浙江鐵鍋在長崎能換白銀5兩,運到扶桑的京都,還能翻上五倍價錢,這裡面利益太大了,不過扶桑有鑑於此,在限制貿易。”

王弘毅頷首,說着:“所以說必須用水師打開扶桑,逼其全面開港割地通商,一年朕要賺一千萬兩銀子來補貼國內。”

“其次就是造火藥,與其國內由兵部和工部開礦,不如向扶桑進口,扶桑國內硫磺很多嘛!”

шшш•ttκΛ n•C〇

“皇上說的是,只是扶桑難制錢,錢都是用本朝,特別是本朝銅六鉛四噌亮金黃,很受扶桑歡迎,大把錢運去,臣怕影響了民生,是不是恢復銅四鉛六的傳統制錢呢?雖薄了點,但卻適宜,伏惟聖裁。”虞良博說着,這又是一項絕大的民生政務。

王弘毅沉默片刻,笑着:“銅四鉛六,成色差,流通民間不便,還是這話,這是治亂興衰的題目,不能單從經濟上考慮。”

“而且扶桑並非沒有銅,銅錢可以運過去,但是可以向扶桑各藩購買大量銅礦石嘛,並且五國之內,也有銅礦,可以購買——我們自己開礦,成本會翻了兩倍還不止。”

王弘毅又說着:“這開港割地通商,不僅僅是賺錢,還要的是五國爲我們種田和開礦,他們不會,我們可以派遣指點,天下之事唯在於錢糧,茶葉、絲綢、瓷器,能換到白花花的大米,能換到大量黃金白銀,這民生就解決了。”

“這事就照這個宗旨,你們內閣不要存有私意,或有顧慮,按照朕的國策進行,朕自會記得衆卿勤勉,有什麼責難,也是朕擔了。”

虞昭心裡一陣感動,離座叩首說:“皇上聖明燭照,臣心裡佩服,請皇上放心,臣必鞠躬盡瘁,爲皇上辦事。”

虞昭說得認真,幾人都隨着叩拜,只見滿殿靜寂,聽着虞昭繼續說着:“天下的黃河要修了,修岸堤、建閘壩,確保無水患之災,這事內閣算下來,要一千萬兩銀子。”

“雖天下太平了,但天災還有,賑災恤民又是一筆鉅款,還有整頓鹽政,開墾耕稼……都需要錢糧,那些書生闊腐之見,臣向來不會理會。”

王弘毅聽完虞昭的話,請首相起來,沉吟片刻,笑:“首相處理陰陽,分析政事,有此見,朕心裡就安了,”

虞良博一躬身,說:“天下初平,就有人貪腐,錢多了,糧多了,還要清理蛀蟲,臣認爲,開國之際,在於清政,乾脆利落殺掉纔是上策!”

劉譽眼見着各大臣都在議政,數語之間就決定千萬人命運,心中凜然。

王弘毅繼續說着:“所以水師不能撤,朕不搞國戰,勞師動衆幾十萬人,朕只出三千,就可以逼使外夷開港割地通商,海外一些小國,多是土王,也不可輕視,國內米價一兩銀子可以購二石,朕覺得還可以便宜些。”

“土王貢稅貿易不說,還可以教導他們開墾開礦嘛,一件瓷器換五石大米運回本朝,就算不能隨意到傾銷民間以免傷農,但國庫軍庫就不必向百姓徵發了。”

“前些日子,據說草原八旗終於打平了,草原上雖不養耕牛,但卻不是不能養,已經派了不少養耕牛的人去培訓,牧民學會也不少了,現在草原平了,就是大舉養殖的時候了,傳朕旨意,可以二兩銀子買一頭耕牛。”

內地一頭牛價值二十兩,現在收購草原的只有二兩,這就何等的暴利和壓榨。

當然,因此至少內地牛價,可以降到十兩,幾乎家家都養得起耕牛,這一策,就可以恩澤上百萬戶,上千萬人,對國運自然有極大影響。

至此,國政已成定論。

就在這時,突然之間,有人稟告:“皇上,八旗汗都到了京,在等候召見了。”

“哦,立刻讓他們進見。”王弘毅目光一閃,說着。

內侍忙傳旨,片刻之後,通譯官一陣胡語,就見八人進來,按照禮儀跪下,一個個自報名姓拜見。

通譯官聽他們說着胡語,就翻譯,王弘毅審量着。

巴魯四十歲,必格二十幾歲,還有六汗都四十歲左右,個個身材不高,但的確有幾分精悍之氣。

再觀看八汗雲氣,只見紅黑之氣瀰漫,王弘毅眉宇一跳,說着:“萬里來朝,你們不容易,你們就留在金陵住些日子,下月再回去不遲。”

“皇上!”必格這時向王弘毅叩首,說:“皇上,這次我們拜見,也是求救,去年大冬,單是我的旗,就死了三萬只羊,六千人……”

說到這裡,已經哽咽:“還請皇上天恩……”

這人伏在地上,低聲慟哭。

王弘毅咬着下脣思量,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朕可以先撥一些糧草,不能讓八旗再有飢餓之事,不過這要用耕牛來還,這樣吧,你們暫由四夷館接待,具體由禮部和戶部和你們商議。”

頓了一頓,又說着:“你們先回去休息,正巧三日後,朕要舉行冊爵典禮,你們也一併冊封了,到時朕還有恩賞!”

八汗聽了,雖有些失望,只得應着,叩拜出去。

見他們出去,王弘毅問着:“內閣已經將封賞和爵位都議定了吧?”

“都議定了,也都到齊了。”虞昭回答的說着。

“恩,到今天,天下事纔算告一段落。”王弘毅喃喃的說着:“下面就是太平盛世了。”

第19章 破寨(下)第47章 吐血(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33章 就義(上)第98章 舉師(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267章 法會(六)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239章 將星(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67章 選擇(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35章 腐化(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31章 殺人(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67章 降表(下)第140章 碰撞(上)第83章 道德衰(下)第273章 甦醒(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14章 狐疑(上)第158章 出使(下)第78章 就仕(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69章 隕落(下)第11章 練兵(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88章 起兵(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245章 決意(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53章 大戰(一)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91章 快意(上)第38章 叮囑(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8章 見親(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33章 就義(下)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98章 舉師(下)第31章 嗣子(上)第195章 餘烈(下)第163章 洗城(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224章 稱賀(上)第83章 道德衰(下)第36章 移縣(下)第95章 出兵(下)第52章 金子(下)第168章 火器(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116章 水師(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289章 對應(上)第231章 殺人(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17章 藉口(下)第133章 兩郡(上)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08章 獻城(下)
第19章 破寨(下)第47章 吐血(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33章 就義(上)第98章 舉師(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267章 法會(六)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239章 將星(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67章 選擇(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35章 腐化(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31章 殺人(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67章 降表(下)第140章 碰撞(上)第83章 道德衰(下)第273章 甦醒(上)第240章 夜襲(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14章 狐疑(上)第158章 出使(下)第78章 就仕(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69章 隕落(下)第11章 練兵(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88章 起兵(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245章 決意(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53章 大戰(一)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91章 快意(上)第38章 叮囑(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8章 見親(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33章 就義(下)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98章 舉師(下)第31章 嗣子(上)第195章 餘烈(下)第163章 洗城(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266章 法會(三)第224章 稱賀(上)第83章 道德衰(下)第36章 移縣(下)第95章 出兵(下)第52章 金子(下)第168章 火器(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116章 水師(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289章 對應(上)第231章 殺人(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37章 壓迫(上)第17章 藉口(下)第133章 兩郡(上)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08章 獻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