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碰撞(上)

十數架霹靂車推上城前,在隊正的命令下,絞輪咯吱咯吱聲的仰起來,達到一個非常陡的角度,推槽拉鬥,填上巨石。

有一個什長,呼喝命令着:“最大上弦蓄力”!

二十個士兵奮力推轉着輪,將三十條弦臂逐一拉滿,繃到最大射程上。

“射!”一聲號令,十數架霹靂車,一齊放出,只見巨石呼嘯破空而去,時間猛的頓了頓,就見到城上“轟隆”,塵土瀰漫。

鍾文道身體都一震,幾乎站不住,身前身後都是一陣騷動。

“主公,敵軍現在集中這巨型投石車攻擊一點,時間長了只怕受不了!”有人就上前惶急的說着。

鍾文道尤然不覺,卻看着下面。

只見郡城下,密密麻麻的遍佈着旌旗招展的蜀軍,一隊隊衣甲嚴明的士兵,在一箭之地外整理着這巨型投石機。

不遠處是隨軍的匠人叮叮噹噹的修復和組裝器具。

後面的軍營,連綿數裡,巍然不動,除了偶有戰馬嘶鳴,卻一片沉靜,很有些幽深莫測的味道。

赤旗連綿,大軍悍然不動,卻不時有着兵甲精良的小隊騎兵,縱馬策到城前,搭弓飛射,精準的在城垛後面製造出一聲慘呼,大聲的笑罵,激起一片喝彩。

“此獠精通兵法啊!”鍾文道喃喃的說着,臉色蒼白。

大軍最忌無所作爲,這小隊騎兵奔馳耀武揚威,看似並無意義,卻非常能激勵士氣,化解鬱悶。

剛纔說的話更是可怕,上面連綿十日攻擊,各片城牆都有不同損壞,這時一集中攻擊一片,更是眼睜睜着看着城牆不斷出現裂縫。

高高的城樓上,雖然漢中城內死傷實際上不多,但心中不安卻絲毫不減,連綿十數日只能被打,不能攻擊,士氣已經跌了許多了。

孤城難守的道理誰都知道,可是王弘毅的軍隊,能及時趕來嗎?

鍾文道並不是郭文通的老人,也不是響應的故舊,只是手下有些班底,和郭文通有些來往罷了。

所依靠的就是漢中的價值,能不能及時趕上,卻實在不知。

“轟隆”,巨石繼續攻擊着,一連串巨響,一處城牆又是一大片沙塵碎石,雖然沒有倒下,卻和重傷的戰士一樣,傷痕累累了。

枕兵城外,四萬蜀軍一齊喝采,震耳欲聾,片刻,響起了收軍的號令。

蜀軍一千精騎策馬上前,又有着左右方陣上前,霹靂車的軍陣,有條不紊在掩護下,緩緩退回大營。

這時,大營嫋嫋的煙火,傍晚的夕陽照耀,暮色暗淡,殘陽如血,將地面上的一切都罩在一片血光中。

王弘毅見此,回到了自己主帳內,後面親兵隨王弘毅身後亦步亦趨。

王弘毅回內帳撤下了衣甲,白日大軍攻擊時,就算是王弘毅,也必須穿一件金甲,幸虧可以用紙甲代替,照樣金碧輝煌,只是還是汗流滿背。

這時洗了洗,撤下了衣甲,換上了衣袍,卻沒有戴冠,由親兵隨侍在旁,顯得很隨意,走動幾步,就遇到了張攸之和虞良博進來。

王弘毅上下打量了一下:“都辛苦了,軍務政事繁忙,兩位卿家要注意休息。”

二人聽了叩頭謝恩。

虞良博起身說着:“主公待我們親厚,我們敢不效死,我們也會注意休息,請主公不必爲我們身體擔憂。”

張攸之笑着:“臣比良博還小着三歲,年輕着呢!”

王弘毅一笑,取了金冠來戴上,咳了一聲,頓時帳內氣氛就不一樣了。

王弘毅不立刻上座,從案上抽出兩封摺子,遞給兩位秘文閣的領班,說着:“你們看看吧,一封是關於薛遠和張玉溫的遷民,一份是關於郭文通,都不長,你們先看着。”

說完才上了座,神清氣明的喝着茶。

“薛遠和張玉溫的遷民,大體上不錯,這摺子上報告的是有些刁民和土豪乘機腦事,昨兒消息都到了,自請處分,你們看着辦吧!”

張攸之和虞良博都凝神看着摺子,片刻後,虞良博咳嗽了一聲,上前說着:“臣已閱完,有事稟告。”

王弘毅看了看,點頭說着:“說吧,你們兩人都是秘文閣領班,張玉溫也是秘文閣出身,不要存有顧慮,秉公參議就是了。”

虞良博就說着:“是,臣以爲,薛遠的舉政,一是主公的命令,二的確是有益於百姓,這大處上就沒有錯!”

“至於這次五百半途遷移的流民起鬨鬧事,不肯遷移,甚至還扣壓了官吏,這就是實務了!”

“實務不能比大處大,臣以爲,就必須狠狠鎮丵壓。”

“至於鬧事的原因,是薛遠和張玉溫嚴酷,不給飯吃,還是有人趁機鬧事,統統等鎮丵壓後再調查,以作發落。”

不想虞良博對這方面,卻是狠辣之極。

王弘毅聽了這話,沉思片刻,突然問:“張攸之,你看怎麼辦?”

張攸之低着頭想了一陣,說:“這沒說,薛遠手上有兵,讓薛遠立刻鎮丵壓,拿住爲首審判,大軍在行,出這事,就必須狠狠鎮丵壓,我同意虞大人的意見。”

“當然事情的來由,必須弄清楚,剿殺錯了不怕,怕的是有人效法,無論是官,是民,是民間。”張攸之思量許久,緩緩說着:“主公,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這時影響很大,嚴令封丵鎖消息,不得妄自傳播,同時應該派十三司以及有司調查,迅速處理,不能拖延。”

王弘毅聽這番安排,覺得很是縝密,看了一眼,笑:“不錯,這事就交你辦!”

張攸之答着:“是!”

王弘毅望着外面,說着:“這事就這樣,還有郭文通的事——張攸之你說說。”

“是,臣以爲,此事不難。”

“首先,這漢中城雖然城厚,經過十日不停的轟擊,早已經傷痕累累,若是集中轟擊,三日必破。”

“其次,根據第二次送來的情報,郭文通破樑川郡,損失不小,有七千人,郭文通現在本部,不過二萬,久戰疲倦,他敢過來就是利令智昏!”

張攸之說到這裡,斬金截鐵,衆人都肅然動容。

滿帳中靜寂,只聽帳外簌簌風聲。

“不過郭文通這二萬人,都是精兵,秦川之兵,百戰之士。”張攸之皺眉說着:“屢次大戰都用着他們,特別是還有着五千人的騎兵,這實是可懼,若是大戰,我軍雖勝,折損怕也不小。”

說到五千騎兵,的確使王弘毅皺眉,聽完張攸之的話,他微微仰臉望着帳上,沉吟片刻,說着:“秦關有騎兵,荊州有水師,都不好打啊!”

說罷嘆息,片刻,又說着:“說吧,我們應該怎麼樣辦?”

張攸之一躬身,說着:“主公緩打漢中,是爲了考查郭文通的心意,現在已經出來了,主公就必須一舉破了漢中,才能在漢中城下決戰,又一舉攻破郭文通。”

“依臣看,打下漢中是關鍵,現在主公可派一先鋒,稍稍阻擊,等漢中平了,再引兵到城下不遲。”

現在,漢中有兵一萬,如果郭文通來的快,還沒有徹底平定,反就是王弘毅裡外受敵了,雖然這可能性很少,也不可大意。

“說的不錯,那就用樊流海的龍驤都,讓他率本部去阻擊。”王弘毅點了點頭,說着,作此決策。

此時,一處山頂上,昭德祠。

昭德祠是一高臺築樓祠堂,本是紀念前朝大臣蕭陽而建,有前朝書法大家所提。

由於安定漢中,活命數十萬,又明智等待真主投靠的功績,蕭陽死後,自發受到了百姓建廟。

《漢中志》卷91雲:“(蕭陽)歿,時人哭之慟,權葬於峙山,又立祠于山,有紀功碑,靈應錄見於廟雲。”

記述時用一“權”字,說明立廟倉促簡陋。

用了“靈應”的字眼,頗能說明蕭陽屬不合禮義而設置的“淫祠”,卻又有靈驗,當時尚未經過新朝的任何批准和認可。

但是,從淫祀到廟食的時間很短。

“……帝聞,詔許祠封侯”,因此成爲了合法祭祀。

此時,小樓上,數人觀看着下面,只見漢中城護城河寬,滔滔環繞,城牆城高牆厚,佈局嚴謹,形勢險要,本是可以長期堅守。

這時,卻見一股赤氣沖天而起,瀰漫天空,而漢中城中,白氣已衰,搖搖欲墜,一道人不由嘆着:“看這樣子,只怕漢中三日必破啊!”

“不錯,此子氣候已成,郭公率兵前來,只怕反而有挫,這任何是好?”又一道人目睹此天兆,不禁仰天長嘆的說着:“哎!郭公一脈本有王侯之相,又遇天時,可以飛龍,可遇此大關,我將如何是好呢?”

“能否勸說郭公?”

“只怕很難,郭公剛毅果決,堅己信念,很難以鬼神之事動搖心志,但是如果這直撲上來,就是二龍碰撞。”

“王弘毅已得蜀中龍氣,又得了十四州,氣運之盛,只怕郭公難以直接對抗。”

“也不必太擔心,郭公身有天運,又有地脈庇護,未必不可爭一長短,再說就算不利,也不會一敗塗地。”

“話說如此,可一敗的話,只怕氣運折損,耽誤了天時。”

說到這裡,數個道人都不由嘆息。

第97章 合圍(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99章 旨意(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279章 就戮(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205章 封賞(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39章 選擇(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331章 逃亡(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58章 引戮(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33章 就義(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28章 攻略(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91章 神道(上)第2章 望氣(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6章 封賞(上)第187章 王業(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194章 時壽(下)第17章 藉口(上)第80章 茶思(上)第205章 封賞(下)第329章 來使(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79章 改變(下)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44章 來由(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34章 破陣(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上)第220章 金陵(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14章 狐疑(下)第97章 合圍(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76章 急返(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1章 奪舍(下)第33章 就義(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53章 大喪(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24章 氣短(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321章 長安(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4章 狐疑(上)第2章 望氣(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49章 潛勢(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
第97章 合圍(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99章 旨意(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279章 就戮(上)第225章 新年(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205章 封賞(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39章 選擇(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331章 逃亡(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58章 引戮(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33章 就義(下)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28章 攻略(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91章 神道(上)第2章 望氣(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6章 封賞(上)第187章 王業(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194章 時壽(下)第17章 藉口(上)第80章 茶思(上)第205章 封賞(下)第329章 來使(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79章 改變(下)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44章 來由(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239章 將星(下)第34章 破陣(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上)第220章 金陵(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14章 狐疑(下)第97章 合圍(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76章 急返(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1章 奪舍(下)第33章 就義(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53章 大喪(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24章 氣短(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321章 長安(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4章 狐疑(上)第2章 望氣(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49章 潛勢(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