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吾家潛龍(上)

沒有多少話,王弘毅就去了大帥府。

到了裡面,就有侍從跪了階下,伏身叩頭,王弘毅點了點頭,進了去。

這時,只見書房中,越來越顯的清幽雅緻,王遵之倚坐在窗前桌椅上,手拿一卷書正自看得入神。

王弘毅上前,行禮:“父帥!”

王遵之就笑的說着:“你來了,來,過來坐下說話。”

剛坐好,還未及說話,就見一個丫鬟端着茶水和碧玉小盅進來,倒了上去。

王弘毅就要喝,就聽見王遵之笑了笑,擺手止住了,說着:“這茶半溫才適宜,一點一點品嚐才上味。”

王弘毅笑了,也靜下心來,等了片刻,開始品茶,果覺清香爽口,每次只呷一點點便覺滿口留香。

等茶喝完,王遵之才說着:“吾兒,何事?”

“太素縣來了消息,柳朝義親自領兵五千,攻打太素縣,縣令李存義,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燕山都宣武校尉陸忠成和錢信聽令,陸忠成和錢信已經聽令了。李知縣又以軍情緊急,徵出廂兵五百,由其子李繼業掌之。”這些情報,王遵之不會不知道,但是王弘毅就是要第一時間稟告。

這是父子君臣之道。

“你的主意呢?”王遵之聽了,一手端杯,起身踱步,望着窗外燦爛的秋園,說着。

“兒子認爲,父帥身體不佳,我新任少鎮,不能遠征,不過君臣有道,不救援不是主君之道,特別是有餘暇時,我想命何勝、柴嘉、賀仲,帶上五百兵,前去支援太素縣,並且帶上五千石糧食。”

“有兵二千,又有糧,縣城堅固,足可抵禦之,只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李知縣忠勤,必會傳來捷報——還請父帥裁決!”

王遵之眉宇輕皺,咳嗽了二聲,說着:“這茶愈涼愈香啊!”

說罷喝下,咳嗽了幾聲,盯着王弘毅:“我立你爲嗣子,你的身份就在諸臣衆將之上,爲父身體日漸不行,就算這會突然暴病而去,也是平常的事,你是嗣子,我問你,我去之後,你將憑何治政並且擴展,這李家的事,你從心中,又是怎麼樣想着?”

王弘毅一怔,立刻明白,王遵之已經看出了自己對李家隱隱敵意,這時問話,也是父親對自己進行考覈。

王弘毅復又一驚,突然之間想起一事。

前世看到一本書,裡面有一句“死生常理,我所不諱,唯有大權不可旁落。大權惟我一人受之,一人操之”

這說的也是父子之間的事。

自己這二個月來,不斷掌握義從軍和黑衣衛,雖然獲得了王遵之的允許,但是作爲一個權力意志的化身,王遵之自然有着被抽空的感覺,這是本能,甚至和父愛無關。

哪怕理智和感情再怎麼樣愛護王弘毅,這本能都會頑強發揮作用,想到這裡,背後就密密沁出汗來,再也坐不住,忙站起身來,說着:“兒子未思慮及此,父帥還鼎盛年華,兒子不敢想這事。”

王遵之此時,卻咳嗽了幾聲,不知爲何,一種疲倦就上來了,這使他本能的一點點憤怒,頓時打消,他說着:“你不要緊張,你是人子,當然不應想這事,我就不能不想這些了……說吧,你有什麼心思,爲父不但可以爲你參謀,也可爲你做好鋪墊,你我既是父子,這時不必有虛言。”

王弘毅心中一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錯,這掌握和繼承,本是王遵之的願望,但是真的如此了,又會產生失落甚至不滿。

不過,王遵之除了自己,沒有別的兒子,身體又差,最多就是怒呵,真的要動搖自己的根本,絕對不會。

想了想,還說着:“父帥,我有幾個心思,還請父帥指點。”

“恩,你說!”王遵之也很奇怪自己剛纔的莫名的憤怒,溫言說着。

“首先,上次俘虜了川中都五百人,雖然經過整編和訓練,但是卻還是舊根難去,習氣難改,兒子的心思,就是去防禦戰,一是和柳鎮決裂,二是也可沙中淘金,戰後,我就以立功之名,提拔和重賜軍號旗幟。”

“何勝、柴嘉、賀仲三人,雖然受到兒子重用,現在都是一營之將,但是卻資歷不足,這次防禦戰,必可使他們成長,也增了一筆資歷,日後纔可大用。”

“你這心思也是常情,還有呢?”

“父帥,兒臣不忌言,我對李家的確有着戒懼——父帥可聽說蜀中出龍,十八子當興之說?”

十八子,就是李,王遵之此時才明白王弘毅的意思,心中就涌起一股寒意,臉色變得有點蒼白,緊鎖着眉,轉了幾轉,呵斥說着:“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父帥,這當然是妄言,可是百姓和大兵卻往往受到迷惑,到時候,若有李姓者利用此言而圖謀,如何是好?”

“那你的意思,是剷除李家?”王遵之雙眉緊鎖,問着。

“當然不是,這不是主公的器量,兒子還是先前的意思,有兵二千,又有糧,縣城堅固,足可抵禦之,只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李知縣忠勤,必會傳來捷報——這不是借刀殺人!”

說到這裡,王弘毅上前,跪在地上,磕頭說着:“兒子不想着借刀殺人!”

這話凜然清脆,足見真心,王遵之雙眉舒展而開,說着:“吾兒快起來,爲父知道你的心思了——你給爲父再仔細說說。”

“是,父帥,兒子不想着憑空猜忌重臣,也不想有一天十八子當興,使我王家基業顛覆,兒子的心思,只想着中庸!”

“中庸,有些意思,你說說怎麼箇中庸法?”王遵之問着。

“我們送兵送糧,已經得了大節,鎮內外也說不出任何閒話來,總不能說臣子有難,主公必須傾軍出征纔算是有道吧,特別是現在我們這個情況。”王弘毅心中一橫,決定把心思全部說出。

這也是權衡過後,依靠着只有自己一子,而且王遵之身體不好,才下的決心。

“既然兵糧都夠,那就沒有被攻破的道理,上治下,首在明也,這時纔可見得李家的真器……”

“而且,李傢俬器太重,兒子也想着趁機磨了一磨,這也是日後保全的心意。”

這話說白了,就是想摸清楚李家的底子,並且趁機消耗李家的實力,可是有着前面的派遣軍糧,又有着主君的地位,這就是任何人說不出壞話了。

無論勝敗,主君方面沒有絲毫失德的,還可以把消耗李家實力,說成善於保全臣子的大義。

王遵之聽到這裡,已經覺得兒子深沉厚重,得了幾分真意,卻又聽着兒子說着:“這種只是小道。”

“兒子讀兵法,知用兵在於強弱,強弱又在安逸與疲憊。”

“柳朝義初登位,衆將不服,這是一衰,太素縣失,使其權威更是墮落,這是二衰,而當時不能前來,現在纔來,太素縣已經鞏固,這又是三衰。”

“然而,有三衰,卻還不爲敗,李家守太素縣,以城拒之,柳鎮有此三衰,上下離心,不耐久攻,時日越長,軍中越怨也!”

王遵之聽到這裡,已經明白兒子想說什麼了,心中碰碰直跳,血向臉上涌去,卻還是聽着。

“李家守城,只需旬日,其兵就有自潰之相,這時,太素縣中,說不定就可以一舉出城破敵,而孩兒必伺間而動,不能由着大勝。”

“以新銳之兵,一舉出行,勢如雷霆,破之必矣!”

“破柳鎮,降二縣,圍長定,召羣將,這時大勢已去,柳鎮就算有殘兵,也心無鬥志,或戰或降,都可堂堂可入城。”

“到時候我鎮有二府之地,大半可成後方,這廢棄衆縣可重建,百姓可開墾繁衍,軍民也增多,到時候,我請父帥讚許李家子,提拔爲一衛果毅校尉,其它有功之人,也如此重賞之!”

軍國大事,剖斷如流,按照王弘毅的意思,的確不是借刀殺人,相反,是大戰略的一部分,甚至最後誰也無法懷疑有意消磨李家實力——從營正提拔到衛果毅校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提拔,只能說是器重和重賞。

但是結果下來,李家除了獲得果毅校尉這職,實際上私兵都消耗大半,得不償失,必須有着一段時間來補充。

可是一旦得了二郡,李家補充一分,王家就可增強十分,越到後來,越是拉開差距,更是翻不出浪來,這的確是保全臣子的仁愛之道。

與公來說,先是派兵派糧,後又以逸擊憊,外人聽了,只會認爲王遵之或者王弘毅英明果決。

與私來說,又切實的消耗了李家的實力,並且利用了李家,還給予厚賜,以得豁達大度的名聲。

事後二鎮而得,上下同心,李家更是無法反抗,這君臣之道,如此作爲,真是愈嚼愈有意味。

得了以中庸治化的境界。

就算具體的經驗還沒有到,但是的確是得了上位者的真意,只要以後補充些具體的經驗和手段,這就是英明神武,剛烈豁達的明主。

中庸,凡是修到這份上,就已經出神入化了,翻雲覆雨,舉手之間。

說到這裡,王弘毅說着:“還請父帥指正。”

王遵之沒有回答,用一種異常明亮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兒子,最後,嘴角慢慢上翹,弧度越來越大,終於,他放聲大笑:“哈哈哈哈哈!”

“天佑我王家,天佑我王家,我雖三子夭折,換得吾家潛龍,卻是值了。”說到這裡,語聲不由哽咽。

第82章 憤憂(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154章 大戰(三)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56章 撤軍(上)第257章 月思(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42章 迎娶(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250章 器量(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76章 天譴(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91章 快意(下)第142章 決斷(上)第318章 惡報(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144章 宴(上)第82章 憤憂(上)第82章 憤憂(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79章 遷移(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171章 壓制(下)第44章 來由(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77章 衝鋒(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40章 夜襲(下)第54章 大喪(下)第329章 來使(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327章 應命(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30章 厚重(上)序章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41章 終定(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208章 交旨(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1章 奪舍(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42章 決斷(上)第144章 宴(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4章 出擊(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91章 神道(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267章 法會(六)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307章 夜襲(二)第246章 船運(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252章 內亂(下)第245章 決意(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209章 海關(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44章 來由(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38章 叮囑(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264章 尋思(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章 山民(上)第58章 引戮(上)
第82章 憤憂(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154章 大戰(三)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56章 撤軍(上)第257章 月思(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42章 迎娶(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250章 器量(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175章 新生(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76章 天譴(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91章 快意(下)第142章 決斷(上)第318章 惡報(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144章 宴(上)第82章 憤憂(上)第82章 憤憂(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79章 遷移(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171章 壓制(下)第44章 來由(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77章 衝鋒(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40章 夜襲(下)第54章 大喪(下)第329章 來使(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327章 應命(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30章 厚重(上)序章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41章 終定(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208章 交旨(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1章 奪舍(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42章 決斷(上)第144章 宴(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4章 出擊(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91章 神道(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267章 法會(六)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307章 夜襲(二)第246章 船運(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252章 內亂(下)第245章 決意(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209章 海關(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44章 來由(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38章 叮囑(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264章 尋思(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章 山民(上)第58章 引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