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時壽(下)

元神滿月,發的是清清徹徹的白光,的確是大圓滿,號稱不朽,卻還是陰質。

因此在《阿羅梵品》這本經裡的梵神,其陽化遠低於《觀自在經》,可證明此經必遠早於《觀自在經》,因此二種身光顯示不同道行。

初成梵神,其境更在冥土境,以後才積累資糧,累級而上。

這個世界的一本《大樂梵土經》,更是透露了這過程,它說“此梵土念號就可接引……此處有一位梵神主宰,衆人都是蓮花化生。”

“下品之蓮花身皆白色水晶,通體透明,中品之蓮花身呈紅金色,上品之蓮花身皆金黃色。”

“梵神個個身量純金色,梵祖紫金色。”

這些描述,就透露了天機,卻正是白、紅、金、青、紫的過程。

而紫金色,在這個世界,又稱梵金,卻是其國七大支流之一,所產的沙金,此金色澤赤黃,又帶着紫氣,爲金中最高貴者,後世對梵祖金身描述,多用此語,實際上就是一種色黃而帶紫氣的金沙。

不過這過程,就算是梵神,也用了上千年,王弘毅對此當然明白。

當然這裡面隱藏重重奧妙,就算是王弘毅,一時也不能全部悟徹,不過這句“入家則破家,入國則破國,事梵求福,乃更得禍”,還是使他會心一笑。

地球上的例子不舉,就這個世界,當時梵大陸所在,有空前絕後的大王,他是孔雀神的後裔,君權神授,流着神的鮮血。

梵大陸衆國林立,雖有神血,也不過是一小國之主。

這大王繼承先代王位,南征北戰,征服數十國,伏屍百萬,統一梵大陸全境。

此王文武雙全,治政英明,又不是白手起家,父祖已經是國王,有着根基,按照道理,可幾百年天下。

結果這王后來皈依梵祖,立爲國教,其人一死,立刻身死族滅,國家滅亡。

到了此處中央大陸,這種例子更是不計其數,凡是信奉國教者,或衰退,或滅亡,無一倖免。

王弘毅這時掌握國家,就算日後統一,要是抽盡氣運,自可立刻晉升,但是隻怕身死之後,二世而終。

因此就算龍氣濃郁,卻不敢抽取一絲一分,只從運轉陰陽,治理萬方中產生的那絲玄之又玄的本質,纔敢吸取。

就算這樣,一年就比得上梵神百年功德。

這就是爲什麼王弘毅自覺得自己,是行先人所沒有做到的事,得先人不能獲得的大福。

想到這裡,王弘毅雍容說着:“罷了,你是學治政道德的,這事對你來說就是異道,你也別看了,回去辦事吧!”

張攸之一躬身,笑着:“是,臣這就告退了。”

安定郡

只見城牆上,都是梯子,幾千人爬着圍上去,喊殺連天。

在下面,卻獨出心裁,下面無數百姓,運來了大批的溼淋淋的稻草,堆在下面,士兵跌了下來,卻有着賠墊。

這方法大大減少了傷亡。

雖然城上可以射火箭,但是起火不大。

不過,就算這樣,只聽“射”一聲令下,箭雨尖銳呼嘯射下,頓時又有上百士兵跌下,被射殺射傷。

看到前方的戰情,山間旗一人皺着眉,臉色蒼白,說着:“這樣攻城,只怕我軍傷亡不小!”

“裡面就二三千人,破了這城,又可獲得金銀財寶……而且我們能不攻嗎?”一人回答的說着。

衆人看着後面虎視耽耽的丁虎臣,不由苦笑。

此刻,城頭上。

許鶴年雙眉緊皺,向着外面的大軍望去。

在這個中年人身旁,還有一個大約五十歲,面黃體瘦的文官。

“真是想不到,才攻了半天,城上就汲汲可危了……雖我們的人已經飛馬向後求援,但是一來一回,至少要三日的時間,我們未必能撐到三日。”許鶴年皺着眉,向着身旁文官說道。

“主公所慮不無道理,而且侯爺即便得了急報,也未必能抽出人手來支援此城!”這個文官眼望着下方大軍,低聲回着:“依臣看,這楚軍也不愛惜這些蠻兵,驅使着攻城,但是這樣攻勢必猛,又如何能抵擋得住?”

“一旦城破,這些傷亡很大的蠻兵報復起來……”

“依你的意思,何是上策呢?”許鶴年聽到心腹的話,皺眉問着。

“主公,事已至此,何不投了楚王?”文臣低聲勸着:“楚王坐擁數十郡,兵甲十數萬,實力強橫,連魏越都不是對手,主公還在遲疑什麼?要是之前,主公擔心受到侯爺勢力阻擋,到了這時,開城一開,就是立功之時,城中楚侯的人手,又如何能抵擋大軍?這不是一個好機會麼?”

“可我才降了楚侯,不滿幾月又降了楚王,怕是名聲上……”許鶴年有些心動,這攻勢已經超過了想象,這時臉上卻有些猶豫。

“呵呵,主公多慮了,之前楚侯奉天子而得荊南,主公降了是名正言順,現在天子已是不在,還有何顧慮?楚侯對主公從不信任,甚至連府邸內,都安插了眼線,這人豈能成了大事?就算真的輔佐其成了事,到時保不準落一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楚王對臣下向來仁義有加,便是降臣,不曾虧待過,投降於他,好歹能保住主公家族不敗,家廟不衰……”文臣繼續說着。

聽到這話,又看了看城下的大軍,許鶴年雙眼微眯,開始思索起來。

就在這時,周圍又來了幾個心腹,也聽見這話。

“主公,事到現在,唯有歸降。”一人認真說着:“楚王就算是鄭公與魏越聯合,亦無法抵擋,我們一郡,又怎麼阻擋大軍?到時城破,怕是真的要生靈塗炭了。”

“是,主公,劉大人說的不錯,再戰下去,城中又要遭受一場浩劫,您是仁義之人,又豈能爲個人之名,而枉顧全城百姓?”

“還請主公歸降了吧!”衆個心腹,都說着。

“再讓我再想一想。”許鶴年猶豫着,望眼看去,只見到了下午,戰事越發激烈。

而三千士兵終是人少,漸漸人人帶傷,抵抗也越來越弱了,眼見着城池再守下去,到不了明日,就守不住被人攻打進來了。

到時就算想歸降楚王,有着蠻人,只怕也是癡人說夢。

看着這些,許鶴年終於下定了決心,嘆了口氣,說着:“既然這樣,爲了百姓計,我們就歸降楚王吧!”

周圍羣臣和將領,頓時大喜,一將就說着:“主公放心,這鄭賊派來的這將,我一出手就能擒了。”

聽到鄭公變成鄭賊,許鶴年的臉皮,突然之間抽了一下。

不過事情進行的很順利,這郡原本就是新降於鄭平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短暫的拼殺後,就把鄭平原派的一將拿下了,其它幾個文官,也被下令給綁了。

“大將軍,城上飄出白旗了。”

一次攻擊的間隙,城上突然之間起了內亂,片刻,就有親兵報告着,丁虎臣望眼看去,果然見到了白旗,心中不由一怔,這郡城,只攻打了半天,太陽還沒有落山,就宣佈投降了。

不過,丁虎臣並不感到意外。

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這郡是新降的鄭平原,連兩個月的時日都沒有,本就談不上什麼忠心不忠心,只要展現一下強橫的實力,對方降誰不是降?

“令他們開城。”丁虎臣掃看了一眼,現在山間三旗,已經由七千變成了五千,實力大減了。

也算部分達到目的。

受到了喊話,城上的許鶴年猶豫了下,就令開城。

一開城,早有準備的三百騎兵,在主將的帶領下,殺向城門。

這一刻,守着城門的士兵都是臉色大變,怕衝進來大殺,不過卻不敢反抗,只是片刻,以騎兵之速,就攻進了城門!

見騎兵入城,不少將校丟下武器,當即跪伏在地,口中高呼:“我等願降,還請大將軍饒我等不死,必爲大將軍,爲楚王效犬馬之勞!”

請降聲響成一片。

有人一帶頭投降,周圍的士兵自然也都沒有了絲毫猶豫。他們立刻便是丟下武器,跪伏在地,口中高呼着願意歸降。

轉眼間,城中就開了。

不過,就算這樣,裡面還有些來自鄭平原的軍隊,和一些士兵在負隅頑抗!

“負隅頑抗,殺!”丁虎臣見此,冷冷喝着。

隨着大將軍的命令一下,就有着士兵一涌而上,城中產生着殺聲。

而郡守許鶴年,帶着羣臣出來拜見,不過片刻之間,整個郡城已然全部都歸降了丁虎臣。

“你們棄暗投明,本將必然稟明主公,待主公佔據了荊南後,一定重重有賞!”丁虎臣對待他們又是一副面孔,環顧四周,沉聲說着,甚至還露出一些微笑。

雖對器械投降的將領有些鄙夷,丁虎臣還是承諾給這些人邀功。

這些人貪生怕死,才讓自己一方的人得勝順利。

殺了降者,以後還有誰會主動投降歸順?

“既已攻下此郡,速速派人回襄陽,去向主公遞送捷報!”丁虎臣忙吩咐人向襄陽報信!

“諾!”

幾日後,襄陽城的王弘毅,在王宮中,再次收到了丁虎臣的捷報。

“連攻三郡,攻入荊南,丁將軍果然是虎將也!”看着送來的兩份捷報,王弘毅高興的說着。

“主公,這時就一鼓作氣,攻下荊南。”張攸之在旁建議的說着,到了這地步,遲疑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了。

王弘毅也是這樣想着,當即下達命令:“令水師一半防禦,一半運着我軍進入荊南,一舉統一荊州。”

“諾!”

王者之令,排山倒海,三日內,十萬大軍動員,直逼荊南。

第186章 大典(上)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320章 趨勢(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95章 餘烈(上)第129章 赤蛟(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246章 船運(上)第34章 破陣(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31章 殺人(下)第6章 封賞(下)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249章 潛勢(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8章 大怒(下)第67章 選擇(下)第278章 焚燒(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2章 能吏(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76章 急返(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144章 宴(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8章 大怒(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30章 再得(上)第329章 來使(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41章 終定(上)第155章 大戰(五)第81章 大變(下)第188章 登基第52章 金子(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4章 出擊(上)第31章 嗣子(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99章 懸首(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18章 度江(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325章 陰政(下)第107章 明悟(下)第279章 就戮(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47章 吐血(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144章 宴(上)第248章 召集(下)第205章 封賞(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98章 信使(下)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32章 破局(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47章 情分(下)第265章 法會(一)第259章 痛哭(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72章 首戰(下)第223章 平定(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4章 出擊(上)第245章 決意(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144章 宴(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上)第155章 大戰(八)
第186章 大典(上)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320章 趨勢(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95章 餘烈(上)第129章 赤蛟(下)第12章 能吏(下)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246章 船運(上)第34章 破陣(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31章 殺人(下)第6章 封賞(下)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320章 趨勢(上)第249章 潛勢(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8章 大怒(下)第67章 選擇(下)第278章 焚燒(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2章 能吏(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76章 急返(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144章 宴(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8章 大怒(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30章 再得(上)第329章 來使(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41章 終定(上)第155章 大戰(五)第81章 大變(下)第188章 登基第52章 金子(上)第165章 送行(上)第4章 出擊(上)第31章 嗣子(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99章 懸首(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118章 度江(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325章 陰政(下)第107章 明悟(下)第279章 就戮(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47章 吐血(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144章 宴(上)第248章 召集(下)第205章 封賞(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98章 信使(下)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32章 破局(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147章 情分(下)第265章 法會(一)第259章 痛哭(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72章 首戰(下)第223章 平定(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4章 出擊(上)第245章 決意(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43章 青蓮池(下)第144章 宴(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上)第155章 大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