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來由(下)

九月

王彥爲開明縣縣令,也有着一個月,他可是帶着一營上任,又是大帥的親弟,當這縣令,不管是資格還是實力,都綽綽有餘。

一個半月來,王彥領會大帥的意思,雖然沒有雷厲風行大動干戈,但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不動聲色,只通過幾個案子,便讓原本在開明縣的幾個家族血流成河,一時之間,人人側目,爭先投靠,李家失去了政權,在開明縣的根基就土崩瓦解。

也就在這一日,王弘毅大清早就出行,帶着二火騎兵,已經足夠保護安全了。

到了虞府,只是稍微時間,裡面大門而開,虞府的虞昭就開門迎接了出來,現在身份不一樣了,虞昭就行禮,談不上跪拜,至少得先拱手爲禮,說着:“少鎮前來,真是寒舍生輝。”

王弘毅帶着和詢的笑容,此時穿着藍色寬袖長袍,頭上束着銀冠,體態修長,英氣逼人,微笑還禮:“不敢!老先生素有儒士氣象,我在少時,即慕大名,今來拜訪,實是大慰於心。”

兩人行禮,進入了大廳,分了主賓坐下。

此時,初到九月,天時還熱,說了幾句,王弘毅就說着:“久聞老先生治園甚佳,可容我觀摩一二?”

虞昭聽了得意,說着:“不敢,小家園子,寥表吾心!”

一徑來到園中,遍處觀看,雖然不是很奢華,但是清檻精舍,走廊假山,盆魚卷石,的確有着間苗之處。

王弘毅觀看,連連稱讚,說着:“此園雖小,疏密有度,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可見老先生心中度量,只治一家實在可惜,不知可願出仕乎?”

虞昭聽着,心知這句纔是最關鍵的,心中尋思,又打量着王弘毅,就答着:“少鎮不以老夫老朽,老夫自願從命,拜見少主。”

王弘毅大喜,扶手說着:“有老先生在,我無憂也!”

當下又回去喝了茶,就此離開。

等王弘毅離開,虞良博就出來,問着父親:“父親爲何答應出仕?”

“此子行事有章法。”虞昭說着。

見兒子一時不解,他又說着:“你看他殺了陳翔也就罷了,死中求活,敗中求勝,自古雖然不多,也是不少,當時爲父覺得他有福氣,不然怎可如此?”

“當他佔了汲水縣後,安撫流民,開墾良田,充實縣衙,都是堂堂正道,爲父覺得他有能吏之名,並不算過分!”

“至於陣斬呂濟,更是堂堂之師,一時鎮內啞聲,不但見其武略,更見其正,已隱隱有大器之相,爲父覺得此子繼位鎮帥足矣!”

“當上嗣子時,一詩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足可見此子的器量,不過言談還不足爲憑,你看他當上嗣子後,不急不徐,整日和軍中操練,或有人說此子過於重於武夫,爲父卻不然……亂世之重,軍權最勝,你看這一個半月來,黑衣衛和義從軍,已經漸漸掌控在手,這就是明略。”

“大軍入手,此子又立刻拜訪鄉老賢士,這是何等所作所爲?”

虞良博想了想,似有所悟,猶豫了下,沒有說,問着:“父親,有哪些人做過?”

虞昭輕聲答着:“荀方、宋文鼎。”

這兩個名字,聲音雖輕,在虞良博耳邊竟如同平地了打了個霹靂,他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父親。

荀方何許人,趙太祖是也,白手起家,五十歲統一天下,雖然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後世子孫無能,三世而亡,但是說到他,史稱都是明君。

宋文鼎更不得了,本朝太祖,鼎革改命,南征北戰,由弱到強,一統天下,雖然由於六王之亂,使天下崩亂,帝都遷移到金陵,但是到現在也有二百五十年的天下。

王弘毅只是嗣子,現在不過擁一縣之地,連上義從軍,也只有三千兵,父親對他這麼高的評價,嘴上雖不敢反駁,心裡總有點不以爲然。

這神色一露,知子莫如父,虞昭就說着:“吾兒可是不以爲然?”

虞良博連忙說着不敢,虞昭卻說着:“若是其它事,都可含糊,這事卻要和你說個清楚纔可。”

“汲水縣又得了千戶,據說開墾連綿,又是十萬畝,來年就計二十萬畝,一年可出糧六十萬石,有三十萬石養軍,此是帝王之基也!”

“汲水收降兵五百,連上原本,就有一千,而義從軍和黑衣衛,現在都落到少主手中,加起來已有三千。”

“你想想,有兵有糧,又有名分,誰能阻擋他日後登位?”

虞良博想了想,又問着:“但是就算如此,也只是一鎮之力,說類似太祖,實在太遠了些了吧?”

“不遠不遠,長定文陽二鎮相互糾纏,已經十數年,柳思明一死,其子柳朝義雖然繼位,卻只怕很難節制手下驕橫之將,再加上太素縣一失,更是不堪,我可以說,二年,最多三年,長定文陽必可統一於此子手中。”

虞良博思考了一下,又說着:“還有成都魏存東,坐擁三郡,當是英雄。”

“魏存東的確是英雄,可是年已五十,以他歲數,最多還有攻打一鎮的精力,已經不是統一蜀地的人選了。”

古人七十古來稀,實際上,五十歲以後,就旦夕不保了。

“蜀地數鎮,都有新舊交替,有的是青黃不接,有的是老朽精力不濟,少主恰逢其時,只要他攻下長定鎮,就可橫掃蜀地。”

“三十年前,有歌謠傳聞,蜀中出龍,辨其要旨,恰是此事也。”

說到這個,虞良博臉色就些古怪,說着:“還有人說是此歌謠對應李家。”

“胡扯,若是沒有少主,還說不定對得上,有少主,現在又定了君臣名分,哪可能如此,這你不必多想——那個田紀是妖人,妖言惑衆,殺頭滅門不冤了他!”看出來,虞昭對田紀很沒有好感。

虞良博仔細想想,覺得父親說的是,口中就說着:“原來如此,所以父親出仕,是以從龍,自古從龍之功最大!”

虞昭搖了搖頭,說着:“爲父老了,仕不仕,從不從龍,都是無關要緊,卻是爲了你以及家族着想。”

“老夫在此鎮也有些薄望,出仕官位不會低,自然可扶你一把。”

聽了這話,虞良博不由深深施禮:“父親!”

此時,在馬車之中,王守田很是高興。

虞家是鎮上大戶,他一口答應自己出仕,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着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雲氣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馬車猛的一停。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着:“少主,太素縣來了消息。”

王弘毅精神一振,說着:“說了什麼?”

侍從說着:“柳朝義親自領兵五千,攻打太素縣。”

王弘毅不禁說着:“終於來了,這柳朝義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他尋思自問,如果自己是柳朝義,匆忙上位,下面牙將不服,才上位又失了一縣,威望大失,也很難挽回。

柳朝義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着:“那太素縣,又有何反應?”

“據說縣令李存義,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燕山都宣武校尉陸忠成和錢信聽令,陸忠成和錢信由於低上半級,已經聽令了。”

“嘶!”雖然說武將比文官低上半級,但是現在牙將桀驁,李存義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知縣又以軍情緊急,徵出廂兵五百,由其子李繼業掌之。”

縣令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廂兵,這是權限內的事,王弘毅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太素縣已經有兵一千五百了?”

“正是!”

王弘毅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何勝、柴嘉、賀仲,聯合帶上五百營,前去支援太素縣,並且帶上五千石糧食。”

這五百營,就是當日俘虜的隊伍,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送上五千石,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王弘毅沒有主君量度了,只聽他悠閒說着:“柳朝義雖有五千衆,但是縣城堅固,又有二千人,足可抵禦之,只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着:“父帥身體不佳,我新任少鎮,只能如此了,李知縣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我的意思。”

“把這些寫成公文,我要上報給父帥,公文全鎮!”

第113章 內應(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274章 晉見(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5章 賴同玉(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209章 海關(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6章 移縣(上)第76章 急返(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98章 信使(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298章 天兆(下)第194章 時壽(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01章 出降(上)第112章 青色(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224章 稱賀(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35章 轟動(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270章 天譴(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154章 大戰(四)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67章 選擇(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262章 金陵(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170章 竊龍(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44章 來由(下)第194章 時壽(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60章 出山(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76章 天譴(下)第240章 夜襲(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171章 壓制(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章 山民(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120章 結盟(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31章 殺人(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32章 破局(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8章 見親(下)第255章 出船(下)第31章 嗣子(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170章 竊龍(下)第68章 滅亡(上)第33章 就義(上)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92章 急報(下)第54章 大喪(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69章 隕落(上)
第113章 內應(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274章 晉見(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5章 賴同玉(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209章 海關(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6章 移縣(上)第76章 急返(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98章 信使(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298章 天兆(下)第194章 時壽(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01章 出降(上)第112章 青色(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224章 稱賀(下)第285章 預兆(下)第35章 轟動(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270章 天譴(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113章 內應(上)第154章 大戰(四)第154章 大戰(四)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67章 選擇(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262章 金陵(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170章 竊龍(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44章 來由(下)第194章 時壽(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60章 出山(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76章 天譴(下)第240章 夜襲(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171章 壓制(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87章 一人活(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章 山民(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120章 結盟(上)第167章 降表(上)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31章 殺人(下)第108章 獻城(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32章 破局(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8章 見親(下)第255章 出船(下)第31章 嗣子(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170章 竊龍(下)第68章 滅亡(上)第33章 就義(上)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92章 急報(下)第54章 大喪(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69章 隕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