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科舉(上)

私塾裡,孩童的讀書聲,朗朗悅耳。

小亭內,二人正在討論着科舉。

“郡城?”張煥正在思考這事。

要是在縣城裡考試還好辦,這裡離縣城雖都有着距離,可來回一天也足夠了,但是趕赴郡城,相差三百里路,這一來一回食宿,以自己家的條件……餘先生看出他的窘迫,微微一笑:“此次趕考很是重要,你放心,老夫你準備了些盤纏,想必這一來一回的花銷是夠了。到時你只需認真作答,別的事不用太過操心。”

“老師,這怎麼使得……”聽到這話,張煥不禁微紅了臉,忙說着:“老師已幫了學生這樣多,而且老師家裡也不富裕……”

“總要比你家的情況強些,唉,你不要再說了……讀了這樣多書,你也要明白什麼是取捨,什麼是權衡。”

拿着老師的名分一壓,張煥頓時不敢再多加推辭了。

以家裡的情況,來回奔波考試,實是有些困難,餘先生舉動,無疑是雪中送炭。

感激的行禮,張煥垂淚說着:“老師對學生恩德,學生永世不忘!”

“師徒間,何必見外?你將來能一展抱負,就是對老夫最好的報答了。”餘先生說着。

這話當然有些水分,按照這個時代規矩,張煥能中,就必須回報老師和老師的家族,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

看看天色有些不早。

私塾裡有着孩童需要照看,餘先生見說的差不多了,對張煥說:“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了,三月一日,你到我這裡來一趟,我給你準備些盤纏,拿了盤纏,你就立刻啓程趕赴郡城考試。到時,要是我兩個兒子誰有空閒,老夫讓他們送了你過去,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張煥再次拜謝了老師,返回了家中。

一進家門,就看見母親正捉着一隻母雞,這隻母雞在婦人手中不斷的掙扎着,發出咕咕的聲音。

“母親,您這是?”張煥猶疑的看着母親,不明白母親這是做什麼。

張母一面將逮起來的這隻母雞用繩子綁上雙腿,一面向長子解釋:“家裡糧食不多,這雞養起來也有些吃力,不如賣了換些錢花纔是正理。你餓了吧?鍋裡已是溫好了兩個雞蛋,你快去趁熱食了吧!”

說着,又與那母雞鬥爭着。

張母這番話說的雖輕鬆,又有着些道理,可張煥又怎會不明白,這是母親在爲自己趕考做的準備?

心下頓時一酸,忙說:“娘,兒子問過餘先生了,餘先生說我還是去郡城赴考一次,不過,餘先生答應了兒子籌上一些盤纏,這雞就不要賣了……”

“郡城?這考秀才都要去郡城?看來早些準備些錢糧,也是對的!孃的兒啊,雖說餘先生答應了給你籌些盤纏,可總不能讓餘先生一人破費吧?這事總歸是自家的事……”

張母說着:“要是你以後真有了出息,又豈會在乎眼下這一隻雞?”

說着,再不猶豫的將雞綁好,遞送到了從門裡走出的張父手裡提出去賣了。

望着爹孃忙碌着的身影,張煥越發的心下酸楚,暗下決心,這一番考試,定要考出一個成就來。

三月一日這一天很快到了,張煥出了家門,去了私塾。

“這些散碎銀兩,用包裹包好了,老夫兩個兒子這幾天有事不能送你過去了,不過老夫已託人給你找了價錢便宜的馬車,是商隊裡,他們三日出發,會路過郡城,你搭他們的馬車一同走,免得路上奔波勞累,影響了考試發揮。”餘先生將一個小包裹遞到了張煥手中的同時,小心叮囑着。

“讓老師您費心了,學生惶恐。”

張煥見餘先生爲自己的事這樣上心,實是不知怎麼樣表達感激之情,撲通一聲,跪在地,眼圈一紅,說着。

餘先生嘆了口氣,將他攙扶起來:“你讀了八年書,也有些火候,能考上一二,就算報答老夫了。”

說到這裡,老先生嘆了口氣,神情顯得落寞,顯是想起了自己當年。

“請老師放心!”張煥站起身,躬身回答着。

看着眼前少年,餘先生連連點頭,對這個弟子,他其實非常滿意。

餘先生又叮囑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項,張煥認真聽了。

見再無別事,餘先生讓張煥回了家。

回去路上,張煥打開老師給的包裹,看了看包裹,都是一些碎小的銀子,還有一些銅錢,加起來錢並不多。

餘先生的家境比村民強上一些,也不是富裕人家。

這些對於張煥來說卻是足夠了。

回望老師私塾一眼,眼圈紅了。

郡城考試是三月六日,還有着五天的時間,從山村趕到郡城,用馬車代路的話,需要兩日的路程,提前一日走就可以了。

老師將一切都準備了,張煥心裡暗暗的感激,這樣想着,張煥回了家。

到了家,才發現家裡都在爲此事忙着。

“孩子,你放心去考,家裡的事情莫要掛念。”臨行前張母說着。

張煥拿着包裹,應着:“是!”

金陵.帝宮.慶春園這裡松樹成林,溪水縱橫,石板路徑相通,佈局錯落有致,南面有着精舍,數百株桃花粉苞初放,鮮美不可方物,映在水塘中與天光相接,殿宇樓亭建在桃色霞靄上。

因此,王弘毅最近纔此啓殿,在這裡生活。

薛遠一路過來,只覺得心曠神怡,花香伴着微風送來,清幽爽心,遠處還有着絲絃吟唱之聲。

到了一殿,有臺階和紅欄,侍衛立着,幾乎沒有人說話,一派肅穆。

進了裡面,站在門口求見,片刻,內侍出來說:“薛大人,請進。”

薛遠就快步進去,只見陽光燦爛,開着窗口,定神一看,就見王弘毅沒有穿着正服,就穿一件寬袍,面如明玉。

薛遠行禮,王弘毅笑了笑,正起身,說着:“你來了也罷,我們去外面走走,春光明媚難得啊!”

出了門,院前早擺了幾張椅子,王弘毅先坐下,示意他也坐了,這時天光水色,陽光燦爛,但覺清爽溫暖。

幾個侍女上前伺候用茶,都是十六七歲之間,裙裝霞色,娉婷而立,明眸皓齒,薛遠不敢多看,接了謝恩。

王弘毅笑而不語,目光掃看薛遠,只見這人一大團五品黃堂之黃氣,本有絲絲四品淡青之氣,卻不斷散失,心中暗歎。

要不是念着當年從龍之功,何必浪費國家氣運?

費了很大心思培養,也不過這樣,王弘毅現在已經絕望了,準備再提到青色,位居三品就到頂了。

心中想着,卻笑着:“薛卿,這次你任主考官,可是國家大典,不可怠慢。”

“是,王上!”薛遠還是明白,每次主考,都會獲得大批學生,就算不是黨羽也是人脈,這實是王上恩典,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搶着幹,當下謝恩。

只是似乎還有些話說。

王弘毅見了,笑着:“有什麼話就說吧!”

“是,只是這秀才舉人進士的位份,是不是低了點?”薛遠問着,現在王弘毅定製,秀才位比司吏,舉人位比令吏,進士纔是九品起步。

王弘毅啞然失笑,說着:“不算低了。”

王弘毅站起來散步,深邃的眸子閃着微光,看着四周,想着,又說着:“前燕科舉取士,進士一出來就是七品,這樣厚待,導致天下讀書人一門心思,寒窗幾十年,就向考個進士。”

“但這些苦讀幾十年的進士,出來後都年紀很大,三十歲算小了,出來後又能擔任幾任官?一般進士也就當個二任縣令,一任知府就致仕了。”

“這些官讀了幾十年書,對治政一竅不通,只得請着師爺幕僚治政,不但大權旁落,而且還貪污橫行,上下聯成網絡。”

“而中央偏偏要進士纔可卿相,導致進士提拔快速,往往數年數進,轉眼進閣任卿,結果與政事無益,黨爭橫行。”

說到這裡,王弘毅冷笑,這實際上就是事務官和政務官。

對民主制度來說,將事務官和政務官分開,並不會影響體制,相反可以不由選舉和黨派轉換所影響,並且大家不會憤怒——因爲政務官是選舉產生,你有意願你可以競選嘛!

但是專政制度下,一旦劃分事務官和政務官,就導致凍結社會流動,使下面官吏無望晉升,只有貪污腐化,上面官員卻沒有治理能力,無力更新社會演化。

對王弘毅的道,絕對不行。

王弘毅堅信階級長久,人類社會不可以無階級,但是卻強調階級和人分開,階級不朽,而在位的人必須流動,這時說着:“孤現在是三科一起考,是因爲南方初平,必須大批新血。”

“以後秀才就考明經科,中後必須擔任典吏,滿三年纔可考舉人和進士。”

“可是士林的輿論和人心……”薛遠猶豫了片刻,說着。

“薛卿,人心不是這樣爭取。”王弘毅搖頭,嘆息的說着。

地球上,宋朝的進士,都不過九品本官,所以養士百年,崖山還有人赴難。

而到了明朝,考了進士在翰林度個金,就是七品的文官,文官橫行,成了國家的毒瘤,問一句震耳發聵的話——貴族世家獨大之禍,人人都知,而儒家文官獨大之禍,自唐興,自宋盛,自明獨,其禍又誰知呢?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明確反對君主制,提出“君爲天下之大害”,這實是羽翼豐滿的文官集團,開始反客爲主,反噬朝廷,有人還以爲這是進步。

那貴族制度,架空皇權,世家共議,貴族議會,君主立憲,豈不是比這個還進步?

庸碌之人,不足以明道,王弘毅自有自己的判斷依據,地球滿清,還有滿人集團壓制膨脹的文官集團,自己卻沒有,斷不可給他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至於科學發展,導致的科學集團的膨脹,成爲後世的毒瘤,卻還早着呢,這時不用擔心。

第287章 決意(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92章 產子(二)第289章 對應(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38章 對比(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73章 絕境(上)第81章 大變(上)第30章 再得(上)第8章 見親(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50章 造鼎(下)第235章 腐化(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107章 明悟(上)第265章 法會(一)第15章 賴同玉(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06章 繼位(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270章 天譴(下)第106章 繼位(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60章 出山(下)第73章 豐收(上)第4章 出擊(上)第185章 消息(下)第25章 素兒(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44章 來由(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51章 大戰(下)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73章 豐收(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35章 腐化(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80章 茶思(上)第42章 迎娶(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245章 決意(上)第97章 合圍(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27章 放糧(上)第220章 金陵(上)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173章 絕境(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47章 吐血(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2章 望氣(下)第9章 修氣士(下)第54章 大喪(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210章 思量(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161章 巨石(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47章 情分(下)第312章 轉運(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10章 運數(上)第25章 素兒(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288章 起兵(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99章 旨意(下)
第287章 決意(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92章 產子(二)第289章 對應(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38章 對比(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300章 動作(上)第173章 絕境(上)第81章 大變(上)第30章 再得(上)第8章 見親(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229章 內閣(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50章 造鼎(下)第235章 腐化(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107章 明悟(上)第265章 法會(一)第15章 賴同玉(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06章 繼位(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270章 天譴(下)第106章 繼位(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60章 出山(下)第73章 豐收(上)第4章 出擊(上)第185章 消息(下)第25章 素兒(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上)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44章 來由(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51章 大戰(下)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73章 豐收(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35章 腐化(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80章 茶思(上)第42章 迎娶(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245章 決意(上)第97章 合圍(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27章 放糧(上)第220章 金陵(上)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173章 絕境(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47章 吐血(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2章 望氣(下)第9章 修氣士(下)第54章 大喪(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210章 思量(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161章 巨石(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147章 情分(下)第312章 轉運(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10章 運數(上)第25章 素兒(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288章 起兵(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99章 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