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放糧(上)

時值五月初,正是不冷不熱,氣候最是宜人之時。

往年這時候,東益州各府郡,無論是大家族裡的年輕男女,還是平民百姓裡的少男少女,都會擇一風和日麗時候外出踏青。這幾乎已成了益州的傳統之一。

正是風和日麗的時候,英俊少年、美麗小姐行在湖邊水畔,偶然一見,衆裡尋他千百度,猛一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雖說民心尚古,這才子佳人的故事,卻最爲年輕男女喜歡。

衣袂翩翩,亂花迷眼,正是此理。

馬車、牛車,在街上往來不斷。各類廟會,更是層出不窮。不少平日裡出不得門的大家閨秀,更是趁着逛廟會的時候透一透氣,賞玩一番外面景色,同時也成爲別人眼中風景。

與東益州毗鄰的西益州,卻因戰亂不斷,各族之間摩擦從未中止過諸多緣由,致使百姓流離失所。

越是在這春夏交替時節,災荒便愈多。

越山郡情形尚好一些,前節度使程有功爲人謹慎,繼任以來,以守業爲主,越山郡內土地貧乏、山地居多,所產糧食只勉強夠境內百姓溫飽,反倒讓周邊幾郡看不上眼。

今年的五月,卻因幾郡同時歸順蜀侯王弘毅,境內情況與往昔大爲不同。

五月三日,永昌郡,王家鎮。

“……各位鄉親父老,都停下來,停下來!聽我說!當今世上,災患不斷,蜀侯仁義,知西益州百姓疾苦不堪,特撥下糧米,分發給各位。”

“從今日起,由鄉老帶領,按民冊發糧,沒有個冊的登記就可,三日內,王家鎮的糧米在鎮東頭的廣場上按戶籍發放,過時不侯,各位鄉親父老速速前往!速速前往啊!”

鎮內大街上,幾個年輕士兵正手持着銅鑼,一邊敲打着吸引百姓聚攏過來,一邊大聲喊着話。

身形瘦消的百姓慢慢聚攏過來,有的沒聽清,向身旁的人問:“他們在說些啥?啥?發放糧食?”

“發放糧食?此事竟是真的?”

百姓們乍聽此消息時,先是不信,待士兵再三保證之後,都是大喜。紛紛趕回家,取盛米之物。

幾個身着普通百姓服飾卻氣質不俗的人站在街旁,觀看着這一幕,卻不像其他人那般奔跑回家。

“三日之內,糧米能否全部發放下去?”一個戴着斗篷的男子,望着眼前面色枯黃的衆百姓,問身旁的人:“能不能趁此清點民冊?”

“請主公放心,西益州幾郡的救濟工作,都派人下去監督了,發放糧米找的是當地的官吏來辦,而幾郡的粥棚,是由官府和大戶一起來做,三日之內,各地將會同時進行救濟,永昌、越山兩郡,每一鎮爲一站,由鎮長負責按名冊覈對戶籍發放糧米,定不會出什麼紕漏。”斗篷男子身旁一人恭敬回的說着:“趁此,必會對各郡實際人口進行一次大整理。

這纔是統治的用意,既得了仁慈,又清點了戶籍。

斗篷男子聞言“恩”了一聲,這時候已有百姓向廣場方向行去,斗篷男子也轉身向着鎮東頭廣場方向走去。

“跟上。”除跟在他身邊的幾人外,人羣中更有十幾個身着各色服飾的青年,小心翼翼跟上去。

這些人外表看起來很是普通,舉手投足,卻很是輕盈,雙足落地,更是無聲無息。高手在此地出現,定能辨別出來,眼前這十幾人,不是普通人。

他們出現的地方,是永昌郡王家鎮這處遭遇戰亂並不算嚴重的地方,雖因戰禍波及致使地裡顆粒無收,村鎮內百姓逃荒者並不算多,大多百姓還是留下來,在這裡勉強有着些許生機。往來商賈也是偶爾有之。有生面孔出現,並不會被人注意。

從官府貼出公告並派人出來敲鑼通知始,不到半個時辰,得到消息的百姓,便已一傳十,十傳百,使得整座小鎮都沸騰起來。

民舍內時而奔出一兩個手持器皿、布袋的百姓,人羣都奔向鎮東頭的空地廣場。

王家鎮的鎮東頭廣場,只是一片空曠之地,面積倒是極大,卻是寸草不生。當百姓們趕至此地時,負責發放糧米的官吏已在一桌案後坐下。

一旁維持秩序的,是臨時從大戶借調過來的護院,以及這一片區域的稅丁。當聚集百姓已黑壓壓一片看不到邊時,官吏站起身,宣佈放米開始。

此鎮百姓,只要戶籍上有名,每一戶可得半石糧,半石糧再混以野菜,熬成稀粥來食,便是一個月也是能過。

因上一季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家中便是有些存糧,也是熬不到下一季收成,而有了這些發放的米糧,便不成問題了。

“主公,看來,永昌郡的米糧發放很是得力,戶籍清點秩序瞭然,您既是已見過,便不用再憂心了?”

之前那羣人,站在人羣后面的高地望着眼前一幕,其中一人暗籲一口氣,對着身旁的人說。

在他身旁站立的斗篷男聞言,卻沉默了好一會,方說着:“永昌、越山兩郡,災情、兵禍雖說嚴重,卻比其他幾郡情況好得多。不知其他幾郡現下情況如何?”

與此同時,慶河郡,郡城內,人流攢動。

“真是想不到,慶河郡城的難民,竟有這麼多,比永昌、越山兩郡還要嚴重。”

張攸之坐在馬車內,掀開布簾一角向外看去,只見外面等待施米的百姓,大多衣衫襤褸、面黃飢瘦,他們在士兵的監督下,尚算有序的排着隊。

將布簾放下,張攸之嘆:“若非來到這裡親眼一觀,實是想不到,偌大一座郡城,竟有如此多難民,真不知前任郡守是如何治理此地的……”

這時,有馬蹄聲,由遠及近。

隨後,外面響起了一片問安之聲:“見過陳隊正。”

張攸之不用再看,已知來者是誰。

“陳隊正,可查清這些難民從何而來了?”張攸之在馬車內問。

“大人,屬下已然查明,這些難民,非是郡城內居民,大多是從附近村鎮逃難至此的,因慶河郡連年災荒匪患,郡內許多地方都成了荒村,田地也是荒蕪起來,唯有這郡城內尚算安定,又時有大戶出來施粥救濟,於是難民便有不少拖兒帶女趕過來,聚集於此。”

聞此,張攸之不由回想起適才見聞,嘆:“幸好主公想的周全,在永昌、越山兩郡按戶籍來發放糧米,而在其餘幾郡每日設立粥棚救濟。若是慶河郡也按戶籍救濟,便會出現麻煩了。”

這時,外面護衛請示:“大人,這邊的災民已是越聚越多,是否先離開此處?”

“恩,這次過來,除巡看粥棚外,還有其他兩件事要巡看……先在城中巡視一週,隨後趕赴永和縣城。”

“諾。”馬車隨即重新動起來。

慶河郡永和縣,是之前遭遇匪患、災荒最嚴重地區,幾乎已到路上滿是伏屍的地步。

張攸之此次在幾郡巡視,除巡看救濟之事外,還有遏制瘟疫發生以及整頓街貌任務。

“大人,過了前面石碑,便是永和縣地界了。”馬車行了一段路後,車外的人提醒的說着。

張攸之已有些疲倦之意,嘆一口氣,在馬車內吩咐:“讓車行得慢些。”

“是,大人。”行駛的馬車,隨即速度漸緩。

而從車簾向外望去,路兩旁仍是荒蕪一片,但已看不到死人屍體。

行出一段路後,便見路邊野地裡,有一羣人正在空地上焚燒着什麼。

“他們這是在做什麼?可是在焚燒死屍?”張攸之蹙眉道。

跟在一旁的一個騎兵忙回:“正是,大人。不過,他們焚燒的都是些無主死屍,統一葬在一片墳場,也算是讓那些人有個容身之處。”

“原來如此。”張攸之看了一會,命令馬車繼續行進。

整個永和縣,百廢待興,經過一番修整,縣城看起來已比之前強上許多。

本來堆積在街頭巷尾的垃圾,也有專人清理乾淨。

若是其他掌權者,便是命人清掃街道,也不過是爲了整潔好看而已。王弘毅卻是更爲了遏制瘟疫橫行。

“再過些時日,天氣便將熱起來,若是再晚些時候處理這些垃圾、死屍,瘟疫只怕也會再起。還是主公英明,早早便想到此事。”巡看過永和縣情形後,張攸之對王弘毅的欽佩,增加不是一點半點。

永和縣去年便有瘟疫蔓延,死人甚多,今年也到了瘟疫蔓延之期,若是不及早遏制萌芽,只怕又會使得慶和郡再起災患。王弘毅提出的整頓之法,很是細緻,條條款款,俱表得明白。{更新最快當然百度易鼎

看到眼前整潔景象,張攸之不得不佩服自家主公,竟能想出如此有效之法。

當日,張攸之坐着馬車返回慶河郡城,在城中太守府邸歇息。

剛食過晚飯,正要休息,一隨行護衛在門外道:“大人,永昌郡城那邊來人了。”

“永昌郡城?可是主公派的人?”聞此,張攸之不得不起身,略整下衣冠:“請他進來。”

片刻後,一個傳令兵步入房間,單膝跪倒:“張大人,奉侯爺命令,命您明日一早,便返回永昌郡城,侯爺在臨時蜀侯府邸等着您。”

第294章 拔營(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19章 側室(上)第120章 結盟(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73章 豐收(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259章 痛哭(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60章 出山(上)第4章 出擊(上)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19章 破寨(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08章 夜襲(三)第80章 茶思(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48章 天意(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78章 就仕(下)第273章 甦醒(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2章 能吏(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7章 鞭打(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9章 破寨(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12章 能吏(上)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297章 震怖(下)第4章 出擊(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335章 分割(下)第289章 對應(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42章 迎娶(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198章 信使(下)第66章 選擇(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20章 婚事(上)第193章 預兆(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257章 月思(下)第90章 賞賜(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31章 嗣子(上)第196章 女婿(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0章 婚事(上)第98章 舉師(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30章 再得(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25章 素兒(上)第76章 急返(下)第98章 舉師(下)第93章 產子(四)第295章 陷縣(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82章 憤憂(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93章 產子(四)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220章 金陵(上)
第294章 拔營(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119章 側室(上)第120章 結盟(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73章 豐收(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259章 痛哭(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60章 出山(上)第4章 出擊(上)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19章 破寨(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308章 夜襲(三)第80章 茶思(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48章 天意(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78章 就仕(下)第273章 甦醒(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2章 能吏(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7章 鞭打(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9章 破寨(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12章 能吏(上)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297章 震怖(下)第4章 出擊(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335章 分割(下)第289章 對應(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42章 迎娶(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198章 信使(下)第66章 選擇(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20章 婚事(上)第193章 預兆(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257章 月思(下)第90章 賞賜(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31章 嗣子(上)第196章 女婿(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下)第20章 婚事(上)第98章 舉師(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30章 再得(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25章 素兒(上)第76章 急返(下)第98章 舉師(下)第93章 產子(四)第295章 陷縣(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82章 憤憂(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93章 產子(四)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220章 金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