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決意(上)

金陵十三司,在楚國官員中,算是一個如雷貫耳,又不能輕提的名字。

誰都知道,十三司掌管着各地的情報,楚國境內的大小事情,凡是楚王關心和感興趣的事,都會有着十三司百戶和番子的身影出現。

他們或是官員,或是商人,或是地主,在中原各地,都有着他們的身影,但是具體的機構,就很少有人知道。

十三司的總衙門,卻大部分官員都知道。

十三司的衙門性質,這座衙門相對偏僻,就建在內城裡,內城區域,有衆多橫貫的亭臺樓閣,遍佈珍稀花草樹木,合抱粗古木綠冠成蔭比比都是。

因此十三司的小殿並不起眼,這裡單闢出一處院落,有五跨七進,佈置的很素雅,隨時等候王上召見。

要不是門口的一塊金匾,誰也看不出,這裡是楚國十三司的總衙門。

此處少有外人能到,雖不曾特意阻人前來,但因十三司這個名號的影響,願意來十三司的官員是十分少見。

十三司的衙門門口,站着兩排番子,個個都是二十歲,有着情報工作特有的陰冷,手按長刀,掃看四周。

十三司高層辦公,在衙門後面。

這一天,衙門裡的人剛剛開始處理事務,負責接收情報的百戶,就接到一份飛鴿傳書,看了裡面的內容,這位百戶絲毫不敢耽擱,連忙把這份傳來的消息,交到了在這裡坐鎮的千戶蔣孝方手中。

蔣孝方今年不過二十有七,自幼父母雙亡,被王家收爲奴僕,後跟在王弘毅身後做了侍從,立過軍功,其人又有本事,自然是步步高昇。

曾有一妻,現已亡故,娶了一個新婦,膝下有一子一女,身家清白,而蔣孝方此人性格謹慎、內斂,又處事得當,被王弘毅提拔到千戶一職後,更是忠心耿耿。

展開看過內容,千戶蔣孝方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出了房間。

“我要立刻進宮一趟。還有,你們兩個隨我一同出去。”蔣孝方說着,讓人給自己找來官服,穿好,同時指了兩個番子跟自己一同出去。

很快就準備妥當,蔣孝方對着兩人說着:“走吧!”

“諾!”

皇宮,御書房一處偏殿隔開,就是王弘毅的書房,此時,外面正是天氣悶熱的時候,大殿內雖空曠,也免不了暑氣瀰漫,不過在角落處擺放着的大盆裡,放着冰塊,散發着陣陣的冷氣,讓殿內的溫度降下不少。

書房內,同樣有着兩盆冰鎮着,裡面並不顯得悶熱。

佈置頗爲雅緻,牆上掛着字畫,左右還有着書架,上面擺放着許多珍本書籍。

一張寬大的案几擺放在裡面,此時案几上擺着好幾摞奏摺。

這些,都是需要王弘毅來批閱。

只着輕薄衣衫在案几前坐着的王弘毅,額頭時有汗水冒出來,每當這時,就會有內侍走過來,遞上溼毛巾。

在額上擦了兩把,又擦了擦臉頰,只覺得毛孔都開了一樣涼爽,王弘毅將毛巾又遞迴給內侍,頭也不擡的問:“現在什麼時辰了?”

“王上,已是巳時三刻了。”內侍微微彎腰,輕聲回道。

“午膳就在這裡用吧,讓竈上做兩樣清淡的即可。天氣悶熱,這膳食無須過多。”一邊批閱着奏摺,王弘毅一邊吩咐說着。

“小臣明白了,小臣這就去和他們說。”內侍聽到之後,忙說着。

“恩。”王弘毅此時正是忙碌,恩了一聲,頭也不擡的繼續批閱着桌上的奏摺。

不敢再打擾楚王,這個內侍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他是在這裡服侍着的人,自不會自己跑去傳令,出了殿門,看到一個大丫正在伺候着。

宮女分粗使、小丫、大丫。

再上去就是從九品“長記”,話說從九品長記,就有事擔任,所以伺候的是大丫,這大丫很是俏麗,在門外站立。

這內侍自然明白這些女人費勁心思在這裡當差的意圖,對這類不安份的女人向來無甚好感,見站在樹蔭中避暑,朝對方一招手,叫了過來。

“既你在這裡無事,去傳個令。”這內侍將楚王的命令重複了一遍,又叮囑:“你去和他們說一聲,要快些,莫要誤了時辰。”

“……諾。”這大丫連忙跑開了,看着她跑遠了的身影,內侍搖搖頭,轉身過來。

正要進去,就看見有人正急匆匆朝而來。

來的這人,他認識,正是經常來到這裡的十三司的千戶蔣孝方。

對這樣的官員,宮裡的內侍自是不敢託大,見他急匆匆的過來,知道他很可能是有事來求見王上,因此這內侍就停下了腳步,等待着。

不一會,蔣孝方就來到了他的跟前。

蔣孝方認識這個內侍,一到內侍的跟前,就一拱手,客氣的說:“原來是常公公,不知王上可在裡面?”

常公公官居八品,是有品級的太監,不可怠慢。

“王上正在裡面,蔣大人可是有要事要見王上?今日王上可是繁忙的很吶。”

“還請常公公替蔣某稟報一聲,蔣某確有要事要見王上。”

見此,內侍點點頭,說:“既是這樣,請蔣大人在這裡稍候片刻。”

蔣孝方拱手說着:“有勞了。”

內侍不再多說,進了殿。

“有人求見?”隱隱聽到外面聲音,王弘毅將又一份批閱過的奏摺疊在已經處理的一疊文件上,擡起頭,看了眼前的人一眼,開口問着:“外面何人啊?”

“王上,十三司的千戶蔣孝方求見!”內侍恭敬的回的說着。

“蔣孝方?”手裡的動作一頓,十三司的人可從不會爲小事而來,王弘毅不加思索的說着:“讓他進來!”

“諾。”內侍出去了,不一會,蔣孝方從外面走了進來。

來到王弘毅的案几前,跪倒在地,口中山呼:“臣蔣孝方,拜見王上!”

“蔣卿,免禮平身。”

“謝王上。”再次謝恩後,蔣孝方站了起來。

“蔣卿此地前來,可是有事要向孤稟報?”王弘毅把手裡的筆放置於一旁,看着面前的人說着。

“王上,臣剛剛接到飛鴿傳書,幽州大亂,胡人七萬騎入侵幽州,先破漁山,屠城四萬口,又攻佔漁陽郡。”

“現攻打北武城,北武節度使盧高守城,胡人驅使漁陽郡投降的百姓十萬攻城,被射殺大半,城下滿是屍山血海!”

“這是十三司在幽州的人傳回的信箋,請王上親閱。”說着,將信箋取出高高舉起。

內侍忙走過來,將信箋接到手中,轉交到王弘毅的手中。

王弘毅早在聽到蔣孝方回稟時,就是一驚,此時看到上面內容,臉色一沉。

真是信箋所述,胡人已經大舉入侵了。

不過才入侵,就行驅趕百姓攻城,以及屠城,果是前世的手段。

這手段雖令人詬病,卻的確能達到震懾敵人作用,並且影響深遠,導致附近漢人城市,震恐其手段,紛紛降之。

當然一貫屠城,必會遭致拼死抵抗。

其次人口是一種財產,殺光了百姓,就不會再有奴隸可供驅使,以後重建和統治佔領區也會很困難。

對掠奪性戰爭來說,這很合理,但對統治來說,這很不合理。

很顯然,初期時,胡人並未想過真的統治中原,而有着將漢人屠殺殆盡的打算,直到後來發現漢人殺之不盡,抵抗越來越激烈,才漸漸改變政策。

但是歪打正着,到了後期,又有着兇名威懾,又有着以漢人治漢的分化政策,導致迅速平定,這就成了龍氣了,成了正果了。

地球上類似例子很多。

秦國、項羽都有類似情況。

當然特別明顯的是清朝,初期屠殺漢人,把東北漢人殺個乾淨,有幾百萬人,到了後期就卷着赫赫兇名,又來行安撫之事,結果漢人紛紛投降,以十萬八旗,就統治上億漢人,並且維持三百年天下。

至於文化受到破壞,惡名永載史冊,還不是有着修改史書的四庫全書計劃嘛!

不過,眼下王弘毅最吃驚,卻非此事,而是胡人入侵的時間發生了變化。

在上一世時,胡人入侵的時間,原本是在兩年後,現在卻是提前了。

而在這時,北地諸侯還沒有成氣候,是不是能和歷史上一樣,進行幾年抵抗呢?

如果不能,自己改變了歷史,就使北地難以凝聚力量抵抗胡人,這必會導致胡人更快的速度來佔領北方。

自己還是要加快行動步伐,到了現在,能預知的資源,以及很少了。

“蔣卿,這份情報很及時。令人繼續密切注意幽州情況,一旦有變,即刻向孤稟報。還有,幷州的消息,接到後,要馬上向孤稟報。”

“諾!”蔣孝方連忙應着。

王弘毅臉色凝重,說着:“你先下去,把情報交給秘文閣。”

這場棋局怎麼樣下,還有多少資源可利用,還真必須慎重考慮,未雨綢繆才行。

預知,糧食,物資,情報,水師,都要用上。

這是一場傾國之戰,決定以後幾百年甚至更長曆史的氣運洪流。

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333章 崩解(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101章 出降(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126章 歸順(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161章 巨石(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73章 甦醒(下)第3章 山民(上)第42章 迎娶(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144章 宴(上)第331章 逃亡(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92章 產子(二)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157章 國士(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39章 選擇(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59章 引戮(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47章 吐血(上)第82章 憤憂(下)第126章 歸順(下)第169章 國運(下)第301章 說降(上)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81章 大變(下)第278章 焚燒(上)第189章 雪景(下)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89章 落定(下)第8章 見親(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32章 破局(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52章 金子(上)第191章 快意(下)第279章 就戮(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113章 定心(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91章 神道(下)第30章 再得(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3章 婚禮(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67章 選擇(下)第288章 起兵(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22章 龍擡頭(上)第38章 叮囑(上)第8章 見親(上)第191章 快意(上)
第100章 此世虎牢(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301章 說降(下)第282章 遇金陵(上)第333章 崩解(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101章 出降(上)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126章 歸順(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161章 巨石(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73章 甦醒(下)第3章 山民(上)第42章 迎娶(上)第331章 逃亡(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144章 宴(上)第331章 逃亡(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92章 產子(二)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66章 影響(下)第20章 婚事(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157章 國士(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39章 選擇(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59章 引戮(下)第155章 大戰(七)第47章 吐血(上)第82章 憤憂(下)第126章 歸順(下)第169章 國運(下)第301章 說降(上)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81章 大變(下)第278章 焚燒(上)第189章 雪景(下)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89章 落定(下)第8章 見親(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32章 破局(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184章 禪讓(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52章 金子(上)第191章 快意(下)第279章 就戮(上)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296章 東郡(上)第113章 定心(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91章 神道(下)第30章 再得(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3章 婚禮(下)第62章 大賢來投(下)第146章 月如水(上)第67章 選擇(下)第288章 起兵(上)第176章 天譴(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22章 龍擡頭(上)第38章 叮囑(上)第8章 見親(上)第191章 快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