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造鼎(下)

改變名號不是簡單的事,恰相反,名號就是體制。

王遵之自封定遠將軍,召集羣臣羣將,是必須的事,然後再以“定遠將軍”的名義,向衆將衆官發下金印和虎符,衆將衆官磕頭應命,纔算是完成。

不用說,姑且不論反應,單是要雕刻各人金印和虎符,準備各人告身和文件,就不是容易的事,不過這事不必王弘毅來管。

王弘毅現在已經是義從軍的指揮使,扶案站起,環顧帳內。

只見帳內衆將林立,左面首位是黑衣衛大將丁虎臣,後面是二個營正鄭大成和許令,再後面就是賀益。

攻下了長定鎮後,繳獲的戰馬,使黑衣衛有了補充,不過也僅僅編制了一個營,使黑衣衛擴大到了三百人,賀益夜破柳鎮有功,提拔成第三個營的營正。

這些人是核心力量,前世丁虎臣卻是忠臣,蒙老帥大恩,要護衛少主,最後關頭還企圖拯救少主,但是下面許令卻兵變,殺了主將。

這歷史王守田當然熟悉,相信只要有丁虎臣在,就可使這支嫡系掌握在手中。

盯了一眼許令,王弘毅卻沒有發作,前世的事,是前世的事,這輩子時過景遷,卻不能這樣問罪許令,但是加強監督是必須的,想到這裡,他掃過了後面賈鬥和韓陽,露出一絲神秘的笑意。

笑完,就不再多看,又看向右面,張毅、何勝、柴嘉、賀仲四將,這四將或者夜破柳鎮,或者防禦有功,都獲得了提拔,各掌五百人,成爲了衛正果毅校尉,當然兵員是柳鎮俘虜的兵將,稍有些問題。

至於義從軍的四個衛正,還沒有前來。

算起來,王弘毅手中掌握的兵權,已經高達四千三百之衆

而其它鎮內兵權,也就是長策都大將赫義一都兵力一千五百人,沙成都大將張允信一都兵力一千五百人,以及論功行賞,重建燕山都,由原本副將陸忠成升任指揮使,錢信賞金百兩,李承業一衛五百人。

最後,還有新降的顧許掌了一衛,駐紮在長定府。

算下來,王弘毅已經掌握了四成兵力,這就是他的底氣。

諸將一起起身,軒昂而立,靜聽王弘毅發令。

“現在局面,我已經講的很清楚,這二郡之地,必須在我繼位時固若金湯,不能出任何意外,我軍挾新勝之威,雷霆天威,誰出頭就立刻誅滅”諸將齊聲應是,拱手行禮之間,甲衣碰撞連成一片,抹上了一股殺氣。

“部署必須立時完成,明日一早,就立刻拔營趕到各地”王弘毅取過令牌:“張毅、何勝何在”

“末將在”兩人踏步而出,甲葉作響。

“你等二人,立刻趕到呂川縣,接過防禦,防範杜恭真可能的進攻,至於遷移前線百姓到後方,這已經在幹,你們不必插手。”

“諾”二人應着。

“柴嘉”

“末將在”

“你帶本部去長定府,聽從王彥號令,也監督異樣。”

“諾”

“賀仲”

“末將在”

“你帶本部繼續留在汲水縣,監督太素縣的情況。”

“諾”

“賈鬥”

“末將在”

“你帶五十騎聽候李顯調遣,隨時鎮壓開明縣的異動,也同時監督李顯。”

“諾”

“丁將軍”說到了他,王弘毅口氣顯的尊重而親切:“賀益一百騎跟隨我,其它只有一百五十騎了,您可便宜行事,奔馳二郡,注意異樣。”

“少主放心,末將必會虎視全鎮,誰敢異動,某必殺之。”雖然手中只有一百五十騎,不過丁虎臣沒有放在心上,應諾的說着。

“好,有你們在,何怕有人異動啊?”王弘毅仰天大笑,狀極歡暢。

衆將一起應諾行禮,魚貫而出。

五日後,文陽府城,再次熱鬧起來,又有典禮,在此舉行,這次舉辦,卻是定遠將軍之位的傳位典禮

典禮當日,來自蜀地各大家族之代表,絡繹不絕。

藩鎮亦派使者前來道賀、觀禮。

而這不僅是給王遵之面子,更是一種變相試探。

之前文陽府鬧出大大小小事端無數,早成爲各大勢力注目之焦點,現在王遵之選擇傳位,更是激起衆人刺探。

王遵之所選繼承人,已經甚是出色,名望早已傳播於外,其他藩鎮,亦有人聽聞了。

鑑於這些理由,此事一經傳開,便引起衆人注意,紛紛派使者前來打探。

這一次,殿中鴉雀無聲,由於王遵之積威甚重,竟然沒有一個臣子敢立刻扯旗造反,都應命而來。

只見殿上各人林立,二排甲胃鮮明的義從軍由殿門的長階直列而下,帶着肅殺莊嚴的氣象,的確使人呼吸頓止。

面對如此局面,李存義和李承業,都是深吸一口氣後,才能提起勇氣,登階而上,又到了班列中,不敢出聲。

“大帥駕到”片刻後,有人喊着,步履聲響起,大殿忽爾肅靜了下來。

王遵之雖身體已一日不如一日,這一天,卻顯得精神甚好,他上了臺階,在主座上落下,頭頂高冠,身穿大袍,先接受王弘毅在下禮拜,接着,又接受衆將衆臣的行禮。

等行禮完畢,文武兩班,連呼吸都停止了,整個殿堂,靜至落針可聞。

在極靜裡,王遵之的聲音因此分外清晰,他說着:“衆位,打下了長定鎮,本鎮甚是欣慰,衆位覺得如何?”

“大帥英武神明,一舉破了長定鎮,威名赫赫,當加官號。”秘書郎虞昭聞聲,就出列,說着:“大帥威鎮遠方,民心依附,可用定遠將軍號。”

定遠將軍,含有安定邊界、收復遠方失地之意。

各朝不同,有正五品,也有正四品,甚至還有從三品的位格。

王遵之聽了,也不準備多糾纏,他灼灼的目光掃看着衆人:“諸位有何意見啊?”

李承業心中一驚,垂下頭去,不敢上望,心中暗想:“誰會在這個時候有意見,不怕抄家滅族?”

誰都知道,這時大帥絕對是六親不認,誰反對就砍誰。

見此,一個禮儀官又唱諾了一番,還是沒有人反對,殿內氣氛沉重。

王遵之語氣一轉,溫和說着:“既然如此,我就加定遠將軍號”

“臣等拜見定遠將軍”衆人一起拜下,行三跪九磕之禮。

等拜了下去,殿內又是一片安靜,王遵之又說着:“只是吾近來已覺年老氣虛,大業不可無人繼承,吾兒王弘毅資品貴重,爲人仁孝,可託付大業,汝等善事吾兒便是了。”

這時,各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是頓足錘胸大泣勸退以表忠誠,還是奉命行事,向王弘毅磕頭行禮。

就在這時,王弘毅垂淚不已,上前磕頭說着:“不可,父帥春秋正盛,兒等鄙薄,尚多賴襄助扶持,安能繼此大位?”

衆人聽了,連忙一片拜倒,跟隨王弘毅在地上懇求收回。

下面自然是一番感人之極,至性至孝兩代間再三授受退讓的劇本。

三授三讓後,王遵之說着:“死生常理,父子交替,我所不諱,唯有大業不可無主,這是倫常,也是天理,吾兒勿再推脫。”

這時,王弘毅才垂淚磕頭說着:“是,兒子明白”

見此,衆人面面相覷,也連忙頓首謝罪,王遵之這才緩和了一下口氣,又說着:“這就對了。眼下我鎮只得二郡,衆位皆當同心協力,共圖大業,我自感年事已高,汝等勿要再議,就奉吾兒吧”

這話說到這裡,就這麼成了定局,只見王遵之站起,說着:“吾兒,過來,爲父這就把定遠將軍傳給你。”

於是,在衆目睽睽中,王弘毅邁着沉重的步履拾級而上直到座前,磕頭行禮,而王遵之親自爲他戴上金冠,又把定遠將軍的金印交給他,又扶着他上座。

這一來大家才都清楚了,無需示意,齊聲俯身叩頭:“臣等拜見定遠將軍。”

“汝等既已奉命叩拜,定下君臣名分,當受印和符。”王遵之見衆人磕頭,心裡一塊石頭落地,徐徐說着。

王弘毅坐到大座,心中一片恍惚,當年自己也是在這位上接受衆人跪拜,可惜的是,只有三年,剎那間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瀰漫在他的心中,但是轉眼之間,又警覺過來,自己已不是前世的王弘德,而是這輩子的二郡之主的王弘毅。

王弘毅立刻泛上一絲潮紅,眼神凝聚起來,看着衆人在座前行禮,說着:“父帥說的是,衆位受印吧”

“長定府知府王彥受印。”這時,不用王遵之說,一個禮儀官開始唱諾。

王彥隆重上前,跪拜行禮,這時一人託着金盤,裡面有着一新雕的金印和告身,這金印和前面根本沒有啥區別,但是授於者不同。

王彥接了印,再磕頭謝恩:“臣長定府知府王彥謝主大恩。”

就在這一瞬間,原本王弘毅頂上散亂的白、紅、黃雲氣,頓時凝聚起來,只見中心隱隱浮現出一物。

“文陽府知府李剛受印。”禮儀官又開始唱諾。

李剛跪拜行禮,接了印,再磕頭謝恩:“臣文陽府知府李剛謝主大恩。”

立刻,中間一物,越發凝聚。

“黑衣衛指揮使丁虎臣受符。”禮儀官唱諾。

丁虎臣這時穿着甲衣,叮噹聲不絕,跪拜行禮:“臣丁虎臣受印謝主大恩。”

只聽一聲“轟”,受此一拜,中間一物凝聚出來,竟然是一鼎模樣,雖然小小,但是深沉厚重,在頂上雲氣旋轉着。

王弘毅還沒有來得及仔細觀察,下面就是一一唱諾,羣臣都是應命。

接過二郡之官的叩拜,鼎不斷吸取着絲絲白氣,又將混淆的紅黃雲氣儲備,沒有多少時間,鼎氣就滿了。

正尋思着,只見下面就是李家父子的叩拜了。

李存義還罷了,但是李承業一拜下去,磕頭謝恩時,王弘毅又覺得心頭一痛,似是被紮了一下,不過這次並沒有三紮,只是一痛,就消失了。

羣臣受印受符完畢,又具體跪拜行禮:“臣等謝主大恩”

整個鼎又“轟”的一聲,原本的淡黃色本命氣炸開,化成了一根金黃色的色澤,鼎這次就變大些了。

不過就算這樣,和先前金印相比,這鼎還是有些漂浮不定,若隱若現,似乎不怎麼樣紮實,而云氣也有些散亂。

按照道理來說,二郡的氣,應該比先前一郡時強上一倍有餘,但是此時,王弘毅感覺到,這氣來的不強,只和一郡時差不多,很明顯,這是人心浮動,違背原本朝廷,而失了大義的原因。

若是隻有一郡,只怕立刻散去一半氣數,只能比衛正和縣令稍微多一點,那些都指揮使和知府就壓不住了。

現在這情況,還勉強壓制着都指揮使和知府。

心中想着,王弘毅此時,面容上晶瑩生光,說着:“衆位,實在沒想到,父帥把這千斤重擔卸到我的肩上。”

“只是,既然如此,我繼父業,自然一脈相承,父帥一心治政於民,還天下一個太平,我也此心而治政,各位都是老臣,當以事父帥之心事我,佐我治理鎮事,恩澤百姓,若是有了薄德,再濟於鎮外”

王弘毅從容而談,顧盼之間神采照人,原本只是英氣,得了這二郡數十萬軍民大權,就自然顯露出真顏色,只見朦朧之間,隱隱浮現出一種沉穩、雍容、睿智、威嚴融合的氣質,當然此時還不成氣候,各氣尚沒有融合,但是已經使王遵之一驚。

聽了這話,在場的人,剎那間都有一種恍惚感,又磕頭稱着:“是,我等應命”

“起來吧,下面繼續議事”

到這時,文陽府大小官吏,以及軍將,方能起身。

下面便是府城官吏呈交花名冊、軍隊將領呈交花名冊、各縣主事彙報情況,等這些事皆畢,王弘毅再次接受衆人禮拜、賓客道賀,儀式方纔完畢。

一直坐於一旁,觀看王弘毅接受禮拜,王遵之心中,是百感交集,既感嘆自己已老,卻又感慨此子如往昔之己。

“毅兒,以後,一切皆靠你了。”王遵之默默的想着。

第144章 宴(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73章 甦醒(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41章 終定(上)第285章 預兆(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230章 海關(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41章 終定(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21章 殺機(上)第279章 就戮(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159章 楚侯(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212章 青色(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66章 選擇(上)第267章 法會(五)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48章 天意(上)第49章 病變(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186章 大典(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42章 迎娶(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103章 蜀龍(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95章 餘烈(上)第255章 出船(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138章 對比(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149章 桑姑(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1章 練兵(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79章 改變(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77章 衝鋒(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92章 產子(二)第331章 逃亡(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25章 素兒(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309章 挽回(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191章 快意(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25章 素兒(上)
第144章 宴(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273章 甦醒(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41章 終定(上)第285章 預兆(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230章 海關(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41章 終定(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298章 天兆(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221章 殺機(上)第279章 就戮(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307章 夜襲(一)第159章 楚侯(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212章 青色(上)第147章 情分(下)第73章 豐收(上)第109章 預備(上)第192章 急報(下)第66章 選擇(上)第267章 法會(五)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48章 天意(上)第49章 病變(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186章 大典(上)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42章 迎娶(下)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18章 惡報(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207章 滿月宴(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103章 蜀龍(上)第324章 貴賤(上)第195章 餘烈(上)第255章 出船(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138章 對比(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149章 桑姑(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1章 練兵(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79章 改變(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77章 衝鋒(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92章 產子(二)第331章 逃亡(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25章 素兒(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309章 挽回(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191章 快意(下)第145章 謝大家(下)第25章 素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