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

高句麗王暴斃, 王世子在國內風雨飄渺之時登基, 上位之初他便立刻定國號爲國泰,意爲國泰民安。奈何他想法是好, 但現實不配合,各地的兵亂也沒有因爲他的登基而平復。

國泰王的外家高家是武將世家, 他的外公便是名將, 可這些年被他父親屢次打壓, 目前已賦閒家中。國泰王屢次想讓外公復起,替自己鎮壓叛亂,又怕他這麼做會讓父親多年壓制高家的心血白費。尤其是高太妃屢次向他提及高家,要他多提拔高家時, 他對高家越發戒備。

可是不用高家將領, 朝中又幾乎無人可用, 他試着提拔朝中官員推薦的英才, 可惜這些所謂的英才都是蠢蟲, 派他們去鎮壓各地的叛亂, 鎮壓不成, 反而被那些叛軍都殺了。

遇到危機時國泰王無數次問自己,如果父親在會怎麼辦?能怎麼處理他這些事?可是無論他想多久,他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國泰王一把揪住不過登基幾個月, 就已有禿頂現象的頭髮, “父王, 你若在天有靈, 一定要保佑我們高句麗!”

國泰王的心腹內侍見主人如此, 遲疑了好一會才上前輕聲稟告道:“王,劉淑媛求見。”劉淑媛是國泰王長子的生母,也是他的愛妾,要是換了王妃,內侍就不敢在這時候稟告了。

跟冷漠無情、一心只有高句麗的先王比起來,國泰王個性要柔軟許多,跟劉淑媛也是真心相愛,即使他目前忙得焦頭爛額,想到愛妾親自來見自己,他忍不住神色轉柔,“快讓她進來。”

內侍應聲而下,不一會一名身形妙曼的美麗女子隨內侍入內,她看到國泰王消瘦的面頰,忍不住上前幾步,跪在國泰王面前,抱住他的膝蓋心疼的問:“王!幾天不見,您怎麼消瘦至此?”

國泰王扶起愛妾柔聲問:“阿蘭你怎麼來了?”

劉淑媛勸道:“我聽人說您已經好些天沒睡好了,特地給你熬了安神的湯藥,王一會喝了便睡吧,國事明日再處理也不遲。”

國泰王苦笑一聲道:“我哪有心情早睡?”那麼多國事壓在自己身上,國泰王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兩半用,哪裡心情休息?

劉淑媛聞言問:“王還是再爲那些刁民煩心?”

國泰王長嘆一聲,“我如今方知道父親如此不易。”

劉淑媛說:“朝中當真無人能處置這些流民?”

國泰王苦笑不語。

劉淑媛是國泰王最心愛的女人,自然知道國泰王跟外家的心結,她試探的問國泰王:“不能招安嗎?”

國泰王眉頭微蹙,若是旁人說這話他早就訓斥了,也是劉淑媛才讓他語氣平和的解釋說:“都是一羣不堪教化的刁民,留着他們也是養虎爲患。”朝中大臣也不是沒人提過要招安這些反賊,只是大部分官員都反對,說這些反賊天生反骨,就算招安了也是禍害,堅決要趕盡殺絕。國泰王也不想招安,他新王登基,若不做一番功績,登基之初就迫於壓力招安反賊,將來朝中大臣還有誰服他?

劉淑媛聽罷國泰王的話,欲言又止的看着他,國泰王微微揚眉,“怎麼,你有主意?”他也只是逗愛妾而已,他不覺得愛妾能想出自己想不出的法子。

劉淑媛說:“陛下若是覺得朝中將領用着不便的話,妾倒是有兩個人選。”

“什麼主意?”國泰王隨口問道,他不覺得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劉氏一個女人能解決。

劉淑媛說:“陛下爲何不讓我阿爺、兄長出兵鎮壓流寇?”

國泰王一怔,劉淑媛是突厥人,據說冒頓單于之後,前朝時不少突厥貴族改姓劉,劉淑媛的曾祖父便是其中之一,劉淑媛的父親熱愛漢學,劉淑媛是突厥貴女中少有能流利說漢語、突厥語和高句麗語的人,是突厥有名的才女。也正是因爲她才貌雙全,國泰王才如此寵愛她。

突厥全民皆兵,身爲突厥貴族,劉淑媛的孃家自然手下有一支彪悍精幹騎兵。這些年因爲國泰王恩寵劉淑媛,劉家藉着劉淑媛得了不少好處。這次國泰王派去鎮壓叛亂的將領作戰失敗,劉家父子就動了跟高家搶兵權的心思,所以劉淑媛纔會對國泰王如此提議:“我阿爺說他可以立軍令狀,一定會把那些反賊擒下。”

國泰王略一遲疑,“明日你讓你阿爺和大兄過來見我。”劉氏是他長子的生母,他嫡妻無子,長子很有可能就是他未來的世子,劉家在高句麗無依無憑,扶植他們比扶植自己外家安全多了。

劉淑媛大喜過望,“妾立刻派人去傳話,不敢耽擱王的大事。”

有了領兵人選,國泰王心中大定,也有閒心跟愛妾調笑,“不急,讓他們明日來也即可。”

國泰王跟劉淑媛自以爲商量的隱蔽,可沒想到他們的談話在半個時辰就被高太妃知道了,先王去世,宮內勢力最大的就是高太妃,國泰王到底還太嫩了些。自以爲自己能防備的了生母,卻不想他在後宮待了多久?高太妃又待了多久?

高太妃幾乎是冷笑的聽完下人的稟告,她偏頭對自己乳母道:“果然不是自己養大的就是不親。”國泰王是高太妃唯一的孩子,高太妃怎麼可能不疼愛?奈何這孩子打小不親自己、不親她孃家。高太妃神色微黯,難道在兒子心目中他外家還比不上自己側室的孃家?

乳母不敢回話,高太妃和國泰王是親母子,親母子哪來隔夜仇?高太妃現在說的是氣話,等王過來一勸解,她再大的火氣都能消了。事實也正是如此,國泰王是高太妃僅有的孩子,哪怕這個孩子跟自己不親,又一心想要打壓自己孃家,高太妃也只會跟自己生悶氣,不會跟自己兒子翻臉,父親兄長哪有親兒子重要?兒子將來能供奉她香火,給她榮華富貴,這些孃家又不會給她?

高太妃自以爲國泰王和劉淑媛的對話只有她知道,可沒想就在她看下人傳來的消息時,她的侄女高王妃也由緋櫻之手得到了兩人商談的內容。高王妃聽完兩人的對話就渾身冰冷,高太妃不計較兒子算計孃家,高王妃卻不能不計較,自古皇家清算外戚,只聽過有受牽連的皇后、王妃,沒聽過有太后、太妃受牽連。

就依着王這捧着劉淑媛的勁頭,一旦等國泰王坐穩王位,就是她廢妃身死之時。國泰王性情懦弱,肯定不敢廢正妻,朝中大臣也不會答應,但不廢妃卻可以死王妃,高王妃可不想用自己的命給劉氏那賤人鋪路。她沉吟許久,吩咐貼身宮女一早離宮去孃家,給孃家傳信,先王是他們高家一手捧上來的,既然他們都不念着高家的恩情,她爲何要給國泰王活路?

高句麗的後宮因各自的私心而風起雲涌,外面則因爲各地兵亂而民不聊生,建德附近來了許多逃難的流民。謝知派出去的將領人數並不多,各地的兵亂大部分還是高句麗本地民衆掀起的。這些本來處在最底層的百姓因爲一朝翻身而殺紅了眼,不僅攻擊了官府,還把當地的民戶洗劫了一遍。後來朝廷派來鎮壓的官員又把苟延殘喘的民戶再次洗劫,高句麗的百姓實在活不下了,只能拋棄一切的背井離鄉,逃亡鄰國。

謝知和秦紘所在的建德郡是很多人的首要目標。大家都知道想要活下去,只有去建德郡。謝知這些年收留不少流民,一套流程早已做熟,即便不用謝知出面,衆人也安排的妥妥帖帖,讓謝知安心養胎。

郗二郎、郗三郎也是見慣流民的,這些年南朝也不太平,京城時常有來自各處的流民,然而建德郡收留流民的方式卻是他們第一次所見,郗三郎只覺得謝知人美心善,居然連流民中的那些老弱病殘都收留,而郗二郎卻看得吃驚不已。只要不是喪心病狂的人,絕大部分人看到流民的慘狀都會有惻隱之心。

但同情歸同情,一人之力究竟有限,即便郗家在最鼎盛的時候都不敢收留這麼多人。那麼多人一人一口要吃多少糧食?可是建德郡居然把來投奔的流民都收留了!甚至每天還有一頓飯。別看只有一頓飯,這麼多人一天一頓飯要消耗多少糧食?這窮鄉僻壤的地方當真如此富裕?

郗二郎並不知道謝知的米糧是由南朝的謝家供應,雖然今年南北起了戰事,可謝知經過這幾年的積累,手裡並不缺糧。郗二郎看着生機勃勃的建德郡,第一次覺得祖父讓他們來這裡是英明的決定,或許郗家的出路真在這裡。郗二郎屢次想見謝知,想讓她給他們兄弟一個機會,但始終沒見到謝知。

這倒不是謝知端着架子不肯見兩人,而是她生病了。謝知懷阿生的時候很順利。懷二胎的時候因爲她一直有鍛鍊,身體好,早期甚至連個孕吐都沒有。可到了中後期反而身體不舒服起來,吃什麼吐什麼,不過短短几天功夫人就消瘦了一大圈。

後來看到建德郡來的流民,她身體就更不好,就是公務也是勉強提着精神處理的,每日只處理半天,別的時候都在休息,哪有時間見郗二郎,且她現在體弱的模樣也不適合見外客。

衆人只當謝知是因身孕而導致身體不適,殊不知這次的毛病是心病引起的。自從謝知讓人引導高句麗叛亂後,她就再也沒睡好過,無數個夜晚她都從一片血色的噩夢中滿身冷汗的醒來,尤其是看到大量逃亡的難民後,她越發輾轉反側,她是罪人,她是害這些人背井離鄉、妻離子散的罪人。

也正是這份愧疚,謝知格外的待這次逃亡來的流民,雖然只一天施捨一頓飯,但都是乾飯,流民打一碗回家煮一煮,一碗飯可以讓他們撐一天了,比施粥好多了。謝知穿着單薄的寢衣,緩緩的走到家中供奉的瑤姬像前默默的誦經。以前謝知信道是爲了維持自己的人設,而她現在則是真正將宗教變成自己的精神信仰,她若沒有一個精神寄託,謝知怕自己會發瘋。此時此刻,謝知無比的思念五哥,若是五哥在自己身邊,她會不會好一點?

第16章 試探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61章 生波(三)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66章 南樑(二)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107章 見面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78章 打拐(上)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85章 生產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109章 守城(一)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章 書房談話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67章 南樑(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96章 奔喪(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07章 見面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46章 陳留教女第103章 敵襲(中)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89章 母女談心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
第16章 試探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61章 生波(三)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66章 南樑(二)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107章 見面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78章 打拐(上)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85章 生產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109章 守城(一)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章 書房談話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67章 南樑(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96章 奔喪(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07章 見面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46章 陳留教女第103章 敵襲(中)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89章 母女談心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