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

除了太子和大皇子自己, 所有人都沒指望兩人真上戰場立軍功。兩個嬌養在深宮的嫩娃娃,連晝夜騎馬都熬不下來, 還想上戰場立功?開什麼玩笑?拓跋曜連續輕騎帶兵三天三夜不休,這兩位貴主恐怕連半個時辰都堅持不來。

就是太皇太后都沒想讓他們在戰場上立功,她只希望拓跋曜能找個老將帶他們,讓他們領些不打眼的軍功。他們不需要靠軍功立身,但魏國曆來重武輕文,每個皇帝不說文能提筆安天下,至少武能上馬定乾坤。懦弱如天和帝都曾北伐, 後雖重傷不治,可到底上過戰場, 史官給他記一筆的時候也有個說法。

若拓跋曜中意這兩個兒子,彭城王自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帖, 但是拓跋曜沒授意,他自然只把這兩個小東西供着。起初彭城王想讓兩人押送軍資,但細想之後又覺不妥, 軍資乃行軍大事, 輕忽不得。這兩位都不是能聽人吩咐的主,萬一兩個小祖宗異想天開, 讓軍資出了問題, 除了他們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彭城王最後思來想去,乾脆讓兩人坐鎮一座小鎮。

這座小鎮在戰事前沿, 但不是最前沿, 前面還有幾座小鎮擋着, 彭城王又派了手下兩個老將和數百親衛看着他們,加上陛下的禁軍,可以說只要不是柔然大軍入侵,這兩小祖宗絕對不會出事。就算是柔然大軍入侵,前方還有幾座小鎮擋着,可以給兩人逃命的時間。

彭城王將一切都想到了,安排的事無鉅細,最後才提着一顆心去懷荒。拓跋曜要處理秦家是暗中進行的,彭城王也沒驚動別人,自己帶着親衛親自去懷荒處理。

彭城王一走,太子和大皇子沒了管束,就像脫繮的野馬可着勁的撒歡。兩人獲得父親允許參戰後,便躊躇滿志的想要一展自己才華,他們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兩人一心想要跟父親靠攏。當年父親能年少打敗南樑僞帝,他們也能直取柔然都城,再揚他們大魏的威名。

只可惜彭城王管得他們太嚴,彭城王是拓跋曜最信任的人,也是他們的皇叔,就算是太子也不敢對彭城王不敬,彭城王拘着他們,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彭城王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算什麼,乖巧的很。也正是這份乖巧,讓彭城王誤會了,他以爲這兩個孩子知道分寸,因此很放心的走了,沒多留人手。

等他一走,太子和大皇子就恢復了本性,兩人倒也不仗勢欺人,就是領了每天帶兵巡邏的任務,一趟趟的在城外巡邏。兩位老將自然是隨時保護兩人,兩人想要立功,沒想作死,也不反對侍從保護他們。巡城的任務很枯燥,兩人新鮮了幾天就膩味了,他們來戰場是準備立大功的,不是來騎馬的,過了幾天,他們就攛掇着老將去遠一點的地方追繳柔然流兵。

先不說這裡能不能有柔然流兵,就算有將領也不敢帶兩個祖宗去。兩人胡攪蠻纏了幾天,見將領們只是跪下請罪,不肯答應他們的吩咐。太子和大皇子雖年紀不小,可在朝中沒領什麼官職,也沒經過大事,平時兩人吩咐下去的事,不用他們操心,早有人完成的妥妥帖帖。

這是兩人身份帶來的便利,也是太皇太后的餘威,兩人本身沒太多御下才能。如今離了拓跋曜和太皇太后,他們又怎麼能值得了這些在官場軍營廝混了多少年的老油子?兩人也只能暫時按下心思,忍耐着想等彭城王回來,讓皇叔帶他們過去。

幾位將領見暫時將兩位小祖宗安撫好,都鬆了一口氣,他們正尋思着是不是要找點附近的流寇讓小祖宗殺個過癮時,不想一隊柔然騎兵繞過了幾座小城,意外出現在城外。衆人皆如臨大敵,因爲這些柔然騎兵各個兵強馬壯,一看就是精良的皇騎,唯獨太子和大皇子興致高昂,他們正愁沒人給他們立威,如今大魚自投羅網,他們如何不開心?

兩人對魏軍是迷之自信,認爲柔然騎兵再精良,在他們大魏鐵蹄面前也是如土雞瓦狗,不堪一擊。可惜現實狠狠打臉了他們,這隊柔然騎兵不過三百人左右,戰力卻出乎意料的強悍,他們幾乎以摧拉枯朽之勢將整座城池攻了下來。將領和精衛們甚至都沒花心思守城,一心要將太子和大皇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奈何騎兵實力太強,很快趕上他們,將太子重傷,大皇子倒是安然無恙的逃脫。

這結果讓所有人如墜冰窖,有些沒家累的、或者是狠心些的乾脆趁夜一走了之,不走就是個死,走了還能有個活路。留下護送兩人回去的大多是拓跋曜、彭城王的死忠,要不就是家大業大,根本走不了的。他們也不求能留這條命,只求兩人能看在他們還算忠心的份上,不連累他們家人。

大皇子在逃亡途中也受了些傷,但只是輕傷,他主要是被嚇壞了。長這麼大,他就沒經歷這麼危險的事,再看到太子受重傷後,他心裡還隱約有個期待,就是太子死了,曾大母和父親會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這會也沒人會管大皇子,太子受傷是大事,更大的事是太皇太后和陛下的震怒,崔太皇太后一輩子經歷的腥風血雨多了,也就是晚年有太子承歡膝下,人老了、心也軟了,纔會一時受不住打擊暈了過去,等醒過來她第一件事就是請拓跋曜過來問清事情緣由。

這事拓跋曜也摸不着頭腦,他是不喜歡太子,可再不喜歡他也沒準備弄死自己兒子,不然他幹嘛把這小子養大?他讓彭城王保護兩人安全,彭城王行事向來靠譜,最後還有那麼多人送兩人回來,就知彭城王在兩人身上費了不少心血。那小鎮安危不說萬無一失,也不是隨便就能遇到柔然精兵的。又不是什麼兵家重地,更不是物資豐富的重鎮,哪裡值得柔然精兵攻擊?

要說泄露兩人身份,引得柔然精兵攻擊也不像,畢竟他們最後也逃出來了。根據回來的侍衛稟告,那些柔然精兵並未窮追不捨,太子會受傷也是意外,他是被流箭射中的。這種意外在戰場常有發生,要是知道兩人身份,柔然精兵肯定對他們不死不休的追捕,不可能放走兩人。拓跋曜眉頭微皺,看來自己還是太低估柔然實力,等秦宗言、叱羅回來,不管戰果如何,他一定要立刻結束這場戰爭。他不屑爭一時勝負,他要的是大魏長長久久的存在。

拓跋曜跟太皇太后交惡多年,這些話他也不會跟太皇太后詳細解釋清楚,只將事情經過簡單說了一遍,就匆匆離去。他實在太忙了,無暇顧及後宅瑣事。太子重傷垂危,對他來說只是丟臉並不上心,這個兒子他本就沒放在心上。他的漠然讓太皇太后越發憤恨,如今他翅膀硬了,就正式跟他們撕破臉了嗎?

太子運氣不好,射中他的箭枝是生鏽的鐵箭,傷口不深,一開始他也沒當回事,可射中那天晚上他就開始發燒。他跟大皇子還不覺事情如何嚴重,而那些戰場的老兵見狀心就徹底沉到谷底,他們上戰場受傷後最怕的就是發燒,一旦發燒人就踏入鬼門關,再也救不回來了。

果然之後太子病情越來越嚴重,等回到平城時他傷口已經潰爛了。也就是後宮女眷不懂這些事,還以爲太醫有手段可以治療,男人們都知道太子是徹底沒救了,活着也是折磨,還不如讓他早死早超生。

太皇太后是親眼看着天和帝死的,太子這會的情況跟天和帝一模一樣,她如何不知道太子已經沒救了?可她到底還是不死心,壓着隨行的軍醫、太醫醫治太子,聽不得任何人說太子沒救的話。宮中侍從、太醫們皆戰戰兢兢的伺候太子,就怕太子走了,他們命也沒了。

這等兵荒馬亂的關口,也沒人把注意力放在大皇子身上,大皇子養了幾天傷好了,正琢磨着是否要展現下兄弟情義,去看看垂危的太子時,郭彥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大皇子還來不及跟他敘舊,郭彥張口的一句話,把大皇子嚇得魂飛魄散,“殿下,您要大禍臨頭了!”

第266章 南樑(二)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12章 守城(四)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96章 奔喪(中)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06章 逃奴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79章 打拐(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206章 逃奴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09章 守城(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70章 叔侄談心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14章 守城(六)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150章 婚禮(下)第20章 回京城第114章 守城(六)第104章 敵襲(下)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83章 造紙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1章 到家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51章 分家(上)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51章 年前(一)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93章 鑄金人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章 誠意(上)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69章 南樑(五)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66章 謝修尚主第71章 姐妹情深
第266章 南樑(二)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12章 守城(四)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96章 奔喪(中)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06章 逃奴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79章 打拐(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206章 逃奴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09章 守城(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70章 叔侄談心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14章 守城(六)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150章 婚禮(下)第20章 回京城第114章 守城(六)第104章 敵襲(下)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83章 造紙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1章 到家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51章 分家(上)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51章 年前(一)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93章 鑄金人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章 誠意(上)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69章 南樑(五)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66章 謝修尚主第71章 姐妹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