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

皇后和太子妃微服來王家祭拜一事, 讓王家大露了一番臉面, 知道內情的明白皇后是爲了生母而來, 不知內情的還以爲是皇家看中王家,不僅讓太孫家的幾位郎君來祭拜郗夫人, 連皇后和太子妃都親自來了。王家藉着這次葬禮很是揚眉吐氣了一番。

郗夫人年紀大了,走的時候又沒受什麼苦,在現代都算喜喪, 所以即使她親生孩子都沒太悲傷, 只想把母親的喪禮辦好, 所謂生榮死哀不過如是,這也是一個人一輩子能過的極致。當王家人把郗夫人的靈柩送入皇家寺廟,等着老家人把王暢的墳墓修整好, 便把郗夫人落葬,可是宮裡突然傳來的消息,讓王家所有人都傻眼了。

“讓祖母跟小叔葬一起?”朱夫人愕然的看着宮裡來傳訊的女官,她吶吶道:“這不合規矩吧?”

宮裡來的女官態度和善的說:“太子妃說動卑不動尊, 王大人和夫人安眠已久, 也不適合再打擾他們安寧,郗夫人生前一直惦記着早夭的小郎君,這會讓他們母子團聚不是挺好?”

我們都把老家的墳弄好了,你來跟我說打擾祖父母安寧不好?朱夫人心裡腹誹, 但臉上還是恭敬的說:“父親走的時候特地留——”王暢走的時候墳墓沒徹底封死,只將他和原配的墓室封死了,郗夫人的墓室還留着呢。

朱夫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王家太夫人打斷, 她對女官道:“太子妃說的是,母親在的時候就念着小叔,這會讓他們母子團聚也好。”

女官滿意的頷首,她都說了這是太子妃直接下令,這朱氏還跟她唧唧歪歪,怕不是腦子不好吧?王孺人看起來也沒那麼不懂眼色,這親孃怎麼如此駑鈍?

太夫人等女官走後,才沉着臉對朱夫人道:“宮裡來的都說是太子妃說了,你有幾個膽子敢違背太子妃的命令?”按說陛下、皇后俱在,太子妃身份再尊貴,也不過是宮裡的擺設,他們王家也是大戶人家,不需要對太子妃唯命是從,就是皇后也不需如此。

可謝知跟尋常太子妃不同,她是真正有實權的,她手下也有兵,太子又對她言聽計從,更重要的是她還是清孃的阿家,直接可以決定將來知否讓清娘扶正的人。莫說只是讓郗夫人另葬,就是讓父親和郗夫人單獨葬一處,王家都不會反對。

朱夫人垂頭小聲道:“我只是被嚇了一跳。”

太夫人長嘆一聲,對朱夫人說:“你去安排這件事,動靜小一些,不要讓別人知道。”喪禮可以熱熱鬧鬧的,如何落葬就是自家事,跟旁人無關。她可沒忘記皇后也是填房,若不是心裡有疙瘩,她又怎麼可能堅持不讓郗夫人跟父親合葬?陛下雖說寵愛她,可一登基就冊封元配慕容氏爲文順皇后了。這也難怪,慕容氏死的再早也留了一個兒子,陛下不惦記、太子心裡也記着孃的,女人這輩子就不能沒有兒子。

朱夫人低聲應是。

不提朱夫人,謝知對王家的反應十分滿意,對他們弱化郗夫人如何下葬更滿意,跟這樣的親家相處,無疑比別人都舒服,所以謝知向來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子孫從民間挑選妻子的。不是說世家大族沒有極品,而是他們見多識廣,有些事即使他們沒遇到過,也能從長輩的口中知道怎麼處理,而很多普通老百姓即使本性淳樸,遇事也容易好心幫倒忙。

秦宗言知道郗夫人去世,也派人去王家祭拜了一番,還賞賜了些財物,這些是看在郗夫人是謝蘭因的生母份上,但郗夫人如何下葬就不是他會關心的事。事實上大部分人都不會關心,誰能料到謝知能如此奇葩,讓郗夫人跟兒子、兒媳葬一起,還特別給小舅過繼一個孩子,讓他們香火不斷。

郗夫人的去世,不僅讓謝蘭因心情抑鬱,連謝知都情緒低落了一段時間,幸好秦紘不在,不然又要讓太醫天天來東宮報道了。謝知不由自主的關心起自己跟秦紘的陵墓,謝知來自後世,並沒有古人那種事死如事生的想法,也不覺得徵徭役讓大量平民給自己造個墳墓是什麼好事。是故在秦宗言給自己造陵時謝知一度想簡葬,可過了一段時間,謝知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古代那些大墓雖然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可也不是沒有意義的,至少很多古代許多文獻都是從大墓裡挖出來的,所以後來謝知也不反對秦紘徵徭役讓勞工造陵墓。當然謝知不會像那些暴君一樣,不顧百姓死活,給她和秦紘造陵的老公都算是被她僱傭的建築工人,不止能填飽肚子,還每日都有俸祿領。謝知也不強求時間,雨天、下雪都會讓人停工,因此給謝知建造陵墓的民工都很盡心,完全按照謝知的要求來。

謝知和秦紘的陵墓並沒有用奢華的材料,她讓人造了一座堅固的石墓,裡面放慢了陪葬品,全是謝知這些年收集到的書籍,她讓人抄錄了三份,一份放在宮裡的書閣、一份放在她開辦的京城圖書館裡,還有一份就放在她跟五哥的陵墓中。除了書籍,她還選放了一些工藝品,全是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最頂尖工藝的工藝品,她想把這座陵墓建造成博物館。

萬一將來這個國家再起戰火,文明再次承受打擊,她存的這些書也好給後代一個參考。當然謝知可不希望自己的陵墓在現代文明未建立前就被人挖了,是故讓人把陵墓做的特別堅固,靠現有的□□完全炸不開。謝知這番動作自然瞞不過有心人,謝蘭因見謝知如此選陪葬品也忍不住心動,她將自己喜愛的字畫文物都列好,準備將來當自己的陪葬品。

從本心來說,文物是屬於全國人民的,把文物埋進去不給別人看很不講道理,可想想從古迄今,那麼多文物都因各種原因失傳,而留在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卻大部分都是從地裡挖出來的,謝知就覺得當陪葬品也不錯,好歹安全。蕭賾的陵墓目前也在造,肯定沒有秦宗言的那麼做工精細,但也頗爲考究,這是在秦宗言面前過了明路的。

謝知對秦宗言說,她父親對她有生養之恩,她這個當女兒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這個了,秦宗言當着謝蘭因的面會吃醋蕭賾,對兒媳孝順親爹卻沒意見,而且謝知也很有分寸,給親爹造陵的人手都是從京城召來的,只在農閒時開工,橫豎她爹都去世那麼多年了,也不急於一時了。她也不想造的太快,免得被秦宗言逼着封死陵墓。

謝知以前對自己陵墓不上心,只是按照慣例讓人造着,倒是對她建造的京城圖書館很上心,還不僅親自命名爲天一閣,還特地出了一套規章制度,任何進出天一閣的人都要嚴禁按照這套規矩行事,不然就會被天一閣驅除出去。要知道上次謝知親定製度還是宮規,是故謝知這次不同尋常的關注被人以極快的速度告知了秦紘。

大軍回程,秦紘本就帶着少量隨從輕騎趕回京城,接到消息後速度更快了,謝知還在數大軍回來的日子,就聽下人通報說太子回來了。謝知錯愕的起身,“太子回來了?”謝知也不問下人秦紘在何處,夫妻多年,她還能不瞭解秦紘的習慣?她快步往兩人浴室走去,果然浴室裡有嘩嘩的水聲,謝知又驚又喜的喊道:“五哥你回來了?阿生和阿藤呢?還有大郎——”

謝知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秦紘含笑打斷,“一回來就想兒子不想我?”

謝知來浴室前就換上單薄的寢衣,這會秦紘渾身溼漉漉的,她也不怕自己衣服弄溼,直接撲倒他懷裡,先仰頭親了親他,“怎麼不想?我天天都想你。”所謂小別勝新婚,就是老夫老妻也不例外,兩人在浴室裡待了大半天才出來,出來時天色都暗了,秦紘也沒去給老爺子請安,只要沒大事,他外出回來後都不會馬上去見老爺子,老爺子都習慣了。

秦紘半躺在牀上,看着謝知用牛角梳梳頭,一面梳還一面感慨自己老了。秦紘聽得好笑,“你跟幾個兒媳婦站一塊,她們都比你顯老,你哪裡老了?”秦紘完全不覺妻子老了,只覺得妻子一年比一年美。

謝知失笑:“你盡會說好話哄我,我們兒媳長什麼樣你還記得?”

謝知的話讓秦紘語塞,他一個家翁記得兒媳長相做什麼?不過說起兒媳,秦紘想起一事,“你要有孫媳了。”

“什麼?”謝知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你是說大郎?阿生給大郎定親了?誰家的孩子?”大郎今年也有十三歲了,照着慣例是可以定親了,不過怎麼定的這麼急?

“滇地當地土司的女兒。”秦紘說。

“你說什麼?”謝知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你就讓兒子這麼胡鬧?”當地土司的女兒在武俠小說或許是女主角之一,被描述成嬌俏伶俐、古靈精怪的小美女,然而現實則是哪怕她是美女,都不可能跟大郎有任何共同語言。南方跟北方不同,北方經過無數次戰火,很多地方都大合併了,各地方言即使不同,但大致也能聽懂,風俗也類似。但南方這會還是沒開發的處|女地,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滇地就等於國外,秦紘居然任兒子給自己孫子定了一個外國人妻子?

秦紘見妻子這種反應,忙解釋說:“只是納妾不是定親。”

“他自己當豬蹄子還想我孫子當?”別人不清楚,謝知很明白,滇地是長孫將來的封地,他讓孫子納土司女兒爲妾,難道還想在京城娶個貴女爲妻?等他將來到了滇地,到底誰是妻誰是妾?他自己娶了雙妻,還想讓孫子這樣?謝知堅決不允許孫子再如此,他能壓得住清河和王潤清,他認爲孫子也可以?他能給長孫打下滇地,孫子又能給他兒子什麼?謝知嘴上說不操心子孫,其實兩個孫子都是她養大的,她怎麼不操心?

秦紘:“……”妻子不止一次罵過兩兒子是豬蹄子,秦紘也大概瞭解豬蹄子的意思,他摸了摸鼻子,果斷將所有責任丟兒子身上,“我在外面不清楚,全是阿生做主,等他回來你問他。”秦紘也沒說錯,大郎的婚事是長子給他寫的信裡提到的,因只是妾,他跟兒子都沒當回事,兩人也沒想到謝知會這麼生氣。“這孩子是不像話,等他回來你教訓他。”秦紘坑老子坑慣了,坑起兒子來更沒壓力,更別說這事就是兒子弄出來的。

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4章 內宅瑣事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章 宮亂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79章 打拐(下)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65章 南樑(一)第79章 打拐(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83章 造紙第197章 奔喪(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11章 守城(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80章 瑤姬傳人第51章 年前(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04章 敵襲(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12章 誠意(上)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2章 入宮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89章 母女談心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08章 太子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51章 分家(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
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4章 內宅瑣事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章 宮亂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79章 打拐(下)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65章 南樑(一)第79章 打拐(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83章 造紙第197章 奔喪(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11章 守城(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80章 瑤姬傳人第51章 年前(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04章 敵襲(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12章 誠意(上)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2章 入宮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89章 母女談心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08章 太子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0章 瑤姬傳人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51章 分家(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