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景帝五年九月,此時正是草原上秋高馬肥之時。北疆北部草原數百里的莽荒原上,這裡原來是革蘭南部一箇中等部落葉朗部落的聚居之處,這些天來卻是人喊馬嘶旌旗蔽日,在這裡如果有熟悉革蘭帝國的人在的話,你可以驚訝的發現,在這裡你幾乎可以見到所有革蘭帝國各大部落首領的旗幟,有以射技威震草原的黑鷹部落,有以鐵騎聞名的猛虎部落,還有以勇士衆多實力雄厚著稱的赤胡部落等等。
方圓數百里的莽荒原幾乎被一望無際的白色革蘭帳篷遮蔽,在這中間卻有一頂帳篷是金色的,帳篷的前面豎着一杆大旗,旗面上面繡着一隻肋生雙翅的猛虎,凡是看到這面旗幟的革蘭人全都目射崇敬之色,是的,這就是革蘭大汗的王旗。
在這個能夠容納百十人也不顯擁擠的金色大帳之中,幾乎所有的部落首領都聚集在了這裡,他們全都滿臉透着興奮之意的盯着坐在正中的彪形大漢,這個人就是革蘭帝國的皇帝,整個草原的主人脫脫。
脫脫看上去四五十歲年紀,身材魁梧,雙鬢已經略帶灰白,滿臉的絡腮鬍子,神情威猛,但是一雙眼睛卻射出深不見底的幽光,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卻可以看到他眼底正跳動着的炙烈火焰,是的由不得這位已經在位十幾年的大汗不興奮,時機終於到了。
父親的遺願將在他的手中實現,他聚集了草原上幾乎所有的軍隊,共計四十三萬大軍。只留了四萬人防備西面的伊蘭,而現在他的敵人大宋卻是風雨飄搖內亂不止,這是長生天賜給革蘭人的最佳時機,他先是派一些實力弱小的部落騎兵騷擾大宋的北疆,着實敗了幾場,於是大宋朝那些蠢貨果然調了二十萬的北疆大軍南下,而自己則在這莽荒原聚集了草原上前所未有的大軍,到時雷霆一擊,只要擊敗了北疆數十萬的大宋官軍,到是革蘭騎兵一泄而下,還有什麼能夠擋住這些身經百戰的革蘭勇士的兵鋒?
再說自己幾年前就開始準備,三年前更是派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去和大宋朝堂上一位高官的管家接觸,將一封僞造的李緯和革蘭的私下密約交給了那人,雖然中途遇伏,兩個兒子幾乎是死裡逃生,但是隨後李緯就被以回京養病爲由解除了兵權,什麼都是值得的,更好的消息就是現在大宋北疆大營的統領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能之輩,這真是天賜良機啊。
脫脫威嚴的環視了一下帳中的諸人,這些人大多在草原上享有盛名,也都是一方之雄,但是在脫脫的注視之下低下自己的頭顱,表示衷心的敬服。
脫脫滿意的一笑,大聲說道:“在今天,草原上的雄鷹都聚集到了這裡,十幾年前的恥辱要用敵人的鮮血來洗刷,我需要草原的勇士們用彎刀告訴南面那些懦弱卑鄙的宋人誰纔是那肥沃滿是黃金之地的主人。”
聽到這裡大帳之中響起了一陣歡呼之聲,看着這一張張興奮的有些猙獰的臉龐,脫脫大聲命令道:“忽赤聽令。”這時在他左邊站出一個革蘭大漢,大聲道:“在。”
“我命令你帶齊本部的六個萬人隊作爲大軍的先鋒直達北望城下,不要攻城,如宋軍出城則徐徐後退,如果宋軍回城則消滅其斷後隊伍,直到宋軍全軍出擊,你在詐做潰敗,將他們引到三十里之外的白鹿原,我軍主力將在那裡設伏,徹底殲滅宋軍主力,只要你作的好,我算你伐宋的頭功。”
忽赤在其他諸人的嫉妒羨慕的目光中大聲應是,轉身疾步而去。
脫脫又轉頭看向他左手的第一人,溫聲道:“博術兄弟,這次就要靠你了,我命你率領十五萬大軍在白鹿原設伏,務必將宋軍主力圍而殲之,如何?”
博術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沉穩的答道:“大汗放心,如果宋人真的到了白鹿原,我必叫其有來無回。”
這博術在革蘭真可稱的上威名赫赫,其初露頭角就是在十幾年前的北望城之役,革蘭大軍被圍,靠金帳武士破圍而出,這博術那時只是一個千騎長,跟隨父親阿察在軍中效力,突圍之後隨父親給大軍斷後,其父戰死,當時斷後軍中已經沒有什麼高級將領,於是博術帶領這三萬鐵騎且戰且走抵擋住了宋軍瘋狂的進攻,其時三萬人中的大部分人戰馬已經被殺死,幸虧宋軍的騎兵不是很多,博術的斷後隊伍最後被宋軍包圍,博術自己身被數十創,帶領十幾個人最後脫圍而出,由於他們的拼死力戰拖住了宋軍主力,這才讓突圍大軍安全返回草原。之後博術被任命爲萬騎長,隨脫脫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與北部部落的大戰當中,他帶領一萬革蘭鐵騎突擊北部聯軍四萬人的大營,陣斬聯軍首領科爾曾,由是威名更勝,連脫脫也呼其爲兄而不名之,可見此人之能。
但是博術接着面露疑色道:“大汗如何如此的肯定宋軍會出城追擊?他們不怕有埋伏?宋軍一直以來就是憑藉着高大的城牆來與我們作戰,在毫無阻礙的平原之上,我們革蘭鐵騎可以一萬人全殲他們三萬人。宋軍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吧?”
脫脫長笑了一聲道:“也是天興我革蘭,前些時日,我派了一些部落的騎兵輪番到北望城的城下詐做攻城,頭幾次這宋軍的首領膽小,不敢出城,就是出城也不會離城太遠,但是幾次之後,這些傢伙見沒有埋伏膽子愈來愈大,也越追越遠,博術兄弟不用擔心,就算宋軍不出,我們也不用怕他,直接攻城就是,十幾年前的舊事不會重演。”
說道這兒臉上的神色轉爲黯然,長嘆了一聲道:“李緯一去,再無敵手,可惜。”也不知是在感嘆世間又少了一個對手,還是在爲了不能與對手決戰沙場,並正面擊敗他而感到遺憾。
大宋景帝五年九月,北望城二十餘萬宋軍精銳由於北疆統治使李德遠不聽衆將勸告大意輕敵,被誘到離城三十里的白鹿原,遭到了早就埋伏在那裡的十五萬革蘭鐵騎的突襲,在李德遠首先逃跑的情況下,由北望城守備將軍鐵遠率領進行了拼死抵抗,在激戰了兩天一夜之後宋軍終於潰敗,鐵遠在斷後過程中被脫脫的兒子阿合臺陣斬,逃回北望城的宋軍不足三萬,從白鹿原到北望城一路上遍佈宋軍的屍體,白鹿原更是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北望城被隨即趕到的革蘭大軍包圍。逃回城裡的守軍和留守的兩萬宋軍得城內百姓之助拼死守住了城池,但是革蘭人這次攻宋準備充分,擁有大量的投石車以及攻城器械,守軍覆滅只在早晚之間。這時北疆的形勢對於大宋來說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地步,自大宋太祖皇帝起兵稱帝一直到其平定天下,北疆一直遭到北方草原民族的劫掠,在兩次北征草原失敗以後,太祖皇帝納當時丞相王覽之言,在北疆築城四座,分別就是北望城、金城、歷同城以及經遠城。這四座城池互爲依託,依據地勢實爲北疆的重要防線。而北望城是重中之重,如果北望城失陷,則其他四城頓成孤城,必定陷於各自爲戰之中,所以北望城不得不救。
在最先得到北望城被圍的消息後,經遠城守備將軍張寒立即一邊派使者通知朝廷,一邊命大將韓榷帶領四萬宋軍往援北望城。在出城不到二十里的野狐嶺遭到七萬革蘭鐵騎伏擊,四萬宋軍全軍覆沒韓榷戰死。隨後經遠城被圍,在經過十日的苦戰之後經遠城陷落,只有不到兩萬的宋軍突圍而走,張寒在突圍之中戰死,革蘭西路軍統帥格巴下令屠城十日,然後揮軍東進與攻陷北望城的主力匯合,革蘭大軍東進之時經遠城這座居住有百姓近百萬的大城已經盡成灰燼,只剩下一地的殘垣斷壁。這樣的事情不停在北疆大地上面上演。
金城陷落,守備將軍趙忠戰死,滿城百姓被屠。歷同城被脫脫親率大軍攻陷,守備將軍吳元忠被擒,在拒絕投降之後被殺,滿城百姓被屠。一時間,北疆門戶盡開,脫脫隨即整頓大軍除了派遣自己的兒子阿里查率四萬大軍駐守北望城以保伐宋大軍退路之外,其餘三十二萬大軍分成三路,中路大軍由自己親自率領佔領曲州,左路軍由博術率領進攻北定州,右路大軍由猛虎部落首領忽勒兒統帥進攻雲州。
到得十月,三州之地相繼陷落,數十座城池陷落,數百萬百姓被屠殺,近百萬青壯被擄往北方成爲奴隸,數十萬的年輕女子被擄掠成爲革蘭賜予有功將士的獎賞。大宋官員紛紛逃往南方,竟然沒有幾個率衆抵抗的。中間更有宏郡太守舉城投降,這個先例一開,來不及逃跑的大宋地方官們竟然紛紛仿效,於是革蘭大軍進展愈發神速,但是大宋立國四百餘年,雖然這時已經可以看出其末日之像,但忠勇之士卻比比皆是,曲州魯郡太守王芳是個大宋少見的清官,在郡城被圍的情況之下,爲了免遭屠城之禍本想投城。
但是其妻徐氏卻對他說道:“妾本農家之女,幸得夫君愛寵,相隨至今,妾雖不懂什麼春秋大義,但這些革蘭人動則殺人放火,實是與禽獸無異,夫君受朝廷重恩,在這危難之際不思卻敵之事,卻去學那些沒骨頭的狗官,是何道理?就是不說這些國家大事,我家奇兒在京城御林軍中,你我今日降敵,到時叫奇兒如何在人前擡的起頭來?”
說到這裡手指跟前的十六七歲的女孩兒道:“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我和蘭兒陪着你,黃泉路上必不孤單。”
王芳聽得心中大愧,於是斬殺革蘭大軍的勸降使者還有力主投降的統兵校尉,號召通城百姓士兵上城抗敵,這王芳在魯郡威望素高,百姓士兵也怕革蘭人進城之後燒殺搶掠,於是滿城二十餘萬士兵百姓與攻城的兩萬革蘭大軍血戰十餘日,城牆幾度易手,卻終被奪回。
王芳在城頭指揮之時被流矢所中死於城頭,其妻身穿孝服,上城督戰,三日之後徐氏戰死城頭,其女王蘭在緊急關頭帶領郡守府的家丁上城死戰,士兵百姓具皆感佩,都是拼死作戰,之後革蘭強兵竟然再不能上得這並不算高的城牆一步。
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之下,再加上這城池並不是什麼必爭之地,在攻城半月不下,損失七千餘人之下,無奈退兵。
這樣的情形在北疆三州之地並不少見,待到十月中時,北疆三州雖然大都在革蘭人的控制之下,但是小股的敗兵還有上山的百姓的反抗卻是從來沒有停止過。革蘭大軍兵臨北方第一大河大流河畔時,脫脫看着匯合之後的大軍滿面的嚴霜,革蘭大軍在擊潰北疆五十餘萬守軍之時,只損失了不足六萬的人馬,但是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攻城掠地之後損失竟然大的讓脫脫難以置信,竟然有七萬餘的草原男兒死傷,脫脫只覺得滿嘴的苦澀,沒有想到大宋在經歷瞭如此的慘敗之後還能給自己的部隊造成如此的傷害,自己攻下的城池算是不少,但是真正想要守住這些地方不被人奪回去卻是休想,別說革蘭沒有這麼多的軍隊,就是有,在殺光了滿城的大宋百姓之後,就是守住了這些城池又有什麼用呢?
脫脫想到這裡,心中已經有了退兵之意,這次雖然離自己的目標差了不少,但是所獲卻也是極多,光是糧食就可以讓整個草原的人們什麼都不幹還能支持上最少五年,就不用說那些珍珠財寶了,想到這裡脫脫的臉上才緩和了一些。
這時大宋朝廷已經反應了過來,二十萬北疆南下平叛大軍在將雲州叛軍暫時擊退之後迅即北反,終於在大流河畔將革蘭大軍截住,經過幾場慘烈的攻防戰之後,革蘭大軍見大宋援軍越來越多,脫脫於是下令全軍就地紮下大營,他在想如何說服那些想搶奪更多的財富的部落首領們退兵了。於是戰場上一下平靜了下來,只是三州之地,革蘭人任意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逃過大流河的三州百姓有數百萬之巨,更是給搖搖欲墜的大宋平添了一些負擔,幸好這時朝廷聽從大宋平王的建議,重新啓用已經有病在身的冠軍侯李緯,這李緯不愧是大宋名將,在半月之後,李緯到了大流河畔,先就當場斬殺了以原北疆三州統治使李德遠爲首的數十個不戰而逃的官員,然後疾書其他各州開倉放糧救濟流民,各州節度使不敢怠慢,有幾十個人頭作爲榜樣,齊齊凜然遵命,這樣才暫時穩住了形勢。可是對於河北岸的革蘭大軍李緯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