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封賞

接着給衆臣傳閱了戰報,於是大殿之上嘈雜之聲又起,歌功頌德者有之,手舞足蹈歡呼雀躍者有之。

這時李弘高興之餘,也不再計較這些人君前失禮之罪了,李弘轉臉面帶微笑說道:“李燁,張棄此人你如何認識?他這次可是立功非小啊。”

平王不敢怠慢,“三年前,臣弟去北疆請侯爺回京養病,也是臣弟貪戀北疆景色,微服出去遊玩,不想卻遇到北疆韓家一個遠支子弟,着實生了一些事端,幸爲張棄所救,後來臣弟到了他的山寨盤恆了幾天,此人性情雖是冷酷暴虐了些,到也不失爲一個草莽英雄,臣弟與其甚是投緣,臣弟回京之後怕御史參我結交匪類,也就沒有向皇上稟報,還請皇上恕我欺君之罪。”

說到這裡,一張普通但是帶着莫名威嚴的臉龐浮現在了眼前,心中更是想道:“這個莫名其妙認下的哥哥可不是個能被輕易駕馭的主兒,他目光之長遠,見解之精到可不是常人所能及。就更別說他那殺人如麻的性情了。如此樣人一個掌握不好,可不是小小匪患可以比擬的。”

經過這些年身居要職,處理實務,平王已不是當年那個走馬章臺,恣意妄爲的王孫公子了,神態端莊之中帶着不可冒犯的威嚴,每有所想都是從大局出發,思慮周詳,行事果斷,是大宋皇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加上又是當今皇上的親弟弟,李弘對他信任有加,現下在朝中已是自成一系。對待張棄派來京師的使者,已不和以前一樣事事相幫,推心置腹了。

這時見皇上象是要厚賞張棄,心下不禁疑慮,自己多次要張棄到京,都被張棄拒絕,三年時間,這個當初只帶領着數百人的草莽,竟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在煙雲山中風聲水起,更是建成了如此一支強軍,一戰而成名,先不說其在其他方面如何了得,就是這統軍之能,大宋就少有人能及,此人又不服管束,一個不好讓其紮下根基,必是一代奸雄,非是大宋之褔,想到這裡心中不禁一動,這次革蘭退兵到是一個消弱張棄軍力的好機會。

想到這裡卻聽龍椅之上的李弘笑道:“好,平王慧眼如炬,識此英雄,下旨,賞平王玉璧一雙,錦帛千匹,以後兼掌兵部,可任意任免六品以下官員。”

朝堂之上的羣臣大驚,自開國以來,哪個親王有此殊遇,職權如此之重,但是在這個關頭卻每有什麼人敢站出來觸皇帝的黴頭。

李弘意猶未盡,也不待平王謝恩,接着大聲道:“張棄雖出身草莽,又陷身爲匪,但是能在社稷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建殊功於北疆,又是平王故交,不賞不足以犒其功,特下旨赦其爲匪之過,賞黃金萬兩,進子爵爵位,正五品定遠將軍,準其在北疆便宜行事,北望城方圓二十里爲其封地,欽此。”

此語一出,朝堂又是一片譁然,以一毫無根基之草民,一步之間登此高位,真真是…….好運氣。

話音未落,卻從羣臣中站出一人,鬚髮皆白,身形沉穩,大聲道:“陛下不可。”

李弘一看,心中說不出的厭煩,這人正是當朝御史大夫孫清,此人爲三朝元老。

自夏代確立監察制度以來,監察體系就初具規模,夏在中央設立了最高監察機構御史府,其長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設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察史等各級監察官員,而以監察史負責地方各郡的監察事務。

宋承夏制,這孫清是宋昭宗七年的進士,滿腹才學,宋昭宗以其剛直不阿,直言敢諫在昭宗十四年任其爲侍御史,後升遷至從二品的御史大夫,出掌御史臺,對大宋如今的官員貪墨之舉深惡痛絕,落在他手裡的官員無不是消官罷爵,抄家流放,是當今大宋朝堂之上少有的直臣。爲官數十載的孫清在這朝堂之上得罪的官員可不在少數,之所以能爲官至今,與歷代皇帝都對他榮寵備至有關。此人的爲官之路倒可說是一個異數。

李弘一看是他,心中就是一堵,這個老傢伙怎麼又站出來了?這人已經七十有四的年紀了,卻是老而彌堅,一遇到什麼高興事這人就出來攪局,讓你興致皆無,要不是父皇臨終之際對自己說朝堂之上誰都能少,就是不能少了這孫清,自己早找個由頭讓他回家養老去了。

“陛下,張棄此人雖說有些功勞,但是此人到底出身匪類,陛下如此草率委其重任,實是有些欠妥。”

“奧,以卿之見當如何?”

“不如委其獨領一軍之職,北望城爲北疆第一堅城,革蘭入侵大宋,必先攻下北望城,如此人日後懷有二心,或纔不足以守此要地,則大宋危矣,李德遠前車不遠,望陛下三思。”

李弘聽到這裡覺得孫清說的到是有些道理,但是自己帝王之尊,說出的話卻不好立時改口,不由又望向羣臣道:“衆卿家以爲孫大人所說如何?”

平王這時心中一嘆,這位皇兄什麼都好,就是缺乏決斷,剛決定的事情經旁人一說,就會狐疑不定,於是上前一步道:“陛下,臣弟到是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快快奏來。”

“現下大散關頻頻告急,不如將大流河畔的四十萬大軍調回三十萬,讓其南下平叛,這些都是百戰之師,叛匪雖然稱有百萬大軍,其實能戰之軍必定不足五十萬衆,其餘都是老弱婦孺爾,以三十萬百戰之師攻五十萬烏合之衆,此戰必勝。”

“再傳旨於張棄,叫其配合十萬大軍死死糾纏住革蘭大軍,只要等到大軍平叛得勝之後,到時三十萬大軍再回師北上,革蘭大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之下,必定爲我軍所殲,陛下儘可以委張棄以全權,此戰一可以看出他對我大宋忠心如何,又可以看其領軍之能,到時如革蘭大軍潰敗,則其之能北望城儘可守之,如其爲革蘭人所敗,以我對此人之瞭解,其必定會作殊死一搏,將革蘭大軍剩餘糧草盡數燒掉,革蘭大軍也是必定會撤回草原,對我大宋實是有益無害,陛下以爲如何?”

第76章 少婦第204章 來使第186章 定北第四章 婚事第二十七章 威勢第三十五章 慾望第三十一章 包圍第五十六章 迎接第121章 隆安第六十八章 劍舞第六十四章 親迎第199章 交結第96章 天下第210章 平定第102章 互攻第三十七章 追襲第六十四章 親迎第223章 終曲第85章 獻計第115章 王幕第三十章 報仇第194章 亡宋第三十八章 潰敗第138章 出征第一章 嚮導第三十九章 血戰第134章 定蠻第六十三章 大禮第130章 輕敵第八章 打劫第三十二章 對決第137章 使者第五十一章 絕地第106章 起點第八章 打劫第124章 吳斷第198章 範府第133章 條件第129章 平陽第四十五章 喜憂第87章 政策第177章 國喪第三十五章 慾望第168章 得手第四十七章 封賞第133章 條件第100章 初戰第五十三章 得脫第163章 叛亂第161章 殺人第110章 限制第三章 村長第97章 張雄第十一章 血殺第193章 矛盾第七十一章 突襲第二十章 人才第95章 公主第78章 權勢第153章 教派第十三章 惡虎第111章 投誠第179章 周廣第六十九章 跋扈第155章 回程第二十七章 威勢第116章 驛站第194章 亡宋第三十三章 求援第160章 雪原第218章 金帳第200章 家人第114章 發展第一百九十六章第210章 平定第十五章 萬劫第101章 大敗第十三章 惡虎第146章 血戰第137章 使者第116章 驛站第十五章 萬劫第105章 刺客第四章 婚事第163章 叛亂第95章 公主第155章 回程第112章 歧州第77章 張棄第86章 三利第187章 起兵第二十九章 入侵第96章 天下第86章 三利第92章 —第九十三章 自棄第178章 野店第七章 遺人第十章 投降第165章 刺殺
第76章 少婦第204章 來使第186章 定北第四章 婚事第二十七章 威勢第三十五章 慾望第三十一章 包圍第五十六章 迎接第121章 隆安第六十八章 劍舞第六十四章 親迎第199章 交結第96章 天下第210章 平定第102章 互攻第三十七章 追襲第六十四章 親迎第223章 終曲第85章 獻計第115章 王幕第三十章 報仇第194章 亡宋第三十八章 潰敗第138章 出征第一章 嚮導第三十九章 血戰第134章 定蠻第六十三章 大禮第130章 輕敵第八章 打劫第三十二章 對決第137章 使者第五十一章 絕地第106章 起點第八章 打劫第124章 吳斷第198章 範府第133章 條件第129章 平陽第四十五章 喜憂第87章 政策第177章 國喪第三十五章 慾望第168章 得手第四十七章 封賞第133章 條件第100章 初戰第五十三章 得脫第163章 叛亂第161章 殺人第110章 限制第三章 村長第97章 張雄第十一章 血殺第193章 矛盾第七十一章 突襲第二十章 人才第95章 公主第78章 權勢第153章 教派第十三章 惡虎第111章 投誠第179章 周廣第六十九章 跋扈第155章 回程第二十七章 威勢第116章 驛站第194章 亡宋第三十三章 求援第160章 雪原第218章 金帳第200章 家人第114章 發展第一百九十六章第210章 平定第十五章 萬劫第101章 大敗第十三章 惡虎第146章 血戰第137章 使者第116章 驛站第十五章 萬劫第105章 刺客第四章 婚事第163章 叛亂第95章 公主第155章 回程第112章 歧州第77章 張棄第86章 三利第187章 起兵第二十九章 入侵第96章 天下第86章 三利第92章 —第九十三章 自棄第178章 野店第七章 遺人第十章 投降第165章 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