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八章 更替

冥頑不靈,負隅頑抗,又或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出於何種理由,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所採取的措施近乎一致,都是橫徵暴斂、挾兵自重.

自以爲只要擁有足夠多的財富,足夠多的武裝,就能高枕無憂,永遠騎在民衆頭上作威作福而不受懲罰。

直到有一天,防民的堤壩被狂怒掀翻,暴民四起,玉石俱焚,文明則一併遭殃。

這,就是歷史的週期律,當舊的羣體,體系乃至文明,被暴亂所摧毀,新的羣體纔有可能建立起來,繼而在“前世之鑑,後事之師”的理性反思之下,再次嘗試建立起協作互助、而非彼此傾軋的新制度。

然而這樣的嘗試,已被證明,每一次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對這種宿命般的失敗,社會科學人士,自然會營造種種理論去加以解釋。

但這一切理論,在方然看來,卻甚少觸及到問題的實質,甚至讓民衆對“歷史的週期律”產生某種誤解。

“騎士除掉惡龍,繼而,自己成爲新的惡龍”,是廣泛流傳於聯邦民間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很鞭辟入裡的闡釋了,什麼是歷史的週期律,以及,這週期律是怎樣左右人類歷史的。

縱觀漫長的人類史,政權更迭,朝代更替,統治者如走馬燈一般變換,這現象司空見慣。

歷朝歷代一概命不久長,根本原因,顯然是統治者的橫徵暴斂,讓羣體中的大多數人無法再忍受,而進行“寧有種乎”的關鍵思考,然後便揭竿而起,將生產力化爲戰鬥力,將腐朽的統治機器摧毀。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耐人尋味的,則是這砸爛舊世界的力量,究竟被誰所支配。

民衆,任何社會活動的力量源泉,固然是一切政權更迭、朝代更替的基本動力,但也應該看到,脫離強有力的動員、協調與組織能力,民衆,只是一盤散沙,並不天然具有反抗壓迫和掠奪的能力。

只有將其動員起來,組織起來,以強有力的核心來領導、指揮,其中蘊含的巨大力量纔有可能被釋放。

這也就意味着,能做到所有這一切的力量,必將走向民衆的對立面,

繼而成爲新時代的統治者,變爲新時代的惡龍。

思考到這種深度,就會意識到,聯邦民間流傳的“騎士殺死惡龍,然後變成惡龍”之言辭,也只是說對了一半。

惡龍,不論在什麼朝代,的確是由上一個斬殺惡龍的騎士變成。

但這種蛻變,卻並非在斬殺惡龍之後進行,而是在騎士縱身上馬、振臂一呼的時候,就已不知不覺、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將民衆的力量召喚出來,最初的動機,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

然而不論任何人,任何組織,一旦切實的達成了這樣的目標,接下來,不論主觀意願、還是客觀需要,這個人、這個組織,都必然會將思維與行動的核心轉向維繫這力量,進而維繫自身在社會中的優勢地位上來。

說白了,用不着等到改朝換代的那一天,但凡掌控足夠強大的力量,騎士,就必然且已經變成了惡龍。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想到,人類歷史上任何新時代的開端,都是由惡龍來發軔的。

不同時期、不同口號的朝代,彼此間的區別,只在於這惡龍出於種種考慮,而願意將與民衆的溫情脈脈之關係僞裝到什麼時候。

僞裝,目的多種多樣,但有一條卻是確鑿無疑:

它不可能永遠進行下去。

人類文明的朦朧面紗,一層,又一層,看似紛繁蕪雜,待到揭開這層層疊疊的僞裝,核心的矛盾,卻就是這樣的簡單而直白。

羣體的力量,遠勝個體的力量之和,正因如此,羣體的出現纔是必然。

這必然出現的羣體,又必須由一小撮人來組織、協調、管理、統率,否則便是一盤散沙,與密集擁塞的個體之算術和無異。

然而進一步的,這負責組織、協調、管理、統率的一小撮人,又必然滑向追逐自身利益、爲此甚至不惜損害羣體利益的深淵,即便有再堅定的信念,再嚴酷的律條,也無法與生而爲人的自我意識、自身利益判斷抗衡。

漫長的人類歷史,自古至今,本質其實從來都沒有變過。

從遙遠的原始社會羣落,到轟然崩塌的理想聯盟,其本質架構,都是一小撮人凌駕於絕大多數人之上。

不論什麼時候,事實上管理、統治着羣體的,永遠都是惡龍。

哪怕其聲稱自己並不是,或者,很多人覺得那不是,也沒有用,只因惡龍的定義,便是如此,一旦成爲、哪怕只是即將成爲統治者,就必然成爲惡龍。

至於騎士,則只存在於民衆的美好願望、美麗幻想之中,而從未真正的出現過。

歷史的週期律,就是這樣的堅不可摧,就是這樣的顛撲不破,讓洞悉到這一切的年輕人沁出冷汗,脊背發寒。

文明的終結,曾經是多麼令人恐懼的一件事,可如今看來……

這延續至今的文明,即便能永遠延續下去,其本質,也一點都沒辦法讓人樂觀的起來。

深刻理解了歷史的週期律,所思所想,讓方然內心十分沉重,但,他的本來目的並非緬懷歷史,而是藉此去推斷文明的未來。

在可怕的週期律面前,新時代的奴隸制,將何去何從呢。

觀察這一問題,在明確了“歷史週期律”的本質後,就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人類社會,從原始時代直到今天,本質始終未變,新時代的奴隸制也仍是極少數人對絕大多數人的統治。

從這一角度,撇開莫須有的正義與邪惡,這樣的制度,的確切合人類文明延續至今的主線,而且與歷史上的諸多體制相比,憑藉信息技術而掌控空前強大統治機器的頂層,對其所壓榨、掠奪對象的控制力、威懾力也是空前的。

頂層與奴隸、奴僕的三元體制,至少在表面上,也因此而顯得十分穩定。

然而與歷史上任何一種體制都不同,新時代的奴隸制,卻也蘊含着前所未有的一個根本矛盾:

而這一根本矛盾,在方然看來,必將把這制度徹底炸碎。

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七十章 遷徙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一章 列車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章 衰老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九五六章 復生
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七十章 遷徙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一章 列車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三章 衰老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九五六章 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