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

大運河通航之後,邵伯這個小小的鎮子就成了南北通衢之地,逐漸繁華起來。邵伯湖和數座湖泊相連接,不過其景色秀麗,爲諸多湖泊之首。

今日一早,邵伯湖上的漁夫們就忙開了,將一簍簍鮮活的銀魚和青蝦,螺螄等物送到岸邊的酒家。酒家的老闆娘也挑剔起來,不是上好的水產堅決不要。弄一些劣等貨,萬一曹大夫生氣了,可不是好玩的。

春日緩緩的升了起來,湖邊淡淡的霧氣也消散開來。岸邊綠樹成蔭,大片的桃花林和瓊花杏花連成一片,花瓣上的露珠兒晶瑩剔透,在陽光下散發着五彩光芒。

辰時三刻,曹府十幾名下人先趕了過來,在邵伯湖畔四處查探一番之後,在桃花林裡選了一大塊草地,開始擺放東西。

辰時末,已經有一些儒衫少年或步行,或坐車趕了過來,看模樣大都是江都縣學的學子。曹府也早就安排了人,接引這些學子們一一就坐。不久,人越來越多,衆人坐在桃花林下,或說笑,或談論,只是大多數人臉上都帶着一絲激動。

此時在江都縣衙,王鈺的馬車已經準備好了。縣衙後院,王良飛卻沒出發前往,臉色似乎有些着急,不停地向門口看看。好容易等到派出去的小廝回來,王良飛一把拉住細細詢問。問完話之後,王良飛面色十分難看,快步走出內院。

王鈺剛登上車,見他出來很是不悅:“怎麼這麼慢!我要去曹府,然後和曹大夫一起去邵伯湖,你後面來吧。”說完放下車簾,馬車揚長而去。

“懶惰的東西,還不快牽馬過來!”王良飛又氣又急,等下人牽來了馬,趕緊上了馬去追趕王鈺。

曹憲今日並沒穿戴官服,仍舊是一身青色儒衫,花白的頭髮梳理的一絲不苟。王鈺趕到曹府時,來躍等人剛好跟着曹憲,正走出大門。王鈺趕緊下了馬車,走上前來。

曹憲笑了笑:“千里啊,你跟我一輛車吧。你那車讓階兒他們乘坐吧。”原來,這王鈺表字千里。

王鈺笑着答應了,扶着曹憲一起上了馬車。曹憲馬車在前,來躍的緊隨其後,而來階和曹巖則上了王鈺的車,三輛馬車先後駛出了巷子,向西門而去。王良飛緊趕慢趕,趕到曹府時,只看到幾輛馬車的背影,低聲咒罵幾句,策馬跟了上去。

馬車裡,曹憲低聲將事情原委對王鈺說了一遍。

王鈺一聽,頓時傻了眼。這些年王鈺疏於案牘,俗務大都交給金縣尉,頗有些無爲而治的意思。他也知道金浩不成器,不時有跋扈之舉,卻沒想到竟然敢做下這等事情。

王鈺臉色很難看:“曹大夫的意思是?”

曹憲沉聲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王鈺有些不忍:“金縣尉跟隨我多年,一直勤於公務,可否請曹大夫網開一面,只罪金浩一人?”

曹憲冷哼一聲:“勤於公務?哼!你自己看看!”取出幾張紙來遞給王鈺。

王鈺一邊看一邊擦汗,看完之後,臉色蒼白,“下官確實不知道這些事情,還請曹大夫明鑑。”

曹憲點點頭:“我知你雖然性子疏懶了些,卻還算是個好官,不會和這些有關係。否則的話就不是我找你,而是來躍找你談話了!”

王鈺點頭道了謝,大氣都不敢出。

曹憲接道:“竟然敢蓄意傷害我縣學士子,着實可惡!這金浩喪心病狂,不嚴懲如何服衆!”

也不怪曹憲如此生氣,江都縣學是他一手創立,每個學子說起來都是他的學生。再者,最近張煥的表現驚採絕豔,曹憲早就起了愛才之心,偏偏金浩下手的對象是張煥,曹憲如何不震怒?因愛才之心,再加上曹巖進言,曹憲就準備當衆處理這件事,以儆效尤。故而才答應了張煥的請求,先和王鈺通下氣,然後在文會上處理此事。

今天因爲是文人聚會,金縣尉並沒前來。金浩一早就到了,看現場沒有張煥,心裡高興,和一羣狐朋狗友吹牛打屁。等到曹憲等人的馬車到來,還第一個跑上去迎接,全然不知即將大禍臨頭。

王良飛策馬飛奔,終於提前到了邵伯湖。見到金浩,想了想還是沒有上前去,悄然待在人羣后面,準備找機會和父親通個氣。王良飛卻不知道,王鈺已經得知了大部分事情原委。

遠處的樹蔭裡,矮腳虎和胡飛正在低聲談話。

“那些東西送到了沒?”

“大哥的吩咐,小弟怎敢怠慢。今兒曹府剛開門,小弟就把東西交給曹公子了。”

“那就好!狗日的金縣尉,這次看你還不滾回老家去種地!”

“大哥,那張煥公子這幾日名滿江都,你說他會不會事後報復啊?”

“不會!那日我和張公子聊了會,他似乎想招攬我。至於理由,我想來想去,只可能是和黑風兄弟有關係。”

“要不我回去後,問下那黑風?”

“不必了!要是和他們有關係,遲早張公子都會來找我們。你我今日安心等着,等會出場作證就是。”

胡飛點點頭,兩人不再說話,只看着那邊的人羣。

曹憲等人正準備前往桃花林就座,這時又來了一輛馬車。車簾微微一掀,妙玉帶着錢蘭兒走了下來。妙玉懷抱琵琶,錢蘭兒則捧着一隻洞簫,緩緩走了過來。

曹憲笑了笑:“妙玉乃是本年花魁,故而老夫喚他前來,依照慣例將優秀學子的詩詞唱出。”

妙玉今日仍舊是一身白衣,清麗脫俗,過來後微笑着見了禮,和曹憲等人說笑了幾句。金浩見到妙玉來了,一雙眼睛幾乎就沒離開過妙玉。妙玉似有所覺,皺着眉頭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金浩不但不惱,反而咧嘴笑了。

進入桃花林後,曹憲坐了上首,其餘人等也分別落座。妙玉坐在曹憲身邊,臉色很平靜。

趙老夫子見張煥的位置沒人,眉頭一皺喚來張焰詢問,問完後眉頭皺的更深了。

衆人都坐下後,曹憲瞟了一眼那個空位置,微笑道:“老夫今日舉辦文會,乃是爲了考察我江都俊彥,縣學的人都到齊了吧?”

趙夫子起身道:“回曹大夫,縣學士子除了張煥一人,其他都到了。”

曹憲一臉驚訝:“可是這幾日名聲大噪的張煥?他怎麼沒來?”

趙夫子一臉尷尬:“這個下官也不知道。”

曹憲又裝模作樣詢問了曹巖,然後一臉遺憾。金浩見了,心裡大樂,忽然看到王良飛,咧嘴一笑做了個手勢。王良飛低着頭,也不理會。

這時妙玉忽然開了口:“曹大夫明鑑,張煥的事情另有隱情!”

曹憲微笑道:“妙玉姑娘,你知道什麼,不妨說出來大家聽聽。”

妙玉朗聲道:“各位大人,各位學子,張煥之所以沒有前來,是因爲被人謀害受了傷。”

聽了這話,衆人一片譁然。學子們不明內情,各自低聲議論。王鈺等人知道內情的,都暗自嘆息。金浩隱約覺得不對勁,心裡也緊張起來。

曹憲臉色一整:“妙玉姑娘,這話可不能亂說,你可有證據?”

妙玉點點頭:“小女子怎敢胡說!不過這件事由張煥自己來說,應該更清楚。”

“張煥何在?”

妙玉微微一笑,看着自己的馬車。衆人見她這般,也都將目光轉了過去。

車簾再次掀開,張煥一臉淡然的笑容走了下來。

金浩見張煥似乎毫髮無傷,頓時瞠目結舌。回頭看着王良飛,一臉求助之色,王良飛嘆息一聲,微微搖搖頭。金浩又急又怕,看着張煥一步步走過來,冷汗瞬間如雨而下。

張煥左肩仍舊很痛,過來後先對曹憲微微行了一禮:“學生張煥,見過曹大夫。傷勢未好,不能盡全禮了。”

曹憲笑道:“你有傷在身,何必拘泥於禮儀?傷勢很嚴重嗎?”

張煥微微一笑:“還撐得住!”

曹憲點點頭:“那就好。早就聽過你的名字,今日得見,果然是一表人才,氣質不凡啊。”

衆人見他二人一見面,就說些閒話,而且曹憲語氣中很是親切關懷,都羨慕不已。張煥又對來躍等人見了禮,冷然看了金浩一眼。這一眼,將金浩看的心驚肉跳。

曹憲等他見完了禮,這才詢問:“妙玉姑娘所說,可是實情?”

張煥沉聲道:“確實是實情!當晚廟會散場之後,學生被人襲擊,差點命喪黃泉。後來陰差陽錯,那行兇之人幡然悔悟,交代出了幕後主使。”

“何人是幕後主使?”

張煥冷冷一笑,目光在金浩和王良飛身上轉了一圈。王良飛心臟猛地一跳,趕緊低了頭。金浩面如死灰,忍不住伸手擦了把汗。

張煥收回目光,聲音清冷:“那幕後主使,就是金浩!”

此言一出,場內再次譁然。學子們都知道兩人有矛盾,卻沒想到金浩竟然敢找人行兇。趙老夫子更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金浩本來就在害怕,聽了這話身子一軟,幾乎倒在地上。

曹憲聲音猛然一高:“金浩,張煥所說,可有其事?”

金浩身子一震,猛然醒過神來,高聲喊道:“曹大夫,冤枉啊!張煥蓄意污衊於我,還望曹大夫明察!”

曹憲微微一笑:“你放心,老夫不會冤枉好人。張煥,可有證據,呈上來吧。”

張煥點點頭,對遠處招了招手。曹霸和胡飛見了,趕緊飛跑了過來。金浩見到這兩人,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癱軟在了地上。

曹憲見他二人到了,對王鈺點點頭,自己坐了下來。

人證到了,審案就是王鈺的事情了。王鈺自然會意,對審案也不陌生,三言兩語就問清楚了事情原委。曹霸和胡飛的供詞,時間地點,甚至一些細節全部都對的上,就連不懂審案的趙夫子等人,也都看明白了,金浩找人行兇,證據確鑿了。

王鈺問清楚後,沉聲喝道:“金浩,證據確鑿,還不認罪?難道要去縣衙大堂,再俯首認罪不曾?”

以往縣衙行刑,金浩自然看到過。如今聽得縣衙大堂四字,忍不住打個哆嗦。眼下證據確鑿,若是不招,被帶進大堂,十有八九難逃皮肉之苦。斜眼看了一下王良飛,見他低着頭一言不發,心裡怨恨不已。

好在金浩還沒完全昏了頭,知道王良飛是最後的救命稻草,也不敢攀扯於他,只是伏地認了罪。

王鈺見他看了一眼自家兒子,心裡疑惑。本來還想問可有同夥,見王良飛低着頭,一改往日行事風格。王鈺心裡也有些打鼓,不敢再追問下去,喝令衙役將金浩拿下。

曹霸忽然跪地道:“啓稟大人,小人還有冤屈。”

王鈺心中嘆息,這次必然輪到金縣尉了。

“有何冤屈,且說來本官爲你做主。”

曹霸從懷中取出一個小本子來,高舉過頭遞給了王鈺。王鈺不用看,就知道里面的內容必然和曹憲給自己的看的一樣。打開一看,果然如此,王鈺一目十行看了一遍,轉身將小本子呈給了來躍。

來躍看了大怒:“這小小縣尉,竟然做下如此多的惡事!王鈺,且派人將金縣尉拿下,文會結束後再加以審問!”

王鈺答應一聲,取了自己印信,吩咐親信將金浩押回去,同時將金縣尉拿入大牢。幾名親信拿了印信,押解着金浩向江都縣城而去。

曹霸胡飛二人,則被勒令回去後不許外出,隨時到縣衙接受詢問。有曹憲做主,二人也不害怕,一起躬身告退。

曹憲見局勢已定,起身朗聲道:“聖人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我等聖人子弟,切不可忘記一個‘善’字,萬不可起那些邪惡念頭!金浩之事,還望諸位引以爲戒!”

衆人全部起身,轟然答應:“謹遵曹大夫教誨!”

曹憲點點頭:“諸位坐下吧。俗事已了,文會這就正式開始吧。”

衆人各自落座,張煥對妙玉微微一笑,也走到自己座位坐了下來。

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八十九章 孩子王的悠閒生活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
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八十九章 孩子王的悠閒生活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