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

月光照耀下的山林十分靜謐,偶爾會傳來一陣奇怪的鳥獸叫聲,山腳下有一條小溪流緩緩而過,溪水在月光下反射出道道銀光。溪水邊嶙峋的山石上,一隻貓頭鷹似乎發現了什麼東西,忽然轉過頭看着樹林的方向,接着展翅向着遠處飛去。

貓頭鷹剛剛飛走,林間小路上冒出來幾個人,悄悄地湊到山石後面,看向倆三裡開外的鎮子。藉着明亮的月光可以看見,最前面一人正是張煥。

看清楚前方的鎮子,張煥低聲道:“原來白頭鎮這個名字是這麼來的!”

薛仁貴點點頭:“這個名字確實很確切!”

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形似人頭的山峰,而山峰頂上的樹木稀疏,大片白色的岩石裸露在外面,看上去很像一個老翁頭上的白髮。鎮子依靠着這座山峰建立,一眼看去大概有六十幾座二層的房屋,前面是高大的密林懸崖,想要通行必須從鎮子中間那條三丈多寬的道路上穿過。鎮子的倆邊出口處,都紮起了厚實的柵欄,倆邊大門後面都點起了篝火,有七八個高句麗人正抱着長槍在篝火邊打盹。

“你有什麼想法?”張煥看清楚地勢之後,轉頭詢問薛仁貴。

薛仁貴指着鎮子道:“大人請看,高句麗人把倆邊道路邊上的樹都砍光了,如果我們從正面突擊,幾百步開外就會被高句麗人發現,而我們眼下根本沒有強攻的能力。所以末將認爲,應該順着山後的懸崖下去製造混亂,趁機打開大門。據末將所知,暗刺每個人都有這個能耐。”

“沒錯!”張煥點頭贊同,“我也是這個意思,暗刺一定能勝任這個任務。我們能上馬衝殺的兄弟還有多少?”

薛仁貴默默在心裡算了下,小聲道:“左武衛所部能戰者不足四百人!不過暗刺所部僅僅傷亡了十幾人,其他一百三十幾人毫髮無損。”

“足夠了!”張煥信心十足,“我們的目的不是攻佔白頭鎮,只要衝過去就行。現在估計已經是寅時初了,再有倆個時辰天就亮了,時間比較緊迫。仁貴,你去通知大家過來,讓大家小聲點!”

薛仁貴點點頭,轉身迅速離去。

張煥吩咐其他幾人時刻留意着白頭鎮,自己取出水囊喝了幾口,靠在岩石上就不想再動彈。最近幾天一直在趕路,一旦歇息下來,張煥才感覺到渾身痠痛。

張煥剛剛打了個盹,就被身邊一人推醒過來,原來薛仁貴和其他人已經到了上面的樹林裡。紇幹承基如今不知生死,暗刺暫時交由一個叫李得祿的統領,此人也是李靖莊園出身,對張煥可謂忠心耿耿。張煥把李得祿和薛仁貴叫到身邊,對着地形簡單討論了下,決定讓薛仁貴和李得祿倆人帶着全部暗刺,從西邊山坳處潛入白頭鎮伺機而動。

張煥組建暗刺的時候,給這支人馬配備了最好的兵器裝備,其中就有二十餘丈長的繩索,足以吊起三百多斤的重量。當初小癡在揚州盜取賬本的時候,其母公孫嵐留下的那根繩索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張煥也給暗刺人人裝備了三根強力繩索,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看看時間已經到了寅時初,再有一個半時辰天就亮了,張煥不敢再耽誤,商量妥當後就讓薛仁貴和李得祿馬上出發。看着一個個黑色的人影消失在眼前,張煥貓着身子向密林中走去。

“叔珩,薛兄他們出發了?”剛進密林,房遺愛就上來詢問。

“是的,吩咐兄弟們抓緊時間休息下,等到仁貴那邊發出信號馬上動手!”張煥說完後走到一棵樹下,準備坐下休息。

這時星兒不知從哪冒出來,拿了一張毯子鋪在樹下,還做了個請的手勢。張煥笑着拍拍他的頭以示感謝,靠着樹坐下閉目眼神。星兒看看張煥,又看看月色下的白頭鎮,眼中的神色看上去很是複雜。

薛仁貴和暗刺沿着山腳下的小溪悄然向北而行,等到白頭鎮被山林遮住這才轉向東邊,向着白頭鎮後面的山峰前進。足足花了將近半個時辰,一百多人才到達這座山峰頂上,居高臨下望去,白頭鎮裡面一目瞭然。

薛仁貴看到東側柵欄附近竟然堆放着大堆柴禾,心頭大喜過望。只要點燃這堆柴禾,東側的柵欄肯定會被焚燬,當下拉着李得祿說了想法。李得祿欣然答應,觀察了下地形,下令先順着山峰向下攀爬,到了房屋上方再使用繩索縋下去。

薛仁貴雖然早就知道暗刺實力不俗,不過這支隊伍一直沒有表現的機會,因此也沒有親眼看到到底有多大的實力。對於暗刺來說,眼前這種情況早就操練過很多次,根本不存在半點難度。

悄悄溜到半山腰之後,在薛仁貴驚訝的目光中,暗刺首次展現了自己的小部分能力。這些身穿黑衣的精銳紛紛取出繩索固定在山石或大樹上,然後順着繩索一滑而下,穩穩站在房屋山牆後面,整個過程也就是眨眨眼的時間。李得祿遞過一根繩索,薛仁貴有樣學樣,笨手笨腳的順着繩索溜了下去,幸好並未發出聲響。

此時高句麗人都在熟睡中,只聽得陣陣鼾聲。薛仁貴看看左右,卻發現倆邊都被封死了,拉了拉李得祿準備詢問。李得祿擺擺手阻止了他,指着二樓的一扇窗戶做了幾個手勢。一名暗刺攀着屋檐翻身而上,悄然站在狹窄的窗臺上,伸出手試着推了推窗戶。沒想到這扇窗戶竟然沒有上栓,這名暗刺輕輕推開窗戶跳了進去。很快裡面就傳來輕微的咔嚓聲,薛仁貴一聽就知道,這是人脖子被扭斷的聲音。

不一會時間,這名暗刺出現在窗戶邊上,吊下來一根繩索。李得祿對薛仁貴指了指繩索,薛仁貴拉着繩索,順利的跳進了房間。藉着窗外明亮的月光,薛仁貴看清楚了房間裡的情況,這個房間裡打着大通鋪,上面足足躺了二十幾名高句麗人。不過這些人此時都已經成了死人,空氣中還有陣陣臭氣,顯然是這些人臨死之前屎尿失禁導致的。薛仁貴忍不住吸口涼氣,如果在戰場上正面衝殺,自己有絕對信心斬殺這二十幾個高句麗人,不過像眼前這樣悄無聲息而且乾淨利落的暗殺,薛仁貴自認爲絕對做不到。

就在薛仁貴驚訝的時候,李得祿也翻身跳了進來,後面的人也都陸續跳了進來。薛仁貴心頭疑惑,這個房間怎麼能容得下一百多人,不過有此前的經驗也並未開口詢問,只是看着李得祿。

李得祿走到房門前側耳傾聽一會,輕輕拉開了門。門外是一條木板走廊,看上去有五十幾丈長,走廊上每隔十丈左右就掛着一盞昏暗的油燈。李得祿見一切正常,頭都不回對着身後又打了幾個手勢,暗刺們魚貫而出。

薛仁貴湊到門邊觀看,只見這些暗刺輕盈的貓一樣,即使在木板走廊上也沒發出絲毫聲響。暗刺們分別湊到一個個房門前,如果房門虛掩着就輕輕推門進去,如果從裡面拴着就會抽出匕首,小心的撥開門閂隱沒進去,房間裡很快就響起輕微的悶哼聲和咔嚓聲。

暗刺成立以來,這是第一次擔任主力出擊,到目前爲止表現十分完美。看到素有勇名的薛仁貴將軍臉上的驚訝,李得祿心頭十分得意。薛仁貴驚歎不已,拉着李得祿指了指走廊盡頭,提醒他最主要的是打開柵欄的大門。李得祿點點頭,畢竟對方有接近倆千人,要想全部暗殺掉會花費很多時間,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不出意外。李得祿又下了幾個命令,和薛仁貴一起,帶着五十名手下悄悄走向走廊出口,進入房間的暗刺退出來後也都跟了過去。

可能是因爲從來沒有遇見襲擊的緣故,樓梯拐角處雖然掛了倆盞燈,卻沒有一個人看守,大家順順利利的到了樓下。薛仁貴湊到牆角處一看,東邊出口處也只有四個高句麗人看守,都靠着柵欄打瞌睡,而西邊出口出幾個高句麗人也都在呼呼大睡。一樓的房間裡,也傳來陣陣鼾聲,看來上下兩層都住了人。薛仁貴拉着李得祿,指了指左右大門。

李得祿咧嘴一笑,卻並沒派人過去,而是指了指院子左邊的一個屋子。薛仁貴大惑不解,卻又不敢出口詢問。李得祿也不開口解釋,對幾名暗刺做個手勢,這幾人迅速過去,推開門走了進去,不一會竟然提了幾桶油出來。薛仁貴再次驚訝起來,李得祿怎麼知道那個房間裡有油?這次李得祿沒賣關子,只是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薛仁貴恍然大悟,原來此人鼻子這麼靈,竟然聞到那個房間裡傳來的桐油味!

李得祿接連打個幾個手勢,七八個暗刺順着一樓牆角悄悄向那邊而去。找到桐油的那幾人留下一桶,提着其他的桐油上了樓,全部潑灑在了通道里。看看那七八個人快要到達西側大門的時候,李得祿親自提起剩下的這桶油,湊到東側柴禾堆旁邊,輕輕潑灑在了上面。李得祿一動手,又有五六人撲向東側出口處,手中寒光閃處,那四個正在打瞌睡的高句麗人悄無聲息的做了糊塗鬼。而此時在西側出口,那幾名暗刺已經解決了對手,湊到大門口準備開門。

薛仁貴忽然想起一件事,自從暗刺們行動以來,竟然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何等的默契!

這是李得祿晃着了火摺子,點燃了身前的柴禾堆。二樓上的幾名暗刺也點燃了地上的桶油,火勢瞬間就吞沒了走廊。

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二十五章 曹霸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
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四百章 波斯人的反攻(中)第四十九章 初到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二十五章 曹霸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六章 找工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