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

大明的金庫建在了通和宮,就在皇帝起居之地。

皇帝還給了臣子們鑰匙,讓多方共同見證下,才能開啓金庫的大門,一年一開啓,避免監守自盜的事情發生,制度設計是通過廷議的,眼下還看不出太大的問題。

朱翊鈞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免重蹈洪武寶鈔覆轍,這是大明的歷史教訓,洪武寶鈔沒有實物基礎的支持,導致了信譽的整體崩潰。

貨幣體系,尤其是鈔法是十分脆弱的,即便是朱翊鈞現在春秋鼎盛,如日中天,仍然需要未雨綢繆,爲信譽的總崩潰做好準備。

歷史既然留下了教訓,就要學會借鑑,漫長的歷史,留下了種種歷史教訓,就像是一個錯題本一樣,放在了皇帝的面前,去認真借鑑的話,其實不會有太多的差錯。

歷史的腳步走到萬曆年間時,其實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錯題,這也是糾錯力量的一部分。

通和宮金庫,是一種表態,是皇帝對天下萬民的承諾,萬曆寶鈔,不會無度超發。

寶鈔的發行會和大明的金銀銅等貴金屬、資產、貨物量、物價增長進行錨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超發,實在是超發的太多,其實還有辦法,那就苦一苦海外的夷人,承受這些超發的貨幣就是。

所以總體而言,大明對於發鈔的牴觸情緒並不高,因爲倭國通行寶鈔,已經苦了倭人十多年了。

“金庫不僅僅是金庫,更是信心,是萬曆中興,是長治久安。”朱翊鈞對通和宮金庫的期望很高,這是大明黃金敘事的重要一步。

“金庫很重要,因爲西班牙掌控了豐饒銀礦,費利佩通過這些白銀,主導了全球貿易,即便是大明也身處於這個貿易體系之下,白銀霸權,也是費利佩日不落帝國霸權之一,不僅僅是海路的霸權。”

“朕不能捂着耳朵,閉上眼睛,假裝大明是天朝上國,要向前看,向上走,就要正視這些問題。”

朱翊鈞進一步談起了他對通和宮金庫的野望,費利佩日不落帝國的霸權構成,除了對海路的控制,就是對白銀的控制,西班牙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圍繞着白銀的貿易體系,大明也無法擺脫這種貿易體系的桎梏。

大明建立金庫發行寶鈔,是通過黃金儲備爲主,資產爲輔構建新的獨立貨幣體系,減輕對海外流入白銀的依賴,甚至是取而代之,在貨幣上取代西班牙銀元的霸主地位。

“陛下聖明。”張居正看着這不到11畝地的地方,有些感慨,帶着羣臣歌功頌德了一番。

收儲黃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大明在朝鮮、倭國打仗,國內在推行丁亥學制,營造九龍大學堂和師範學院,隴開馳道還在修建之中,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自萬曆十三年後,國帑內帑的壓力都很大。

陛下還要把所剩不多的白銀,交給王謙,在交易行裡,以較爲低廉的價格購入、收儲黃金,這讓內帑變得更加捉襟見肘了起來。

張居正覺得過猶不及,皇帝作爲天下至尊,有些過於苛責自己了。

正如他說的那樣,這些黃金,都是陛下個人的,不是天下的,其實沒必要拿出來,放到金庫裡,成爲大明信譽的一部分,這本該是朝廷的職責。

可是陛下的行爲又是合理的,張居正當初說,天下人人爲私,唯陛下一人公耳。

自私是一箇中性詞,是動物植物的本性,不是一個貶義詞,天下間,所有的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奔走是合理的,但只有陛下不行,陛下要天下爲公。

因爲君父、君國是一體的,是無法切割,陛下即是一個個人,也是天下的表率。

當陛下真的做到的時候,張居正反而有些擔憂起來了,他有些擔心陛下堅持不下去,譚倫、俞大猷、萬士和、海瑞、王國光都在離開,他張居正、戚繼光也要離開。

陛下走的這條路,會越來越孤單,最後,反而是天下人,無法理解陛下的行爲了,陛下成了那個異類。

以前講筵的時候,朱翊鈞問過張居正一個問題,君父和君國,是真的無法切割的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君就是君,國就是國,那時候張居正說切不了,朱翊鈞還想着長大了,他自己來切。

時光荏苒,朱翊鈞發現,在當下,是無法做到的,而且他越努力的想要做好一個皇帝,就越無法切割君國和君父。

現在就是他想切,臣子們也沒有一個人會同意,臣子們會認爲,皇帝在進行服從性測試,反而會表現的更加‘忠誠’,甚至會做出各種古怪的事兒,比如臥冰求魚之類的把戲,謀求倖進。

他人不由我,枉費亦執着。

朱翊鈞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自己而已,不讓事情在自己這裡出了差錯,不讓自己掉了鏈子把大明帶到深淵裡。

在一個時間裡,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能夠接受的政治制度,是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區間範圍,一旦政令、思想的討論,超過了這個區間範圍,就會被視爲極端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沈鯉總是念叨的禮崩樂壞,他自己甚至都同意番夷販賣一些夷人給大明的種植園,某種程度就是因爲這種販賣夷人的做法,超出了這個區間範圍。

這個區間範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着時間、社會變遷、輿論變化、政治活動、文化變化而改變,善惡的標準、激進或者保守的政策,會慢慢被世人所接受。

大明管這個區間叫離經叛道,後世把這個區間,叫做歷史的侷限性。

即便是朱翊鈞這個皇帝也無法打破這個侷限性,當下的大明,需要一個英明的皇帝,帶着大明,走出小農經濟的困局和泥潭,只有經濟富足、社會變遷,一些離經叛道纔會變得容易接受。

比如帝制終將會被消滅。

“我們來說說朝鮮、倭國戰場凱旋軍兵歸來後的歸置問題吧。”朱翊鈞帶着羣臣走進了西花廳,說起了前線大事。

大明興文匽武之風的根本,是文武之間的對抗,而文武對抗的根本,其實還是政治權力的爭奪。

這些爲國立下了汗馬功勳的大明軍兵,理所當然的應該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權力、更多的物質回報,這就會奪走被讀書人所壟斷的部分地位、權力和經濟。

一切的政治鬥爭,本質上就是階級鬥爭。

而現在,大明軍要是凱旋,所有功臣們,必須得到足夠的地位、權力和經濟,如果無法滿足,那能做的,就是隻有殺戮功臣了。

這種困擾在歷史上出現了好多好多次,比如萬曆初年,平定了倭患、阻止了北虜鐵蹄的客兵安置,就曾經是大明朝廷的頭等難題,朱翊鈞能做的就是把呂宋給這些平倭的客兵,把遼東給拒虜的客兵。

現在,大明攻佔了朝鮮和部分倭國的本土,這些功臣,該怎麼恩賞,就成了頭等大事。

“在朝鮮和倭國建立軍屯衛所,遼東軍兵充任世襲的千戶百戶,朝鮮軍兵充實衛所吧。”王崇古給出了一個提案,這話一出,所有人都面色複雜的看向了王崇古。

沈鯉重重的吐了口濁氣說道:“怎麼可以這麼明晃晃的、這麼直白的講出來呢?應該說,爲了朝鮮和倭國的長治久安,派遣漢軍充任,安定地方,這麼說,就好聽多了。”

“這不一樣嗎?”王崇古左右看了看說道:“這裡又沒有中書舍人,沒人會記。”

“哎,斯文掃地,禮崩樂壞。”沈鯉無奈的說道,大家都是讀書人,怎麼可以把話說的這麼直白!

沈鯉給出了一個更加冠冕堂皇的說法,當然大家的意思是相同的,此次征戰的遼東軍會成爲朝鮮、倭國這些新開闢之地的世襲千戶百戶,世世代代的保證,這是對浴血奮戰的大明軍最好的賞賜。

“那京營的銳卒呢?”朱翊鈞說起了最難安置的部分,京營銳卒,披堅執銳,陷陣營把一個一個山城撬開,大明才橫掃了倭寇,現在到了分贓的時候,應該給京營怎麼樣的賞賜呢?

王崇古想了想說道:“倭國的金銀銅礦,就給他們駐守吧,等於大明在倭國冊封了數個名田主。”

冊封到當地的軍兵,實際上的身份就是現在倭國的大名,只不過是明屬大名,就是王崇古給出的答案。

不願意去,就折現成白銀,陛下在這方面,非常大方,充分尊重軍兵的選擇。

一如打完了綏遠,臥馬崗大礦場被大明軍兵所控制;

一如陳大壯爲皇帝四海奔波,大鐵嶺衛交給了陳大壯;

一如長崎總督府、呂宋總督府、舊港總督府、金池總督府。

大明現在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腹地是完全的郡縣制,朝廷不太能完全控制的地方,用分封制。

這是一場禮崩樂壞的討論,更加簡明扼要的說,就是分贓會。

戚繼光、李如鬆、馬林等一批勳貴,反倒是好賞賜,他們自己或者父輩,就是大明的武勳,按照制定好的五等功賞,加官進爵就是。

唯一看起來有點麻煩的其實是戚繼光,已經貴爲奉國公,主要是一些待遇上的賞賜了。

這在大明也有祖宗成法,英國公張輔,張輔在永樂六年因爲徵交趾事封爲了英國公,後來繼續隨着永樂皇帝南征北戰,永樂皇帝給張輔的恩賞,就是與國同休。

戚繼光的恩賞,仿張輔舊事就可以了。

“要不要在倭國禁止煙土?”張學顏談到了一個問題,倭國煙土生意,是否要完全禁絕。

高啓愚奏聞朝廷的時候,談到了京都見聞,京都有十七家大煙館,從大阪到廣島,倭國沿海城池都有數量不等的大煙館。

倭國的大煙館已經發展到了高啓愚都感到驚訝的地步。

倭國有一批女性專門從事調煙,各家煙館,都擁有各種不同的秘製配方,而這些秘方就是核心競爭力。

高啓愚應酬去過幾次,調煙女,在優美音樂和柔和燈光的照耀下,跟隨音樂的節奏,舞動着曼妙的身子,將結構精緻的大煙坨子一層一層地剝開,每一層都會調入不一樣的口味,進而賦予不同的功效,這層保健、這層壯陽、這層祛溼、這層補血。

在噴雲吐霧之後,倭人的經紀買辦們,就會像條蛆一樣在這些調煙女身上蛄蛹,而這些調煙女本身有很多也是毒蟲,場面糜爛不堪。

關鍵是這些消費真的非常昂貴,調煙女、大煙、水食等等,都能把經紀買辦數日甚至數月的辛苦給抽乾。

“禁。”朱翊鈞看着廷臣們說道:“大明控制範圍內,全禁了,不是大明控制範圍內,朕也無能爲力,維持現狀吧。”

不是大明實控範圍,大明是真的無能爲力,毒販子爲了賺錢,連大明海防巡檢組建的防線都能躲過去,就連大明腹地,每年都能查出好多的阿片來。

這東西的利潤太高,有太多的亡命之徒鋌而走險。

大明查得嚴,罰的重,動輒砍頭,而倭國沒人查,沒人罰,而且倭國還有白銀,所以導致這些個毒販子,都跑去倭國做生意去了。

這老祖宗說堵不如疏,堵了大明這頭,就自然會疏到別的地方,倭國產銀,無疑是阿片最好的去處。

這就形成了一個更加詭異的局面,阿片摧殘着倭國的上層建築,極樂教毀掉了倭國的基層平民。

“陛下,臣有個事兒…”沈鯉面色凝重的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可能得花很多的錢。”

“花錢?朝廷哪裡還有錢?大宗伯,莫不是看上了陛下的黃金?!簡直是豈有此理!”大司徒張學顏就像是觸發了關鍵詞一樣,立刻就急眼了!

大明花錢的地方太多了,現在這大宗伯又要幹什麼!

“朕看看吧,錢賺來就是花的。”朱翊鈞拿過了奏疏,看完了沈鯉的奏疏後,將奏疏傳閱了下去。

奏疏上是一件非常非常悲劇的事兒,大明有坐月子的習俗,女子生了孩子,一個月不能幹重活累活,這個習俗最早要追溯到西漢時候的《禮記內則》,稱之爲月內。

但是坐月子這種事,也只有鄉賢縉紳才坐的起,很多鄉野村婦們,剛生了孩子沒幾天,就得下地幹活,然後就會得一種病,胞宮脫落,這種病非常的普遍,大明四處都能見到。

近日,京畿順天府宛平縣有一村婦,生完孩子,第三天就開始下地幹活,有了很嚴重的胞宮脫落,一干重活就掉了出來,身邊的人都恥笑她。

這名村婦有些要強,準備了一把剪刀,回到家把胞宮給剪了,家裡人發現的時候,大出血的村婦,已經奄奄一息了,這名村婦的案頭,放着一碗紅糖雞蛋羹,是村婦打算事後,給自己準備的治療之後的安慰和獎勵。

家人把這村婦擡到了惠民藥局的路上,村婦已經死了。

宛平縣在京畿,不敢隱瞞就上報到了順天府,而惠民藥局奏報到了太醫院。

“這名村婦很熱愛生活,她不想被人嘲笑,她也不是自殺,而是很希望能好好活下去,不被人指指點點,這不是愚昧,而是從古至今,沒人教過這些民間的婦人該怎麼做,更明確的說,是朝廷的失職。”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攥的有點緊。

其實順天府、太醫院本來不打算把這件事奏聞給朝廷。

這種悲劇,每年都有,而且非常多,大醫官吳漣可是女太醫,她對這種事非常習以爲常,她就曾見過一個女兒帶着母親來看病,也是胞宮脫落,胞宮像爛梨一樣,因爲切除的費用有點高,這女兒死活不願意。

但順天府和太醫院最終還是奏聞了陛下。

“還有一本奏疏。”沈鯉又拿出一本奏疏,猶豫了下,還是遞給了陛下。

這次仍然是順天府京畿大興縣奏聞,大興縣青雲店有一人名叫鄭木匠,和張屠戶這類的名字一樣,人們總是把姓和職業湊到一起,時間一久,鄭木匠的本名就沒人叫了。

鄭木匠是個鄉野村夫,身體從小就很健壯,幾乎就沒生過病,黝黑的皮膚和健壯的身板,一看就是個農活的一把好手,他一直是家裡的壯勞力頂樑柱,娶妻生子以後更是家庭的主心骨。

學藝的時候,也是肯吃苦,肯鑽研,做木工活兒也是真材實料,十里八鄉都到他這裡打傢俱。

去年冬天,鄭木匠突然小腿開始疼痛,三個月的時間越來越疼,甚至無法下牀,疼痛難忍的鄭木匠,去了惠民藥局,抓了幾副湯藥,但是不管用,氣性很大的鄭木匠覺得自己沒了一條腿還能幹活。

萬曆十六年春三月,鄭木匠咬着一塊毛巾,用鋸鋸掉了自己那條壞腿,燒紅了烙鐵,打算鋸掉之後就烙一下結痂。

牙咬掉了四顆後,腿鋸了下來,妻子哭着將烙鐵烙在了腿上。

鄭木匠覺得,少了一條腿的,自己還能幹體力活兒,因爲兒子已經慢慢長大了,可以幫他做體力活,他負責技術活就行了。

可是這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鄭木匠還是在四月份死了,死於了傷口的瘡瘍潰爛。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又把奏疏傳閱給了大臣們,纔開口說道:“鄭木匠很想活,他自己把腿鋸了,烙鐵烙住了傷口,朕不知道那有多疼,但朕看到了,他想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其實,他哪怕去買一瓶碘酒,或者買瓶酒每天噴一下,也不至於死,他連鋸腿烙鐵的疼痛都能受得了,酒精的灼燒罷了。”

“這不是愚昧,而是從古到今,沒人教他們該怎麼做,更明確的說,是朝廷的失職。”

朱翊鈞又重複了一遍之前的話,這兩個案子,實在是太典型了,哪怕是有人教教他們,告訴他們這麼做是錯的,他們也能活下來。

“臣和大醫官們溝通了一番,想出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沈鯉拿出了第三本奏疏,這本奏疏,就是要花錢的地方,而且要花大錢。

大醫官們準備在《衛生易簡方》的基礎上,編寫一本《衛生預防簡易方》的醫書來,普及衛生觀念、預防疾病和簡單治療,複雜的病,還是交給惠民藥局,但衛生觀念和預防,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

原本的《衛生易簡方》,是建文到景泰年間六朝元老、禮部尚書胡濙寫的醫書,胡濙的確是禮部尚書,但他也是個醫生世家,裡面普及了部分的衛生觀念。

大醫官李時珍、陳實功、龐憲、吳漣等,打算在之前的基礎上,寫一本衛生預防簡易方,務求通俗易通,簡明扼要,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如何防治疾病等等,預防大於治療是新版簡易方的主要目的。

但普及衛生觀念、預防疾病,需要人手。

“遴選、培訓、管理、考覈、待遇,都要錢。”沈鯉說明了這個制度真正花錢的地方。

大臣們看完了奏疏,都沉默了下來,沈鯉算是給大明朝廷找了個大活兒,丁亥學制已經把大明國帑內帑掏空了,現在又要建立一套惠及萬民的醫療體系,想想就知道,要花多少錢,時間長、見效慢、批評多。

古今中外,醫療都是一種極其昂貴的社會資源。

“誠然啊,趕鴨子上架、不太專業的醫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水平差、治死人、不規範、甚至是道德低,藉着行醫強買強賣招搖撞騙,醫術在宋時,還是方術。”朱翊鈞對着大臣們說起了這種制度的缺點。

這都是一眼看到的缺點,不用朝中那些個士大夫搖脣鼓舌,大臣們都不是傻子。

這些個趕鴨子上架的醫生們,不賣大力丸、萬用符水已經是高道德了。

朱翊鈞繼續說道:“莊子雲:涸轍之鮒。”

“莊子在路上看到了一個小坑窪,裡面有條魚,向莊子求救,莊子說:好呀,我將到南方去遊說吳王越王,引發西江之水來迎候你,可以嗎?這魚氣急敗壞的罵道: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魚對着莊子罵罵咧咧說,眼下斗升水可活,你居然說這樣的話,等你做完了,到乾魚店裡找我吧!”

“就依大宗伯議吧。”

朱翊鈞打算做了,涸轍之鮒,魚都快乾死了,培養專業的醫倌來不及,但培養一些能普及衛生觀念和預防體系的赤腳醫生,能解燃眉之急。

“錢從何來?”張學顏兩手一攤說道:“這老庫銀,要不動一動老庫銀?”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不用,那是大明的老本,朕有一百二十萬兩黃金,可以發六百萬貫的鈔,發鈔就是,戶部寫給借據,定好利息,朕就發鈔。”

“還錢能還鈔嗎?”張學顏試探性的說道。

朱翊鈞笑着回答道:“當然,寶鈔朕要是不認,天下誰還會認?”

“朕知道朕知道,大臣們覺得,這國帑內帑,不就是朕的左右手嗎?左手倒右手的事兒,發的還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寶鈔,還要寫借據、定利息,至於如此麻煩?”

“就是要這麼麻煩,哪怕是左手倒右手,哪怕是朕可以給朝廷低息、無息、甚至無限期的展期,但一定要有來有往,這帳纔對得上,要是這本賬都對不上,天下什麼賬,都對不上了。”

“行。”張學顏看着張居正說道:“今年大帆船到港,白銀只有200萬兩,黃金只有25萬兩,白銀流入的速度在放緩,無論這種放緩是費利佩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必須要慎重對待。”

“陛下以一百五十萬金,放六百萬的寶鈔,是非常合理的。”

張學顏這番話是對着張居正說的,當年王國光是特立獨行,他從晉黨出走後,從沒有攀附過楚黨、張黨,戶部也有自己的路,哪怕是張居正也不能阻攔大明朝廷爲大明經濟注入流動性。

白銀流入是減少的,黃金在大明,是不適合做貨幣的。

缺少流動性的大明,如果不及時做出干涉,一定會陷入流動性的危機。

萬曆通寶,還是窮民苦力日常使用,赤銅的流入,對於生產規模的擴大,影響很大,但從經驗來看,白銀仍然是投資用的主要貨幣。

“缺白銀,其實可以抄家。”張居正猶豫了下,選擇了一個傳統的解法,發鈔目前看,時機還是不太成熟,不如直接抄家好了。

王崇古立刻說道:“這不好吧,無緣無故就抄家?哪有這般道理?”

張居正搖頭說道:“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當年秦始皇收天下刀兵鑄十二金人的時候,也不是無緣無故,在我看來,下詔收天下金銀入庫,讓他們把黃金和白銀交出來好了,兌換成金銀本票。”

“不交出來,再抄家不遲。”

這保守派一下子保守到了秦始皇,張居正的意思是,當年秦始皇收天下刀兵鑄十二金人,就是忠誠度測試,誰不交,誰就有反意,篩選出來之後殺掉。

張居正的法子,其實就是典型的法家思維,理由非常的充分,洪武年間的祖宗成法,有金銀之禁,就是民間不得使用金銀作爲貨幣使用。

祖宗做的事兒多了,後代就會很輕鬆,賤儒整天張口閉口,祖宗成法,誰不會一樣。

朱翊鈞連忙伸手,“先生,還是發鈔,發鈔,這金銀之禁,都沉睡好多年了,不至於,真不至於,沒到那個地步。”

真到了山窮水盡,朱翊鈞是不介意這麼幹的,但大明現在沒有山窮水盡,只是想做的事情太多,手裡的錢太少了而已。

其實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怕的就是這個,皇帝一旦掌控武力,缺錢的時候,很容易這麼幹。

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
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