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

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

倭式城堡的盤旋山道,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噩夢,這是倭國戰亂百年的最終產物,也是倭國亂戰不休的原因之一。

無論誰想要統一倭國,都必須要面對一個個這樣的烏龜殼,每一個山城都需要大量的人命去堆,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人心,才能把山城抹去。

一旦你變得虛弱,那麼別人就會趁虛而入,拔掉你守備力量不足的山城。

本就支離破碎的倭國,因爲山城的存在,更加支離破碎。

而織田信長、羽柴秀吉給出的辦法,就是一國一城,一個令制國內,只能允許一座山城的存在,如果建造更多的山城,就會面臨天下大名共伐。

這個政令,在織田信長的轄區並沒有實現,因爲在統一的過程中,如果自己的地盤也是一國一城,就要面對敵人無窮無盡的騷擾。

唯有統一之後,纔有可能做到。

倭式城堡之所以能改變倭國的政治格局,完全是因爲倭國的火藥、火炮、甲冑數量不足。

面對這樣的山城,不想軍兵傷亡過大,最好的辦法是圍而不攻,畢竟山城補給困難,而且山上很難種田,但圍城極爲昂貴。

圍城要倍於敵人兵力,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戚繼光下令攻打忠州城,陳大成已經詳細的描繪了忠州的易守難攻,並且希望各部做好一定程度減員的準備。

次日的清晨,天矇矇亮的時候,彈琴臺河對岸,出現了數百條船,將整個江面封鎖,沉悶的鼓聲,一下又一下的敲動着,驚醒了了黎明。

號角聲刺破了天際,大大小小船隻向着漢江對岸撲去。

大明的進攻,開始了。

李舜臣帶領的兩萬四千義軍開始渡河,他們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吸引忠州倭寇的注意力,給側翼的進攻拖延時間。

戚繼光給李舜臣的任務是帶着人,攻打彈琴臺,吸引倭寇注意,哪怕就半個時辰就可以,讓大明軍順利渡河。

只要大明軍能在兩側順利渡江,展開陣型,忠州收復就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兒,無論發生什麼,哪怕是後方的火藥全部被炸了,也不妨礙忠州攻勢。

大明軍全火器作戰也就一年多的時間,大明京營銳卒、遼東軍經過了極爲嚴格的冷兵器訓練。

忠州的倭寇,早就注意到了河對岸的異動。

船隻的雲集、各種糧草裝船、河對面的軍兵枕戈待旦,在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倭寇也開始了半渡而擊,沒有火炮,但有各種各樣的投石機,塗滿了各種油料的石塊被點燃,被投石機拋出,飛向了過江的船隻。

所有的平底漕船,都是在漢江造船廠製造,本來是順着漢江運送糧草、火藥、甲冑等物,現在用來運兵。

倭國的防禦已經非常嚴密了,並沒有因爲接連的戰敗而士氣崩壞,一艘艘被點燃的船隻,衝向了江邊,一名名朝鮮義軍跳下了船,撲向了岸邊的倭寇。

“殺!”李舜臣跳上了岸,身先士卒的衝了過去。

戚繼光放下了千里鏡,開始下令,他要求麻貴、麻錦兩兄弟,帶領兩個步營一個炮營,準備渡江,這是額外的部署。

朝鮮義軍的表現,讓戚繼光對自己的將令做出了臨時調整,因爲朝鮮義軍可以穩定佔領灘頭。

更加明確的講,朝鮮義軍贏得了戚繼光的認可和尊重,認爲他們的作用,不僅僅吸引目光,可以執行更加深入的作戰任務。

朝鮮義軍打的沒有任何章法可言,沒有什麼波次,更沒有什麼陣型,披甲不足一成,沒有火器,沒有弓箭,甚至有點衣衫襤褸,只有大明朝廷發下去的長短兵。

但如此簡陋的裝備下,朝鮮義軍,士氣如虹。

守備彈琴臺的倭寇的防禦工事,被不要命的打法,接連攻破。

李舜臣的朝鮮義軍,根本不在乎自身的傷亡,瘋狂的撲了上去,把能用到的一切武器和力量都用上,殺死這些侵犯家園的倭寇,悍不畏死的軍隊,勢如破竹的幹掉了倭寇灘頭的防禦陣地,並且向着縱深撲去。

老子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百姓一旦不畏懼死亡,那麼就無法用死亡讓他們畏懼了,沒能完成復仇的朝鮮義軍,恐怕活着比死了還要難受。

或者說,他們早就死了,是仇恨支配着他們身軀,復仇就是他們活着的唯一目標。

要想佯攻可以奏效,就必須把佯攻打出主攻的氣勢。

李舜臣做到了,佯攻變成了主攻,麻貴、麻錦兩位來自宣府大同的軍將,帶領步營和炮營開始過江,爲朝鮮義軍壓陣。

當大明的火炮擺在了雞鳴山和大林山腳下的時候,忠州再想支援已經來不及。

忠州也無法支援,因爲自顧不暇。

狐假虎威也好,狗仗人勢也罷,有了大明步營、炮兵壓陣的情況下,朝鮮軍的士氣再次拔高,倭寇在忠州城外防線,只用了三個時辰,就全線崩潰。

而忠州城脆弱的城牆,根本擋不住大明軍的火炮轟擊,搖搖欲墜。

雞鳴山腳下,大明的九斤火炮已經開始火力傾瀉,山城的入口,已經在密集的火炮覆蓋下,被徹底炸燬。

守備趙吉扣上的兜鍪,他的身後,是三百三十人,三十個隊,這是陷陣營,所有陷陣營軍兵都是選鋒銳卒,衝鋒在前,傷亡率最高,賞錢最多,裝備最爲豪奢。

陷陣營就一個目標,上山。

將山道兩側所有據點拔除,爲後續重步兵入城做準備,同時攻入天守閣,徹底瓦解敵人的抵抗意志。

每個步營都有陷陣營,選鋒先登的遴選極爲苛刻。

首先得穿得起甲冑,陷陣鐵渾甲是標準的五尺七寸甲,就是身高要五尺七寸(190cm)才能穿得上這樣的甲冑。

身高在五尺七寸以下,連參加遴選的資格都沒有。

體重是兩百斤,全身甲需要體力,五十三斤的全甲,沒有足夠的體力,連活動都十分困難,更別說戰鬥了。

而身高體重,這兩項就能把很多京營銳卒涮下去,選鋒先登,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對於大明京營而言,他們不必考慮身後事,即便是從最功利的角度出發,戰死沙場後獲得的撫卹金,比當一輩子的京營銳卒還要多。

軍兵們都不傻,他們覈算過了,陛下給的撫卹金、額外的學堂、可以世襲三代的待遇,林林總總折成銀子能有兩千五百銀,甚至更多,因爲講武學堂的優先錄取,那是銀子買不到的特權。

而一個京營銳卒,哪怕是從孃胎裡開始當兵,幹七十年,林林總總收穫,大約就只有兩千一百銀左右。

其實軍兵們有的時候覺得,陛下真的不用給那麼多,能給全餉,真的足夠讓人賣命了。

“咔嗒。”

趙吉扣上了兜鍪,他掏出了一枚很小的團龍旗貼在了鐵渾甲上,這個團龍旗標只有三寸大小,硃紅色,看起來極其沉穩。

三寸團龍旗貼,是陛下發下的,目的是鼓舞,只有在死戰的情況下,纔會拿出來貼在身上,代表着爲大明而戰,大明絕不會忘記你的功績。

三寸團龍旗貼,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沒有團龍旗貼的一律是敵人,無論男女老少。

倭國存在着女武士,女武士有一種專門的武器,叫做薙刀,大明京營在平壤之戰中,死掉三人之一,步營呂錦林,就是不瞭解有女武士,死於了薙刀之下。

這是教訓,所以三寸團龍旗一出,就代表着山城內不留活口。

陛下發這個東西的意思很明確:前線的軍兵不必擔憂,一切的殺孽的罪名,都由皇帝所承受,若是有報應,也是報應皇帝,而不是軍兵,因爲軍兵,只是聽從皇帝的號令。

三百名扣上了兜鍪的鐵渾甲軍兵,站在山城入口兩百步外,如同一道城牆一樣靜靜地豎立在那裡,朝陽的金光撒在了他們身上,熠熠生輝。

激昂的號角聲傳來。

“殺!”趙吉抽出了自己的戚家軍刀,指向了前方的山城,下達了命令後,擡起了腳,緩慢而堅定的邁向了山城山腳下,已經轟塌方的入口處。

大明軍的前進,就像是一座城牆在移動,這就是防守倭寇視角中的大明軍進攻!

鐵炮、弓箭、長短武器,都無法形成有效的殺傷,與其是說進攻,不如說是爬山。

趙吉一擡手,抓住了一把從臺階上伸出的薙刀,用力一拽,拉下一名女武士,乾淨利索的一刀,劃過了她的脖頸,讓她脫離了這個罪孽的苦海。

鐵渾甲有籠手,就是鋼製的手套。

女武士比男武士更加悽慘,她們有的時候,還要提供一些比較特殊的職能,比如在茶室裡充當軍妓。

就是凌雲翼剛入漢城前,看到的那個寫着‘大丈夫效命沙場磨長槍;小女子獻身家國敞蓬門’,橫批是捨身報國的茶室。

對於女武士而言,這地方不亞於地獄,死亡是一種解脫。

陷陣營繼續前進,他們腳步緩慢,但一步一個腳印,將沿途所有的據點,一一拔除,破門的方式也不叫簡單,就是硬撞,一個助跑,將木質的鐵門撞開,然後將裡面的人殺死。

有的時候,遇到帶有地窖的地方,就會點燃柴火扔進去,有人露頭就踹下去。

重步兵進攻是比較緩慢的,向上仰攻、山道再加上防禦工事,本來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但重步兵們一步一個腳印,用了足足六個時辰,大明軍才成功的爬到了山頂,把雞鳴山給清理乾淨了,而大明軍的戰績是零陣亡。

相比較雞鳴山的輕鬆寫意,忠州戰場就非常血腥了。

麻貴反覆強調,讓李舜臣約束朝鮮義軍,等待火炮轟擊壓制守城倭寇,打開突破口後再進行衝鋒,否則都是無謂的傷亡,朝鮮義軍聽了,但開始衝鋒的時候,所有的波次全部亂了。

朝鮮義軍一窩蜂的衝上了倒塌的城牆,付出了慘痛的傷亡後,攻陷了忠州的外城。

忠州之戰的第一天,彈琴臺、雞鳴山、大林山、忠州外城,被大明軍攻破;

第二天,忠州城、後山、釋宗寺告破;

第三天,南山山城才被攻破,南山山城的抵抗最爲激烈,甚至擊退了一次大明軍的進攻。

倭寇搞到了一種猛火油櫃,可以噴出丈餘火舌來,大明軍第一次進攻不知道有這種東西,死傷慘重,付出了四名選鋒銳卒殿後,才撤出了戰場,退下來後,反覆試探最終確定,這種猛火油櫃極爲稀少。

又經過了幾輪火炮轟擊之後,大明重步兵才攻破了南山山城。

最後整個南山山城被大明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

“戚帥!急報!漢城、楊平、驪州,一共十三個火藥庫被倭寇的細作襲擾,損失了超過十五萬斤火藥!”一個墩臺遠侯,急匆匆的衝進了天子山萬福塔大營中軍大帳,奏聞了一條急報!

本來慶祝忠州大捷的將帥,聞之無不面色鉅變!

這得虧是打的快!

否則,正在酣戰之際,傳來如此噩耗,士氣會如何?戰場的格局會走向什麼方向,尚未可知。

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大明軍這次傾盡全力,連陷陣營都出動了,以忠州的地形而言,對守軍實在是太有利了。

如果不能快速攻破,大明軍就只能縮回驪州,再從長計議。

“幸好,現在倭寇是大潰敗,無法組織反擊。”陳大成心有餘悸的說道。

戚繼光看着衆人笑着說道:“沒事,損失不算嚴重,前線還有四萬斤的火藥,後方還有十一萬斤火藥,即便是固守,也能等到後勤補給。”

戚繼光、陳璘,陸海軍主帥,都非常清楚,蓬萊黃氏從來都不只是一個皇帝出宮遊玩的幌子,蓬萊放着三十萬斤火藥,只要有需要,三五天之內,就可以補充到漢城來。

而且,打完了忠州城,前線大軍依舊有四萬斤火藥,省着點用,能霍霍幾個月的時間了。

大明軍探索全火器作戰,不是離了火藥就不能作戰了,相反離開了火藥,大明軍依舊對倭國是碾壓的態勢。

當然,大明軍的火藥,一直是過飽和的。

戚繼光很重視後勤,即便是倭寇醞釀已久的突襲,並沒有造成致命傷。

“恐是內外勾結所致。”李如鬆面色凝重的說道:“火藥庫的防備素來森嚴,倭寇別說炸了,他找都找不到。”

“火藥庫的位置是如何泄露的?防備森嚴的火藥庫,是如何被人混進去的?這些都需要仔細調查。”

大明軍高度依賴火器,自然對火藥的防護十分周密,這事兒要是沒有內鬼的勾結,絕對不可能做成。

“交給凌總督就是。”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我們要進行內部審查,正好趁着進攻的間隙,找一找是不是存在內鬼。”

感情上,戚繼光不能接受大明軍出現了叛徒,但領兵作戰,要將一切隱患排除。

凌雲翼非常生氣,後果非常嚴重,在短短五天的時間裡,凌雲翼派遣了自己手下客兵、帶着遼東軍一萬人,抓捕了五萬多人,嚴加審訊,但凡是能夠接觸到火藥的人,連年過七旬的老人都不放過。

挨個過關!

凌雲翼之所以發這麼大的火兒,不是心疼那點火藥。

陛下有的是火藥,十三處被炸燬,十五萬斤火藥放了煙花,不可怕,凌雲翼怕是隨軍的商賈、驛傳,他們泄露的消息。

這代表着大明內部出了問題,真的搞出了不可接受的亂子和損失,建議絞肉機戰法的凌雲翼,就有了不可推卸的罪責。

但調查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之外,是朝鮮人乾的。

確切地說,是朝鮮文武兩班的漏網之魚,夥同倭寇組織了這次行動。

一應案犯人犯,全都送到了大明京師,包括了十七名漢人在內,這十七名漢人,全部來自遼東,他們是被波及此案之中的嫌疑犯,他們參與到了其中,但跟這件事只有一點瓜葛。

距離忠州大捷過去了近月餘的時間,來自松江府的神仙酒力拔頭籌,獲得了天下第一酒的美名,六月十七日這天,朱翊鈞收到了來自朝鮮的捷報,忠州大捷和一堆的案卷。

鄭和當年在錫蘭抓了錫蘭國王,也是把錫蘭國王父子,帶回大明,防止皇帝以爲他鄭和胡作非爲。

把重大案件交給朝廷來審理,可以避免無窮無盡的麻煩,尤其是言官那張嘴。

“按照奏疏而言,這十七名遼東軍兵,也僅僅是跟這些文武兩班餘孽認識而已,這也要抓?”朱翊鈞看完了奏疏,面色凝重的問道:“緹帥,審過了嗎?”

趙夢佑俯首說道:“審過了,確實僅僅是認識的關係,沒有任何銀錢的來往,三人負責招募力役,運送糧草,這力役招募,這些文武兩班的餘孽有些人脈,能幫上忙。”

“實在是沒想到他們如此膽大妄爲。”

北鎮撫司審理出了一份新的卷宗,這十七名遼東軍兵,連小時候偷看女澡堂這種事都交代了,沒有收受賄賂,不存在任何主觀故意,是爲了完成力役招募。

“十七名遼東軍兵或多或少有點貪腐,最多的貪了近二百兩銀子的財貨,但都跟火藥無關。”趙夢佑告訴了皇帝,這十七名軍兵,也不是很乾淨,仗着自己遼東軍的身份,在朝鮮,拿了不少的銀子。

但不該拿的沒拿,比如火藥運輸這種大事。

“有人命官司嗎?”朱翊鈞詢問道。

趙夢佑搖頭回答:“有十二人有首級功,最多的一個軍兵斬了七名倭國,沒有草菅人命的案子。”

朱翊鈞將所有的案卷看完,笑着說道:“那就放了吧,也別回遼東了,寧遠侯的脾氣可不好,丟了這麼大的人,怕是要殺了他們,送呂宋,給國姓爺當總督府牙兵吧。”

“緹帥,你說,這次火藥焚燬,就真的沒有大明勢要豪右參與嗎?”

趙夢佑思索了片刻,還是搖頭說道:“目前所有證據和口供表明,沒有大明勢要豪右參與其中。”

“陛下,東南戰火綿延千里,二十餘年,造成的傷痛,可不僅僅是東南沿海,還有北方。”

“當時朝廷不得不分出人力物力,在東南平倭,導致西北和俺答汗的衝突裡,只能防守,不能進攻,某種程度上,俺答汗帶領的北虜和倭寇,形成了對大明的南北夾擊,讓大明應接不暇。”

趙夢佑四十多歲了,陛下不是過來人,但趙夢佑親身經歷過,他知道,那時候,大明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一副要完的頹廢景象。

那時候,已經是人心啓疑了。

哪怕是再忠誠的臣子,心裡也會犯嘀咕,大明國祚是不是已經到頭了?

這也是張居正能夠發動萬曆維新的主要原因,大明真的太糟糕了,糟糕到大家都認同變法,來讓秩序繼續延續。

大明萬曆維新,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舊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們,他們本身都是老財,在萬曆維新中,獲得了更多的財富。

新興資產階級裡,有七成本身就是勢要豪右,比如松江府孫克弘一家,那都是傳了千年的世家。

這些傳了幾百年幾千年的世家,哪有那麼容易就滅亡?

他們見風使舵的本事極強,適應能力極強,大明風向變了,聞着味兒就去發財了。

“陛下,先生到了。”一個小黃門走進進來奏聞。

“宣。”

張居正也是爲了這十五萬斤火藥焚燬案來的,從結果上來看,大明等同於額外損失了十五萬斤火藥,奪下了地形對倭寇極爲有利的忠州地界。

張居正來之前就已經把這些案卷看完了,他面色鄭重的說道:“臣以爲,這件事和勢要豪右沒有多少瓜葛。”

“真的要點,打斷萬曆維新的進程,那也是點天津塘沽港的火藥,那邊現在還有一百三十萬斤的火藥,把前線那點火藥炸了,沒什麼用。”

“更像是朝鮮舊廷餘孽和倭寇聯手,爲了逼退大明軍進攻忠州,鋌而走險和殊死抵抗。”

張居正覺得,陛下料敵從寬這種謹慎的態度是極好的。

但陛下這料敵從寬,有點太寬了。

“這些文武兩班、倭寇等案犯,送解刳院做標本吧。”朱翊鈞給了處置結果,如果後續調查,沒有新的決定性證據出現,三次復奏後,這些人,結局已定。

“倒是這次的朝鮮義軍的表現,讓朕刮目相看。”朱翊鈞拿起了戚繼光的捷報,這次忠州大捷的主力,不是大明軍,而是朝鮮義軍。

朝鮮義軍總計陣亡了四千五百人,只有兩萬四千人的義軍,在陣亡4500之數的情況下,依舊沒有潰散,反而一鼓作氣拿下了忠州。

而大明軍一共陣亡了七人,陷陣先登六人,京營銳卒一人。

“勇氣可嘉。”朱翊鈞給這一批義軍硃批了四個字,褒獎他們作戰的英勇,他們或許只是爲了自己作戰,但朱翊鈞作爲皇帝,還是要褒獎和恩賞。

“在李昖手裡,三十天就能把整個朝鮮丟了的朝鮮軍,在李舜臣手裡,能夠虎口拔牙,陛下,戰後,李舜臣還有他率領的這些義軍,不能留在朝鮮,把他送倭國滅倭就是。”張居正提醒皇帝,小心朝鮮凝聚出新的核心。

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終給李舜臣做了嫁衣,那大明皇帝豈不是做了賠本的買賣?怎麼跟大明內部交代?

“朕記下了。”朱翊鈞點頭答應了下來。

“讓京堂勢要豪右納捐興辦師範學堂之事,辦的如何了?”朱翊鈞說起了化緣的事兒,朝廷沒錢了,皇帝都想舉債發展了,勢要豪右卻不爲皇帝陛下分憂解難,這是不忠!

張居正俯首說道:“沒有人抗捐,上次潞王殿下把人折騰的心有餘悸,這次每家認捐五千銀,真的不算多了。”

皇帝做事很講道理,潞王做事蠻不講理,他上次讓西土城豪奢戶每家認捐五萬銀,不給就破門,把豪奢戶給折騰怕了,相比較之下,皇帝最多隻要五千銀,還給立塊碑表彰其功業。

五千銀真的換不來一塊青史留名的碑文。

大明在,中國在,京師師範大學堂就在,碑文就在,校志就在,這些豪奢戶生生世世都會被記得,甚至可能會被立個雕像,真的不算貴了。

有些人扼腕痛惜,在陛下眼裡他們家太窮了,只給一千銀的認捐份額,立碑排名都只能排在後面。

一旦涉及到了打榜這種事,勢要豪右也很難冷靜下來,而且還是這種立碑立名的榜。

張居正面色古怪的說道:“西土城豪奢戶姚家,希望能把這師範大學堂的二百萬銀全都認下來,不求別的,只求留名。”

事情的發展出乎了張居正的意料之外。

王崇古有條崇古馳道,那個皇帝親筆寫的碑文,比他們家祖宗牌位還要重要!年年先去碑文處上香。

姚家的意思也很明確: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

“王希元不肯收,最後只拿了二十萬銀,承諾師範大學堂裡,有座樓可以叫姚興樓,姚家人樂的放了鞭炮,擺了三天的流水席。”張居正補充了細節。

二十萬銀,買得到文脈的香火情,這些個大家族,能千年不斷絕,絕對不蠢,就是壞罷了。

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請假條高燒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
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請假條高燒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