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

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

大明開海在穩步推進,正衙鐘鼓樓的意義就是授時,以京師爲起點的授時,到港海船可以校準時間,計算經度,確定自己在海上漂泊的位置。

正衙鐘鼓樓建立的地方,都是以大明禮法爲主要文化的羈縻地區。

這些羈縻地區,算不上是大明的實土郡縣,算是大明的次生文明。

墨西哥、秘魯、智利等地方,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次生文明。

西班牙、葡萄牙消滅印加古國的辦法,就是瘟疫、疾病,天花一次次的泛濫,將一個個封閉的部落消滅在了無人知曉的地方,在歷史長河上只留下了漣漪。

而次生文明的興衰和其宗主文明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宗主文明衰弱的時候,次生文明會跟着衰弱。

世界莫不是如此,當以英格蘭人爲首的昂撒人崛起之後,同樣出身泰西的西葡次生文明,就開始衰弱,變得一蹶不振;當中國衰弱的時候,以中國爲宗主的次生文明開始衰弱。

“陛下,金山的金子到了。”馮保又彙報了一個好消息,他呈送的是來自金山城金山伯權天沛的奏疏。

權天沛在奏疏裡詳細的介紹了下金山城的發展,已經從當初不足兩千人的聚集地,變成了現在超過四千人的規模。

這些年,金山城的金子,吸引了許多的大明人前往。

除此之外,整個金山城擁有超過四萬人的奴隸,這些奴隸,全都是土著,大部分是墨西哥總督府抓獲賣到金山城,少部分是大明人自己抓捕的戰俘。

大明和當地的土著人爆發了戰爭,不是摩擦,不是衝突,而是戰爭。

這次戰爭的起因是當地土著劫掠了大明人建立的營堡,殘忍的殺害了營堡中的一百二十名大明人,包括十二個孩子。

這十二個孩子,徹底刺激了權天沛爲首的大明人,殘忍的報復開始了。

槍炮、火藥、細菌、騎兵,金山城用了自己能用的一切手段來展開報復,血仇血報,沒有雷霆之怒,這些事兒還會一直髮生。

“上一次權天沛還對王化金山附近的部落非常樂觀。”朱翊鈞看完了奏疏,嘆了口氣。

在這次襲擊之前,大明和當地夷人,取得了相當不錯且友好的進展。

大明因爲需要嚮導,僱傭了相當多的一批夷人,甚至讓一個名叫科曼的部落歸化,部落的酋長名爲帕克,被金山城冊封爲了土官。

通過科曼這個部落,大明僱傭了很多當地夷人作爲力役,開墾荒田,修溝渠挖井,伐木修橋補路等等。

夷人不是奴隸,是金山城用糧食、大明貨物僱傭當地人。

金山城和科曼部,從最初的相互忌憚、簡單交流、商貿往來、歸化冊封,可謂是雙方奔赴。

處於青銅器時代的科曼人從大明手裡得到了一些鐵器和馬匹,大明從當地夷人手裡,得到了一些農作物的種子。

快樂的時光總是非常短暫,正當權天沛打算以科曼爲種子,逐漸收服周圍部落的時候,戰爭來了。

襲擊大明營堡的部落名叫通卡,金山城發動了數次進攻,終於將通卡趕出了金山城的範圍。

通卡部擁有射速極快的弓箭手,這些弓箭手擁有神出鬼沒的矯捷身姿,而且通卡戰士配合緊密,他們穿梭於樹林之間,突施冷箭,給金山城牙兵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金山牙兵,絕非等閒之輩,在單兵實力上,金山牙兵強於通卡戰士,在配合上,訓練有序的金山牙兵更勝一籌。

在習慣了通卡部的戰術之後,金山城立刻做出了調整,以多打少、圍點打援、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整體戰術得到了應用。

三人一組的金山牙兵,幾乎不會被敵人偷襲得手,通卡部節節敗退,很快就被驅逐了。

權天沛對戰爭爆發非常疑惑,正是友好接觸期間,通卡部爲何要襲擊營堡?

就像兩個剛剛結識處於瞭解期的男女,彼此都對對方有些好感,你知我心意,我知你目的,正是你儂我儂的時候,旺盛的貿易需求,讓金山城和通卡部的接觸,一直非常友好,戰爭突然就爆發了。

金山城對俘虜的審查過程中,終於明白了戰爭爲何爆發。

科曼部酋長帕克,告訴通卡部酋長,那個營堡是大明的黃金儲蓄地方,只要奪取了黃金,就可以換到足夠多的大明貨物,想要什麼,都可以用黃金購買,狡猾的大明人,正在計劃消滅通卡部!

通卡部酋長擔憂這些外鄉人如同雷霆般的可怕手段,以太陽神神諭爲由發動了襲擊,但這個營堡其實是一個屯耕的營堡,壓根沒有任何的黃金。

帕克如此挑撥離間的目的非常簡單,大明在跟通卡部接觸,這讓科曼部非常不滿,能和大明接觸的只需要他們科曼部就可以了,大明爲何要接觸通卡部!

明明是我先來的。

帕克之所以如此膽大包天,是因爲帕克覺得:就是打起來,真相也會埋藏在戰火之中,過往的經驗告訴帕克,仇恨會矇蔽所有人的雙眼。

其實帕克的經驗是對的,因爲仇恨的確很容易矇蔽雙眼,那些泰西的紅毛番,就不會問的那麼清楚。

但帕克萬萬沒料到,大明是個如此喜歡刨根問底的文明,俘虜了戰俘後,嚴加審訊,最終,大明知道了真相。

權天沛問科曼部索要酋長帕克,酋長帕克以太陽神的名義,將金山城漢人列爲了敵人,戰爭進一步爆發。

“金山城的羈縻地在收縮。”馮保指出了現在權天沛的困境。

金山城、金山港可以種地,但金礦距離金山城很遠,需要長途跋涉,金山城和科曼部的戰爭,讓這條路變得困難重重。

因爲和科曼部友好關係,大明屯耕沒有建太多的營堡,之前開拓的良田,也都被科曼人奪走。

“這科曼部、這個帕克!敢耍我大明人!”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目露兇光,挑唆通卡部、背叛金山城、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又反出,這是反賊。

朱翊鈞吐了口氣濁氣說道:“大明的開拓者,總是對這些番夷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爲他們和大明人一樣擁有道德。”

“黔國公沐昌祚輕信熟苗,差點被東籲打入大理;國姓正茂因爲縱容夷人,大明一家七口的血案觸目驚心;石隆侯鄧子龍將朕賞賜的佩刀交易給了夷人換取友誼,換來的只有無窮無盡的襲擊。”

“現在輪到了金山城,權天沛也是如此,輕信了這個帕克。”

“但這不怪朕的武勳相信道德,就像魚兒生活在水裡,覺得水是本該如此一樣。”

即便是黎牙實很早就提出了海外開拓中,高道德是劣勢,即便是禮部反覆強調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即便華夷之辯深入人心,但大明的開拓者們,總是吃了一次一次的虧。

“只要大明人還把夷人當人對待,這樣的事兒,就會持續不斷的發生。”馮保略顯無奈,權天沛並不想發生如此劇烈的衝突,保持了最大的剋制。

這些梳着兩個發盤的夷人,他們的長相和大明人有些相似之處。

處於青銅器時代的通卡部、科曼部,因爲缺少土地,其實人丁不算興旺,大明帶來的鐵器,帶來的精耕細作,帶來的農耕科技,可以容得下大家一起共存。

本來可以是雙贏的局面,變成了現在這樣。

通卡部和科曼部,同屬於一個叫做霍皮部的族系,他們的特徵就是在兩個耳朵之上,盤兩個發盤,插上豔麗的羽毛作爲點綴。

之所以接連不斷髮生這樣的事兒,其實很簡單,大明人把蠻夷當人看,只要還在這麼看待夷人,這種事就會一直髮生。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會改變了。”朱翊鈞搖頭說道:“潞王不要有這等婦人之仁就是了。”

馮保低聲說道:“潞王殿下深知夷人秉性,這些年,潞王府處死了不下七名萬國美人。”

朱翊鏐諢號:混世魔王,名字有起錯的,外號沒有。

萬曆十三年皇帝南巡,朱翊鏐留守,鬧出了天大的亂子來,以至於萬曆十七年南巡,羣臣寧願九歲太子監國,也不願意朱翊鏐胡鬧。

朱翊鏐府上有很多的萬國美人,顯然,他對夷人非常瞭解,從不吝嗇威罰。

“金山伯詢問潞王爲何還未就藩。”朱翊鈞翻到了奏疏的最後,權天沛希望得到大明本土的支援。

倒不是說金山城岌岌可危,馬上就要陷落了,而是這科曼部的騷擾讓金山城煩不勝煩,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爲大明人太少了。

攏共四千人的大明開拓者們,要消滅丁口超過七萬的科曼部,實在有些困難。

權天沛對潞王就藩是竭誠歡迎,只希望潞王能早點到,快點來,權天沛的理由是沒有藩王就藩,沒有主心骨,分歧很多也很大,這科曼部是打還是不打,就有巨大分歧。

如果潞王到了,那就是潞王爺說了算,畢竟這是大明王爺。

主心骨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崇禎殉國萬歲山後,南明就是缺少一個主心骨,導致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謀劃,離心離德,內鬥不止。

權天沛雖然被皇帝冊封,但他其實有點難以壓制金山城內的分歧,更加明確的說,他手裡的兵不夠。

潞王就藩要帶三千客兵,這三千客兵每六年輪換一次,這三千客兵足以壓制一切反對意見,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這個理由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金山城需要大明的支持,有個王爺就藩,那本土的支持就源源不斷。

大明皇帝還能坐看自己的親弟弟在金山城受欺負?皇帝心狠,李太后肯定不捨得。

有了潞王就藩,就不用擔心大明放棄金山城了。

權天沛讀書,在嘉峪關外,在西域沙州有一個名叫歸義軍的勢力,從唐宣宗時候建立,一直等到宋仁宗時候,等了185年都沒等到王師收復沙州。

歷史總是如此的有宿命感,這個歸義軍建立的藩國,叫金山國,當年歸義軍建立的金山國在西域,今天權天沛建立的金山城在極東,水程兩萬裡之遙的北美洲。

權天沛非常擔心,金山城會步了金山國的後塵,建立180多年苦苦等待中原王師,卻只能等到風沙和賊寇。 潞王就藩,就代表着金山城絕對不會和金山國一樣,成爲歷史長河裡微不足道的砂礫,靜靜的沉沒在淤泥之中,無人問津。

朱翊鈞看着馮保問道:“潞王就藩所需船隻、客兵、水手、地師、天文生、儒生、工匠等,是否準備妥當?”

“回稟陛下,一切順利。”馮保笑着說道:“環太商盟能不能建立,並且穩定下來,就看潞王就藩是否順利了。”

一把刀懸在墨西哥、智利、秘魯這些總督府的腦門上,比講一萬句大道理有用。

大明最富裕的地方,在沿海和江南地區,而這些地方的主要經濟模式,還是外貿型經濟,環太商盟一成立,幾乎陷入了發展停滯狀態的棉紡工坊,又可以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了。

朝中最不缺的就是江南、沿海地方的士大夫們,他們對國策決議,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朝廷開海之初,這幫人反對最爲積極,朝廷與民爭利、聚斂佞臣這些風力輿論和他們有關。

當朝廷主導的開海,轟轟烈烈開始,保證近海與南洋海貿安全、維護營商環境、總督府鎮守、種植園經濟、環球貿易商隊這些政策推行之後,這幫人就成了開海的最大擁躉。

朝廷把最肥美、最容易吃、最好吃的一塊蛋糕,即近海貿易、倭國、南洋、大明三角貿易,分配了給這幫人後,他們立刻閉嘴,並且高呼聖天子萬歲!

朱翊鈞倒是想把這塊蛋糕分給內陸稍微偏遠點的地方,奈何偏遠地區不靠海,沒有航運優勢,陸運過於昂貴,註定了這塊蛋糕,就是沿海吃大頭,內陸吃小頭,內陸跟着喝了口馳道的湯。

朱翊鈞給權天沛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告訴了潞王就藩爲何遲遲未決,朱翊鈞說自己不捨,主要是太遠了,來回足足四萬裡水程,是生死離別,告訴了權天沛潞王就藩的規模和時間,潞王明年就到。

“下章潞王府,告訴他,其他都可以給別人管着,但軍隊不行,下午一起操閱軍馬。”朱翊鈞吹乾了墨跡,對着馮保下了一道口諭。

潞王就藩到金山城,什麼都可以不管,但軍隊他得親自去管,否則隨時都有可能被野心家給撅了王位,危險不僅僅來自於泰西殖民者、夷人的襲擾,也來自於自己人。

朱翊鈞是兩世爲人,而且長期處於權力鬥爭的漩渦,他深切的知道,自己現在說一不二,有八成都是建立在京營強橫之上,例如有人對抗反腐司反貪,朱翊鈞派出京營震懾天下。

潞王很年輕很年輕,他隨皇帝見了太多的人心鬼蜮,但朱翊鈞還是擔心他輕易交出最大的倚仗,軍隊。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離開了通和宮御書房,他沒有讓小黃門傳旨,而是親自去了潞王府。

一進潞王府,馮保就是額頭青筋爆抖,潞王殿下看起來有些過於昏聵了,和陛下成爲了鮮明的對比。

九月十八就要立冬了,潞王府的侍女,還是穿着薄紗衣,一進潞王府就是白胳膊白腿,讓人眼花繚亂,這不是潞王苛責侍女,這些侍女都在潞王府的暖閣。

“美人!你在哪兒美人?”蒙着眼罩的潞王伸着手四處摸索,嘴上掛着讓人有些厭惡的笑容,暖閣裡都是鶯鶯燕燕的笑聲。

“抓到你了!”潞王一前撲,抓到一人,稍加摸索,摘掉了眼罩,潞王表情略顯尷尬,笑了笑說道:“原來是馮大璫啊,來人看茶。”

“都下去吧。”

朱翊鏐揮了揮手,讓萬國美人都下去了。

馮保很少來潞王府,既然來,自然是皇兄有聖旨,而且很重要。

“陛下口諭:曉諭潞王,諸事皆可委於臣下,惟軍務戎事,萬不可鬆懈,必親掌以安藩國人心。”馮保簡單的講了聖旨的原文後,開始把皇帝爲何下旨詳細的說了一遍。

馮保再俯首說道:“金山城遠在海外,若是有事,腹地遠水解不了近渴,陛下也是爲潞王殿下好,還請潞王殿下知陛下苦心。”

朱翊鏐示意馮保坐下說話,才搖頭說道:“孤又不是十幾歲的孩子,不會叛逆,皇兄殷切教導,孤自然謹記於心。”

“我自小隨皇兄觀政,十八年來,我也是看明白了,這天下壓根沒有多少忠臣、孤臣、直臣。”

“皇兄也是真的辛苦,整天跟這幫人精纏鬥,若是我,早就下旨把他們全殺了!一個不留!”

稱孤道寡是回覆聖旨,朱翊鏐平素裡也是以我自稱。

馮保嘆了口氣說道:“那都殺了,不還是這些人嗎?陛下又不能和齊天大聖一樣,一根毫毛有一萬八千衆法外分身,要這些官員代天子牧民,自然就只能如此了。”

“那倒也是,當個明君比當昏君難的多。”朱翊鏐搖頭說道:“馮大璫,我這潞王府裡的腌臢事,就不必回稟陛下了。”

“潞王殿下,這天涼了,就是有暖閣,也是要小心風寒纔是。”馮保笑着回答着,他這話意思說的模棱兩可,沒有答應下來,他是皇帝的走狗,不是潞王的鷹犬,他知道的事兒,一定會告訴陛下。

天下的確沒多少忠臣,但馮保自認爲勉強算一個,跟着陛下走,歷史流芳千年都不止,日後他也是賢宦的代表人物了。

朱翊鏐問了點金山城的事兒,馮保知無不言,聊了兩刻鐘,馮保才起身告退。

“陛下,臣到潞王府的時候,潞王殿下在撲美人。”馮保奏聞了潞王的回話後,把潞王乾的事兒說了出來。

“哎,他整天待在潞王府,也是無事可做,讓他玩吧,別傷風感冒了就行。”朱翊鈞擺了擺手,沒有進行約束,朱翊鏐覺得皇兄是個上磨的驢,朱翊鈞則覺得這弟弟快被無所事事給憋瘋了。

朱翊鏐在大明,他不撲美人也沒什麼做的,他去金山,是要自由。

朱翊鈞已經處理完了上午的奏疏,他用過午膳之後,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把朱翊鏐叫上,既然渾身的力氣沒地方發泄,就去操閱軍馬。

“不來了,不來了!皇兄不讓我撲美人就直說,何必揍我一頓!”朱翊鏐躺在地上,頭暈目眩!

馮保回宮顯然是如實說了,這不怪馮保,因爲馮保是陛下的大伴,陛下不下旨訓斥規勸,直接以對練角力的名義,狠狠的揍了他朱翊鏐一頓。

朱翊鏐感覺渾身快散架了一樣。

“明天起你跟朕操閱軍馬,你看看你現在這個被酒色掏空的模樣,朕如何放心你去金山?撲美人可以,但這武藝不能放下。”朱翊鈞把朱翊鏐叫來操練,就是試試他的成色。

一共二十局,朱翊鏐每一局,連三個回合都撐不到,就被擊敗了。

朱翊鏐想了想說道:“那明天起戒酒?”

朱翊鈞一聽,直接被氣笑了,氣沖沖的說道:“還在詭辯!去年三月的時候,你還能在朕手底下走十幾個回合,你現在連三個回合都走不到了,二十局你一局沒贏!”

“你這身體,朕怎麼放心?”

“皇兄,有沒有可能是你變強了?而不是我變弱了?”朱翊鏐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說道:“我要跟他打!駱思恭,就是你了!”

“好。”駱思恭也沒廢話,熱身後,跟朱翊鏐打了起來,一共二十個回合,朱翊鏐硬生生的贏下了十三局,比之前成績還要好,之前朱翊鏐只能和駱思恭打個平局。

“陛下,臣試過了,潞王殿下沒有疏於操練武藝。”駱思恭回到了陛下面前,俯首說道,他真的盡力了,朱翊鏐的天賦稍強一點。

朱翊鏐活動了下手腕,看着皇兄說道:“果然,變態的不是我。”

“你這是在罵朕是個變態?”朱翊鈞眉頭一皺,聽出了弦外之音,小子,敢玩陰陽怪氣?!

朱翊鏐十分鄭重的點頭說道:“皇兄這身手,到軍中也能當個將領衝陣了,去撬倭寇那些烏龜殼都足夠用了。”

朱翊鏐沒親哥那個毅力,但也從沒有過分懈怠,打不過陛下,打得過駱思恭,完全是皇帝又變強了,而且不止一點,已經完全足夠當個陷陣先登,去撬山城了。

陳大壯、趙吉、汪景芳、熊廷弼這些猛人,全都是天生神力,而皇帝陛下全靠努力。

按照戚繼光的練兵法,沒有天賦的話,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最高也就是銳卒水平,但陛下硬生生用汗水突破了這個極限。

“你們就合起夥來哄朕吧。”朱翊鈞示意朱翊鏐和駱思恭坐下休息,稍微思考了下,發現這段時間,確實變強了很多,上次虎力弓十矢十中後,就長期可以保持這個水平了。

戚繼光和參將們對剛纔的比試討論了一番,確定了陛下的真實水平,戚繼光很確信,他和陛下一個年紀,大約一樣強。

因爲陛下能把290斤的石鎖抱起來,二十八歲的時候,戚繼光也只能抱起300斤的石鎖,李如鬆要高點,李如鬆能抱起320斤石鎖。

力量體重沒有太明顯差距的話,就是技巧了。

“熊大回來,倒是能跟陛下過招。”朱翊鏐笑着說道:“但是他不敢,又不是誰都跟駱思恭一樣沒心沒肺。”

“皇兄,臣弟不是不明白,百姓們爲何會支持朝廷政令呢?”

馬上就要遠赴海外獨當一面了,但朱翊鏐對國政還有不解之處,萬曆維新以來,多數時候,百姓都是站在了朝廷這一方。

按理說,地方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們對地方百姓控制力更強,但這十八年維新來看,百姓們更加擁護朝廷政令。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因爲沒得選,只能寄希望於一個英明的君王和朝廷,改變他們悲慘的生活,百姓們只能希望朕真的英明,民亂這種全輸的選擇,是最後的迫不得已。”

朱翊鏐這個問題問得好,爲何地方百姓,要支持朝廷,而不是地方衙門?

朱翊鈞覺得是因爲沒得選,央地矛盾,朝廷和地方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

當朝廷和地方發生矛盾的時候,百姓支持朝廷,最差也能消滅一批肉食者,騰出一點上升的空間來。

“遠交近攻?”戚繼光思索了一下,給了另外一個答案。

百姓們支持源於樸素的縱橫策略,遙遠的朝廷、天高皇帝遠的陛下,不能直接傷害到百姓們的利益,但地方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可以。

“也可能是單純的看熱鬧不嫌事大?”馮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百姓就是爲了看熱鬧,皇帝和地方打架,皇帝基本必勝。

歷史來看,朝廷和地方掐起來,朝廷沒輸過,朱允炆除外。

打掉本地盤踞的勢力,資源就要重新劃分,窮民苦力能分到點湯湯水水,也能有個喘息的機會。

(本章完)

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
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