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

大明風力輿論把選貢案稱之爲萬曆四大案,把新都楊氏案從四大案中開除了出去,這樣一來,就和洪武四大案對應上了,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是祖宗成法。

張四維案,代表着大明皇權的正式復甦,也代表着皇帝從李太后、馮保、張居正的鐵三角背後,探出了頭來,代表着大明再次找到了主心骨,也就是萬夫一力中的‘一’。

張居正哪怕是攝政,他也是臣子,他做不了那個一,但皇帝陛下在張四維之後,成爲了那個一,指引了大明新的前進方向。

兗州孔府案,代表着大明在文脈上,不再侷限於過去的儒學之中,孔夫子的智慧固然了得,但是已經過去兩千年之久,無法指導當下,孔府案,代表着思想上的劇烈變革。

這是大明萬曆維新極其重要的一個支點,丁亥學制和孔府案有着直接的因果關係,影響深遠。

而徐階案,則代表着大明正式開始了全面反腐,徐階不死,大明反腐就無法推行,無法遏制貪腐的規模,幾乎所有的士大夫們都承認的一個共識就是:不反腐就會亡國,但從來沒有勇敢者去執行反腐。

歷朝歷代,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朝代,可以擺脫這個宿命,貪腐橫行甚至出現制度性腐敗時,不反腐,就是必然滅亡。

因爲制度性腐敗腐蝕的是國朝的組織度。

國,以共識爲紐帶,以人身安全保證爲核心目的,以朝廷爲實體,因爲組織度而凝聚的利益共同體。

一旦組織度被貪腐所腐蝕,那麼朝廷無法履行職能,人們的生計無法保全,共識會相繼瓦解,不反腐就是會亡國。

所以,徐階案作爲大明開啓大規模、強力反腐的標誌性事件,意義重大。

而新都楊氏的戥頭案,始終都差那麼一點意思,戥頭案也是一個貪腐案件,甚至都不算是一個政治性案件,和徐階案相比,影響上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開除新都楊氏案,增加選貢案,則是因爲選貢案這個政治案件,影響更加深遠。

選貢案代表着新興資產階級正式擁有了抗衡舊文化貴族、士紳階級的實力,也代表着新興資產階級階級開始登堂入室,更代表着大明皇帝的基本擁躉,從士大夫轉爲了新興資產階級。

論日後的影響,恐怕選貢案要和張四維案並列討論。

萬曆四大案還是四大案。

選貢案仍有餘波,甚至這個餘波會伴隨大明朝廷數年之久,甄濯蓮命案,是清算北衙逆黨餘孽。

萬曆十七年的這次南巡,也可以視爲皇帝陛下帶領京營南下平定叛亂。

“雲南巡撫、黔國公上奏請命,駐防萬象城三千軍兵,每三年輪換一次,懇請朝廷恩准。”兵部尚書曾省吾說起了雲南事兒,對老撾增兵。

雖然坊間不斷傳言,大司馬曾省吾會被連累,但經過了緹騎的調查,曾省吾並不涉案,所以依舊在文化殿裡參加了廷議。

廷議很快通過了這本增兵奏疏。

駐防軍兵,除了本來的俸祿之外,在輪換回到雲南後,無論生死,都會在撫卹、俸祿等報酬之外,額外獲得一百二十銀的駐守恩賞,由內帑直接發放給每一名軍兵,作爲駐守的獎勵。

一百二十銀,正好夠一名軍兵的孩子,從小學讀到大學堂。

朝廷之所以這樣做,武裝老撾,保證老撾不被緬賊和安南滋擾,完全是因爲一個基本邏輯:如果大明持之以恆的把周圍的鄰居變成糞坑,那糞坑裡的蛆,就早晚會爬到大明的餐桌上。

事實上,這些坑裡的蛆已經爬到了大明的餐桌上。

松江府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摸排,防止極樂教在大明的擴大。

極樂教就是誕生在倭國這個糞坑裡的一條蛆,在大明也有不少的信衆,當然因爲朝廷高壓嚴懲,纔沒有掀起太大的浪花罷了。

松江府孫氏把自己的畫舫生意,全都關了,轉移到南洋去,也是爲了配合松江府對極樂教的清查。

“綏遠布政使忠順夫人,上了一封奏疏,歸化城在綏遠爲陛下修了一座金身像。”沈鯉作爲大宗伯,強忍着笑意,奏聞了一件事,三娘子給皇帝修了個大雕像,就立在歸化城的布政司衙門之前。

皇帝其實不太喜歡這種異化,人間君王就是人間君王,搞這種神聖化,朱翊鈞是非常反對的,但是綏遠這個地方,皇帝只能默許。

皇帝一默許,三娘子就給皇帝塑金身了。

“金身像的規制和呂宋、舊港、金池總督府的塑像是相同的,只不過碑座上刻着一段話,是爲何要塑金身的緣故。”沈鯉呈送了奏疏。

小黃門將奏疏轉呈給了馮保,馮保放在了御案之上,朱翊鈞情緒十分複雜的打開了奏疏,看了許久,才無奈說道:“修就修吧。”

草原上的邊民,其實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日子怎麼過的越來越苦。

草原、西域、青海、川藏地區,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盤旋在所有人的頭頂上,揮之不去。

這個循環就是:沒有統一的意志導致惡性競爭的過度放牧、綠洲減少、沙漠擴大、綠洲後撤、舊城廢棄、人口高度集中,草原人在永無止盡的地獄中掙扎。

永無止盡的地獄,在奏疏裡,在碑文上解釋的非常詳細,永恆的螺旋下降。

草場退化帶來的牛羊、糧食的減少,食物無法滿足邊民日常生活所需,就多出了一部分的人口,這多出來的一部分人口,就需要消滅,通過戰爭、瘟疫、饑荒等等方式。

相比較中原的螺旋上升,草原是螺旋下降,在千年的尺度上去看,草原上的人口、草場、耕地、牛羊數量,相比較秦漢時候的匈奴,無論總量還是質量,都是大幅降低,從百年尺度去看,從十年尺度上去看,也是如此。

正是因爲永恆的螺旋下降,導致草原上偶爾誕生一兩個英主,也於事無補,最終還是要衰弱下去。

草原人對永恆的螺旋下降,永無止盡的地獄,是沒有任何認知的,邊民十分痛苦,他們只知道自己相比祖宗,日子一天比一天差,卻找不到答案,最終只能訴諸於宗教,祈求一時的安寧。

還是大明在綏遠展開了王化,潘季馴、劉東星等人,解開了這個謎題。

三娘子給皇帝塑金身,就是告訴所有草原人,過去的磨難究竟爲何,不要重蹈覆轍,不要走舊路,脫離了大明,草原又會立刻陷入螺旋下降的循環,從人間走向地獄。

產出大於消耗,就會過剩,會有各種各樣經濟上的問題,這是幸福的煩惱。

消耗大於產出,生產資料不足、產出不足,人口就會過剩,戰爭、瘟疫、宗教就會如影隨形,對於所有人而言,都是天崩地裂。

“陛下,萬曆寶鈔在貶值,一貫鈔只能換到六百五十文,九錢銀,而寶鈔局和寶源局的官價是,七百文和一兩銀,戶部得知之後,詢問了情況,官價是否要隨着民價降低?”大司徒張學顏拿出了一本奏疏。

這是一個噩耗,萬曆寶鈔發行剛剛兩年時間,寶鈔發行量不過一千四百萬貫,寶鈔就已經開始貶值。

朱翊鈞拿到了戶部的奏疏,如果大明官價不降,那麼就有人會套利,九錢銀在民價收,一兩銀在官鋪兌現。

這一倒手,就是10%的利潤,而且民間已經出現了一些人,專門做這個生意。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眉頭緊蹙的說道:“如果官價跟着一起降,不出三年,萬曆寶鈔,就會步了洪武寶鈔的後塵,萬民對寶鈔越來越不信賴,價格會立刻走低,寶鈔越不被接納,流通的份額就會越小,造成進一步的貶值。”

“如果官價不跟着降,就會有人源源不斷的從寶鈔局套利出去,朝廷只要發行寶鈔,就要承擔10%甚至更多的損失,同樣,這種套利存在,人們都拿着去套利,而不是使用,寶鈔流通份額也會降低,也不被人認可,造成進一步的貶值。”

兩頭堵。

皇帝總結了戶部的奏疏,萬曆寶鈔看起來,剛剛發行兩年,就步入了一個死局,無論怎麼選,最終的結果,都是流通的份額降低,不被認可,進一步貶值,最終退出流通市場。

想在萬曆年間,建立紙鈔體系,確實非常困難。

自萬曆十五年起開始講黃金敘事,十六年開始發鈔六百萬貫,十七年發鈔八百萬貫,短短兩年時間,已經有了10%的貶值速度,大大的超出了朝廷的預料。

按照朝廷的估計,作爲可以兌現,也就是可以兌換成萬曆通寶和萬曆銀幣的寶鈔,每年貶值速度應該在0%到1%之間,而後隨着五年換鈔,恢復到0%,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萬曆寶鈔被萬民接受,最終完成大明紙幣體系建設。

兩年就跌了10%,戶部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這個局面,朝廷發鈔就是虧錢。

“倭國通行寶鈔是如何解決的?”朱翊鈞看向了張學顏詢問倭國通行寶鈔的情況。

張學顏言簡意賅的說道:“倭國通行寶鈔不能兌現,只能換鈔,所以貶值不貶值,都和長崎總督府、幕府無關,虧的是倭人,不是總督府。”

大明朝廷因爲過於講信譽,才陷入了這樣的困局之中。

張學顏是十分心痛的,萬曆寶鈔就像一個孕育了十五年的孩子,歷經千難萬險,才艱難出生,還沒有學會走路,看起來就要夭折了,而且張學顏思考了許多種方式,都不知道如何走出這個困局。

“先生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詢問張居正的意見。

“臣計窮也。”張居正在文淵閣內,和張學顏就這件事,已經商量了數次,卻始終沒有一個可靠的辦法來。

“次輔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

“臣亦計窮也。”王崇古趕忙回答道,他從頭到尾都不怎麼看好寶鈔,他是保守派,在他看來,發鈔不如出去搶銀子!

他主張落日計劃、新日運河,武裝奪取富饒銀礦,讓更多的白銀流入大明,解決錢荒,而不是鈔法。

王崇古和工部的意見趨同,都覺得鈔法不如錢法,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赤銅,纔是百姓要的錢。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沒辦法,王崇古反對鈔法的主張不變,坐直了身子說道:“那朕來做決策吧。”

“戶部知道,官價不隨民價降低,仍全額兌付,賠了錢,內帑暫且兜着,如果五年換鈔期到,仍然沒有改觀,暫且不再發鈔,萬曆寶鈔全部回收。”

這個虧損的錢,朱翊鈞認了,先虧着看。

大明朝廷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這頭髮行寶鈔信心十足,稍微遇到點困難,就立刻退縮,翻自己的燒餅,這種行爲,只會讓大明像個笑話。

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導致了民間對寶鈔的信心不足,才導致了民價和官價的差價如此之大。

戚繼光教不會皇帝如何排兵佈陣,但是教會了皇帝如何看前線的戰報,作爲決策者的皇帝,可以沒有道德,但一定要有耐心,經歷亂象叢生,撥亂反正,迂迴曲折,塵埃落定這四個過程,再進行決策。

不僅僅是戰報,朝中的事兒,也是如此,要有些耐心,深入瞭解到事實的本來面目。“大司徒。”朱翊鈞看向了張學顏開口說道。

“臣在!”張學顏立刻回答道。

“朕有些疑惑,這民價爲何會和官價有差別呢?朕若是持有一百貫的寶鈔,朕爲什麼不直接到寶源局去全額兌換,反而要找到鈔販子,低價兌換呢?”朱翊鈞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陛下,因爲不方便。”張學顏完整的回答了爲何會有民價出現,有需求,有供應,纔會有市場。

場外市場的存在,是因爲寶鈔在寶鈔局兌現,並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相反,超過百貫的寶鈔兌現,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要說明用途,提供一些證明,最重要的是要進行登記。

有些人拿到的寶鈔,並不是那麼幹淨,他就要想辦法把寶鈔變得乾淨;或者說急用白銀;或者說對寶鈔不信任,但因爲超額無法兌現,這出現了需要超額兌現的需求。

有了需求,有些擅長鑽營的人,發現了利潤的空間,就會想方設法的供應,獲得利潤。

場外市場形成,出現了民價和官價,這種差價,不僅存在於鈔錢兌現上,還存在於金銀銅交易之中。

“朕知道了。”朱翊鈞思索了一下,戶部給出的答案,確實回答了問題,但朱翊鈞仍然覺得霧裡看花,他總覺得這裡面有事,不是這麼簡單。

廷議還在繼續,戶部奏聞了國債發行情況;工部奏聞了十八座大學堂剩下九座營造情況;吏部給了今年吏舉法吏員入大學堂的名冊。

這些事千頭萬緒,看似一盤散沙,卻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六部部議無法解決,需要拿到文華殿解決之事。

王崇古彙報陛下,隴開馳道已經全部修建完成,年底之前,可以完成最後的檢修,由工兵團營,移交給馳道抽分局運營,可以實現全線貫通。

隴開馳道關鍵段,嘉峪關到蘭州段,是整個修建最困難的地方,這一段,一里馳道修建,就要兩萬銀,而在平原修路,一里馳道不過六千銀到七千五百銀。

隴開馳道總共修建花費了3500萬銀,那是陛下省吃儉用攢的銀子,王崇古力求每一釐銀子,都花在了馳道上,而不是揣到了某個人的腰包裡,貪衙門的錢和貪陛下的錢,性質完全不同。

隴開馳道修建這幾年,沿途知府、推官、知縣,經辦工房吏員,被查處了六百餘人,全都是罪加三等嚴格查辦。

一直以來,民間撲買,給朝廷幹活,接活兒不容易,結錢也十分困難。

隴開馳道則完全不同,隴開馳道的修建是工兵團營完成,工兵團營沿途營造水泥廠、石子廠、煤鋼廠等等。

十二個工兵團營的俸祿的發放,完全是按照京營發放流程發放,確保勞動報酬發放到位。

爲了保證工匠們的積極性,王崇古甚至請了北鎮撫司、東廠宦官、擅長查賬的稽稅緹騎,分段入場稽查貪腐,連工兵團營飯堂裡饅頭、窩頭、米麪糧油,都在緹騎的稽查清單上。

王崇古之所以如此拔高反貪力度,完全是隴開馳道的修建難度極大,翻山越嶺,從工程設計角度去看,是可以修建的,但從工程實踐來看,真的非常非常困難,能夠完成是一種奇蹟。

王崇古在營造嘉峪關到蘭州段馳道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甘肅沒有鐵礦,如果要修馳道,就要從腹地運到甘肅,最近的距離,也是從勝州廠運送。

但勝州廠哪有那麼多的餘力,供應甘肅的馳道修建?

別看綏遠有臥馬崗廠和勝州廠兩個煤鋼廠,但焦炭、鋼鐵生產遠遠滿足不了綏遠本地的需求,更別說,這兩個官廠還要承擔一部分西山煤局的原料供應,就是從牙縫裡擠,最多給一百里馳道鐵料。

王崇古多方協調無果,只要到了一百里馳道的鐵料。

鋼鐵,是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在沒有臥馬崗廠和勝州廠之前,綏遠人做飯連鐵鍋都沒有。

但嘉峪關到蘭州的馳道鐵料最終還是解決了。

格物院派了七名地師,帶着七百餘人,在嘉峪關、蘭州附近,翻山鑽林,一名地師犧牲,一百餘名堪輿尋礦人員死亡的代價,在一年的時間裡,終於找到了嘉峪關本地的鐵礦,距離嘉峪關一百里的嘉鐵山礦山。

先修了嘉峪關到嘉鐵山鐵礦馳道,再修的嘉峪關到蘭州馳道。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寸軌銖銀銘血汗,祁連莽莽巨龍伏。”朱翊鈞將早就寫好,多次斟酌修改後的一首詩,寫在了王崇古的奏疏上。

在隴開馳道修建的過程中,朱翊鈞甚至後悔過,自己是不是選錯了,當初選了隴開馳道,而不是京廣馳道,修建難度真的太大。

以至於朱翊鈞都覺得這馳道,恐怕會成爲大明財政上的一道不停流血的巨大傷口。

但工部最終如期完成了馳道的修建,給了隴川百姓一條生命線,也給了沿途足夠多的磚窯、水泥廠、石子廠、煤鋼廠等等,百般辛苦,全都值得。

朝廷給萬民一個稍微能喘口氣的世道,萬民就能創造出一個個不可能的奇蹟來,這就是大明。

廷議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結束,隴開馳道修建,是大明皇帝的一意孤行,當時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大,因爲無論從什麼角度去看,京開馳道,都更值得修建,而不是隴開馳道。

從鄭州到廣州更加重要,從鄭州到嘉峪關,只能滿足皇帝個人重開西域的聖君偉業需要。

皇帝力排衆議,甚至內帑全資營造,纔有了隴開馳道。

現在,京開馳道也納入了修建的進程之中,數十萬計官廠的住坐工匠、十數萬的工兵團營、兩萬裡馳道修建經驗,讓京開馳道的修建,變得更加輕鬆了起來。

“鄭州到廣州,開封府到廣州府馳道營造費用,一里只需要六千銀了,當初修建崇古馳道的時候,一里就要一萬三千銀,現在回頭看,依舊是感慨萬千。”王崇古在拿到了皇帝的詩詞時,回憶起了當初。

人老了,就喜歡回憶當初,崇古馳道,可是王崇古最得意的一件事了。

時光荏苒,馳道的營造費用,每裡的價格,還在下降,這是鋼鐵產量爬升、數量匠人增多、修建經驗累積、鐵馬馬力提升等等諸多原因造成。

“王次輔,奮鬥正當時。”朱翊鈞看着王崇古的樣子,笑着說道。

“老了老了,陛下,臣已然老朽了。”王崇古笑了起來,很快文華殿上都是笑聲,衝散了天災將至的悲觀氛圍。

王崇古老了,但仍是幹勁十足,紅光滿面,這老頭子這精神頭,看起來比高攀龍那些賤儒還要年輕的多。

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暮氣重到不如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有些人是人老志不衰。

有些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確實比人和猴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廷臣們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天災確實可怕,但,怕有個屁用!就是再怕,該來的天災還是要來!

隴開馳道都覺得難,不還是修成了嗎?

朱翊鈞在廷議之後,換了身衣服,到大將軍府換了黃公子的車駕,這次他沒有去太白樓聽聚談,而是來到了寶鈔局門前,將車停下了一里地之外,下車走進了酒樓,到了三樓坐在了臨窗的位置,拿出了千里鏡,看着寶鈔局門前的情況。

看着看着,朱翊鈞就覺得不太對,因爲寶鈔局門前,門雀可羅,半個時辰,只有三個人走了進去。

按理說,寶鈔貶值,恐慌情緒加劇,就是再坐得住的勢要豪右,也該到寶鈔局兌現纔對,但是這種場面似乎沒有發生。

“皇爺,我換好衣服了。”陳末和兩名提刑千戶,都脫下了錦衣,換上了棉布衣服,喬裝打扮成了走街串巷的小商販打扮。

朱翊鈞給了陳末三貫面值不等的寶鈔,說道:“你去看看,究竟怎麼回事兒。”

“是。”陳末俯首領命,不到兩刻鐘的時間,陳末回到了酒樓,將陛下給的寶鈔如數奉還。

陳末低聲說道:“回皇爺,沒兌到。”

“一貫也兌不出來?”朱翊鈞放下了千里鏡問道。

陳末無奈的說道:“寶鈔局的人說,讓我上外面兌去,我爭辯了兩句,裡面有兩個人把我們推了出來。”

“咱看到了。”朱翊鈞通過千里鏡,看到了陳末被趕出來的一幕。

“皇爺,趕人的兩個壯漢,絕不是衙役,也不是寶鈔局的人,因爲兩個人都有紋身。”陳末在寶源局沒待多久,趕人的兩個壯漢,不是衙門裡的人。

衙門招衙役,不會招有紋身之人。

“京師啊,天子腳下,首善之地。”朱翊鈞連連搖頭,他終於知道寶鈔爲啥會貶值了,張學顏說的都對,但不全。

“陳末,這件事交給你了,查清楚究竟。”朱翊鈞站了起來,臨走的時候,還專門看着馮保結了酒菜錢才離開。

朱翊鈞是皇帝,出行很麻煩,規矩很多很多,整個三樓沒有食客,全都是緹騎的人,這四桌酒菜錢,可是八兩多銀子,賴窮民苦力的帳,朱翊鈞會睡不着覺。

戶部其實對這個情況很難了解到,自我稽查,永遠是最難的事兒。

因爲稍有點風吹草動,立刻有人向下告知,這兩個壯漢絕對不會出現,寶鈔局門前,甚至會有僱傭的百姓,舉着寶鈔承兌,熱鬧無比。

朱翊鈞完全是臨時起意,說走就走。

“陛下,徐成楚的奏疏,就說到了寶鈔局的不便。”馮保從司禮監取待批閱奏疏的時候,從浮票上看到了徐成楚這個御史說寶鈔局亂象。

也就是說,皇帝即便是不去寶鈔局,這個膿包,也要被徐成楚給戳破了。

“都察院御史都說,行行且止,避徐癭瘤,海文忠還在時,就跟着朕說,徐成楚過於剛強,要吃虧,朕看啊,徐成楚,還是很不錯的。”朱翊鈞記得徐成楚這個人。

徐成楚是全楚會館的門生,他是張黨,他張黨的身份,是朱翊鈞親自給的。

他出身貧寒,小時候患了大脖子病,脖子上掛着個大瘤子,因爲這個瘤子本來該點第一甲前三名,結果被放到了第二甲裡。

徐成楚這大脖子病,從小到大,給他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困擾和歧視,但徐成楚沒有變成道德上的小人,陰險孤僻,反而以骨鯁著稱,一身的硬骨頭。

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
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