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

張居正人長得眉目軒朗,頗爲英朗,略顯清瘦,只有一雙眼睛,隱隱有精光閃現,站在那裡,不顯不彰,卻給人一種銳利的感覺。

萬曆元年,大明已經步入了老年,正是日薄西山之時。

政鬆國弱綱紀冥墮,武備廢弛,京營不過五六萬之數,皆爲老弱病殘;國家財用大虧,稅基已經完全萎靡;朝內黨錮盈天,冗員無數,吏治之腐朽亦前所未有;百姓苦於生計奔波辛苦,大明已然有土崩瓦解之勢。

在這種時候,非有濟世之人出世,方能肅清積弊,給大明續命。

嚴嵩做不到、徐階做不到、高拱做不到。

朱翊鈞的眼前,就是面前的大明首輔張居正,他有手段、有決心、有能力、有才幹,他能做到嗎?

他其實也沒做到,十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大明病的又太重了,萬曆十年,張居正薨逝後,大明最後一次自我糾錯的機會在反攻倒算的浪潮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面前這個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首輔,是萬曆皇帝能三十年不上朝、朝中官員大半闕員之下仍然怠政、胡作非爲的最大底氣!

只要張居正做的事兒,對大明有益,朱翊鈞就絕不會阻攔分毫。

讓大明再次偉大,是朱翊鈞矢志不渝的心願。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張居正也在看着小皇帝。

昨天刺王殺駕,刺客闖到了幹清宮內,一刀紮在了牀板之上,突遭如此大難,這個年幼的君王,會是何等的反應?是被嚇破了膽變得唯唯諾諾?或者是擔心自己會被害憂慮至極?亦或者是先帝離世自己連安全都無法保障的悲傷?

張居正都沒看到,只看到了氣定神閒,還看到了一絲玩味。

眼神,是騙不了人的,大明皇帝的眼神裡,沒有畏懼,沒有惶恐,沒有悲傷,沒有憂慮。

“元輔,可以開始經筵了嗎?”朱翊鈞問道,按照過往的記憶,他要說一大段文縐縐的話。

大意爲:朕年紀尚幼,深深擔心自己的德行對不起萬民供養,先帝的期望,今天按祖宗之法,希望朝中大臣們能夠好好唸經,教朕道理,治理好這個國家。

這大段的話就跟唸經,其他學的東西記憶早已經淡薄,唯獨這段話,記憶格外深刻。

朱翊鈞在試,試探自己不肯這麼講,這經筵能不能辦。

“謹遵聖命!”張居正一愣,俯首稱是。

事實上,不念經,經筵也能開始。

大明權勢滔天的二十七臣工,伺候朱翊鈞一個人讀書,皇帝讀書,連書頁都不用翻,自然有展書官翻動,伺候朱翊鈞讀書的還有侍讀、侍講,負責鋪紙、研墨,記錄講筵學士們的一言一行。

讀書連個筆記都不用做,只需要聽就可以了。

講筵學士進殿,朱翊鈞還得站起來回禮,之後才能開始講課,講的內容是四書五經,講筵學士各有分工,都是把一個字一個字掰開了揉碎了,喂到他的嘴裡去。

張居正也沒閒着,更沒有神遊天外,而是極爲認真的在看着朱翊鈞學習。

張居正,沒有政治繼承人,他也不能有,他朝綱獨斷,要是有政治繼承人,李太后就該寢食難安了,廢一個高拱是廢,廢一個張居正也是廢。

對於李太后而言,維護皇帝專管,就是李太后的職責。

張居正的繼承人有且只能有一個,那就是月臺之上的皇帝,所以,他在很用心的教導皇帝向學。

朱翊鈞也確實想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但是他聽着聽着,逐漸琢磨出不對勁兒來,他忽然開口說道:“停一下。”

“元輔,朕有疑惑。”朱翊鈞對着張居正問道:“這幾位講筵學士,講的明明都是一句話,卻各有各的見解,朕到底該聽誰的?”

“《論語·爲政》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王希烈王學士說是:如果鑽研異端學說,危害極大;陳謹學士說:批判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會被消滅了;翰林院編修汪鏜孫說是:攻擊跟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言論,這樣很危險。”

“元輔,此句,究竟何解?三位大學士一句話,三個意思。”

小皇帝問的這個問題,一時間把張居正都給難住了。

比武定勝負易,而以文會友則難分高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便是這個道理。

文人自古相輕,孔夫子的一句話,一千個讀書人,就有一千個孔夫子,各種註解版本層出不窮,各家各派甚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誰對?誰錯?聽誰的?

無論此刻張居正說聽誰的,都把另外的學士給得罪乾淨了,張居正倒是不怕得罪人,他要是怕得罪人,就不想着推行考成法了。

考成法就是給百官們套籠頭,甩皮鞭,給百官們定績效考覈,最是得罪人。

張居正在思索,怎麼教好皇帝。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臣以爲,攻,攻讀專事;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爲一端者。”

“宋徽宗向道,自稱是教主道君、梁武帝迷信佛學,自稱達摩,不免喪身亡國,爲後世之所非笑,則異端之爲害,豈非萬世之所當深戒哉!”

朱翊鈞拿起了筆寫下了宋徽宗和梁武帝六個字,開口問道:“張元輔的意思是這些宗教之說,方爲異端?”

“然也。”張居正毫不吝嗇自己對佛道之說的厭惡,最主要的便是稅基萎縮,這些寺觀所轄土地,不納錢糧,縉紳多掛靠其下。

在大明治下,藏污納垢,還不納稅,這是大明日薄西山的蠹蟲之一。

諸子百家之學,不是異端,那些就是學問,但是蠱惑人心的邪祟,纔是真正的異端。

張居正是個儒學士,又不完全是個單純的儒學士,單純的儒學士,能搞出考成法這種東西來?

朱翊鈞不住的點頭說道:“朕明白了,張元輔講的是治國,大學士們講的是道理。”

“臣愧不敢當。”張居正聽聞,趕忙自謙的說了一句,雖然是自謙,但他並沒有任何謙虛的姿態,站的筆直,還有些傲氣,幾個大學士也是不敢反駁。

高儀死了,高拱被逐出了內閣,張居正的手段霸道,萬一反駁了,明天因爲左腳踏進了承天門而被罷黜了怎麼辦?

朱翊鈞對這經筵略有些不耐煩,這些大學士們講話,就跟前世各種大會領導發言一樣,全都是有道理的屁話,全都是正確的道理。

但是跟治國,沒有任何的瓜葛。

全是廢話!

他看着張居正,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笑着問道:“元輔也是讀書人吧。”

張居正不知道皇帝爲何發問,不是讀書人,他能站在這裡?他略有些疑惑的回答道:“臣出身荊州府長寧所軍戶,不才,嘉靖二十六年二甲第九名庶吉士。”

張居正是軍戶,出身長寧所,二甲第九名。

朱翊鈞繼續說道:“元輔讀書極好,想來也註解過四書五經。”

張居正多少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回答道:“註解過。”

朱翊鈞這才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朕以爲,現在元輔是大明文淵閣首輔,自然是最厲害的讀書人,就用元輔註解的四書五經來讀。”

“大明廷臣二十七員,公務極其繁忙,部議、部推、部務,都在殿外候着,伺候朕一個人讀書,這一讀就是幾個時辰,內外諸事,不需要商議嗎?”

“元輔把自己註解的四書五經給朕,每月專門抽出一天的時間,讓翰林和大學士們來考校,若是無法通過,再這麼多人盯着也不遲不是?”

“你們在月臺下廷議,朕在月臺上自己讀書,咱們都不耽擱。”

二十七個廷臣在門外候着,糾儀官舉着繡春刀,盯着他們,他們連站都的站的有模有樣,更別說交頭接耳商議國事了。

朱翊鈞的這個主意,節省了彼此的時間,增加的效率的同時,還能避免諸多大學士們在學問上的衝突,造成的迷茫。

考成法的核心,不就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減少大明制度內的僵化嗎?

張居正沉思了片刻,翻了翻袖子,掏出了一本《四書直解》遞給了伺候在旁的張宏,朗聲說道:“陛下聖明。”

答應了?

朱翊鈞還以爲自己這個小皇帝的意見不重要,但看張居正答應的如此爽快,再看着早就準備好的《四書直解》,便知道,張居正這是早有準備。

君臣二人,其實是尿到了一個壺裡去。

張居正頗爲鄭重的說道:“廷議之後,臣單獨留下一個時辰,爲陛下解惑。”

自從隆慶皇帝大行之後,經筵已經進行了六個月之久,皇帝學習成果如何?

成果爲零。

張居正考校過,小皇帝根本沒讀進去,一個字都沒讀進去,問什麼都只是支支吾吾。

這麼大陣仗,十歲的孩子,能讀進去才奇怪。

另一方面,各個大學士們,爲了一字一句,顛過來倒過去的講,各有各的見解,這些見解雜糅在一起,別說十歲的皇帝了,就連張居正都聽的有些迷糊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註解孔夫子, 到底誰有理?

他一直在思考該怎樣教好皇帝。

首先不能讓朝臣們不見皇帝,高拱之事歷歷在目,文華殿廷議是商量國事的地方,這涉及到了皇帝專管四個字,小皇帝必須要在,其次還得讓小皇帝學業有成。

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李太后誤會張居正這個首輔要篡位!

教的好好的,突然不讓大學士教了,你張居正是何居心?

思前想後,張居正想到了個辦法,和皇帝說的幾乎沒什麼差別,只是多了一項,他在廷議之後,留下一個時辰,傳道解惑。

“如此甚好,甚好!”朱翊鈞翻動着張居正寫的《四書直解》,這一本只是註解論語。

最關鍵的是,所有的註解,都是用白話文寫的,那些個大學士們講起話來,之乎者也文縐縐的太難聽懂了。

《四書直解》堪稱是四書五經通俗讀物,但是通俗不代表簡陋。

以論語爲例,孔子講某句話,在什麼背景下講的,對誰講的,爲什麼要這麼講,對於治國而言,又意味着什麼,對於當下的大明,又有什麼借鑑的意義,講的深入淺出,鞭辟入裡。

“臣等告退。”幾位大學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能俯首告退。

張居正在篡奪皇權,皇帝不僅不防備,還拱手送了一程,大學士們能有什麼辦法?

哪天這龍椅上的皇帝不姓朱了,陛下才會知道改悔吧!

二十七位廷臣開始上殿,坐在了長桌兩側,開始對國事進行廷議。

而第一件事,就是刺王殺駕大案。

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
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