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米爾·馬黑麻甚至不肯叫朕一聲君父!”朱翊鈞指着奏疏,吐了口濁氣。

米爾叫朱翊鈞爲大明皇帝,表述是沒有問題的,但作爲大明冊封的世襲哈密衛都督同知,他甚至不叫君父!這一點讓禮部諸官也非常不滿,理論上講,哈密衛是關西七衛,是大明實土郡縣的領土。

大明在外交上缺乏主動性,總是在出題答卷,尤其是在正統天變之後,變得更加被動,總是別人在招惹大明,大明需要被動應對,而且因爲儒家變成了儒教,把柔遠人搞成了外交的總綱常,大明給出的答卷,總是傾向於柔仁。

米爾·馬黑麻,纔敢把大明當做是冤大頭,纔有膽量提出如此苛責的要求。

大明必須要幫他,給錢、給糧、給棉布西域獨營權力,大明費時費力,最後就收穫一個宗主國的頭銜,除了得到這個頭銜外,大明還要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維護哈密國的存在,對抗西域番國的入侵。

大明瘋了嗎?!

自從朱祁鎮復辟改元天順之後,大明就變成了這樣,總是在出題答卷,非常被動,而且越往後越被動。

比如在成化年間,若非李滿柱、董成這些關外女真鬧得太兇,大明也不會發動成化犁廷;比如紅毛番來了,把呂宋、滿剌加國國滅,大明作爲宗主國,也就是下道聖旨。

這種好脾氣的國際形象,說好聽點,是謙謙君子溫如玉,當然實際上本質是個厚往薄來的冤大頭!

朱翊鈞從來不是個君子,他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敢在萬曆年間跟大明蹬鼻子上臉,只會收穫鐵拳,比如建州女真、土蠻汗、俺答汗、東籲莽應裡、倭國、朝鮮,現在全都捱了少壯皇帝的皇恩碎地拳。

朱翊鈞作爲皇帝,叫朝鮮國王到大明來磕頭認個錯,李昖都不肯,他眼裡還有大明皇帝這個君父嗎!

“白日做夢。”朱翊鈞硃批了鴻臚寺的奏疏,就這四個字,告訴米爾,大明要自己動手,這是大明的哈密,不是米爾的哈密,西域也只能是大明的西域!

大明打算放棄一條路線,藉助當地勢力,更溫和的手段收復西域的打算。

朱翊鈞又拿起了一本奏疏,看了許久,才點頭說道:“很好,申巡撫總是能給朕一點驚喜!申時行在浙江還田之事,做得很好。”

自從離開浙江回到松江府後,不再杭州辦差,不用面對閻士選後,申時行可謂是春風得意,順風順水。

獲得了鬥爭卷的申時行,如獲至寶,他將鬥爭卷中的內容,進行了極爲深入的理解,而後專門給座師張居正寫信,把自己註解的鬥爭卷和座師註解的鬥爭捲進行了交換,最終開始付諸於實踐。

他對還田政策進行了完善。

政策的完善非常細緻,但申時行的辦法,歸根到底就四個字,發動百姓。

政治就是一個多數人的遊戲,只要政策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那就有了成功的先決條件。

但在執行過程中,仍然非常考驗經辦之人的能力。

比如靖難之戰,朱棣八百人起兵,不是朱允炆配合的太好,倒行逆施,搞得人人自危、離心離德、君臣民彼此不信任,朱棣就是天大的本事,也無法獲得皇位。

不是盲目的發動多數,就可以獲得勝利,因爲多數時候,百姓的怒火,都是無序的暴力,無法推動社會矛盾的沖和,如何運用好這股十分雜亂無序的暴力,考驗施政者的智慧。

而鬥爭卷講的就是如何讓無序暴力變得有序。

要告訴大多數,該怎麼做,主要做什麼、次要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大明皇帝在浙江推行還田令,是給百姓田土,對於百姓而言,大明這都十輩子沒分過田了,突然分田,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這就給了還田令成功的先決條件。

申時行的執行很好。

比如第七條抄家:對於以長租代兼併者,失地百姓報官,則立刻對兼併鄉紳進行抄家、流放爪哇,並將所抄沒財物一應充公,歸還被搶佔土地。

大明皇帝在浙江是帶兵平叛。

皇帝南巡,膽敢對皇帝下榻之處放火,永久削減浙江進士名額、十年之內浙江學子不得科舉、還田,都是大明皇帝的懲罰。

在羅木營譁變,並且帶着浙江九營譁變的過程中,浙江地面的官吏已經換了血,多數由外省官吏充任,皇帝南巡鬧出了火燒駐蹕官衙之事後,整個浙江,根深蒂固的本地幫,已經被徹底清除。

地方衙門虧空的厲害,都是勒着褲腰帶過日子,這抄家的積極性,自然不必多提,畢竟抄家之後的財物,大明朝廷只要三成,七成留存地方。

“也不是申巡撫厲害吧,因爲百姓有了出路。”馮保嘴裡肯定沒有文官的好話。

他覺得這不是申時行的功勞。

朱翊鈞笑着問道:“哦?馮大伴有何高見啊?”

馮保俯首說道:“臣不敢說高見,只能說,時也、運也、勢也,是他申時行趕上了好時候,才能辦差,否則別說他一個申時行,就是一萬個、十萬個申時行也是白瞎。”

“從百姓角度而言,百姓有了兩個出路,第一個是入這手工作坊做工,第二個就是出海。”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敲動了下,點頭說道:“你說的有理。”

“福建,人多地狹,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就是如此,福建依舊有1130萬人口,這是黃冊修訂後的數兒,真的很多了,以福建那種兵家不爭之地,能有這麼多人口,簡直是奇蹟了。”

“而養育這些人口的糧食,九成五都是福建自己產出的糧食,外來糧和海外舶來糧,只有不到半成。”

“毫不客氣的說,福建的人口,達到了土地的上限。”

“大明百姓足夠的勤勞,即便是隻有三間瓦房大小的山麓,只要坡度合適,勤勞的福建人,也會開闢成爲梯田,勤勞這兩個字的背後,是資源短缺,是辛酸。”

“如果能在平原種地,誰願意開墾梯田?這些梯田連澆水都要人挑上去。”

“開海之前,福建人是給媽祖磕個頭,就直接上船去尋找生路了,而萬曆開海以後,福建人成爲了大明出海的主力軍,在十四年的時間裡,超過一百四十萬人出海,前往了雞籠島的淡水鎮、興隆莊、呂宋、婆羅洲、爪哇。”

朱翊鈞首先說了開海後,福建百姓的選擇,福建的梯田實在是太難種了!如果是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比如茶葉、咖啡等物還好些,有得賺,若是梯田種糧食,很容易得不償失。

爪哇那兩年九熟的土地,就是福建人素未謀面的故鄉。

但過去受限於航海技術,出海的風險過大,但隨着大明造船技術、天文學的蓬勃發展,前往爪哇,已經不再那麼危險,至少收益遠超風險。

這還只是福建出海人數,在十四年持續開海中,大明共有超過三百萬人出海謀生,整個南洋,全都是大明人的影子,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地擴大。

馮保趕忙說道:“陛下,出海只是一條生路,還有條生路,是入官廠、民坊做工。”

“得益於海外貿易的繁榮,陛下大筆白銀的投入,大明沿海諸省,都有了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坊,這些作坊活是苦了點,但總比餓死要強。”

“咱大明百姓勤奮,他們最怕的是閒下來,這人一旦閒下來,就是遊手好閒了。”

馮保將一個茶杯舉起來,說道:“這入坊做工是茶座,這出海是茶蓋,夾在中間的是勢要豪右、鄉賢縉紳這些肉食者,百姓一旦有了出路,舊的生產關係就會逐步瓦解,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就不可能予取予奪了。”

“要把百姓留在田土上,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減租,不讓利,百姓就跑了,而減租意味着田土產出減少,兼併來的田土,收回成本的時間,太長了。”

馮保表達清楚了自己的意思,申時行能幹,而且很能幹的循吏,但主要還是時勢造英雄。

舊的生產關係在崩潰,是從松江府開始,蔓延到了浙江和南衙,而且從沿海向着內陸蔓延,這是萬曆維新的成果。

不是皇帝帶領大明上下,振興大明,創造了條件,申時行真的做不到。

守舊的地主們,漸漸發現,他們不能再蠻橫的欺辱佃戶了,把佃戶當做奴僕去壓榨,把手伸向百姓米缸裡最後一把米了。

因爲佃戶們心一橫,上了去往南洋的船,地主們就永遠失去了一個佃戶,失去了一個勞動力,土地開始拋荒,那兼併來的土地就成了荒地。

即便是減租,廢除賤奴籍,依舊無法阻攔這些佃戶們鋌而走險。

因爲只要上了船,到了總督府,任總督驅使,就能獲得夢寐以求的田土。

大明開海,不僅僅是爲了那點銀子,更是爲了田土。

一旦減租,就代表着土地收益減少,代表着兼併收回成本的時間過長,鄉紳們兼併田土的動力就會減少,還田令推動的阻力就會大幅減少。

朱翊鈞在紙上寫寫畫畫,點頭說道:“舊有的生產關係崩潰,這些個鄉賢縉紳聲量最大,若是隻聽他們的說,這大明是江河日下,很快就要亡國了,世道怎麼變成了這樣,大環境越來越差,不讓他們作威作福的欺壓百姓,就是環境變差了?”

“你說的有理,浙江還田令的順利推動,是舊有生產關係崩潰的結果,但,朕要說的是,能因時而動、順勢而爲,已經是很難得的循吏了。”

“要是朕手下都是這樣的循吏,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惜,循吏、素衣御史,在朝中也是少數。”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是個相互的關係,而不是非黑即白。

若是沒有申時行,浙江還田不會如此順利,甚至說,有很大的可能會失敗。

朱翊鈞硃批了申時行的奏疏,准許了他完善的還田令,除了要抄家之外,申時行對還田令額外補充了七條,分別是:授田、墾荒、大索貌閱、緝盜、永業、禁更易、抄家。

這裡面墾荒就是墾出來的荒田,歸墾荒者所有,而不是過去歸鄉賢所有;

而大索貌閱,是隋唐制度,就是防止勢要豪右隱丁不報,自隋唐就開始連坐了,大明也是連坐;

永業,鄉野授田則一律永授,不再收回,歷史也證明了,田分下去根本就收不回來,但城池、府州縣附郭地,不進行授田,仍爲官田,城裡人口多,衙門手裡沒有足夠多的官田,根本養不活城裡那麼多的人。

禁更易,是田土不得買賣,但朝廷不阻止租賃,租賃期限爲五年,五年就要覈定一次租賃;

“噫!這個王家屏,怎麼跟那周良寅一樣,跟在申時行身後撿剩飯啊!”朱翊鈞看着手中王家屏的奏疏,嘖嘖稱奇!

王家屏在廣州府搞起了還田,不是兩廣,僅僅是廣州府,小範圍的試點。

周良寅天天跟在侯於趙身後撿剩飯,侯於趙說一句,周良寅一點都不嫌寒磣,就說:我也是。

現在王家屏抄起了申時行的作業,廣州還田,要比浙江簡單的多,殷正茂、凌雲翼把這些兩廣大戶訓得服服帖帖,王家屏也不是什麼善茬,兩廣勢要豪右無不懷念殷正茂、凌雲翼。

馮保找出了另外三本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說道:“不僅僅是兩廣,還有福建、江蘇、山東,都在試着推行還田疏,因爲工坊需要人。”

工坊裡面不種地的工匠、學徒需要吃飯,所以必須要還田,不還田,土地在地主手裡拋荒,佃戶生產積極性不高,農業產出,不足以支撐手工業的發展。

工坊需要大量的人口,而且沿海五省,是開海的橋頭堡,需要大量的人口進行建設。

對於沿海五省而言,眼下最大的挑戰就是,在保證足夠的農業產出的前提下,讓更多的人變成匠人,進行商品生產,看來看去,大明沿海五省方伯們,都給出了同一個的答案:還田。

還田可以節省在農事中的勞動力,讓更多人投入手工作坊之中,生產商品。

有恆產者有恆心,大明皇帝要讓大明再次偉大,這是需要大明萬民去努力幹活,甚至不是當牛做馬就能做到,而是要拼了命去幹,纔有可能成功。

那要是皇帝不給足夠的好處,憑什麼百姓給你拼命?所以還田就成了沿海五省唯一的答案,給百姓恆產,給他們生產資料,換取他們種地、生子、入工坊。

修建更多的馳道、製造更多的鐵馬,讓大明的貨物動起來,讓大明小步快跑的整體進入商品經濟。

“連女工都出現了。”朱翊鈞注意到,連山東出現了數量不等的女工,而且不是織娘,能做織娘那已經是很好的工作了。

海帶廠、菸草廠、製糖廠、建築、驛站分發等等行業,甚至是煤窯和鐵冶所,都出現了女工。

鐵冶所是重勞力,但依舊有女工的身影。

女工的出現,是典型的勞動力不足的體現,這代表着大明成丁男性勞動力不足支撐生產活動。

皇家格物院曾經覈算過一個二十二歲左右的壯年勞動力,其工作能力爲1.25馬力,這是兩千個二十多歲的壯丁,和兩千匹馬進行了長時間的比較,最終得到的結果。

大明人力過於廉價,也曾經一度成爲皇帝憂心忡忡的擔憂,因爲人力資源過於廉價的本質是人力資源過分充足,而人力過分充足,一定會阻礙大明向商品經濟蛻變。

商品生產出來,是要有消費者的。

佔據了社會少數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就是無限制的浪費,依舊無法消耗足夠的商品,推動經濟發展。

經濟是不會因爲人的意志而轉移,政策能做到的只有調整,供需這雙無形的大手,會讓經濟陷入週期性的循環,需求不足,經濟真的會死給你看。

而需求不足這個現象,其根本是尖銳的勞資矛盾,人力資源過於充足,朝廷很難去調節勞資矛盾。

律法在沒有足夠的土壤和環境時,是無法推行下去的。

時光荏苒,隨着工坊的快速增加,人力資源終於不夠用了。

大明仍然是農業國,而且是農業大國,不是誰都願意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進入工坊,人力資源短缺表現出了集中性的特點,主要在沿海地區,手工業發展迅速地區。

這種集中在沿海城池的人力資源匱乏,對萬曆維新是有積極意義的。

“好事,工黨和鄉賢縉紳搶人口,被搶的窮民苦力,就會獲得一點議價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議價權,能夠把自己賣個好價錢,對於萬民而言,日子就能好過一點。”朱翊鈞硃批了面前的幾本奏疏,確認了還田令從浙江,向沿海五省蔓延。

遼東也是沿海省份,但遼東是大明新開闢之地,連布政司都沒折騰明白,土地都是新開墾的,自然不用還田。

“陛下,還有個好消息,通往鵬舉港的航線,已經完全打通了。”馮保找出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他滿臉笑容的說道:“大明遠洋商行已經將這條航線,開拓出來,成爲了穩定的航線。”

皇帝看到了鵬舉港城,也不是一天看上的,事實上,從第一次徐璠作爲大明皇帝使者出使泰西,就在尋摸合適的位置了,皇帝能看到,大明的海商自然也看的到,新大陸的白銀,對大明海商同樣擁有極大的吸引力。

大明只要開海,就必然會走上這條路,不斷擴張,無論是否有序。

而完成這條航線的,不是被朱翊鈞基於厚望的松江遠洋商行,孫克毅開拓有功,被授予了三等開拓侯,松江府作爲開海橋頭堡,大明皇帝本來希望松江遠洋商行向東探索。

但松江遠洋商行更喜歡前往南洋、西洋,前往南洋獲得種植園產物,前往蒙兀兒國獲得足夠的棉花。

完成航線開拓的是福建月港、廣州遠洋商行,唐志翰和廣州遠洋商行白景瑞,完成了航路針(羅盤指針)圖、牽星過洋圖、補給海島、島夷、信風等等探索,並且將這些探索到的海圖,全都由王家屏呈送給了朝廷。

“一年可以跑兩趟鵬舉港。”朱翊鈞看着手中奏疏,笑着說道:“千金買馬骨,還是有效果的。”

馮保頗爲感慨的說道:“那是,松江孫氏的確是豪奢戶,但被徐階打壓的擡不起頭來,自從鐵了心跟着朝廷走,這一下子就成了大明最富有的一批人,這唐志翰、白景瑞看了,自然是極爲羨慕,這才把海圖都給獻了出來。”

“沒想到啊,當年爲了海貿,朝廷和地方矛盾重重,甚至鬧到了倭患的地步,現在反而是合則兩利,勁兒往一處使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這個道理,朕明白,海商們其實也明白,希望他們也能一直記得,他們也是大明的一部分,但指望他們不被利益薰心,一直明白也不太可能。”

“現在,他們求着朝廷,俯首貼耳,朕只希望這個合作大於對抗的時間,能久一點吧。”

朱翊鈞對這些東南海商,仍然抱着十足的戒備之心,綿延了二十多年的東南倭患,就是禁海之下走私商人們玩脫了,搞出來的大亂子,不對他們警惕,搞不好,過不了多久,又鬧出來倭患來。

朝廷和東南海商之間的矛盾,從南宋初年就開始了,這是離心力和向心力的角逐,本來以爲永遠是這種對抗大於合作的狀態,沒想到,現在變成了合作大於對抗。

倭患就是最大的變數,這些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硬生生逼得海商們不得不投獻朝廷,因爲二十多年平倭戰爭,讓東南海商終於意識到了一個根本事實。

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公利,私利不可能保得住。

現在大明海商去倭國做買賣,哪個倭寇敢劫掠大明海商?三十六斤艦炮,直接塞倭寇嘴裡!

荼毒東南二十多年的倭患,最終還是被朝廷給平定了,沿海省份全都有了市舶司,全力開海之下,大明水師,成爲了海商們橫行無忌的最大底氣。

唐志翰還在京師,他的案子還在進行第二次死刑復奏,還有一段流程要走,月港遠洋商行交出海圖,多少是有點政以賄成,賄賂大明皇帝的想法,希望朝廷不要在復奏的過程中,再反覆橫跳。

即便是大明皇帝親自見了唐志翰,明確告知皇帝態度,而且三堂會審,案件已經徹底審結,但月港商行的船東們,還是覺得天威難測,獻點祥瑞討好皇帝。

電白港白氏是廣州大戶人家,他們肯獻出部分掌控的海圖來,則是因爲希望獲得朝廷更多的支持。

近海商貿和遠洋商貿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保險,遠洋保險是完全官營,皇帝不想把蛋糕分給誰,保監司直接斷他們保險,別說吃肉,添碗底都沒有資格,遠洋商貿風險太大了,沒有保險兜底,船沉了,可能幾年、幾十年的積蓄,都得賠進去;

比如武器,遠洋商行全都是武裝商船,想要獲得足夠、強力的武器,只有從朝廷這裡得到,甲冑、可靠火器、褐色火藥,都是朝廷纔有的好東西,而且大明水師擴張了三萬軍,日後能讓水師護航,那纔是高枕無憂;

比如商品,高端的絲綢、骨瓷、翡翠、琉璃、瓷器、精紡毛呢等等,高利潤的商品,官窯都是質量最好、利潤最高的商品;

比如舟師,大明海事學堂的舟師,那是出一個被搶走一個,很多時候,舟師去向,都是海事學堂進行推薦,舟師得罪不得,否則海上沒有舟師,去琉球能給你飄到瓊州去。

如果不能背靠朝廷,遠洋海貿,就是冒險,即便是泰西那些善於冒險的航海家們,也要依靠西班牙王室的贊助。

合作大於對抗,是朱翊鈞想要看到的局面,能維持多久,朱翊鈞並不樂觀。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貪,是人性本惡的一面,貪得無厭,就會招來橫禍,現在海商弱勢,有求於朝廷,一副乖巧的模樣,等他們做大做強,羽翼豐滿那天,利益驅動之下,就會再次變成對抗大於合作。

“陛下,國子監的監生,和皇家理工學院的院生打了起來。”馮保說起了昨日京師的一個熱鬧。

“誰贏了?!”朱翊鈞眉頭一挑,立刻問道。

馮保趕忙說道:“國子監的監生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自然是理工學院的院生贏了。”

朱翊鈞一聽,這才繼續問道:“贏了好啊,死人了沒有?”

“那不能夠,打架歸打架,死人沒死人。”馮保趕忙回答。

“因爲什麼打起來的?”朱翊鈞一聽說沒死人,完全當看熱鬧了,這年輕人不氣盛還是年輕人?

馮保想了想,委婉的說道:“人理工學院的弟子在繪測西山,監生們主動尋釁,找了藉口,把調好的測繪望遠鏡給推到了水裡,這纔打起來。”

馮保已經很給這些監生們留面子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
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