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

戚繼光在皇帝面前提出了營兵制,建立以總兵正營三、副總兵奇營一,參將援兵一、遊擊一,備禦三的九邊野戰團營規劃。

將九邊從過去的兩百萬軍規模,縮減到二十七萬野戰軍的振武計劃。

《裁核申定兵衛疏》是大將軍和大司馬聯名上書,本意是制定一套和丁亥學制一樣重要的戎事政策。

政策很好,唯一麻煩的就是京營可能會衰弱,藩鎮割據是朝廷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

把所有營兵組建成‘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強軍,戚繼光沒有信心做到,他寧願打到莫斯科去。

所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物質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再看看能不能實現皇帝的皇圖霸業。

“前日少宗伯和西班牙使者佩德羅簽訂了環太平洋商業聯盟函後,陛下下章詢問禮部,大明是否會重蹈泰西之覆轍,垂詢根本之策。”大宗伯沈鯉說起了皇帝下章詢問之事。

大明海陸並舉,但重心還是放在海上,超過80%的人口,其實都居住在沿海地區。

環太平洋商盟的出現,對大明自然是個好事,但也敲響了警鐘,今日泰西屬藩叛離之象,是不是就是明日的大明?

皇帝的這個問題,絕非杞人憂天,相反需要非常明確的回答。

“臣有奏疏。”沈鯉將奏疏呈送御前。大明和西班牙在海上的開拓,看起來類似,但不同者有三點。

天朝上國,別於西夷者三。其一:華夷殊途之根本。

彼夷者,以虎狼之性行盜跖之事,銀礦全歸本土,硝石盡充軍資;珍貨滿載寶船歸去,屬藩倉廩虛而怨聲騰,朘剝之酷,刺目錐心;

尚書有云:懋遷有無,民賴其利,天朝以利驅,以仁和,呂宋獻銅,酬以精鐵鹽茶;鐵嶺輸礦,報以瓷帛谷粟;金池貢金,必償以農械舟車;

懋遷有無,出自尚書,意思是:買賣貨物,互通有無,百姓都依賴貿易獲利,呂宋的赤銅、大鐵嶺衛的鐵、金池的黃金,大明從來沒有白拿過,除了去年萬壽聖節,皇帝白拿了一次。

去年萬壽聖節,幾個總督府獻上了各種禮物,皇帝收了一次,立刻下旨日後不必再送了,皇帝連藉着生日佔總督府的便宜,就只佔一次,生怕弄出生辰綱這種怪事。

從萬壽聖節,陛下親自下旨禁絕豪奢賀禮來看,海外總督府和大明腹地,是一個待遇,一個政策。

仁義不施,殖民地自然離心離德,本土把殖民地所有產出全都掠奪走了,什麼都不給,把殖民者當土著對待,殖民者不跟你分家,纔是怪事。

其二:政教之施尤深,仁恕之澤愈厚。滇南可爲永附,海疆豈生貳心?

黔國公府鎮滇南,其地瘴癘蔽天,苗彝雜處,較之海外尤艱。然朝廷設土司以順俗情,置屯田而安生業;廣建社學以導詩書,頻免賦稅而復民力。歷二百餘載,六詔遺民皆誦孔孟,三宣子弟盡習衣冠。

今呂宋、舊港、金池諸督府,馳道通而文報速,官廠立而匠作興,更開惠民藥局以療疾疫,設育兒官所以撫孤幼。

從文化上來說,中原有着豐富的王化經驗。

從夏商周起,至大明,對四夷的王化從未停止過,相比較海外總督府,雲南當年的條件更差,交通不便,煙瘴之地,苗、彝動輒千年,比現在海外開拓難度高了不止數倍。

但今天,六詔遺民皆誦孔孟,三宣子弟盡習衣冠。

黔國公府想脫離大明,雲南人第一個不答應,只會覺得黔國公府瘋了。

大明對海外總督府的扶持,絕非口惠而不實,是完全參詳了王化雲南的歷程,制定的種種政策,如果海疆生了二心,那大明完全有充足的理由去弔民伐罪。

其三:血脈相連,諸藩命脈懸系天朝。

呂宋萬頃銅山,非天朝工坊熔鑄,則頑石何異?大鐵嶺衛之礦,非神州巨舶轉運,則積野徒成丘墟;至若金池莽原,欲闢沃野千疇,其犁鋤必仰腹地之鍛;譬若嬰孩賴慈母,枝葉附喬木。

離根本則生機立絕,此乃造化所定,非人力可移。

第三方面的差別,則是大明對海外總督府的羈縻,在經濟上更加穩定,總督府的產業,都是長在大明產業的基礎上。

大鐵嶺衛那些個鐵礦,除了大明能吃得下,沒人能吃得下,大明不吃,這些銅鐵料,和頑石沒什麼區別,枝丫離開了根本,生機斷絕,這是自然之理,大明的海外總督府,絕沒有自殺的道理。

這三方面有差別,不代表大明可以高枕無憂,禮部提出防微杜漸六法,來減少海外總督府的離心力。

一曰:設巡檢,察吏治而通詳民情;二曰:興文教,庠序之教化夷爲夏;

三曰:專市舶,定貿易之定策互惠;四曰:行更戍,軍兵三年輪替更戍;

五曰:封宗室,擇賢王鎮撫固藩屏;六曰:嚴貪墨,凡朘剝過甚者不宥。

禮部對海外總督府的期許是‘車書共道,夷夏同風’,如果能做到這種地步,則:金甌之外,永無離心之土;日月所照,皆是效順之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月共輝,金石永固。

“很好,就依大宗伯所言。”朱翊鈞仔細閱讀了奏疏後,硃批了這本奏疏。

沈鯉這本奏疏,就是日後大明統治海外總督府的總綱常了。

廷議討論了雨季提前、綏遠馳道擴建、京廣馳道營建、裁軍強邊、海外總督府羈縻之外,還討論了西南戰事、老撾貿易等事。

西南戰線在穩步推進,大規模的推進已經結束,小規模的爭搶卻越加的頻繁了起來。

東籲因爲對老撾軍事失敗,爆發了數次的內訌,已經分裂成了大明都數不清楚的多個小邦,莽應裡還躲在東籲苟延殘喘。

大明修了一條官道一路到老撾,這條官道驛路的貿易量大的驚人。

老撾真的很窮很窮,窮到很多老撾人連衣服都沒有,因爲當地沒有布,穿的五花八門非常原始,除了大明需要的精絕鹽之外,老撾還有大量十分珍貴的木材。

紅木、花梨木、紫檀木,甚至連足夠給皇極殿做柱子的金絲楠木,一次性交易給大明三十六根。

足足三十六根!

皇宮中軸線被燒了後,朱翊鈞皇極殿的柱子都找不齊,只能上鋼筋混凝土了,鋼筋混凝土比金絲楠木便宜。

這麼粗壯的金絲楠木,依舊不是這批木料最珍貴的,最珍貴的是沉香木,一次送來朝廷十二箱。

朱翊鈞在文華殿上,看着面前一箱沉香,也是陷入了沉默之中,這玩意兒一片萬錢,非常昂貴,這東西沉於水,不起明火,燃燒時黑炭化,薰出的嫋嫋白煙,香氣四溢。

作爲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宮裡的沉香木也都只有幾斤,有皇嗣誕生時,纔會點燃驅邪除穢,順便消殺。

而面前這一個箱子的沉香,足足有三十六斤重,按照過去使用量,就這一箱子就夠用幾十年了,十二箱就是四百三十二斤。

除了沉香木之外,還有一組金絲楠木的佛像雕塑,李太后禮佛,這是老撾刀示恭送的禮物,感謝大明拔刀相助,擊退了東籲和安南國的進攻,讓他們有了片刻喘息之機。

最後,刀示恭爲了表示感謝,還送了足足十八對兒童男童女來。

“不是,朕是什麼妖魔鬼怪嗎?要生吃童男童女的那種?”朱翊鈞對這份國禮,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能做柱子的金絲楠木,大塊的沉香可以給解刳院做研究,精絕鹽的開採和運輸,討太后歡心的佛像雕塑一整組,這些朱翊鈞都很喜歡,大明全當是做生意。

唯獨這最後的童男童女,着實是有些古怪了。

沈鯉無奈的說道:“陛下,老撾沒有西門豹,他們那邊有這種陋習,獻祭給河神童男童女,祈求風調雨順,大明保護他們免受戰亂,刀示恭就選了十八對童男童女。”

“朕不是妖怪!哪有正神吃人的!”朱翊鈞又氣又惱,他還以爲刀示恭開竅了,把孩子送到大明打小培養,等長大了,也能回去治理老撾。

結果,完全不是,就是獻祭。

“刀攬勝年紀大了,在京師也無所事事,整天在前門樓子聽評書,給他送去,讓他看孩子,安排入學,這都是什麼事兒!”朱翊鈞一拍桌子,安排了這些孩子的去處。

十八對童男童女,再送回去長途跋涉,不如直接好生培養,日後老撾就跟大明更加密不可分了。

西門豹治鄴,出自《史記·滑稽列傳》。

戰國時候,魏國國君派西門豹治理鄴縣,當地有河神娶妻的陋習,西門豹直接把巫婆給扔進河裡獻祭了,開鑿了十二溝渠治理漳河,從此漳河再沒有氾濫過了。

顯然老撾也有類似的陋習,但老撾沒有西門豹,也沒有王權戰勝神權,最終鬧出了童男童女獻祭大明皇帝的笑話來。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後,看到了桌上有一本雜報,雜報的封面上還有聚談的邀請,邀請四方士大夫前往太白樓參加聚談。

雜報的紙張不算精美,字跡也不算清晰,名字也很陌生,名叫《貨殖報》,朱翊鈞打開看了一會兒,扔到了一旁,笑着對馮保說道:“胡說八道,以後不必送來了。”

朱翊鈞簡單準備了下,剛打算處理今天送來的奏疏,又看着那份雜報,還是拿了起來,看了一遍。

雜報新的,筆正名叫劉新奎,也是個十分陌生的名字,但是內容多少有點炸裂,雜報講:寶鈔是聖恩普照。

朱翊鈞看了兩段,覺得在胡說,沒有細看,又拿起來看了下,忽然覺得說的似乎有那麼幾分歪理。

“陛下,要去看這個熱鬧嗎?”馮保看陛下感興趣,就詢問陛下意見,聚談就在今天。

“不去,他這個想法,不是很成熟。”朱翊鈞搖頭說道:“照舊操閱軍馬。”

“臣遵旨。”

大明皇帝不去參加這次聚談,是因爲皇帝覺得這篇文章,有那麼幾分道理,但也是歪理罷了,完全不值得朱翊鈞浪費那個時間。

皇帝下午前往北大營的時候,天空變得陰沉,風裡帶着溼氣,等儀仗趕到北大營的時候,淅瀝瀝的小雨已經變成了狂風驟雨,皇帝沒有在室外操閱軍馬,就在武英樓的校場,進行了簡單操閱。

大雨持續了不到兩刻鐘的時間,就轉爲了小雨,京師因爲這次的大雨都清晰了幾分,而太白樓前,車水馬龍,無數人蔘與了這次的聚談。

劉新奎,一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士大夫,初到京師,就因爲把寶鈔定義爲了聖恩普照,聲名遠播,而這次聚談也不收入場銀,趕來湊熱鬧的士大夫自然很多。

聚談的過程就像是士大夫扯頭髮,彼此有爭吵,但很詭異的是,寶鈔是聖恩這麼離譜的事兒,居然最終在聚談之後,達成了共識。

朱翊鈞回到通和宮的時候已經下午,他雖然沒有參與到這次的聚談,但大明緹騎還是把該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收集到了御前。

“寶鈔是聖恩?居然還能在士大夫裡達成共識?”朱翊鈞翻動着面前的文書,覺得十分匪夷所思。

等他詳細的看完了聚談的所有文書,才確定,不是士大夫瘋了。

劉新奎是有備而來,他在雜報上的內容就是在打窩,其實他的理論已經非常充分了,故意弄的看起來有漏洞,就是爲了把人吸引到聚談,劉新奎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爲了揚名立萬。

名聲就是銀子,這一點在任何時代都一樣。

大明對貨幣的認知是持續演進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生產圖說中,大明格物博士焦竑將貨幣認定爲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種普遍認可的一般等價物。

而研究生產和貨幣,是爲了更好解釋貨幣在經濟中的實際作用,朝廷如何更好的運用貨幣工具促進大明發展。

而劉新奎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了貨幣量和生產商品之間的關聯。

貨幣量無法滿足商品交換需要,就是錢荒;

貨幣量能夠滿足商品交換需要,就是平衡;

貨幣量超過了商品交換需要,就是夢幻泡影。

大明的貨幣,能夠滿足商品交換需要嗎?顯然不能。

白銀越多,大明的貿易就越活躍,貨幣需求量增長遠大於白銀流入,白銀缺口越大。

白銀越多,白銀就越少,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無解的怪圈,就擺在大明面前,只要家裡有買賣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大明的白銀完完全全不夠用。

尤其是最近幾年,西班牙蹬鼻子上臉,持續觸怒大明,主動縮減白銀對大明流入。

這種行爲加劇了錢荒,對大明的影響是十分致命的,會影響到大明的方方面面,而皇帝利用黃金寶鈔,彌補了白銀流入缺失的問題。

那麼,黃金寶鈔的代價是什麼呢?代價是皇帝陛下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內帑有點銀子,都要送到燕興樓金銀市,用白銀換取黃金,將黃金送到通和宮金庫中,而後以寶鈔的形式,借給朝廷。

尤其是陛下以‘零利息’借寶鈔給朝廷,那寶鈔就是聖恩普照,是陛下德澤天下。

“朕也是收利息的啊,怎麼到了劉新奎嘴裡就是零利息呢?”朱翊鈞眉頭一皺,朱翊鈞也是要收利息的,朝廷舉債,朱翊鈞給鈔,還鈔的時候,也是有利息的。

“劉新奎的意思是實際利率,陛下收的債息和會同館驛的存息是相同的,所以是零利。”馮保解釋了下其中的原因,劉新奎是詳細鑽研過的,皇帝放債,其實是不賺錢的。

會同館驛吸儲是有利息的,否則吸收不到足夠的白銀去鑄銀幣,用於流通。

“那倒是。”朱翊鈞倒是肯定了劉新奎的說辭,他拿着這些銀子去海外開拓種植園,賺得都比放債多的多。

寶鈔是紙鈔,是大明貴金屬貨幣向紙幣的過度,而紙鈔完全是信譽貨幣,而這裡面的信譽,都是皇帝本人的信譽。

由上到下,各個階級認可陛下的信譽,相信陛下的通和宮金庫有那麼多的黃金、相信皇帝不會濫發、相信皇帝可以守護黃金。

一旦寶鈔信譽崩潰,代表着皇帝本人信譽的崩潰,從皇帝嚴懲外祖父武清伯李偉、李太后兄弟三人去看,維護寶鈔信譽,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代價。

寶鈔是用皇帝信用背書在發行,這也是聖恩普照,德澤天下。

除了上述零利和信譽兩個理由之外,劉新奎提出了超額貨幣需求這個概念,進一步詮釋寶鈔就是聖恩。

劉新奎認爲,最好的貨幣政策絕不是平衡,而是夢幻泡影,因爲大多數士大夫都忽略了普遍存在的超額貨幣需求。

超額貨幣需求,是劉新奎在松江府長期觀察後得到的結論。

其一:當下大明,錢莊需要大筆大筆的貨幣來進行週轉,錢生錢的生意裡,不涉及到實際生產;

其二:幾乎所有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錢莊,一定會把一部分的貨幣配置到非生產領域,無論是埋在豬圈裡的白銀,還是大把大把灑在享樂之上。

白銀在大都會堰塞,寶鈔也在大都會堰塞,堰塞導致的貨幣的空轉,這就是貨幣配置到非生產領域的典型特徵。

如何控制貨幣超過商品交換需求的同時,還能夠滿足超額貨幣需要,還要不造成寶鈔快速貶值,這對大明朝廷,對皇帝陛下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而陛下不走超發貨幣解決問題的捷徑,這是寶鈔就是聖恩的第三個理由。

“這怎麼看,劉新奎都是先生找來的,爲了恩情敘事。”朱翊鈞看完了聚談的內容,搖頭說道,他對裡面的內容不認可,朱翊鈞的確剋制,他的剋制是爲了掌控權力。

綏遠馳道擴建,的確可以通過超發貨幣來解決,但朱翊鈞選擇了挪用朱翊鏐就藩的銀子。

寶鈔可是大明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基石,朱翊鈞可不敢玩砸了,他負不起那個責任。

“這裡面很多事兒,都只有大臣們才知道,這劉新奎的確是有人請來的,不過是凌次輔請來的,不是先生手筆。”馮保告訴了皇帝劉新奎的來頭,不是張居正,而是凌雲翼,這也是這份新雜報能夠出現在御前的原因。

朱翊鈞有些驚訝的說道:“凌次輔?”

“凌次輔嫌先生弄的恩情敘事,過於保守了,扭扭捏捏。”馮保無奈的說道。

凌雲翼是典型的激進派,他向來推崇,先大水漫灌下去,再一點點的找補,和張居正這種日拱一卒的保守派,完全不同。

黃金敘事喊了三年了,黃金寶鈔發行三年了,這麼好的恩情敘事,張居正放着不用,他凌雲翼直接拿來用了。

“讓凌次輔稍微收着點力度,不要引人反感。”朱翊鈞沒有反對,只是提醒凌雲翼不要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朱翊鈞沒有反對的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爲這劉新奎說的是實際情況,事實勝於雄辯。

張居正要搞恩情敘事,是他需要解決一個問題,他死後,皇帝要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強力反撲,光是京營銳卒是不夠的,還要有人心。

朱翊鈞稍微休息了一刻鐘,繼續上磨,下午的兩百份奏疏已經送到了通和宮御書房。

“反了天了!”朱翊鈞拿着一本奏疏,憤怒無比的說道:“立刻馬上下章山東巡撫宋其昌,自聖旨到日,三日,涉案賊人必須全部抓捕歸案!他要是抓不到,朕就帶兵去濟南府砍了他的腦袋!”

“陛下息怒,息怒,宋巡撫當天下午就把人抓了。”馮保趕緊勸陛下,氣大傷身。

夏收之後,皇帝要對大明全部的糧倉進行稽查,以應對天變,這是去年年底下的聖旨,之所以要半年後的現在再查,就是爲了給各地準備時間,無論如何把糧食湊齊了,不要被查到。

山東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一行七人,在長清縣稽查,發現了縣城糧倉以陳沖新,多處糧倉空缺,當七人固定證據之後,在離開前一天夜裡,突然一夥賊人出現,圍攻毆打了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人,受傷最嚴重的戶部郎中,鼻骨被打斷,一應證據全部被銷燬。

皇帝真的已經非常仁慈了,還給了半年準備時間,也是爲了應對天變,否則這地方庫倉糜爛之事,真的不太好管。

馮保提醒後,朱翊鈞纔看到了下面還有一本宋其昌的奏疏。

宋其昌當天下午就直接帶着都司軍兵到了長清縣,直接把縣衙所有人都抓了,連帶着衙役在內,第二天把縣裡三家縉紳一起抓捕歸案,這才上書朝廷。

事情並不複雜,山東靠海,也不是天變影響劇烈的地方,今年山東風調雨順,夏收大豐收。

長清縣知縣就是把填庫迎檢的事兒給忘了。

等到朝廷開始稽查,濟南府下了牌票告訴長清知縣,他才着急忙慌的讓縉紳把家裡的糧運到縣衙的庫倉,運糧需要時間,巡按御史一行七人來的太快了。

這有一家縉紳,就生出了這麼個主意來,這縉紳的主意,也不是要打欽差,沒誰有那麼大的膽子,縉紳是尋了幾個賊去偷。

誰知道這賊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只需要拖延三五日,就能把庫倉填滿,到時候,長清縣衙再抓捕幾個遊墮地痞頂罪,一切都非常完美。

可是實際執行過程出了問題,本來只搶證據銷燬,絕不可傷人的命令沒有得到遵循,這幾個偷證據的賊人被發現了。

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人,怎麼也不肯交出賬冊,還拼死反抗,桌椅板凳,拿到什麼就砸什麼,派去的賊人,偷盜不成,一怒之下,就拳腳相加,改爲了明搶。

事情立刻就鬧大了。

“所以,但凡是長清縣知縣長點心,記得這事兒,也不至於臨時抱佛腳,弄出這種亂子來。”朱翊鈞看完了案情的詳細經過。

長清縣緊鄰濟南府,算是個大縣,縣城的丁口就三十餘萬,也不缺這點糧食,弄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有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陛下,長清知縣這三年來考成,一直是上上評,今年若還是上上評,他就該成爲濟南府推官了。”馮保低聲說道:“長清縣的庫倉虧空,也沒被他貪了去,前年都換成了鹽,做成了素菜。”

“朕聽馮大伴的意思,這案子另有隱情?”朱翊鈞又仔細看了一遍山東巡撫的奏疏,這裡面沒有提到長清縣庫倉爲何虧空。

素菜,就是泡菜,用鹽來漬菜早在商書就有記載,大約在商朝武丁時期,就已經廣泛使用。

山東產的素菜,會加入海帶、蘿蔔、山東大蔥等物,味道極佳,行銷大明北方諸多地方,甚至連臥馬崗都有這些素菜的身影。

這也是自王一鶚離開後,宋其昌在山東搞出來的產業,賣的不僅僅是菜,還有鹽、海帶、蔥等物。

“濟南府的牌票到了長清縣,按照過往的規矩,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等人,要七天之後纔過去,但牌票上午到的,御史下午就到了,有點吹求過急了。”馮保爲長清知縣說了幾句好話。

如果只看巡撫宋其昌、巡按御史、戶部郎中的奏疏,會覺得長清知縣完全沒有恭順之心。

但馮保一看就覺得事情不對,專門讓司禮監的太監們去都察院問了究竟。

巡按御史、戶部郎中到了濟南府,就已經把各縣的情況瞭解清楚了,誰做了,誰沒做清清楚楚,山東普遍富裕,只有長清縣因爲忙於素菜之事,沒有顧得上。

牌票上午出發,御史下午就到,這是把長清知縣當指標抓了。

長清知縣在升轉的關鍵時刻,也覺得御史來的太快,心裡有了怨氣,才同意了偷證據的辦法。

“陛下,長清知縣和臣八竿子打不着,但是這御史言官也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了。”馮保仔細看過了長清知縣的考成,這是個循吏,這做的事兒多了,有了疏忽,反倒是被御史給抓到了把柄。

這可能也是考成法的弊病之一,系統內耗會加劇。

山東就長清知縣這麼一個典型,去的晚了就抓不到,巡按御史確實吹求過急,但長清知縣是自己事情辦出了差池來。

這次真的是內鬥了,都是爲了升轉。

黃金是不能直接花的,需要先換成白銀,跟現在需要先換成錢一樣,所以皇帝收蓄黃金,是把自己的奢靡享樂換了大明的發展,這是寶鈔即聖恩敘事的主要邏輯。求月票,嗷嗚!!!!!!!!

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請假條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請假條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1013章 朝中的風向,變得越來越窮兵黷武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