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

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

孔夫子的既往不咎,是政治活動的第一基本原則,就是隻看當下,需要把眼前切實的矛盾解決,再論以後從前,處理眼下是當務之急,也是管子說的輕重緩急。

還有一個基本邏輯,就是:多一事,則有一事之擾;寬一分,則受一分之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官僚們做事的基本邏輯,申時行就是出於這種邏輯,纔不願意搭理這些風水大師,因爲理會他們會有更多的麻煩,索性無視。

申時行喜歡端水,就是不喜歡惹是生非,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如果換成了殷正茂、凌雲翼之流,大概會把他們送到礦山裡踏踏實實幹兩年活兒,就不會說什麼龍脈了,開礦最重要的就是從礦苗中找到礦脈大龍;如果換了王家屏,會讓這幾個風水大師生不如死;

換成了王一鶚,這幾個搖脣鼓舌之徒,一定會被明正典刑,其事蹟會被刻在石碑上。

大明各地巡撫裡,辦事最守規矩、最講原則的就是王一鶚,王一鶚因爲是徐階的門生,做事從來不敢逾規,做事有章法,有條例,但大家還都是懷念凌雲翼,凌部堂殺人,但是凌部堂不誅心。

申時行的性格很溫和,他不找這些個風水大師的麻煩,風水大師反倒是變本加厲的找起了申時行的麻煩。

四個風水大師帶着一幫徒子徒孫還有一幫擁躉,總計一百多人,跑到了松江府衙門前,搞起了踞坐!

萬曆末年到順治年間,江南不斷爆發操戈索契的奴變,操戈索契是一種最劇烈的鬥爭手段,還有一種就是踞坐索契,類似於罷工,聚在一起,要求豪強交出他們的賣身契,不把賣身契還了,就不幹活兒。

而四個風水大師是知道如何吸引人目光的,他帶着一幫徒子徒孫和風水的擁躉,把松江府衙門給堵了,要求申時行給個破壞風水龍脈的說法!

“這幾個風水大師這麼大的膽子?還是背後有人?”青浦知縣徐秉正眉頭緊蹙的說道,他被巡撫叫到了府衙商量馳道修建之事,這正好撞到了風水大師們踞坐。

徐秉正覺得非常不正常,這些個風水大師莫不是瘋了!大明可是封建帝制,跑到衙門口鬧事,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被明正典刑。

風水大師不是瘋了,就是背後有人,徐秉正傾向於後者,有人給了他們承諾,鬧得再兇也不會出事。

申時行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第一次處置言官的時候,就曉諭臣工,言:退一步他們就會進三步,一退再退,身後就是萬丈深淵,退?跳下去自殺嗎?”

“後來先生在寫矛盾說的時候,批註:多方利益集體始終圍繞爭鬥,這就產生了矛盾,而利益又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時候,鬥爭就是一步不讓,然而,人的慾望,慾壑難填,猶如饕餮,故此利益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所以鬥爭,無休無止,而鬥爭就是眥睚必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關於鬥爭,皇帝和張居正的態度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不能退讓,絕對不能出讓利益換取一時的寧靜,申時行都沒有出讓利益,沒有退,他根本沒請這些風水大師看風水,但這些風水大師還是打上門來了。

申時行在這一刻,忽然理解了張居正當年教給他的道理。

“我認爲徐知縣所言有理。”姚光啓平靜的說道:“其實稍微想一想,就知道這幫人想幹什麼,一旦衙門抓了人,他們就會讓所有的喉舌一起鼓譟,進而引起更大的動盪,逼迫衙門妥協,逼迫朝廷收回成命。”

“一旦讓他們成功,就像是堤壩上決堤一樣的危險,且難以處置。”

姚光啓想了想說道:“我在京師跟王謙鬥法的時候,就幾次三番試圖用這招,可惜都被王謙給破解掉了,王謙有的時候,做事真的很不地道。”

姚光啓是經驗之談,他真的這麼幹過,只不過都被王謙給巧妙化解。

萬曆三十年,已經神隱了十五年的萬曆皇帝,下詔讓內監王朝,到西山開煤,因爲那年惜薪司內監奏聞皇帝,馬口柴枯竭,本該到柴5萬斤,僅一千三百斤,紅籮廠、易州柴、馬水口、金水口,幾個木柴廠,都是木材虧空告急。

無柴可用,只能用煤炭了。

幹清宮,也就是皇帝的寢宮,在西山有窯井一百二十四座,只不過荒廢日久,王朝前往了西山開煤,結果這掛在皇帝寢宮名下的窯井,已經被人所佔。

王朝在萬曆三十年七月,在皇帝面前狀告:黃大京、王守寬、楊柺子、許近槐等人,欺佔窯井,隱匿窯課,率衆毆打差役。

王朝作爲宮裡的宦官,橫行霸道慣了,東廠的番子,什麼時候受過這種委屈?跑去開煤,被這些地痞給打了!

萬曆皇帝當即下令:這奏內有名人犯,便著廠衛差的當官校,會同內官王朝,督率該地方員役,扭挈前來究問!

廠衛一起出動,抓人!

可這人剛抓到,長安門外,‘滿路擁塞多人,皆黧面短衣,不知其數,呼冤徹天,持揭叩地’,狀告宦官王朝‘公行劫掠,家家戶戶皆受其害’,這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自然不能這麼鬧騰,當時的內閣首輔沈一貫,就把案犯全都放了。

沈一貫最終還是沒有見到萬曆皇帝,但萬曆皇帝還是妥協了,將王朝召回,換成了陳永壽,罷開煤事,改在盧溝橋設立抽分局,抽分煤炭供大內使用。

這件事還沒完,萬曆三十二年,窯民再次‘百十成羣,哀泣於長安門外’,最終萬曆皇帝只能再次妥協,不得不下旨:‘民窯稅課,盡行停免,以昭朝廷優恤根本地方德意’。

姚光啓也會這招,但王謙這個人怪就怪在心狠手辣,他姚光啓敢讓窮民苦力請願的事兒,王謙就敢把這些請願之人領到午門、皇極門去伏闕去!

請願和伏闕是兩個性質,一個是衝着朝廷去的,一個是衝着皇帝陛下去的,王謙敢這麼幹,是知道陛下明察秋毫,窮民苦力真正的訴求可以滿足,在背後惹是生非之人,一個都逃不了,根本就不帶怕的。

王謙這麼鬥法,根本就是耍無賴!

所以,姚光啓在京師跟王謙鬥法,處處處於下風,因爲王謙這個傢伙的跟腳是聖天子,只要不在路線和立場上產生根本錯誤,王謙就是鬧得皇帝雞犬不寧,陛下也不會過分爲難王謙。

申時行思索再三,站了起來說道:“我倒是要看看,他們能把事情鬧多大!大不了就鬧到京師去,鬧到陛下面前去!”

“開府衙,抓人!”

申時行的性格是極其溫和的,也是那種傳統的儒學士,最喜歡折中,你好我好大家好,天下太平,他是不樂意鬧得滿城風雨,在申時行看來,有這個內耗的功夫,還不如多把精力放在生產上,每多造一艘快速帆船,就能爲朝廷每年帶回數以十萬計的白銀收入。

可是這端水大師終於在實踐中發現,想做事,溫和是不可能溫和的,因爲你的溫和,在敵人眼裡就是退讓,就是餒弱!

申時行發飆了,這是他到任松江府,或者說在嘉靖四十一年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後,第一次發飆。

張居正不止一次批評申時行性格過於溫和,但人教人千遍教不會,事教人一遍就會。

申時行終於理解了眥睚必報這四個字,是作爲帝國輔臣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王崇古從來不會放過任何膽敢對他蹬鼻子上臉之人,手段極爲酷烈,比抄家滅門還要可怕,是生不如死,張居正是眥睚必報,陛下甚至有些小肚雞腸,手刃陳友仁、手刃徐階、犬決孔胤林。

姚光啓和徐秉正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鬆了口氣,他們的頂頭上司申時行,哪哪都好,但唯一的問題就是,申時行是個好人。

不當官,是個好人,那自然是人人喜歡,可既然在這天下最大的名利場——大明官場裡打滾,那好人是決計沒好下場的。

惡人仍需惡人磨,當好人是收拾不了惡人的。

這四位風水大師帶來的弟子、擁躉,見府門大開,剛想衝進去,一看衙役魚貫而出,立刻知道大事不好!這些人一看,立刻作鳥獸散,四散奔逃。

申時行開始抓人,風水大師看着衙役撲過來的時候,人都傻了,事情不該是這樣的!都知道申時行好欺負,怎麼這連談都沒談,直接就開始動手了?

經過了十分仔細的盤問,徐秉正想錯了,沒人給風水大師任何的承諾,也沒人給風水大師站臺,就是風水大師覺得申時行好說話,見雜報無用,就跑到了衙門堵門了,結果一向溫和的申時行,突然就開始不當老好人了,搞得風水大師措手不及。

申時行不信,反覆查問了幾遍,甚至讓南衙緹帥駱秉良從百忙之中,抽空詳細調查了一番,才發現,確實背後無人,申時行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行爲,是不是過於溫和,以致於連風水大師都拿豆包不當乾糧?

其實很正常,申時行好說話,但張居正可不好說話。

平日裡大家在規則內鬥一斗就算了,跑到衙門堵門等於騎在申時行的頭上,申時行就是脾氣再好,哪裡能受得了這個氣?到時候引來了張居正的打擊,那纔是得不償失。

申時行又不是跑來跑去的野狗,是張居正的二十二年份的師生,真的往死裡得罪申時行,那就是在得罪張居正。

汪道昆到松江府做巡撫的時候,剛到沒多久,就被‘夜宿良家’了,汪道昆迫不得已,認下了那女子,納了妾室,弄成了一段不光彩的風流韻事,但松江地面的勢要豪右真的不敢這麼對付申時行。

經過了風水大師到衙門堵門之後,上海縣宏源大染坊,突然就有了活兒,接連十幾家棉行,跑到了大染坊下訂,一來大染坊的手藝是真的好,染坊裡工匠,哪都有不傳之秘,畢竟從元朝就有了,是三百年的老字號,沒點獨門絕技,也不能生存到現在,二來自然就是肉食者之間的普遍默契了。

南衙緹帥駱秉良抵達了松江府,這次來松江府主要是爲了稽稅。

申時行都被堵門了,受了這麼大的委屈,要是申時行不做好人了,以風水大師的案子,連坐他們勢要豪右之家,那就是牽連廣衆,甚至不需要風水大師的案子,只要高舉稽稅的大旗,就能把所有豪強折騰到只剩下半口氣。

所以肉食者們,乾脆直接鬆了個口子,不讓申時行繼續追擊,維持一個基本的體面。

袁慎,被遊街了整整十二天之後,終於被皇帝給提走了,在袁慎被遊街的這十二天,松江府四縣的勢要豪右紛紛表示,可以公證勞務合同,但前提是,松江遠洋商行的孫克弘率先完成。

這個要求非常合理,孫克弘是投獻皇帝的皇商,所有人都這麼認爲,而且孫家因爲投獻,在海貿厚利上狠狠的啃下了一塊肥肉來,孫家如果都不肯帶頭去做,證明這政令絕對不得人心。

但孫克弘表示了配合,在三個月內完成。

而殺了家丁的周建仁也被押解入京,只不過袁慎是坐着囚車走的,而周建仁連枷鎖都沒有帶,這是皇帝特別叮囑過的,相比較趙老七趙吉含怒殺人不同,這次周建仁殺袁慎四個家丁的案子,皇帝本人認爲是自衛。

袁慎先不給工錢,還打了看見他出入書寓的學徒,打起來的時候,袁慎作爲工坊主,帶着家丁繼續毆打匠人,才釀成了這個悲劇。

皇帝的這個定性是個人定性,仍然沒有通過法司,但這個定性讓周建仁被押解入京的路上,好過多了,畢竟不用坐囚車,只要周建仁自己不跑,入了京師,頂多參考趙老七殺人案判一個流放。

刑部尚書王崇古是典型的威權信徒,皇帝有意寬宥一二,那王崇古就不得不考慮皇帝的意見。

“別吵了,吵的朕耳朵都生繭子了,坐下,坐下說話!”朱翊鈞看着面前吵的面紅耳赤的兩位大臣,也是一臉生無可戀,萬士和和張居正吵起來了,因爲《大明會典》。

“我還是那句話,太醫院太醫醫治不當,致天崩者,斬不赦!”張居正一甩袖子,最後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皇帝死了,看病的太醫必須死。

萬士和手一攤,十分無奈的說道:“那誰還給皇帝看病?那誰還敢到太醫院做太醫?元輔的想法,是怕太醫院和野心之徒勾結,理所當然,但是人總歸是要生病的,大明會典一旦明文,那太醫院裡全都是庸醫了。”

“停!喝茶!”朱翊鈞大聲的說道:“二位,潤潤嗓子,你們倆都吵了快半個時辰了,不口渴嗎?”

吵架的起因是劉文泰,這個人是成化年間和弘治年間,也就是憲宗和孝宗的太醫院院判,這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憲宗和孝宗都是劉文泰這個太醫院院判手中看病,結果憲宗沒救活,孝宗也沒救活。

最後的結果,劉文泰也只是被流放。

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無從考究,張居正也沒有翻舊案的意思,他也沒有說當年是否有什麼陰謀之類的話,事情已經過去了,重要的是當下。

張居正的意思非常明確,把整個太醫院的命根皇帝的命連在一起,不用心治病,就一體連坐,統統殉葬,寫進大明會典裡,成爲明文。

張居正是《大明會典》的總裁,萬士和是副總裁之一,萬士和修好了太醫院用藥規章,張居正非要加這麼一條,萬士和不同意,這就吵到了皇帝的面前。

之前大醫官陳實功給陛下敲智齒,搞出了炎症風暴後,陳實功都嚇得不敢後續診治了,還是李時珍一直忙前忙後,張居正加這麼一條,日後誰還敢給皇帝看病?

可是不連坐的話,太醫院太醫的確有可能和野心之徒合起夥來,做點什麼。

嘉靖皇帝在給他看好病的許紳死了之後,就整日裡跟藍神仙在一起,自己煉丹自己給自己看病了。

“這世間,果然從來都沒有兩全之法,先生,萬閣老,這樣吧,各退一步,維持現狀吧。”朱翊鈞見二位大臣終於坐下喝茶,他說出了自己的處理意見,有的時候,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智慧。

“人呢,是管不住身後事兒的,誰都管不了,既然管不了,何必徒勞?”朱翊鈞陳述了自己的理由,如果他真的死在了炎症風暴裡,陳實功會是何等下場,只能留給後來者決定了,他對這件事看的很開,維持現狀就是。

至少解刳院還在的時候,片了張四維這個三品大員的大醫官們,就沒有和士大夫勾結的可能。

“申時行在松江府鬧出了點動靜來。”朱翊鈞將申時行的奏疏拿了出來,滿臉笑容的說道:“咱們的申巡撫終於學會了鬥爭。”

申時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想讓所有人都滿意,最後所有人都不滿意,這就是申時行這個人身上最大的缺點。

“臣說過他很多次很多次,他就是不聽,這次被人蹬鼻子上臉了,才終於知道了取捨二字,不容易啊。”張居正頗爲感慨的說道。

江南勢要豪右們都要給張居正一個面子,不敢過分爲難申時行,申時行受點委屈,還得讓步,哄着點申時行,這也導致了申時行其實一直不太明白取捨之道,這次這幾個風水大師,也算是給申時行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朱翊鈞拿出了兩份雜報遞給了張居正和萬士和說道:“咱們的林大師和李大師,又在討論金錢對人的異化了。”

金錢對人的異化的討論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第一次,李贄討論了沒有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窮民苦力,在生產活動中,註定會被肉食者所奴役,肉食者依靠生產資料,可以建立一種類似於主宰的權力,而窮民苦力不得不在市場上,用不公允的價格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這種廉價勞動力的現象,在大明當下極爲普遍。

只有公允纔有自由,而不是有了自由,纔有公允,李贄將自由誕生公允稱之爲兩個謊言。

而現在林輔成和李贄開始了第二次的討論,仍然是金錢對人的異化,只不過這部分的內容,已經不是離經叛道去形容了,根本就是膽大包天。

基於大明現狀,從王崇古被刺殺的案子開始談起,這兩個人得到的一個結論。

金錢對人異化所誕生的畸形權力,沒有家國,金錢沒有家國,金錢的擁有人肉食者,也沒有家國。

這個邏輯非常的簡單,利潤等於剩餘價值,而創造剩餘價值的可以是漢人的窮民苦力,也可以是虜人的底層,也可以是黑番倭奴,肉食者可以不必在意,誰爲他們提供了剩餘價值。

“肉食者對朝廷的不滿,已經像雜草一樣的在蔓延,這是值得警惕的事兒,因爲大明朝廷在阻攔着他們向下無限制的朘剝利潤,面對京營銳卒選鋒,又無計可施的肉食者們,就會動用能夠動用的一切力量,掀起風力輿論,鼓譟窮民苦力。”張居正放下了雜報,重複了雜報中的一句話。

官選官和世襲官也可以沒有家國,只要能夠承擔自己階級向下滑落的代價就可以了,徐璠就跑去了泰西,相比較自己在大明的呼風喚雨,徐璠在泰西做個國務大臣,和一羣蠻夷打交道,這也是一種階級滑落。

如果有的選,徐璠肯定留在大明,但是徐階冥頑不靈。

當肉食者沒有足夠的羽翼能脫離大明的時候,他們是有家國的,因爲他只能在大明獲得足夠多的利潤,他組織生產的產品,只有在大明擁有銷路,這個時候肉食者們不得不有家國,因爲離開了這片土地,就失去了一切。

李贄舉了一個例子,大明有很多的船廠,只有七家擁有生產三桅夾板艦的能力,其餘船廠只有建造二桅舢板的能力,而泰西的商人,不會購買三桅夾板艦和二桅小船,這些船廠的擁有者,就不可能脫離大明生存。

當大明提供了足夠保護,讓肉食者成長到可以順着航路,去世界的舞臺上競爭的時候,大明就失去了價值。

元緒羣島存在着一羣反對遷徙富戶充實京畿政令的反對派,他們之所以能夠遷徙到元緒羣島,完全是因爲大明開海政策支持,也是因爲他們在大明汲取了足夠多的養分。

“林輔成和李贄這兩個筆桿子的觀點,非常的犀利,鞭辟入裡。”張居正看着桌上的雜報,做出了正面的評價,這倆人當個意見簍子真的很合適。

張居正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要阻止白銀外流,同樣要阻止番人入明務工。”

非我族類必有異心。

在國朝上升的時候,掌控的資源足夠的多,不管是誰,都能獲得比較滿意的份額,自然是其樂融融,而在國朝國力下降的時候,掌控的資源不夠分了,不管誰都不會滿意,那這些個入明的番人,就是禍亂的根源。

張居正也不是危言聳聽,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教訓,亦思巴奚戰亂。

元至正十七年,波斯人爲主的亦思巴奚軍,在泉州發動了叛亂,建立了亦思發汗國,一直到十年後的至正二十六年才徹底平定,中國最繁華的泉州港毀於戰火之中。

從林輔成和李贄的聚談中去思考,很容易得到這兩個政令的方向,大明實在是太自由了,在大明汲取了養分,居然能帶出去,簡直是不可思議。

“具體要怎麼做,禮部擬個章程出來就是。”朱翊鈞將這件事交給了萬士和,萬士和從一開始就喊,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禮部也醞釀了許久了。

張居正面色古怪的說道:“今年松江府原定快速帆船船塢七個,七月已經完成,年底之前,能達到十個船塢,也就是說,明年起,快速帆船的產能能達到十艘;兵仗局奏聞,今歲年底之前,每年軋印銀幣產能將提升到500萬枚,大約在明年年中,能完成650萬枚的預定目標。”

“陛下,朝廷定下的目標,有些保守了,這是廷臣們忽略了規模擴大,量變引起質變的原因。”

矛盾說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其中就討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量變引發質變,矛盾說已經橫空出世十二年,但在運用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忽略一些因素,朝廷對目標制定的保守,就是如此。

“不不不,先生,朕以爲保守一點好。”朱翊鈞搖頭說道:“目標定的太高,就一定會急功近利,生產是物質的,需要遵循踐履之實,目標定的稍微高一點,指不定鬧出什麼幺蛾子事兒來。”

朱翊鈞並沒有忽視規模效應,他就是故意設立了一個不是太高、可以完成的目標,不是爲了鬆弛感,而是防止大明官僚們的倍之和擴大化。

官僚要破壞一個政令的手段,其中最霸道的就是倍之,朱翊鈞這種威權皇帝,對這種事也沒有好辦法,只有一個字,殺。

“臣謹遵聖誨。”張居正聽陛下一說,甚至有點後怕,這些年,在考成法的高壓和他的威權之下,官僚們都老老實實,讓張居正險些忽略了倍之這個霸道手段。

張居正發現,皇帝心中對文官的警惕之心,從來沒有一刻放鬆過。

“泰西最近流行那個大明教怎麼回事兒?呂宋總督國姓正茂上奏疏說,好多紅毛番的商船,要來京朝聖?”朱翊鈞面色極爲難看的說道。

他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成了大明教唯一正神!

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
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