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

朱翊鈞對王謙的執行力感到驚訝,直接就奔着孫繼皋去了,而且還做成了案例,這個案子相當的典型。

孫繼皋不僅被舉辦了,而且,他的銀子還被掏空了,這就不得不說孫繼皋的外室買精紡毛呢的事了。

wωw. тt kдn. ¢ ○

尋找外室的過程自然不必多言,誰掌控了京師的三姑六婆,誰就掌握了外室的名單,這是王謙的核心技術,而王謙對三姑六婆的掌控,用的手段無外乎威逼利誘,而這次,王謙瞄準了六婆中的穩婆。

王謙之所以將三姑六婆的圈定到穩婆,也就是接生婆這個職業,是爲了篩選外室,但凡是能給老爺生下一兒半女的外室,必然是老爺的心頭好、掌中寶,所以才讓外室生下孩子來。

京堂的老爺絕大多數都是進士出身,從鯉魚躍龍門之後,這身份便高貴了起來,多少人對他笑臉相迎,多少人對他阿諛奉承?缺少外室這一個獻媚之人?所以佔據了主動權的一定是老爺。

那能生下孩子的外室,在老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這外室生孩子,老爺可以冒着天大的干係,一旦被科道言官給抓到了,決計不可能善了。

王謙的招數,其實並不稀奇,就是一個剝皮見骨之術罷了,找的是外室的麻煩,打的還是老虎。

“孫繼皋啊,你最終還是來到了這一步。”朱翊鈞看着跪在地上的孫繼皋,嗤笑了一聲,語氣裡帶着一些嘲弄,這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孫繼皋以爲自己做的天衣無縫,但還是被王謙抓住了破綻把他給辦了。

“萬曆三年四月起,你一共聚斂了二十四萬五千兩銀,這次科場舞弊,你直接收了十七萬兩,你這個狀元,做的不虧啊。”朱翊鈞手裡握着一個賬本,人證物證書證俱在,鐵證如山,容不得孫繼皋抵賴。

“罪臣該死,陛下饒命啊,陛下,饒命。”孫繼皋沒有狡辯,因爲在天牢裡,趙夢祐已經把朝廷查到了的物證給孫繼皋看了一遍。

朱翊鈞搖頭說道:“其實範應期和王家屏二人,在萬曆二年也收錢了,但是他們沒辦事,你但凡是隻收錢,不辦事,也落不到這個地步,明白嗎?”

萬曆二年會試時候,大明還沒有開始反貪,那麼範應期、王家屏二人,只收銀子不辦事,就算不上是科舉舞弊,這種拜師禮,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範應期和王家屏斷然不會退錢的。

朱翊鈞想起那兩位的嘴臉,都不知道說什麼好,站着把錢貪了這種事,真的是盡顯讀書人的本色。

但是孫繼皋該死就該死在,他不僅辦事,而且非常盡心竭力,多大的膽子,敢從貢院往外送考題?這次中了進士的十五人,就是孫繼皋的功勞。

“既然把你提領到了文華殿,你那些個髒事,你認罪了,也要昭告天下的。”朱翊鈞拿出了卷宗說道:“今次,就來給你好好掰扯一下,有勞緹帥了。”

“臣遵旨。”趙夢祐走了出來,開口說道:“昨日,都察院、吏部、刑部出駕貼,請陛下硃批下印,查辦孫繼皋科場舞弊案,昨日將一應物證、人證、書證,呈送御覽,都察院、吏部、刑部、大理寺無異議,現在進行公示。”

“紅珊瑚七株,浙江仁和學子夏應轍贈,作價四千五百兩白銀。”

趙夢祐讓人擡上來了一顆紅珊瑚,七株成林,爲鳳凰巢,也就是說,只有湊足了七棵珊瑚才能引來鳳凰,等重超過了黃金,即便是闊綽如同皇帝,紅珊瑚這種東西,也都是拿來做成首飾佩戴,而不是如此奢侈的將七株做一個盆景觀賞。

到了韃清,對珊瑚,尤其是紅珊瑚的追捧超過了歷代,皇帝掛的珊瑚朝珠、后妃領飾、朝冠、百官的頂戴上的頂珠,都是紅珊瑚做的。

“赤金鍊一百二十七條,江西吉安學子楊茂等人所贈,作價一萬六千二百五十六兩。”趙夢祐又讓人擡上了兩口箱子,裡面放滿了赤金鍊。

“是銅嗎?”朱翊鈞一聽是赤金鍊,這大銅鏈子,怎麼這麼貴?

“是足金,純正的金,早在西漢時,宗親都準備酬金,就是純度極高的黃金作爲祭祖之物,多數以金餅爲樣,金餅大多數中間凹陷,是爲了分量絲毫不差。”張居正聽小皇帝詢問,立刻站了出來解答問題。

皇帝本人節儉,對於奢靡之物,不太瞭解,還以爲趙夢祐搬出來的赤金,是大明當下語境下的黃銅。

青銅、黃銅剛燒出來的時候,和黃金的顏色很接近了。

“是朕沒有見識了。”朱翊鈞聽聞張居正解釋,才恍然,這怪張居正,張居正在鑄錢事上,總是用赤金代指黃銅,這奢靡之物上沒見識,也是張居正平素教導不講這玩意兒。

西漢時金餅的純度在99%,這是有實物的,而這幾條金鍊子,純度顯然超過了99%,這代表着大明強悍的冶煉技術,黃金提純,那可是個技術活。

“紫英蟬十二隻,作價,無價。”趙夢祐又拿出了一套蟬來,讓朝臣們共同見證。

“朕知道紫英就是紫菜,可以和海帶一起防止大脖子病,但是海帶在山東等冷海種植,而紫菜要在浙江等海域種植,紫英甩秀湯,朕很喜歡喝。”朱翊鈞看着那十二對蟬,滿是感慨的說道。

紫英甩秀湯就是紫菜蛋花湯,蛋花甩進去做成的。

張居正俯首說道:“紫英是一種硬玉,比玉還要硬。”

“這東西從何而來?”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臣不知…”張居正陷入了知識盲區,他對玉石奢靡之物,其實研究不深。

“從緬甸宣慰司而來,是少見的上等好物,腹地罕見,市面無價。”趙夢祐解釋了一下,這十二隻蟬的來源趙夢祐還在追查,但可以肯定,是從緬甸過來的硬玉。

“陛下不可。”趙夢祐看皇帝要伸手要拿那幾只蟬,觀賞一下,緹帥從來沒有如此慌張,甚至咆哮文華殿,阻止陛下觸碰那些東西。

趙夢祐面色焦急的和張宏耳語了幾聲,張宏瞪大了眼才知道這東西的用途。

“孫繼皋外室趙巧娘,自瀆之物。”張宏小心的解釋了這東西的來源,他的聲音很低,只有皇帝能夠聽到。

朱翊鈞眨了眨眼,猛地縮手,還退了一下,這麼奢侈的玩意兒,居然是用上面的花紋自瀆的?

“咱大明的讀書人啊,在玩樂這件事上,總是能給朕開開眼,厲害啊。”朱翊鈞讓張宏端走這玩意兒。

趙夢祐只是沒有公開此物用途,但是朝臣們都不糊塗,趙夢祐那麼慌張,甚至不惜違背糾儀官儀禮,不讓陛下碰那十二隻蟬,即便是已經洗乾淨了,但還是晦氣。

朝臣們議論紛紛,反應各異,有人在吃瓜,有人在驚呼奢靡,有的人則看起來有些心虛,大抵是看着孫繼皋,像是在照鏡子,孫繼皋玩的這些東西,相當一部分的朝臣,顯然玩過。

他看了半天,才意識到,這東西,大抵是個紫色的翡翠。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趕緊拿下去,同時他也奇怪,這十二隻蟬到底是怎麼玩兒的,是都塞進去,還是前後各六個?應當是前後都塞,畢竟孫繼皋。

“白玉盤三片,無錫顧氏顧憲成贈,作價,三萬五千兩白銀。”趙夢祐又拿出了三個白玉盤,這東西是個正經東西,價值很高,朱翊鈞拿起來看了半天,判斷其沒有使用價值,只有交換價值。

朱翊鈞就跟好奇寶寶一樣,看着趙夢祐呈送的各種奇物,朱翊鈞還真的沒見過這些東西,跟剛入城的鄉巴佬一樣,十分好奇。

前些年,內帑窮的當褲子,沒什麼寶物,這兩年有錢了,皇帝又不喜歡這種東西,張居正還天天勸節儉,宮裡自然沒有采買什麼奇珍異寶,駱秉良抄家的奇貨,都在南衙撲賣掉了,也怪不得大明皇帝沒見識。

朱翊鈞嘖嘖稱奇,這裡面他就認識一件,龍涎香,這東西他親眼見到過,還是殷正茂在呂宋捕鯨搞到了一塊大的,送到了皇宮裡。

鮫油本來是長明燈之物,可是陛下把鮫油都拿去當潤滑油,潤滑機械了,鮫油便不能再當燈油了。

作爲皇帝,他要是奢侈,那是臣子們不可想象的奢靡,但他要是不肯奢侈,也可以過得很是清貧。

“都是些無用之物,就沒點有趣的,孫繼皋啊,你爲什麼沒有田契呢,有個幾萬畝田,大明百姓又能多出來萬餘百姓不用顛沛流離了。”朱翊鈞看完了所有的物證,除了奇珍異寶金銀之外,居然沒有太多的田契。

孫繼皋知道皇帝、元輔在清丈,自然不敢侵吞田畝,這些東西的價值很高,也很保值,等到朝中不再清丈還田,再慢慢的變現買地纔是正途。

孫繼皋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審時度勢,知道眼下不能兼併田畝,會被張居正摁在地上摩擦。

但是他又不是那麼的聰明,不知道貪墨,科場舞弊,會被大明神劍海瑞給斬殺,或許孫繼皋這類的人,其實從心底裡瞧不起海瑞這樣的清廉臣子,瞧不起,自然就會有輕敵。

而孫繼皋的判斷是對的,海瑞這把神劍,在反貪這件事上,手段的確不多,可是王謙手段層出不窮,這不,一下子就把孫繼皋給擡到了文華殿來當衆羞辱了起來。

對於朱翊鈞而言,這些玩意兒入了內帑也是放着落灰,弄到皇莊去賣掉便是。

孫繼皋面如考妣的呆呆的看着這一切,緹騎們掘地三尺的本事,真的很厲害,把他藏起來的財貨,全部都起了出來,還拿到了文華殿上,公之於衆。

他不僅要死,而且要屈辱的死掉。

他的故事會編成話本、戲文、,最後被人唾罵千年。

“海總憲,給孫繼皋在朝陽門外的快活碑林,立一道高高的碑,把他犯的事兒寫清楚,省的日後有人說朕薄涼寡恩,苛責士子。”朱翊鈞對着海瑞說道。

話本、戲文、還是其次,這個朝陽門外的快活碑林,纔是皇帝殺人誅心之地,死之後,還要無數次被人談起,每科舉人入京、外官回京,都要來到快活碑林去。

以顧憲成爲代表的一大堆給孫繼皋送禮的無恥文人,一律被革除了功名,其子孫宗族五代,不得科舉。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懲罰,再重點,那就是宗族永世不得恩科。

大明就有這麼一家,被太祖高皇帝親自下旨,永世不得參加恩科,那便是泉州蒲氏。

南宋末年,忽必烈兵臨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南宋皇帝太后投降,而這個時候,宋朝仍然有大量宗室在泉州逗留,而被南宋朝廷倚重的泉州蒲氏,選擇了投降胡元,大肆屠沒南宋宗室,成爲了忽必烈手裡的一把刀。

南宋朝廷對不起南北百姓,但是絕對沒有對不起泉州蒲氏。

朱元璋登基之後,特別下旨,禁絕蒲氏科舉,昌盛了兩百餘年的泉州蒲氏,徹底煙消雲散,其宗族弟子,皆改姓逃亡。

朱翊鈞對科舉舞弊的學子,進行了頂格的處理,五代不得科舉,意味着,這十五人家中,將會斷絕將近百年的時間,獲得權力的機會,那他們家的弟子,只能託名改姓到旁人家中,無論是誰接受這種改名,都要承擔朝廷問責的壓力。

大明對於科舉舞弊的處置,可以參考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

科場舞弊歷代都不少有,弘治八年,南衙舉人龍霓,替都察院總憲金澤之子金逵代考,相繼考中了舉人進士,民間多譏諷其:有錢使得鬼推磨,無學卻使人頂缸;寄與南京言路者,好排閶闔說彈章。

最後這件事還是到了正德年間,武宗皇帝和這個金逵奏對,發現這個傢伙,口不擇言,不能任事,這一追查就把替考的人給找了出來,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把金逵的功名褫奪,流放邊關了。

在萬曆四十四年,其實也發生了一次離奇的科場舞弊案,一個名叫沈同和的文盲考中了會元,最後的處置也只是把沈同和和替考之人革除了功名,流放邊關。

孫繼皋的行爲太惡劣了,別人整個替考也就完了,他直接搞泄題,他要死,共謀之人要流放,功名要革除,宗族也躲不過去。

“陛下饒命啊。”孫繼皋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請罪,頭都要磕破了。

朱翊鈞玩味的看着孫繼皋問道:“你還有什麼要交待的嗎?朕給你個立功的機會。”

朱翊鈞很好奇,孫繼皋到底哪來的膽子,瞧不起他這個小皇帝很正常,但是瞧不起張居正,這得多蠢才能覺得能躲得過張居正的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恩科,會試錄用進士,恰好比歷年多了15個,申時行、呂調陽,到底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顯然張居正收到了什麼風聲,也一直在調查,只不過是王謙的動作更快,趕在了張居正的前面。

朱翊鈞給了孫繼皋一個機會,立功的機會,小皇帝壞就壞在這裡,這個立功的機會,可不見得能讓孫繼皋活命,但是聽起來,像是隻要交待清楚,就可以活。

孫繼皋罕見的掙扎了一下,仍然是不停的磕頭,求皇帝饒命。

“拉下去吧。”朱翊鈞知道,孫繼皋不會交待了,他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就是交待什麼,若是沒有實質性的證據,那孫繼皋就是罪加一等的攀咬。

孫繼皋沒有證據,他咬不到任何人。

朝廷做事有法度,但是有些人做事就不是那樣溫和了。

孫繼皋被緹騎們拖走了,他仍然在大聲的求饒,但是沒有人爲他說話,科場舞弊對於大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能接受的,這是個龍門,不是誰家的私門。

今天是大朝會,朱翊鈞的手摸向了奏疏,臣子們猛地打了個顫兒,陛下每次大朝會摸奏疏,大多數都是在罵人,而且罵的不帶髒字,罵的很難聽。

“漕運總督吳桂芳回京敘事,宣來覲見。”朱翊鈞笑着對馮保說道。

“宣,漕運總督,吳桂芳。”馮保吊着嗓子,大聲的喊道。

吳桂芳是掛都御史京堂官職,前往地方巡撫,他的官銜是京堂官,但是他的派遣是漕運總督,所以,他仍然是外官的範疇,而這次吳桂芳回京,正好碰到了大朝會,朱翊鈞特意宣見一番。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吳桂芳十分恭順的行禮。

“愛卿平身。”朱翊鈞的笑容很陽光,絲毫不像是剛纔對孫繼皋窮追猛打的樣子,似乎那個樣子不是他一樣,大明影帝朱翊鈞變臉的速度,比翻書還要快。

吳桂芳詳細的奏稟了海運漕糧之後,大運河的漕運諸事。

吳桂芳的意見是:五年內,將漕糧運送的重擔,交給海漕,將河槽的運力釋放出來,溝通南北商貨,海船太貴了,而河船的運力大也安全,運漕糧的四個月釋放出來的運力,將會讓大運河煥發生機。

而吳桂芳提到了一個朝中其實很少有人提及的點,那就是漕幫的危害。

這條運河之上,盤踞着一批以漕幫爲號的幫派,他們佔據了碼頭,分成了五個派系,而這個五個派系,和各種民間宗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河漕不在,這些漕幫的財源就徹底斷了。

運河不運糧也要運其他的貨物,這漕幫不還是這樣趴在河船上吸血嗎?

在朝廷的眼中的確如此,所以張居正在主持海漕之事的時候,並未談及這個。

吳桂芳則在奏疏中,詳細的闡述了其中的基本邏輯,這些漕幫,他們的財源一共有兩個,一個是糧船過境的時候,從糧船上謀利,老鼠糧,就是給他們的糧;第二個則是勢要豪右。

更加明確的說:這些個漕幫全都是大戶人家豢養的狗,一旦失去了糧船之利,這些漕幫養了那麼多人,吃不到嘴裡,就會咬到主人,那麼要漕幫死的就不只是朝廷,還有勢要豪右。

那麼整飭運河沿線河寇之事,就變的順理成章了起來。

張居正,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他對漕幫這個生態位的生存並不是非常瞭解。

吳桂芳彙報運河諸務,是他回京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則是屯田。

“這屯田六議,吳愛卿好好講講?”朱翊鈞對吳桂芳的屯田令很是好奇。

吳桂芳思索了片刻俯首說道:“第一,則是定分轄,各州府縣界限不明,權責不明,出了事就是互相推諉,朝中近來丈量田畝,也在勘測地理,臣以爲,清丈、屯田第一要務是清楚權責,找誰問責。”

“第二,則是請撥各府州縣屬預備倉谷,以裕開墾之資,打井取水,也是要把井打出來,屯田墾荒,窮民苦力無以爲繼,墾荒則必有投入。”

朱翊鈞聽聞,略顯無奈的說道:“江西最近鬧了蝗災,潘巡撫上奏,第一件事是請斬掌糧官,各府州縣預備倉谷,空空如也,甚至鬧出了火龍燒倉的情景。”

吳桂芳已經聽說了這件事,潘季馴這個老好人,在江西直接變成了凌雲翼,不是沒有原因的。

吳桂芳俯首說道:“所以要定分轄,這各省道常平倉左佈政負責,倉谷缺失,則左佈政失察;各府預備倉谷空倉,則各知府擔責;各州縣倉空,則各州縣知縣擔責。”

“吳愛卿所言事,朕聽明白了,愛卿繼續說。”朱翊鈞真的聽明白了這兩件事的聯繫,原來吳桂芳所言,是環環相扣的。

翻譯翻譯就是糧倉一把手負責制。

大抵就是:你轄區內的糧倉出了事,朝廷調度賑濟,調不出糧來就掉腦袋。

黃清表示要給錢糧度過墾荒田畝低產量期,侯於趙說要給路費,吳桂芳說要給開墾之資,這就是成本,朱翊鈞跟張居正不止一次提到過,一個政令,如果不談成本,那就要立刻反對,談了成本,那才值得一看。

毫無疑問,吳桂芳的奏疏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奏疏。

吳桂芳再次俯首說道:“第三,則是仿國初法,以府州判縣簿爲治農官,專治農事,其未設農官者,即以管糧官兼之,各衙門不得差委本官,不許營求別用,歲終考覈三年、六年、九年課最者升級。”

“治農官、管糧官,宜熟讀《農說》,而且要在回朝述職時,至寶岐司考校。”

《農說》是寶岐司司正徐貞明,長期彙編歷代農書並且結合實踐的一本農業刊物,治農官、掌糧官卻不懂糧、不懂種地,他治什麼農?掌什麼糧?

而且考成三六九三年,吏員升轉官身。

“好!”朱翊鈞眼神越發明亮,笑意越發濃烈。

吳桂芳突然甩了甩袖子,鄭重其事的跪在了地上,大聲的說道:“第四,則是召集流民給田,開墾無力者,官給牛種,次年還官三稔。納役原主歸認,不許告爭。”

“就是說召集了流民讓他們墾荒,耕種不力的人,治農官要給耕牛和種子,三年還清牛的錢,至於流民原主,自認倒黴,不得告官爭搶。”

吳桂芳此言一出,羣臣皆是議論紛紛,彼此都掩飾不住的震驚。

大明的失地農戶、城中游墜,是縉紳的奴隸,而吳桂芳此言,就是說,召集流民給田耕種,原主不得告爭,就是恢復失地農戶、城中游墜的民戶身份。

一份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馮保見狀立刻甩了甩拂塵,而糾儀官們,立刻頓挫手中鉤鐮槍,拉長了音調,齊聲說道:“肅靜。”

朱翊鈞等朝臣們安靜下來,纔開口問道:“吳愛卿啊,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臣知之,臣老矣。”吳桂芳再叩首,他是正德年十八年出生,現在已經五十六歲了,說不定哪天就死了,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臣以爲甚善。”張居正聽聞立刻表態,對吳桂芳的諫言表示贊同。吳桂芳入京後已經去全楚會館和張居正商量過了,張居正的態度就是要做,必須要做。

“臣以爲此條,民之所向。”王崇古立刻站了出來,表示了贊同,多少兇案,都是因爲這種強人身依附的奴隸關係造成的?作爲刑部尚書,雖然王崇古總是不務正業,但刑部的事兒,的確歸他管。

葛守禮看着王崇古,笑容滿面,晉黨在他走後,決計不會出現太多的紕漏了,至少王崇古會審時度勢,張居正活着的時候,王崇古決計不會跟張居正作對。

至於張居正之後?那麼遠的事兒,誰又能看的清楚?

“吳愛卿免禮。”朱翊鈞示意吳桂芳平身奏對,這本奏疏到這裡,才僅僅第四條罷了,他同意吳桂芳所言,並且決定把這本屯田奏疏,真正的執行下去。

吳桂芳卻抗旨不尊,仍在地上跪着說道:“第五,則是荒蕪田地,則無主之地,各從所便,聽民告認。”

吳桂芳知道自己的發言容易引起誤會,俯首說道:“荒蕪田畝,不再有主不是他老劉家、老李家、老趙家、老王家的私產,聽民告認,則是誰種着荒田,則誰是田主。”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啊。”朱翊鈞聽完之後,由衷的說了一句。

吳桂芳不是張黨,他只是走到了現在,仍然沒忘記自己當初拼命考中進士的本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多少人,走着走着就忘記了,自己爲何出發?

吳桂芳沒忘。

他的這本奏疏,可謂是擊中了權豪縉紳們這個階級的根本利益,生產資料的田產和生產工具的百姓。

張居正的清丈、還田、屯耕,是緩解大明主要矛盾的政令,而吳桂芳的奏疏,是清丈還田令的延續和補充說明。

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1018章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行所爲皆爲正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
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1018章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行所爲皆爲正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