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

王家屏和範應期聽聞小皇帝給了一個臺階,都是長長的鬆了口氣,再待下去,怕是不能呼吸了。

他們二人恭敬行五拜三叩首禮,俯首說道:“臣等告退。”

這種要命的話題,還是讓張居正來說吧!

小皇帝這些問題,都極爲刁鑽。

兩位學士,當着這麼多糾儀官、展書官、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宦官的面,把當年早已定性的高拱題爲《特陳緊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的《陳五事疏》拿出來翻案。

他們沒那個勇氣,更不敢給小皇帝兜售高拱那些理論。

這馮保到李太后那邊不需胡言亂語,只要如實稟報,王家屏和範應期第二天,都得因爲右腳踏入了官署而被罷免。

這大明的編制極爲緊缺,一個坑三四個人等着上崗,這要是倒了,再想起復,難如登天。

當帝師,不僅僅有真才實學,出來混,看的是實力。

張居正的身份是先帝臨終時的輔國大臣,是接受了先帝遺命教育輔佐皇帝。

張居正也是大明首輔,他的門下有軍、政、戶、綱憲言官,有些話,有些事,有些道理,張居正作爲帝師可以講,但是王家屏和範應期不能講,他們沒有那個身份。

王家屏和範應期走出了文華殿,彼此都露出了劫後餘生的表情,楊博如何怪罪,二人不知道,但是這要是舊事重提,把高拱那個《陳五事疏》拿出來說,那明天就得倒黴,而且是倒大黴,倒血黴!

高拱有先帝遺命在身,這陳五事疏上奏,換到了回家閒住,王家屏和範應期說這事兒,只是回家閒住的下場嗎?

王家屏和範應期從文華殿出來,直接走向了文華殿對面的文淵閣。

文華殿對面的文淵閣的格局,是和皇宮別處不同的。

文淵閣本爲大明皇帝藏書所在,這藏書臨水最爲安全,故此得淵字,這裡的琉璃瓦是黑色的,水五行屬黑,寓意遠離大火,黑色的瓦片和大明皇宮的明黃色琉璃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文淵閣面闊六間十丈,深不到五丈,高兩層。

廊柱爲綠,窗欄爲紅,在金水河汩汩的流水聲中,王家屏和範應期硬着頭皮讓中書舍人通稟後,走了進去。

文淵閣內,正中是首輔的位置,而側面並排放着閣臣的書桌,次輔呂調陽正和張居正商量着朝中之事,中書舍人和小黃門將奏疏抱到半間房去讓司禮監批紅。

司禮監的衙門在文華殿旁,只有半間,極爲狹小,大明皇宮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零半間房,這半間房就是司禮監的太監們辦公的地方。

“張閣老。”王家屏和範應期見禮,略顯尷尬,不知如何開口。

張居正有些悵然,他一共就偷懶偷了一刻鐘的時間,兩位能言善辯的學士,便沒有頂住陛下的火力,跑來求助了。

“二位來意,我已知曉,我立刻就去,二位回官署吧。”張居正沒有讓兩位學士開口,皇帝的那些問題,他有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張居正站了起來,向着文華殿而去,侍讀學士徐貞明一路上,跟張居正講明白了剛纔殿上發生的事兒。

“臣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見禮,而後端着手開口說道:“陛下所惑,其實不難。”

“臣有《陳五事疏》呈奏陛下。”張居正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奏疏,遞給了張宏,張宏呈送陛下御案面前。

馮保大驚失色,這是要做什麼?

難道張居正也要學高拱?

高拱那也是五事疏,你張居正也來個五事疏?!

但是馮保看來看去,張居正面色如常,他最終還是決定稍安勿躁,聽聽再說。

這是一封很長很長、行文非常正規的文言正字奏疏,只有句讀,沒有標點,不是俗文俗字,但朱翊鈞還是能看得懂,他看了許久,一邊看,一邊用鉛筆做好了筆記。

“第一事,皇帝御門聽政。”朱翊鈞看着文華殿的雕欄畫棟,確定自己已經在聽政了,這是當初高拱陳五事疏,大明晉黨和閹黨決戰之後,鬥爭之後的結果。

小皇帝的日常格外詭異,朝臣在下面吵,皇帝在上面讀書、聽政。

但這是不成文的規矩,現在成文了。

張居正這第一事,並不是說讓皇帝必須常朝,或者勤勉到像太祖高皇帝那般一日三朝,早朝、午朝、晚朝,聽政專指大明皇帝到文華殿來參加廷議,哪怕不說話,只是聽一聽,朝臣們在議論什麼。

聽政的話,朝臣們也能看得到陛下。

極爲勤政的朱元璋也沒想到,絕對想不到他的子孫當皇帝,還能搞出不上朝這種花活來,便沒有在《皇明祖訓》裡做出具體的規定。

張居正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是讓皇帝到常朝來,聽聽二十七廷臣,到底在幹些什麼,哪怕是不說話也好。

馮保卻鬆了口氣,皇帝到文華殿聽政,那是應該的,馮保也不怕,他代表的是皇帝跟廷臣們撕扯,皇帝陛下對馮保的《氣人經》做出過極高的評價。

“第二事,疏議必期於有終。”朱翊鈞說到了第二事,就直接樂了。

張居正的第二事其實寫得很長,引經據典,勸勉皇帝以勤爲本,又批評了一番很多奏疏被留中不發,導致國事不能正常流轉。

這第二條總結來說,就是所有的奏疏應批盡批。

張居正的意思很明確,哪怕皇帝在上面畫個圈,打個叉號,那也算批註了,也不要留在宮中不做批覆,於國不利。

“第三事,召輔臣面廷臣。”朱翊鈞說到了第三事兒,面色有些嚴肅,張居正這第三事兒,就是國朝有大事應當召見輔臣商議,而且要面廷臣,廷臣一共就二十七個人,不能避而不見。

廷臣有資格面見皇帝,若是請求覲見,皇帝應見盡見,很多事當面說清楚,小人讒言便不能進了。

大明廷臣們一共有二十七個人,文武皆有,若是不見臣子,中間就得隔着司禮監說話,這就容易有間隙,導致君臣誤判,君臣不和,天下不寧。

“第四事,諸事應議,不議處置,必有差錯。”朱翊鈞說到了第四件事兒看着張居正有些奇怪,這第四事,皇帝一答應,豈不是張居正自己給自己套了個籠頭?

這第四事的核心,就是每件事必須經過廷議,這廷議有文有武,有五軍都督府武勳、有六部尚書、侍郎、有綱憲言官、有司禮監、內帑太監,各方各派各有立場,要在各方立場中,折中出一個辦法來。

這每事必議之後,才能推行,那張居正還怎麼獨斷專行?

“第五事,京察三年期,君握六法四格掌銓選。”朱翊鈞讀到了第五事兒,發現張居正是真的狠。

太祖高皇帝定京察大計,就是由皇帝發起,由吏部主持對京官的考察,本來是三年一次,後來正統年間改爲了十年一次。

再到了明孝宗的弘治年間,京察大計改爲了六年一次,但是京察的方法方式,改爲了自陳疏,就是自己稽察自己,六年寫一份工作總結遞給皇帝就行,每到了京察的時候,大臣高聲疾呼自己德不配位幹得不好拼命辭職、皇帝則溫言良語死活不讓。

這京察大計就變成了鬧劇,對京官的考察,就變的名存實亡了。

明孝宗,屬實是鬨堂大孝了。

而張居正所說的六法,是指從六個方面,四個角角度去罷黜升遷官員,三年一次。

六個方面分別爲:無爲、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對應的是官場上六種不良風氣,尸位素餐、玩忽職守、戀權不去、有疾不能視事、人浮於事、無才無能。

四個方面分別是:守、政、才、年,操守、政務、才華和年齡,對應的也是四個方面的績效考覈,分爲三等,權重各有不同,主要以政務爲主。

第五事,是考成法在京官之中的具體體現和延伸。

魚肉縉紳的海瑞和徐貞明、馬一龍都那般下場,張居正在幹什麼?在用具體的考覈辦法,來考覈京官,他在魚肉官僚,而且是大明權力中心的京官。

這麼做,死後真的要被口誅筆伐點天燈的!

“元輔先生不怕嗎?”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陳五事疏—張居正版》問道。

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
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