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

還田的確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

王朝更替、歷代革故鼎新,其實都是從生產資料再分配上做文章,都是如此,沒有任何例外。

生產資料再分配,本身就是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通過實踐總結出來一套行之有效,解決系統性危機的辦法,每一次的浴火重生,每一次的涅槃,都王朝伴隨着,或者說是爲了讓生產資料再分配。

這次的浙江還田,本質上是大明皇帝用放寬海貿條件,用海外利益交換了勢要豪右的妥協,當然價格上,要低很多很多,本來十頃田就可以換條船或者船證,但到了浙江還田,變成了二十五頃才能換到。

這些船,這些船證,最終是要出海尋求利益的,除了官船,很少有船隻前往太平洋的對岸,更別說泰西了。

所以,大明還田的代價,還是由海外夷人、倭奴、黑番等等種植園裡的奴隸們進行承擔。

皇帝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付出了真金白銀,還進一步放寬了海貿的條件和門檻,皇帝付出了部分皇權和皇帝本人的身後名,奴隸貿易和種植園經濟,日後要挨的罵,堆起來,怕是比泰山還高。

讓王崇古沒想到的是政策制定、再到政策推行,皇帝的目的是威罰,執行層面也沒有出問題,但浙江有着非常強勁的經濟韌性,只要政策可以執行到底,浙江就可以獲得發展的機會。

相比較腹地,浙江的自然稟賦、地理條件,還是有太多的容錯機會了。

而且率先一步,浙江率先完成了生產資料再分配,就獲得了先機,別的地方,再想超過浙江,那恐怕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還田,部分勢要、鄉賢,是比較配合的,並非一致性的反對。”朱翊鈞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一言難盡的說道:“只是侯於趙,寫了個名冊。”

朱翊鈞將侯於趙搞出的還田名冊,這份名冊是有些危險的名冊,不太方便傳播的那種,葉向高自然看出了陛下的爲難,沒有動筆繼續寫。

侯於趙對浙江還田積極程度,分成了五個等級,某種程度而言,皇帝可以按着名冊進行抓人。

第一級,爲忠君體國,人數最少只有一成不到。

大部分爲多年的海商,他們不僅主動還田,還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宣講朝廷政策,對抗一些風力輿論,還主動遊說同族、姻親還田,遊說一次不成,還要遊說兩次三次,並且最重要的是進行幫扶。

部分士紳對出海牴觸,不是認爲商賈低賤,不是認爲出海是亡命之徒的選擇,而是沒有路子,既不知道怎麼經營海貿,也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別人賺錢十分羨慕。

而這些新興資產階級,就做了這個領路人。

海商們集體推薦還田換到的船隻,掛靠松江市舶司,而非寧波市舶司,寧波市舶司被普遍描述爲,不是特別方便。

第二級,爲聖德感化,這類人只有兩成不到。

就是對還田、海貿持有觀望態度,畢竟朝廷今天開海,明天禁海,這損失就不是虧可以去形容了,只要禁海,轉型的士紳就只能做走私海商了。

經過遊說、被人引領有了門路後,開始投獻。

聖德感化,之所以和聖德有關,還是因爲相信春秋鼎盛的大明皇帝的信譽,陛下說話是真的算話,這麼多年,連陛下批註的四書上的承諾,都在堅決履行,更別說公開聖旨承諾了。

第三級,爲左右搖擺,這類人最多,超過了五成。

不知道是不是要還田,不願意跳出自己舒適圈,踏入前途未卜的領域,就選擇觀望,再看看,尤其是看看陛下的承諾,是否算數,答應的船證、船契會不會如期兌現。

這些船隻全都是內帑、國帑、浙江地面共同給造船廠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只不過皇帝下章要船廠督造的價格,和民間的價格又不是一個價格了。

第四級,爲被逼無奈,還田是不想還田的,但死也是不想死的,朝廷的刀子就懸在腦門上,德清蔡氏就是典型,蔡正平是堅決反對還田的,他就想當個清閒地主。

除了軍兵的刀子過於鋒利之外,種地的收益以及經濟形勢的改變,出於對自身階級向下滑落的擔憂,這些士紳,不得不遵從了朝廷的政令,進行了還田。

第五級,則是死不悔改,首鼠兩端,不肯遵從政令廢除賤奴籍身契,假意答應還田,暗地裡對抗朝廷政令,逼迫得田佃戶長租、用薄田代替良田還田、利用錢莊發高利貸大肆兼併等等。

對於和皇帝逆行的第五級,侯於趙的態度是這就是敵人,手上但凡是沾了血的就殺,手上不沾血就流放到呂宋、舊港、元緒羣島、金池總督府。

侯於趙把這些和皇帝逆行的傢伙,全都當成蠻夷來剿滅。

“這侯於趙的作風,怎麼那麼像來俊臣?”王崇古看着侯於趙列出的一堆名冊,有些緊張的說道。

侯於趙和大唐酷吏來俊臣可太像了,羅織名單和罪名,這確實是有些嚇人了。

“來俊臣什麼貨色,也能和侯於趙相提並論?侯於趙就是喜歡和人逆行而已,還田這麼大的事兒,他一釐銀子沒貪,如此並論,這不公允。”朱翊鈞立刻維護起了侯於趙。

緹騎對侯於趙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侯於趙沒有利用還田令,大肆斂財,甚至對所有賄賂之人進行了調查。

侯於趙的邏輯有的時候真的很怪,但又很合理。

在他看來,但凡是來行賄的,一定是做了虧心事,有一些心裡存着避禍心思想法的人,給他送錢,反倒送來了一腦門的官司,被查了個底朝天。

“這第五級死不悔改者侯於趙已經查辦了,那第四級逼不得已的,要不要抓?”張居正看着手裡的名單,問出了一個讓皇帝、首輔次輔、大將軍都比較爲難的問題。

按照一般的發展規律,羅織好了名單,下一步,就是按冊抓人了。

要被分到第四級,是有幾個必須要滿足的條件,這些人,真不是過一天是一天的日子人,而是滿心憤恨,並且付之於行動。

包括但不限於,散播朝廷白沒田產謠讖、鼓譟佃流氓力對抗還田、催繳兩次補繳稅賦、利用自己在朝人脈掀起風力輿論等等。

這些條件全都符合,纔會被歸類到第四級的被逼無奈,在可抓可不抓的範疇。

“朕藉着仁和的一把大火,連坐了整個浙江,以較低的價格收了他們的田產,還不允許人有些怨言,發點牢騷?田也還了,朕前腳剛把船給兌付了,後腳,就把人家門給抄了,朕如此出爾反爾,天下誰還信朕?”

“密切觀察吧,反跡不彰,就不抓了。”朱翊鈞在抓還是不抓之間,選擇了還是,一來,信譽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想要建立,難如登天。

“而且侯於趙有點怪,他可以區分敵我,這多少有點神奇,就像這次蔡徐爭鬥,他就判斷對了,而且不止一次,倒是有點像孫大聖的火眼金睛,能看得出是人還是妖。”

“他總是能精準的判定這個人的敵我,朕比較相信他的判斷,朕是南巡來浙江,不是常年在浙江,他既然判斷不是敵人,朕要抓人,是拆他的臺。”朱翊鈞詳細解釋了下爲什麼不抓。

二來,他不想當好壞不分的唐三藏,侯於趙在打妖怪,他這頭兒四處給侯於趙樹敵,這種專門給下屬增加難度的上司,是極爲可惡的。

朱翊鈞比較相信侯於趙對立場的判定,他遇事,可以快速判斷敵我,而後去做事,在遼東他這麼做,在浙江他還是這麼做。

“確實有幾分難言的古怪。”王崇古領着官廠,還督辦鼎建大工,他和窮民苦力接觸較多,百姓裡面是有壞人的,如何從百姓裡面區分出好人和壞人,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正如王崇古在他的爲官之道,五步蛇的自我修養裡講的那樣,要對羣體保持同情和關注;也要對個體保持警惕和距離;

而侯於趙這個人怪就怪在了,他可以精準的區分敵人還是朋友,哪些是必須要打倒的,哪些是可以容忍的,哪些是可以團結的,哪些是必須要支持的。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這個問題,大抵會困擾人一輩子,在任何事裡,都要弄清楚這個問題。

侯於趙做到了。

有一個十分神奇的案例,杭州府羅木營有個把總,姓吳,叫吳尚文,乃是臨安吳氏的大少爺,吳尚文的父親和祖父,屬於那種典型的劣紳。

是十分惡劣的劣紳,吳尚文的原話說:

我打小就吃帶血的米,我家是臨安坐地虎,我爺爺最喜歡活埋不交租、不還錢的佃戶,我爹手裡養着夥地痞土匪,誰不聽話就直接衝進家門打砸搶,男的殺了,女的拉回寨裡!

老土匪生小土匪,老佃戶生小佃戶,老家奴生小家奴,如此生生不息,爺爺父親,在臨安縣,縱橫四十餘年,無人敢管,連知縣都不敢管。

知縣不敢多問,要不這稅賦誰來納?這衙役誰來養?這勞役誰來徵?辦事誰來牽頭?

萬曆十三年,陛下要平叛,嚇得爺爺要上吊自殺、嚇得我爹要投河,結果衙役把爺爺從上吊繩上救了下來,把我爹從河裡撈出來,弄清楚後,斬首示衆了。

這等手上沾滿了血債的勢要豪右,被侯於趙給抄家了,而吳尚文當時在杭州羅木營裡做把總,包括閻士選在內,所有人都建議侯於趙也把吳尚文抓了,以絕後患。

你侯於趙抄家滅門,留這麼個餘孽,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侯於趙沒有聽從建議,他沒有抓人,還讓吳尚文回臨安縣去了,讓吳尚文主持臨安縣還田。

所有人都覺得侯於趙要吃大虧!這和放虎歸山,沒什麼區別。

吳尚文在他爺爺、他爹被斬首示衆後,回到了臨安,親手把原來屬於他家的田,全都還了,還把臨安幾家豪奢戶叫到了家裡,逼着他們還田。

閻士選不懂,還跑去詢問了下還田事,藉機問吳尚文究竟爲何會如此選擇。

吳尚文說他有個好母親,他母親禮佛,每次他爺爺、父親製造殺孽的時候,母親就哭,還要在佛龕前不停地念經。

從小,他就一次次親眼目睹那些罪惡,作孽太多是要遭報應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後來,吳尚文的母親,不明不白的死了,吳尚文的父親、爺爺都被斬首了,都不知道母親爲何死了,是吳尚文自己不敢問,若是聽到親爹殺了母親,吳尚文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該活着還是死去。

從母親不明不白死後,吳尚文對吳家沒有了任何的認同,直接跑到羅木營投軍了。

這田還了,吳尚文才覺得身上的罪孽輕了幾分,吳尚文仍在羅木營,每年出巡,修橋補路修堤挖渠,才得了片刻安寧。

吳尚文覺得自己活着就是罪人一個,因爲從小開始,他就在‘吃人’了,他打熬身體的米麪糧油,全都是百姓的骨血。

吳尚文長大這些年,吳家光是放高利貸,把佃戶逼到自殺,沒有一百也有九十戶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家可是一點都不積善,也不積德,積的全都是累累血債。

吳尚文說,他其實很怕,當初江南鬧出了操戈索契之事,吳尚文就怕的不行。

遇到一些士紳鼓譟佃流氓力鬧事,侯於趙就把吳尚文派去,吳尚文出面,對着人羣直言不諱,大聲喊:誰反對還田,就讓他到我家做佃戶!

這一句等於是讓人下十八層地獄,吳家這等臭名昭著的劣紳,這一句話,甚至比聖旨還管用,到吳家做佃戶,真的和下地獄沒兩樣了。

本來挾民自重的士紳,就這樣,因爲吳尚文的背叛,稀裡糊塗的失去了他們最強的一張牌。

被挑唆的佃流氓力,他們怕家主,更怕吳家人,說吳家父子二人吃小孩的腦袋。 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卷宗,這樁樁件件,都是些不忍猝讀的悲劇,他無奈的說道:“吳尚文的父親和爺爺,不吃小孩腦袋,這是謠傳,但吳尚文的母親,確實是吳尚文的父親,親手打死的。”

吳尚文不敢弄清楚的真相,侯於趙弄清楚了,寫在了案卷中。

吳尚文的父親、爺爺作孽的時候,吳尚文的母親不敢勸,就不停的唸經,念得吳尚文父親煩了,就打死了,沒有任何積怨,也沒什麼別的吵鬧,就是佛龕砸死的。

知道這事的人不多,侯於趙沒告訴吳尚文。

“當真是畜生。”王崇古看完了案卷,嘆了口氣。

“這侯於趙到底是怎麼想的?吳尚文他都敢用,王一鶚、周良寅,陛下還看了十年之久。”張居正也是嘖嘖稱奇,侯於趙這個先對立場進行判定,確實有點弔詭。

比閻士選克上玄學,還要古怪一些。

“朕下次見了他,問問他吧,也讓他傳授下經驗,朕也學一學。”朱翊鈞很早就注意到了侯於趙這種神奇的本事,在遼東的時候,他就已經將這種本事,用到爐火純青了。

侯於趙站在朝堂中央,看一圈,然後給朱翊鈞一份名單,哪些心懷叵測,哪些明面上忠君反而悖逆,哪些是值得費心思團結,哪些可以信任。

這種敵我判斷的神技,對於皇帝而言,不要太好用了!

“侯於趙是戶部定好的人,這次浙江事了,可以讓他回朝做少司徒了。”張居正提出了建議,讓侯於趙再進一步。

做了事就要進步,要不日後沒人給皇帝做事了。

“臣以爲善。”王崇古倒是頗爲贊同。

戚繼光欲言又止,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朱翊鈞自然看了出來,笑着問道:“戚帥有什麼想法?這裡就這幾人,不會傳到外人耳中。”

“其實臣覺得他去做少司馬也是可以的,畢竟在遼東督軍這麼多年,馬騎得不錯,而且也幫着寧遠侯做了很多的事兒,沒侯於趙在遼東,寧遠侯不能把田開到黑龍江去。”戚繼光倒是覺得,侯於趙去戶部做勾稽,有點屈才。

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對戎事極爲重要,作爲大將軍,戚繼光其實更看好侯於趙履任兵部。

“戶部支錢糧,兵部遴銳卒,這樣吧,讓他去戶部,再領總督京營軍務好了。”朱翊鈞選了個折中的法子,給侯於趙加擔子。

侯於趙身上還有件事兒,那就是遼東農墾局。

這個農墾局對大明而言,重要程度甚至比西域還要高,遼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水泡子排乾淨了,就可以種田,哪怕是一年一熟,也可以供應北方糧食。

南糧北上損耗極大,但遼東糧食充足,對北方各鎮而言,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有需要,朱翊鈞甚至可以接受李成樑回遼東做土皇帝,也要把遼東墾出來。

說什麼工業化,說什麼生產關係轉變,沒有農業,都是扯淡。

天底下就沒有一個國家,農業沒搞好,就把工業搞起來的,連後世的倭國,都是五星天皇麥克阿瑟,發動了土改,才釋放出了農戶來。

“如果力有未逮,還是以農墾局爲主。”戚繼光認可陛下的折中方案,兵部尚書不是非侯於趙不可,可這農墾局,還是得侯於趙親自來。

“那侯於趙日後入閣呢?先生、次輔,以爲他能入閣嗎?”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農墾局的重擔,一個戶部尚書恐怕壓不住。”

“侯於趙賢能,但就是他那個脾氣,陛下得寬容他一些。”王崇古倒是覺得侯於趙入閣沒問題。

侯於趙入閣,唯一問題,是皇帝怕是得多次寬宥了,侯於趙說話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頂撞陛下他可能都沒意識到自己錯了那種人。

侯於趙與人逆行,很多時候,都是如此,這事兒,明明不對,憑什麼不能說呢?

比如他當初就覺得首級功不合理,軍兵們、將帥們,甚至兵部諸公,都覺得不合理,但就是沒人說。

侯於趙就說了,提出了五等功賞法。

“農墾局弄得好,他就是天天氣朕,朕也只能容他,農墾局弄不好,朕就是力保,恐怕也惹非議。”朱翊鈞稍微猶豫了下,才說道:“朕昨日做了個噩夢。”

“朕夢到朕在皇極殿,殿內、殿外丹陛廣場,站滿了大臣,這些大臣每一個人都長着無數腦袋,每一張腦袋上有無數張臉,每一張臉上有無數張嘴,每一張嘴裡有無數個舌頭,這些舌頭同時在讚美朕。”

“連冉淑妃都嚇壞了,連連請罪。”

朱翊鈞真不是胡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那天,蔡樹常告訴陳末,這侯於趙可能貪墨了船證、船契,朱翊鈞就做了這個夢,在夢裡,他躲着那些個舌頭,可到哪裡都是陛下聖明的稱讚。

朱翊鈞斬那些舌頭,那些個舌頭斷了就長,朱翊鈞知道是夢,但就是醒不過來,冉蕙娘真的被嚇壞了,叫也叫不醒,還把王皇后找來了。

王皇后到的時候,還把御醫給叫了過來,李時珍年歲已高,不便隨行,陳實功、吳漣、龐憲三位大醫官一起到了。

說來也怪,王夭灼一到,叫了兩聲,朱翊鈞就醒了,除了滿頭的汗,沒別的異常。

三位大醫官會診,望聞問切,確定皇帝無恙,就是心事過重。

朱翊鈞其實真的非常擔心,蔡樹常聽說的消息是真的。

侯於趙算是他的心腹大臣了,是萬曆維新的少壯派,侯於趙要是藉着還田事,大肆斂財,破壞了浙江還田局面,這種心腹大臣背叛的感覺,朱翊鈞是無法接受的。

若爲真,朱翊鈞覺得自己這疑心病還得加重些。

幸好,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

“咦!”王崇古打了個冷顫,連連擺手說道:“陛下這個夢,太嚇人了!”

“臣要不要來守宮門?”戚繼光聽聞陛下如此噩夢,給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守宮門。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就經常做噩夢,只有讓秦瓊和尉遲恭守門,說是噩夢,大抵是防止有人造反,畢竟玄武門事變裡,玄武門守將常何就是唐太宗的人,而且是玄武門能成功的關鍵人物。

“那倒不必。”朱翊鈞笑着說道:“朕就是惱怒,殺不了那些怪人,斬不斷那些怪舌而已。”

“臣遵旨。”戚繼光俯首說道,他一個大將軍去守門,陛下更睡不着了,萬一這個大將軍想做皇帝了呢?

“陛下,隔幾年還是南巡一次爲好,國事繁累,這南巡也算是休息下。”張居正給出了一個建議。

陛下的心事,多數都是國事,還是抽個空休息下比較好。

張居正很清楚的知道,陛下是個有血有肉的活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像表面上那麼冰冷,像個無情的政治機器,只不過是肩扛日月社稷所繫把陛下變成了這樣。

這次朱翊鈞召集了元輔、次輔、大將軍議事,主要是就是決定是否對浙江方面減田賦、是否要抓捕第四級名冊之人、侯於趙的人事安排等事兒。

王崇古詳細查看各方奏疏,最後補充說道:“大明要應對一個新的危機了,人口爆發增長,這是機遇,更是挑戰。”

浙江人口增長變得明顯了起來,尤其是緹騎在鄉野之間走訪,發現幾乎每家都有孩子出生,有的是背在背上,有的是在家中,有的則是村頭樹下,婦人坐在石頭上,或者抱着孩子,或者看着孩子。

人口爆發增長,對當下大明是大好事,但人口過多對大明而言,也不太好。

人口大爆炸、生態全崩潰、小冰川氣候、田土完全被兼併、生產資料被壟斷、朝堂昏亂、民亂四起、兵禍肆虐,這幾座大山壓下去,恐怕會造成中原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幕出現。

朱翊鈞倒是覺得,可勁兒的生就是了,實在不行,都帶着三寸團龍旗貼出海去,孽債都算他一個人的。

皇帝無能,喂不飽百姓,爲了防止內壓過高,把皇帝的龍椅掀翻了,只能如此了,朱翊鈞是封建皇帝,他有自己的侷限性。

朱翊鈞在大臣們走後,宣見了侯於趙,說明了情況。

“老趙啊,你準備下,等來年開春就回京,戶部左侍郎。”朱翊鈞恭喜了侯於趙,作爲久經考驗的封建帝國戰士又進步了。

侯於趙面色猶豫,他不是要糾正陛下,他姓侯這件事,寧遠侯這麼叫,慢慢的大家都這麼叫了,他想了想說道:“陛下,要不,容臣在浙江再待五年時間?”

侯於趙不想進步,甚至當面拒絕皇帝本人。

這麼多年,沒人敢拒絕朱翊鈞!

“哦?”朱翊鈞一愣,這侯於趙還沒入閣,就開始跟皇帝對着幹了!這是傻,還是赤子之心?

“浙江地面還田恐怕還有反覆,這就跟種地一樣,墾出來,不好好種,太浪費了。”

“腹地的這些官員,都有些怕事兒,就是膽子大的申時行,也是前怕狼後怕虎,臣都不知道他們怕什麼,臣就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行就回遼東種地去。”侯於趙說明了自己的理由。

侯於趙不會和朱紈一樣自殺,他只會把敵人種到地裡去堆肥。

從遼東回來,他發現這些個腹地的官員,個個都是規矩一大堆,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給自己套了一大堆的枷鎖。

侯於趙就完全不同了,他跟李成樑身上學了點匪氣,其實他覺得在遼東種地,比在腹地勾心鬥角要好太多了,便沒有什麼顧忌了。

浙江地面還田可能會反覆,還可能出現還鄉匪團,這纔是侯於趙最擔心的,但凡是出現了還鄉匪團肆虐,那代表浙江還田失敗了。

“其次就是寧波遠洋商行了,這些商總、船東,有問題。”侯於趙眉頭緊蹙的說道。

“什麼問題?具體說說。”朱翊鈞眉頭一皺問道。

寧波遠洋商行連浙江人都不是很喜歡,理由是不太方便,真的只是不太方便那麼簡單?恐怕不然。

侯於趙頗爲肯定的說道:“臣也不知道,臣就是覺得,他們立場有問題。”

“老趙啊,你爲什麼覺得他們有問題呢?”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感覺。”侯於趙給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就只是感覺。

朱翊鈞清楚了,這是個天賦怪。

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
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