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

戚繼光作爲奉國公,大明武勳第一人,自從萬曆元年被封爲遷安伯後,就開始和文官保持足夠遠的距離。

在他被封伯後,張居正讓遊守禮在大庭廣衆、衆目睽睽之下去請戚繼光,就是讓戚繼光和過去文官門下的身份做切割。

戚繼光把全楚會館的腰牌還給了遊守禮後,就再沒自己一人去過全楚會館。

在主少國疑的時候,戚繼光和張居正這對文武沒有篡位,那之後就再沒可能。

戚繼光和太子現在的接觸,非常良性,萬一皇帝有什麼意外,大將軍和元輔就是大明帝國最好的輔國大臣。

而皇帝有可能會發生一些沒人想看到的意外,比如疾病、比如刺王殺駕、比如落水、比如怠惰。

朱翊鈞回到通和宮開始處置今日的奏疏,他先是翻動了一下奏疏上的浮票,有些疑惑的問道:“朕給熊大記了功,言官上奏反駁了沒?”

“沒有,陛下,熊廷弼在密疏裡提到了他爲什麼要殺俘,但在奏疏裡、捷報全都沒有提及。”

“這科道言官知道爲什麼要殺這些畜生,自然就沒人再纏着不放了。”馮保解釋了下其中的原因。

言官也不是倭人出身,阻止熊廷弼記功,主要是爲了殺俘不祥,是爲了勸君上仁恕之道,而不是爲倭人說話。

在文華殿上,戚繼光突然提前離開,這場風波,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當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後,言官們立刻選擇了閉嘴。

不是識時務,要是熊廷弼早點說明原因,言官不會阻攔給熊廷弼記功,殺一羣畜生和殺俘是有區別的。

大明言官經過了十八年的整頓和不斷的人才遴選,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食人的畜生不是人,殺也就殺了。

熊廷弼和石見銀山的文官之所以語焉不詳,沒有說的那麼清楚明白,也是不想勾起大明痛苦的回憶,這很容易導致情緒上激化,引起羣情激奮。

熊廷弼不想給朝廷帶來麻煩,在不合適的時間,發動一場不太合適的滅倭戰爭。

朱翊鈞處置着各項奏疏,山東、江左、江右、廣東、湖廣,所有規劃馳道已經全部開工,朝廷的白銀已經開始灑向各地,朱翊鈞覺得這次馳道的修建,非常不順暢,遠不如之前京師五龍馳道、綏遠馳道、隴開馳道修建順暢。

很快,朱翊鈞處理了數本奏疏後,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工黨目前沒有權威人物居中協調各方利益,導致了哪怕是朝廷給銀子,馳道修建也是諸事不順。

“宋神宗發動了三十五萬大軍,五路伐夏,西夏已經陷入絕境,因爲爭功,五路分歧不斷,彼此拆臺,甚至派兵阻攔彼此的前進,最後缺少統一指揮,最後弄了個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朱翊鈞看着桌上的奏疏,面色凝重。

沒有了王屠戶,朱翊鈞要吃一段時間帶毛豬了。

宋神宗五路伐夏,是北宋國勢巔峰時候的遠征,留下了許多的歷史教訓,明明足夠強,甚至可以平推的戰爭,打成了一個笑話。

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實,五路伐夏的五路將軍,全都是平級,因爲重文輕武的原因,才這麼做,就是爲了彼此制衡。

這麼幹,別說打仗了,光吵架都吵不完。

在之前王崇古身後事的風波中,有一部分人總覺得:不是王崇古,也可以是別人,這官廠,離了王崇古,還不轉了嗎?!

情況比預計的還要糟糕一些,皇帝沒了王崇古這個肱股之臣,就是花銀子,這馳道修起來,也是磕磕絆絆。

馮保看着面前的奏疏,低聲說道:“陛下,李世達的反水,他帶着人,對王家屏、文成公的攻訐,影響非常的惡劣,本來文成公走後,工黨就必然會陷入一段混亂的時間。”

“李世達這麼一鬧,分歧更加嚴重,甚至有人人自危的趨勢。”

朱翊鈞的手在桌上不停的敲動着,思考了良久,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對着馮保說道:“下章刑部,給李世達辦個加急,其餘案犯秋後問斬,從速。”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他贊同陛下的做法。

工黨現在的混亂,有極大原因是人人自危,沒人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李世達案所影響,所牽連,而從速從快對李世達進行斬首,代表着到此爲止,不會過分瓜蔓連坐,有利於工黨的快速穩定。

“宣凌次輔、周良寅和王家屏來。”朱翊鈞又下了一道命令,工黨這三巨頭,不能自己掐起來。

王家屏沒有在王崇古死後立刻就搶位置,他在等,等工黨和晉黨完全切割。

工黨身上的晉黨底色實在是太濃郁了,王崇古走了,王家屏要等着切割完成,纔會走馬上任。

凌雲翼年紀很大了,他是回京救火的,王家屏等得起,王家屏又不是李世達那樣的蠢貨。

朱翊鈞和三個臣工開了個小會,時間不長,不到半個時辰,就把事情確定了下來。

三人之中,凌雲翼最適合做那個權威人物,快刀斬亂麻,快速穩定局面,梳理、協調各方關係。

凌雲翼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溝通湖廣和廣東地方官員溝通,讓京廣馳道動起來,在修建的過程中,聽取各方的訴求,解決各方利益衝突。

周良寅的主要任務管理北方這些營建的官廠,而王家屏的主要任務是安撫正在失去權力的晉黨舊人。

失去了王崇古的庇佑後,舊人哭,新人上,歷來如此。

在這段時間,王家屏要協調人事關係,更加明確的講,他負責狗鬥。

朝廷做事的邏輯和民坊不同,朝廷做事的邏輯是先搞定人,再去做事;而民坊、公司、企業這些集體,是先做事,自然就把人搞定了。

之所以會有前後差別,是因爲朝廷更加臃腫,更加複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無數的個人利益和訴求、無數的羣體利益和訴求,千絲萬縷盤根交錯,讓人理不清、捋不順、剪不斷,稍有動作,就會觸及到一大羣人的利益。

憑什麼讓個人或者集體,爲了‘更加偉大的利益’放棄自身利益?

而且每個人、每個羣體的立場不同,哪些利益,是更加偉大的利益,各自的看法完全不同。

在朝中做事,但凡是先做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做着做着,自己就從多數派變成了少數派,最後被打倒,被清算,被扣一堆的屎盆子。

而且不搞定人,就想做事,很難很難,有些人他做事的本事不大,但壞事的本事可一點都不小。

比如武清伯李偉、李文全、李文貴,他們折騰寶鈔,沒折騰多少銀子,險些把寶鈔的信譽擊穿。

所以朝廷做事,是一定要先搞定人,在搞定人的過程中,找到最普遍的共識爲切入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張居正在開啓新政考成法之前,也是先把楊博搞定,逼着楊博同意了考成法後,纔開始推行。

當民坊的規模足夠龐大,牽扯到的利益相關方足夠多,個人、羣體的利益和訴求,多到錯綜複雜不好梳理時,這種臃腫和臃腫帶來的種種問題,也會在民坊身上快速爆發出來。

朝廷的官廠有人貪,民坊就沒人貪了?

朝中確定了座次後,下面人才方便站隊,工黨有些風波,但問題並不嚴重,仔細梳理,這次的風波會慢慢平息。

朱翊鈞等到三位重臣離開後,才繼續處置奏疏,他看着面前這本奏疏,猶豫了下,最終還是硃批准許了。

自從王國光致仕後,戶部一直只有張學顏一個人挑大樑,本來少司徒這個位置,是留給侯於趙的,等侯於趙忙完了浙江還田就回京做少司徒,可是侯於趙自己不回來。

從去年冬天起,關於少司徒誰來做,朝中就廷推了數次,最終確定了四川巡撫何起鳴。

何起鳴是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四十年從知縣開始做起,剿過匪、辦過學、治過黃河,在隆慶二年何起鳴成爲了順天府丞,這個位置很關鍵,但這一年,何起鳴上疏彈劾高拱‘京察大計’名爲京察,實則排除異己。

倒高派沒鬥贏,何起鳴只能致仕歸鄉。

萬曆元年,他被起復去了貴州,萬曆五年又去了湖廣,萬曆十年去了山東,萬曆十五年去了四川,這十幾年時間,何起鳴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清丈、計畝均糧、釐清賦稅。

自萬曆十五年起,他在四川搞營莊,搞得風生水起。

這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循吏,而且沒有非常明顯的黨派,如果有的話,也不至於在地方兜兜轉轉十八年了。

“那就讓何起鳴做少司徒吧。”朱翊鈞硃批了這次的人事調動,侯於趙有的等了。

朝廷的坑就這麼多,你不進步,其他人就會進步,再等,不知何時。

奏疏不過夜是朱翊鈞對自己的要求,奏疏處置完之後,朱翊鈞伸了個懶腰,才懶散的靠在椅背上,看起了各色雜報,《逍遙逸聞》的南洋遊記,又一次更新了。

這次,南洋遊記沒有講道理,而是講故事。

種植園是個等級森嚴的封閉小社會。

最底層的是各種奴僕、力役,這些力役一天要幹七個時辰的活兒,天不亮就開始,沒有勞動報酬,只有勉強吃飽的口糧,農閒的時候甚至只有土豆燉豆子,動輒被打罵。

懶惰鞭,偷盜主人斷手。

管理這些奴僕的是把頭,管這些把頭的是大把頭,能做到把頭、大把頭,基本就能見到莊園主了。

力役裡面有一種很特殊的力役,地位高於普通奴僕,和把頭相當,那就是馬倌,這些馬倌管畜生,這種植園裡,牛馬驢騾的待遇,可比奴僕要強得多。

把頭、大把頭、馬倌,通常都用漢人,實在缺人缺的厲害,纔會用夷人,用夷人,對莊園主不安全。

呂宋棉蘭老島有個種植園主叫崔世友,此人是福建人,在老家時候也是窮苦出身,這出了海,十幾年時間終於和同鄉一起在棉蘭老島立足,有了一萬畝地的種植園。

這一朝得勢不饒人,崔世友平素裡對下人極其狠厲。

崔世友的一匹好馬病死了,崔世友怒不可遏,打死了馬倌,馬倌的兒子接替了這位置,釘馬掌的時候,故意少釘了釘子,崔世友乘車出行,馬失前蹄,車翻了,崔世友也死了。

崔世友的兒子報了官,因爲馬倌的兒子,早就跑了,不依靠朝廷的力量,根本找不到人。而呂宋總督府只是受理了案子,沒有下海捕通文,因爲馬倌和他的兒子都是漢人。

呂宋總督府用的是大明律,大明律只管漢人,崔世友打殺馬倌,按照大明律要抵命,而馬倌兒子選擇了仇殺,如果他還在種植園,那衙門肯定要辦,但人跑了,衙門就直接不管了。

這事兒還有後續,這馬倌的兒子後來成了海寇,在萬曆十五年,馬倌的兒子帶着三百海寇,連續攻破了七個種植園,大火燒了足足六天,還是下雨,大火才熄滅。

馬倌的兒子最終被呂宋水師給剿滅了。

但,自萬曆十五年後,再沒有莊園主,苛責漢人的事情發生了。

“全是輸家。”朱翊鈞看完了這個故事,林輔成沒講道理,但最終的結果是多輸。

總督府損失七個種植園的賦稅,崔世友死了還被人滅了門,而馬倌死了,馬倌的兒子做了海寇,也被總督府給剿滅了。

一個很有趣的案子,因爲按照鬥爭卷的解釋,這個案子客觀的反映了秩序誕生的全過程。

普天之下,寰宇之內,任何的秩序都是從鬥爭中誕生,而非道德。

一個集體,從一家一戶,到一個工坊,一個產業,一個朝代,想要長期穩定的持續下去,它就必須要能有效的,將自己集體內各個階級之間衝突,控制在不至於毀滅彼此的範圍內。

要想實現這種控制,就必須把所有利益關係納入一定的‘秩序’之內。

所以,秩序本身,是彼此鬥爭和彼此妥協的產物,而非之前人們以爲的道德。

崔世友、馬倌、馬倌兒子的反擊、七個種植園的滅門慘案,表面上看是由一匹馬病死了引起的鬥爭,到最終莊園主們不再苛責漢人的秩序。

儒家崇尚道德誕生秩序,比如赫赫有名的天人合一就是典型的道德誕生秩序,但從中國漫長的歷史來看,道德從來不能誕生出秩序。

馮保早就看完了這篇雜報,低聲問道:“陛下,臣愚鈍,那種植園裡的倭奴、夷奴、番奴、遊女這些也被苛責,而且朘剝更加狠厲,爲何沒有在鬥爭和妥協中,誕生新的秩序呢?”

陛下的第三卷寫的很好,非常好的解釋了大明種種現象,但陛下的鬥爭卷,似乎也不是完全普世。

崔世友殺死馬倌,算是暴怒失手,但崔世友殺死的奴僕,不要太多。

馬倌的兒子會反抗,可是這些奴僕,爲什麼沒有大規模的反抗、顛覆種植園經濟的暴動呢?

“有鬥爭纔有妥協,這些力役奴僕,連自己都不拿自己當人看,只想着彼此拆臺,出賣別人獲得利益和地位,唯自強,有新生,他們都不肯自救,指望神仙下凡嗎?”朱翊鈞解釋了這個現象。

殷正茂和殷宗信都是《優勝劣汰論》的擁躉,他們認爲漢人就是比夷人要高貴一等,而他們的所見所聞,又不斷的補足了這種優勝劣汰的證據,從南洋的種種事項來看,這些夷人沒有血性。

沒有武器,沒有體力,種植園裡的奴隸是無法反抗的,在一個絕對自由的世界裡,看不見的大手作用下,社會的總體秩序和規則,會向着榨乾這些奴隸最後一絲力氣去發展。

農忙的時候兩頓飯,農閒的時候一頓飯,土豆燉豆子。

活着已經是傾盡全力了,再加上海島環境的封閉,奴隸想要反抗,很難很難。

按矛盾說而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但這條鐵律,在種植園精巧的制度設計下,完全失效了。

“陛下,臣倒是覺得,可能是因爲宗教和阿片。”馮保提出了另外兩個十分具體的、客觀存在的,阻礙反抗共識誕生的工具。

宗教給了人虛妄希望,去追求那遙不可彼岸,阿片腐蝕人的身體和意志,給了短暫的虛妄極樂。

“你講的很有道理。”朱翊鈞聞言,十分確信的點了點頭,肯定了馮保的想法。

絕對自由的世界,是個悲慘世界,至少在萬曆年間,這句話因爲生產力不足,是成立的。

萬曆十八年四月,京師迎來了春天,皇帝有了他第六個皇子,皇后在十八年四月初二生下了六皇子,但百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因爲宮裡沒有發下大吉盒。

這代表着,很有可能有意外發生,這非常危險,百官生怕自己一擡頭,腦袋上面有個死字。

從皇長子朱常治開始,無論宮裡有皇子還是公主,都會發大吉盒,告訴朝臣們孩子叫什麼名字,也讓大家沾沾喜氣。

這次已經有了明確消息,皇后生子,卻沒有大吉盒發放,很容易讓人無端聯想,張居正幾次想問,都沒敢問。

但很快,百官們就鬆了口氣,因爲四月七日宮裡透露出了消息,周德妃生下了七皇子,朝臣們猜測,要一起發,大吉盒裡有兩枚銀幣,兩次合到一次,符合皇帝一貫尚節儉的性格。

能省就省。

可是很快,百官們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並且變得忐忑不安了起來,張居正實在是忍無可忍,去了通和宮面聖,詢問皇帝陛下,爲何還不發大吉盒?!

張居正離開通和宮的時候,是非常輕鬆的,顯然沒有什麼意外發生,但張居正沒有解釋具體緣由。

終於,在四月十五日,宮裡有傳來了消息,冉淑妃生下了個公主。

至此,皇帝陛下終於發了百事大吉盒。

八分盒,裝着不同的乾果,正中間放着兩枚銀幣,三次並一次,每一盒立省四枚銀幣!

對於節儉這件事,朝臣們也見怪不怪了,只要宮裡不出事就行。

五皇子名叫朱常河,六皇子叫朱常洪,六公主叫朱軒嬋,兩位皇子、一位公主,都是母子平安,確實有意外,朱常河稍微有點黃疸,但很快就痊癒了。

負責接生的是解刳院女官吳漣,這位年近五旬的大醫官,不僅僅是負責接生,也負責所有皇子的飲食起居,這些年,孩子們都健康茁壯的成長了起來。

“陛下新納的妃子莊妃千歲,算算日子,也快臨產了,南巡好啊,還是得南巡!”凌雲翼到全楚會館拜訪張居正,說正事之前,還是先說了喜事。

這個四月喜事連連,去年被陛下納進宮門的顧眉生,五月份就到了臨產期,一次南巡四個子嗣!

平日裡,陛下忙於國事,子嗣不算少,但絕對算不上興旺,只有南巡的時候,陛下才有空閒時間。

“下次南巡在萬曆二十二年。”張居正也沒有隱瞞凌雲翼的意思,皇帝南巡會形成一個長期制度,而不是臨時起意,沒事也要南巡,這是開海之後的必然。

黃浦江行宮修的那麼富麗堂皇,就是爲了迎接聖駕。

“元輔,我這次來,是因爲京廣馳道而來,湖廣地面需要緊密配合,我只是有些擔心,我自己去信,說服不了他們。”凌雲翼說明了這次來全楚會館的意圖。

他需要張居正幫助協調湖廣地方的關係,湖廣是張居正的老家,楚黨的老巢。

“好說,正好,這次修馳道,需要抽調大量的力役,把這個營田法一併在湖廣推行好了。”張居正答應了,也提出了條件。

湖廣地方不是抗拒修馳道,而是大量力役抽調後,誰來種田就成了問題,營田法,就成了解題的辦法。

“這個好說。”凌雲翼立刻答應了下來,有利益衝突,就會有鬥爭,有鬥爭就會有彼此妥協,最終達到一個多方利益都能接受的結果。

營田法,是還田法的折中,是農業集中生產,修馳道的力役不種田,還吃糧食,不搞集中生產,根本提供不了充足的農業剩餘,完成馳道修建。

“最近浙江、南衙、松江府有些地方,希望朝廷准許他們興修大學堂,不知道元輔以爲該如何處置?”凌雲翼說起了關於丁亥學制的爭論。

民辦大學堂,這個提議,其實從皇家理工學堂開始落成後,就已經有人這麼提議,但是朝廷的風向始終不夠清晰。

“我倒是認可他們的想法,江西二百多所書院,比如白鹿洞書院就是如此,但問題是,這些書院,有點太貴了,這些個學子,幾乎人人欠債。”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

江西白鹿洞書院設置了極高的門檻,在京師大學堂讀四年書,要一百二十銀,有朝廷補貼的無息六十銀借貸,再加上官給膏火錢,中人之家完全可以負擔。

可是白鹿洞書院一年就要六十銀,四年要二百四十銀,而且沒有無息借款,也沒有膏火錢,甚至還要在書院附近購買學舍居住,否則沒辦法附籍。

這種經營式的書院,引起了很多的問題,在江西讀書就是比別的地方貴,以至於江西一些縉紳,都開始流徙去了浙江、廣東等地方。

在張居正看來,經營式書院的出現,是在人爲的製造階級壁壘,他想過以整飭學政的名義,對江西二百多家書院進行取締,但最終沒有行動,他決定再看看,民辦教育能不能成爲官辦教育的重要補充。

“如果任由這些書院這麼野蠻生長下去,恐怕不是什麼好事,朝廷若是出手晚了,恐怕江西的問題會非常嚴重。”凌雲翼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朝廷要管管這些民間書院,最起碼,不能這麼昂貴。

張居正有些疑惑的問道:“凌次輔以爲,朝廷有必要介入其中?”

“朝鮮就是前車之鑑。”凌雲翼解釋了他爲什麼覺得要管管,再不管,江西的發展會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因爲凌雲翼在朝鮮見過,文武兩班搞出了成均館,不是爲了讓人有地方讀書,而是爲了完全壟斷教育。

窮民苦力用諺文,肉食者用漢文,藥典、律法、條規全都是用漢文書寫,完全的階級壁壘形成後,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在凌雲翼看來,一切刻意製造階級壁壘的行爲,都應該予以打擊。

張居正思索了片刻點頭說道:“你講的有道理,但怎麼管,管到什麼地步,又是個難題。”

凌雲翼拿出一本奏疏,遞給了張居正說道:“我有點想法,朝廷要管,首先是這丁亥學制一定要推行。”

“一面推行丁亥學制,一面對這些書院極高的門檻進行限制。”

“比如取消購買學舍附籍,嚴格限制學債的利息,最起碼要低於年息四釐(4%),而不是現在普遍的年息三分(30%),這利滾利,出了書院要還一輩子,是萬萬不能被允許的。”

凌雲翼拿出了一本奏疏,是他對丁亥學制的一些補充。

民間書院,賺錢可以,但不能唯利是圖。

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請假條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
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請假條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