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吞金獸!

“又是程不識?”

消息傳出,無論是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貴戚,還是坊間百姓,都是如出一轍的反應。

又是程不識?

又讓他撈這麼大一個便宜?

咋你天子榮,是沒別的像樣點的心腹了?

就非得逮着個逼程不識無腦提拔?

特麼潛邸從龍之功再大,也不是你這麼玩兒的吧?

——這倒是朝堂內外,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讓韓頹當擔任漢家第一支純騎軍:朔方都尉,這肯定沒得說的——當今漢室,除了韓頹當,幾乎找不出第二個能玩兒轉騎兵集羣的將軍了。

從外朝的反應也能看出來,對於韓頹當這個新鮮出爐的朔方都尉,大傢伙服氣也好,不服也罷,總歸是沒人有那個心思去爭。

但程不識的河西都尉,作爲和飛狐軍,以及過往的細柳營那般,包含全兵種的綜合作戰部隊,能擔任將領的人,朝堂內外還是有一些的。

準確的說,凡是個像樣點的將軍,如欒布、酈寄之類,都是可以擔任這支軍隊的主將的。

至於程不識?

年輕倒是年輕,但打仗實在是不好看;

若只是單純的不好看,那倒也沒什麼——軍隊,向來都是全天下最現實、最講究效率的地方。

只要能打贏,也沒人太在意仗打的漂不漂亮。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仗打的難看,是源自於你程不識實在是太過於保守、太過於沒有進取心上進心啊!

是,你程不識帶的兵是不會打敗仗沒錯;

但這麼些年,也沒見你程不識打過一場漂亮的勝仗啊?

聽聽——河西都尉!

單從部隊番號就不難猜測:這支部隊最神聖、最艱鉅的使命,就是爲日後的河西之戰做準備!

而河西之戰,和剛剛結束不久的河套戰役一樣,是一場毋庸置疑的由漢室主動發起,並旨在奪取河西地區,以進一步開疆拓土的戰爭。

程不識,能打這種主動出擊、開疆拓土的戰爭?

他沒這個能力曉得伐……

在劉榮大致放出口風,並隱晦表示‘此時已經定下’之後,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一幅反應。

就連那些和程不識私交不錯的友人,都難免憂心忡忡的嘆息着說一句:博望侯~

能行嗎……

劉榮卻是沒解釋太多。

劉榮也不需要給出過多的解釋。

原因很簡單;

朔方都尉、河西都尉——兩支常備野戰軍,前者以五個超編校尉,共計一萬人組成,全軍上下皆騎兵。

無論是按照草原上的慣例,還是漢家騎兵部隊建設標準,這一萬騎兵光是戰馬,就需要足足三萬匹!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

除了一人三馬所需的三萬匹戰馬,其餘各式軍械,如弓弩箭矢、刀劍戈矛,輕重甲冑,以及最爲關鍵的高昂維護成本。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支騎都尉,單就是組建起來,就需要至少十萬萬錢!

這還沒把戰馬算在內!

若是按照戰馬一匹,市場價動輒十數萬,乃至數十萬錢算——哪怕是按平均二十萬錢一匹來算,三萬匹戰馬,價值就將直逼六十萬萬錢!

顯而易見,這麼一支騎都尉,幾乎完全就是用錢堆出來的。

價值六十萬萬錢的三萬匹戰馬,外加近十萬萬錢的格式軍械,還僅僅只是啓動資金。

在這支部隊建設完成後,每一年的維護成本——包括戰士們的糧、餉,馬匹的飼料及藥物各式後勤物資,還需要三到四萬萬錢。

這是韓頹當的朔方都尉。

至於程不識的河西都尉,倒沒有朔方都尉那般‘昂貴’,卻也絕對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照抄飛狐軍的八校,且每一校皆超編制兩千人的河西都尉,將擁有足足一萬六千人的編制。

雖然不像朔方都尉那般,需要三萬匹——價值足足六十萬萬錢的戰馬來列裝,但全兵種八校當中的輕騎校尉、弓騎校尉,總計四千人,也依舊需要足足一萬兩千匹戰馬。

單就是這一萬兩千匹馬,價值便高達二十五萬萬錢以上!

再加上各兵種所需的巨盾、甲冑、刀劍戈矛、弓弩等等各式軍械;

畢竟編制人數高達一萬六千,比起朔方都尉一萬兵士那‘十萬萬以內’的軍械物資成本,河西都尉所需列裝的軍械成本,也將高達十五萬萬錢。

加在一起,便是四十萬萬錢的啓動資金,外加每年不低於二萬萬錢的維護成本。

這麼一算賬,也就難怪後世有那一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俗諺了。

——朔方都尉騎兵一萬,河西都尉各兵種一萬六千!

——滿共不過兩萬六千兵馬,建設成本卻高達一百一十萬萬錢!

之後的維護成本,更是高達每年五萬萬錢以上!

要知道如今漢室,民七百餘萬戶,近三千萬口,少府內帑一年的口賦收入,也纔不過十二萬萬錢!

即便加上相府國庫的農稅,長安朝堂中央一整年的財政收入,也絕不超過四十萬萬錢!

漢室——一個華夏統一封建王朝,一整年的中央財政收入,甚至都不夠組建一支萬人編制的騎兵!

固然,這其中,有漢室輕徭薄稅,農稅減半、口賦減免三分之二,以及馬匹奇缺,導致馬匹價格高漲的因素在其中。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也不難看出:這兩支常備野戰軍,無論是從最開始的組建,還是後續的維護、供養,都和相府國庫——和朝堂沒什麼關係。

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啓動資金,需要相府國庫拿出將近四年的全部農稅收入!

後續每年五萬萬錢以上的供養成本,更是讓相府做夢都要直呼:養不起,根本養不起!

其實,太祖高皇帝當年,之所以只設立一個飛狐軍,而非三四五六七八個常備野戰軍,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

——在封建時代,農耕文明供養脫產職業軍人的成本,絕非簡單的‘多少百姓對應一名軍人’。

就拿自有漢以來便存在至今的飛狐都尉舉例。

當年,飛狐都尉組建起來的時候,太祖高皇帝給調了一萬匹戰場繳獲的戰馬,同時也是漢家能拿出來的幾乎所有戰馬。

至於武器軍械之類,也都是儘可能挑好的給,儘可能把這支邊牆唯一常備野戰軍武裝到牙齒。

戰馬有了,武器軍械也有了,剩下的,便是後續維護成本——也就是後勤物資了。

針對戰馬,太祖高皇帝保留了《秦律》當中的芻藁稅;

即:凡漢室之民,除了要繳納十五分之一的糧食收成作爲農稅、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作爲口賦外,還要根據耕地面積,繳納芻藁稅。

芻藁稅的稅率,爲每頃田,即每百畝,繳納乾草、秸稈各三石。

這樣一來,長安朝堂中央,就不用爲戰馬飼料成本而頭疼;

剩下的糧餉——糧食由相府國庫從收取的農稅中調撥軍糧,軍餉,則由少府內帑從收入的口賦中,撥出一部分作爲餉錢。

相府國庫、少府內帑合力,外加一個芻藁稅,漢家才艱難肩負起了飛狐八校,這一萬六千兵士、上萬匹戰馬的供養。

時至今日,相府國庫依舊要從每年撥出四十萬石,總價值高達一千五百萬錢的軍糧,以及上百萬石乾草、秸稈,外加各式豆類乃至雞蛋、鹽,總價值超過五千萬錢的飼料,用於供給飛狐軍。

與此同時,少府內帑每年也要拿出八千萬錢,來作爲飛狐將士的基本補貼。

——平均算下來,每人每年五千錢,每個月四百多錢,能買回來十來石粟,剛好能養活一家老小三五口人。

加起來,相府國庫、少府內帑每年調撥給飛狐軍的錢糧物資,價值便在一萬萬五千萬錢左右。

但一個飛狐軍,已經是由相府國庫、少府內帑合力在供養了!

哪怕現如今,相府國庫、少府內帑都早已不是開國時,窮的能跑耗子的狀況,但至少相府國庫的財政狀況,至今都還是捉襟見肘的狀態。

開國時,國庫、內帑都沒錢,自然是能省則省;

後來有錢了,內帑倒是能存錢。

但國庫的錢——也就是每年的農稅收入,別說是省下來、存下來一點了,一年到頭來能別倒欠外債,便已然是上蒼保佑!

沒辦法,相比起少府內帑‘供養兩宮’的職責,相府國庫即要承擔起官員俸祿、政府運轉,還要承擔起一切瑣碎的公共支出。

什麼修條路啊~

挖條渠啊~

乃至於在尚冠裡,爲某位新得封的侯爵興建宅邸,都需要相府國庫來承擔。

時至今日,相府國庫年入農稅數千萬石糧、數百萬石芻藁,折錢不到三十萬萬錢;

單就是飛狐軍那六千五百萬,便要花去相府超過百分之二的財政收入。

讓國庫再擠出百分之二,來供養程不識的河西都尉——更或是每年擠出百分之五,來供養韓頹當的朔方騎都尉?

這話,只要劉榮敢說,丞相就敢當場死給劉榮看!

所以,顯而易見:朔方都尉、河西都尉這兩支常備野戰軍,無論是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啓動資金,還是後續每年五萬萬錢以上的維護成本,都由劉榮的個人錢包——少府內帑來承擔。

對於少府內帑來說,這筆支出確實很大;

但也沒到‘承擔不起’的程度。

託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的福——相較於原本歷史缺了一截的文景之治,爲劉榮留下了單存款便超過二百萬萬,各式糧草物資更不計其數的充盈家底。

當然了,如果只有這二百萬萬錢,以及不計其數的各式物資,哪怕現任少府石奮是個受氣包,也絕不可能或者讓劉榮拿出內帑一半以上的存款,去組件這兩支常備野戰軍。

事實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劉榮太子監國開始,少府內帑的存款,就在以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暴漲。

——先是糧食官營!

雖然劉榮早早定下‘糧吃不炒’的大基調,再三聲明糧食官營是爲了民生而非盈利,但少府爲了確保不虧損而留下的些許容錯率,也還是讓少府內帑經年累月之下,賺到了不少利潤。

關中民近二百萬戶,千萬餘口!

每年的糧食消耗量,在兩萬萬石以上!

哪怕每石賺一錢,少府內帑都能賺到兩萬萬錢!

再加上劉榮搞出來的宿麥,讓少府早先低價儲存的宿麥——每一石宿麥,都賺到了不低於三十錢的利潤……

方方面面算下來,少府內帑如今的存款——銅錢或許只有三百萬萬;

但其餘各式物資,無論是粟、麥儲存,還是各式物資、軍械……

毫不誇張的說: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建設成本,對於如今的少府而言,頂多也就是被臉上被蒙了一拳。

什麼意思?

稍微有點懵,多少有點疼,卻絕對算不上傷筋動骨。

最主要的是,這一百一十萬萬錢,並不是要少府直接拿這麼多現金出來,而是價值一百一十萬萬錢而已。

其中的大頭:朔方都尉三萬匹戰馬、河西都尉一萬兩千匹戰馬——總價值八十五萬萬錢的馬匹,根本不用少府掏腰包!

去年的河套戰役,漢家繳獲的戰馬及牛羊牧畜,雖然都還養在河套,但歸屬權早就被劉榮劃給了少府內帑。

都不用少府費盡心思去調——直接開個證明,讓韓頹當、程不識二人到了河套之後,就近領便是!

剩下的二十五萬萬錢,也都是各式軍械物資。

少府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物資——尤其不缺軍械。

從庫存的軍械中,挑選一批好一些的,給出去就得了。

至於後續的糧、餉以及飼料——飼料沒的說,肯定還是得拿國庫收上來的芻藁作爲大頭,少府再補充一些豆類、雞蛋、鹽等。

少府這部分,花費也不會太大。

至於糧、餉,軍糧就用宿麥粉——反正當今劉榮說了:宿麥這東西存不久,可勁兒造;

餉錢,就按飛狐軍的標準,每人每年五千錢,朔方都尉、河西都尉兩萬六千人馬,也不過每年一萬萬三千萬錢。

這點錢,少府掏得起!

更何況這一萬萬三千萬錢,也未必就非得給現錢。

——換成糧食行不行?

——少府出產的農具要不要?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連這一萬萬三千萬錢,少府也可以替換成‘價值這麼些錢的物資’。

而價值一萬萬三千萬錢的物資,少府自己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恐怕連一半都用不到……

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60章 拆分內史婚假第80章 有母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08章 誓師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40章 驗金石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05章 羽林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5章 漢少府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6章 歲末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38章 宗祠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40章 驗金石第458章 難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05章 羽林晚點更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2章 暴君!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69章 詭寂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92章 蒙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4章 長安侯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86章 王孫,且去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2章 啊這?啊???第320章 衛青第374章 拍板
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60章 拆分內史婚假第80章 有母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08章 誓師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40章 驗金石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05章 羽林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5章 漢少府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26章 歲末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38章 宗祠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40章 驗金石第458章 難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05章 羽林晚點更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2章 暴君!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69章 詭寂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292章 蒙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44章 長安侯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86章 王孫,且去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2章 啊這?啊???第320章 衛青第374章 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