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

“既然提到了尚書檯、尚書令;”

“那便順帶,將公、卿有司屬衙的改制方案,也都議一議。”

“——年關將至啊~”

“早早議定,歲首元朔朝儀,最好能直接頒佈政令,正式開始改制。”

“畢竟公、卿有司屬衙改制,也並非三兩日,乃至三兩月之功。”

“早點開始,早點結束,也好讓朝堂內外早入步入正軌,以免朝局動盪……”

見朝中百官公卿、功侯貴戚都沒什麼太大反應——至少沒有意識到未來的尚書檯,對丞相的地位、權力的直接威脅;

而丞相劉捨本人,又似懂非懂的裝傻充愣,劉榮自然也沒好心到去主動提醒。

順勢略過尚書檯、尚書令,話題旋即被劉榮引向了此番,尚書檯改制的源頭——朝堂內外天翻地覆級別的大改制。

具體的改制方案,劉榮原先給出了大致的思路。

但具體細節,自然還是要朝堂內外去商量、去商議,並最終得出符合如今漢室狀況,不會造成水土不服的改造方案。

而劉榮這番話,無疑就是在伸手要報告——商量的怎麼樣了?

把成果亮出來給朕看看吧?

不出意外——到了要給劉榮做‘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唯一有資格站出來的,依舊是作爲百官之首的丞相劉舍。

“稟奏陛下。”

“尊陛下口諭,於我漢家現有之公、卿有司的改制方案,臣與朝中諸公再三商議,終得出一份草案。”

“陛下即問,臣這便以草案稟奏,並宣與百官共知……”

很顯然,這件事,劉榮先前也和劉舍打過招呼。

所以在劉榮問起此事時,劉舍就已經從懷中掏出竹簡,並將其呈上了。

這卷竹簡——或者說是這個‘草案’,劉榮自然是看過的。

所以僅僅只是象徵性掃了一眼,劉榮就把竹簡遞向身旁,交代宦者令葵五,將竹簡交由百官傳閱。

與此同時,劉舍也開始脫稿彙報起這份草案的具體內容。

“據陛下旨意——原丞相府,仍爲丞相府。”

Www _тт kΛn _Сo

“其職、權、責皆不做變動。”

“唯獨國庫錢、糧支出用度,需由御史大夫屬衙覈准。”

“覈准之義有二。”

“——其一曰:錢、糧用度必要否;”

“——其二曰:錢、糧支出數量合理否、符合需求否。”

“二者皆無不妥,則御史大夫以‘可’字覈准,國庫錢、糧方可出用。”

“若有不妥,則由御史大夫奏請天子,亦或直接駁回錢、糧調度。”

“若丞相不滿,亦可奏請天子聖裁……”

劉舍這番話說出口,朝中公卿百官看向劉舍的目光,便不由得古怪了起來。

——此番改制,劉榮針對相府,其實就一項:爲丞相府原本完全不受控制、基本不受監管的國庫財權,加一個名爲‘御史大夫覈准’的枷鎖。

畢竟過去,漢家的丞相和亞相御史大夫,說是互相制衡、鉗制,但實際上,御史大夫卻根本就沒能力和丞相真正抗衡。

反倒是更需要被制衡的丞相,能憑藉‘百官之首’的天然地位,穩穩壓過御史大夫一頭。

而在劉榮這番改制之後,掌握丞相府財權的御史大夫,纔算是真正有了威脅、掣肘丞相的具體手段。

御史大夫,也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亞相’。

而且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好處。

——讓御史大夫監管相府財政的同時,提前熟悉一下丞相府的收入、支出,以及財政運轉模式,爲將來‘亞相轉正’做準備。

也正是因此,衆人此刻看向劉舍的目光,纔會如此古怪。

大哥!

你就是丞相啊!

狗皇帝削你的權,你不反抗也就罷了,居然還親自出方案?

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也不過如此吧……

要說臉色最精彩的,不外乎當朝御史大夫,在不遠的將來,即將接替劉舍擔任丞相的魏其侯竇嬰了。

——丞相財權被御史大夫攥住,緊隨其後的,自然便是御史大夫本人,從原先的御史大夫屬衙獨立出來。

對於身爲御史大夫的竇嬰來說,這是好事。

因爲原先的御史大夫,就算沒有從御史大夫屬衙單獨拎出來,實際上也差不了多少——御史大夫屬衙的內外事務,和御史大夫本人基本都沒什麼關係。

從原來‘啥事兒都管不了’,變成以後手握相府財權,對於竇嬰而言,這自然是權利變大。

但難受的是:竇嬰的御史大夫生涯,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肉眼可見的將來,竇嬰就要‘亞相轉正’,正式擔任丞相,並被未來的御史大夫捏住命脈、握住財權了……

這種感覺~

怎麼說呢……

“及御史大夫,則單獨自原御史大夫屬衙分離,仍爲三公,秩中二千石。”

“再立一新屬衙,名曰:御史臺。”

“御史臺,主責丞相府上下官員監察事,及國庫錢、糧支出覈准。”

衆人正嘖嘖稱奇間,劉舍將針對御史大夫屬衙的改制方案也提了出來。

——這沒什麼好說的,和劉榮早先給出的方案基本一致,大傢伙也都有心理準備。

最主要的是:相府都被剝奪財政自主權了,那作爲該權力接收者的新御史大夫,改制自然也要與之對應。

而在丞相、御史大夫的改制方案彙報完成後,三公一級中改制力度最大、最值得注意的戲肉,也隨之揭開了神秘面紗。

“除丞相、御史大夫外,原三公之:太尉,就此罷設。”

“新設大司馬一職,職、權、責比照原太尉,秩萬石,爲天下將官之首。”

“及原太尉‘三公’之位,則以由原御史中丞頂替。”

“——改御史中丞,曰:大司空,秩中二千石。”

“職、權、責,比照原御史中丞,另加以監察朝中百官,三公、九卿,又郡縣地方,宗親諸侯國中官、吏之權責。”

“原御史大夫屬衙之採風御史,倍之;”

“新設巡察御史、監察御史等職,各位六百石、比千石,以監察地方郡、國。”

劉舍話音未落——準確的說,是劉舍每說出一句話,殿內,便會隨之響起一陣略顯嘈雜的交談聲。

原因無他;

相較於丞相、御史大夫二者的微調,這御史中丞——或者說是‘大司空’頂替太尉三公地位的重大調整,動作實在是太大、影響實在是太過於深遠。

首先,以官員監察部門,取代原先軍方最高將領的三公地位,這無疑是在透露一個十分明確的政治信號:官員監察、監督,將從此成爲漢家朝堂內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多重?

——需要專門設立一個三公級別的部門,去專職專責、對口抓工作那麼重!

而在過去,尤其是自太宗皇帝年間起,漢家便一直是行賄、受賄蔚然成風,且愈演愈烈的。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原御史中丞、現大司空被擡上三公級別,無疑是在反貪反腐層面,直接將這架馬車給掉了個頭。

從原先的:隨便貪,肯定沒人管;

變成了以後的:還貪?

收你們來啦~

其次,原先的御史中丞所謂‘監察百官’,手段僅限於採風御史不定期、不定點的,公費旅遊式、遊山玩水式的隨緣巡視。

而往後,除了這種隨緣採風的御史要人數加倍,還要另外搞出巡察御史、監察御史。

單從這兩個職務的名稱就不難看出來:巡察御史,主打一個‘巡’;

但不同於採風御史隨緣‘採風’巡視——巡察御史必然是按照嚴格路線,甚至是帶目的、帶目標的針對性巡視。

比如,某郡有百姓告狀告到長安,就可以派巡察御史走一趟。

名義上是‘巡查關東’,該御史團也確實走了一大圈。

但真正的目標,其實只有那個有百姓鳴冤,把狀告到長安的那個問題郡。

至於監察御史,那就更好理解了——直接在郡縣地方,亦或是徹侯、諸侯國定點駐守,長期監察官員。

如此雙管齊下,漢家的官員不說是再也不敢貪了,也起碼是貪的不敢太明目張膽、太過火了。

再有,便是太尉改名大司馬,且三公位置被這個監察百官的大司空取代。

——且新的大司馬,職、權、責均與原太尉一致,仍爲萬石的秩祿!

秩萬石,就意味着未來的大司馬即便不再是三公,也仍舊是漢室官制中,除丞相外唯一一個萬石級別的官職。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隻有大司馬能和丞相平起平坐,剩下的都是弟弟!

即便同爲爲三公的御史大夫、大司空,也同樣如此!

這就很要命了。

好比後世,不在政府系統的部門,必然會在dang系統。

一樣的道理——在這個時代,不在朝堂體系下的部門,必然會是天子直屬。

最直白的表達方式便是:過去的太尉,是漢家的太尉;

而往後的大司馬,卻將是漢天子的大司馬……

劉榮當然不會告訴這個時代的官員:什麼叫軍政分離,什麼叫軍隊就該跟天子走;

但毋庸置疑的是:從今往後,漢室的軍隊——即槍桿子,將與行政系統分離的愈發徹底、愈發清晰……

至此,三公一級的改制方案彙報結束。

按照劉榮早先和劉舍約定好的,彙報工作暫時停止,朝堂針對三公級別的改制方案,進行了正式的投票表決——即三讀。

顧名思義,便是由禁中郎官反覆宣讀方案三次;

期間有任何人提出異議,且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或解讀,亦或是讓此人滿意的方案調整,則都視爲方案不通過。

最終,朝堂針對現有三公一級的改制方案,得以三讀通過。

接下來,便是劉榮正式頒發行政詔令,並分別由丞相、太后用印,這封政令便將正式具備法律效應。

當然,現實情況是:能三讀通過的政策,根本不可能遭到丞相、太后的反對。

所以,三讀通過的這一刻,改制方案實際上就已經具備法律效應了。

——新漢三公:丞相-相府,御史大夫-御史臺,大司空-司空屬衙!

三公完成,接下來,自然便是九卿。

便見劉舍深吸一口氣,稍清了清嗓,便繼續彙報道:“九卿改制,則以內史爲先。”

“原內史——即治粟內史罷設。”

“新設大農,中二千石,爲九卿,主責天下農、耕,又農稅收繳事。”

“原屬內史之中尉,改名:執金吾,中二千石,爲九卿。”

“原屬內史之五官中郎將,改屬郎中令。”

“原屬內史之備盜賊都尉,改屬大理(廷尉)。”

“匠作少府,仍爲九卿。”

“原主爵都尉,拔爲九卿,中二千石,主鹽、鐵、糧,又少府諸般器具收售事。”

“原屬少府之東、西織室,爲新設織布司所屬——東、西織令比二千石,織布司監二千石。”

“原屬少府之東園,改屬太常。”

“原屬少府之太倉,改屬大農。”

“原屬少府之禁中六尚——改尚食爲御膳房,改尚浴爲湯沐,改尚衣爲御裁,改尚席爲御席,改尚冠爲御冠。”

“尚書改爲尚書檯,獨爲一司,不屬少府,比二千石。”

“衛尉不復爲九卿,仍爲中二千石。”

“罷設衛將軍。”

“典客不復爲九卿,降真二千石。”

“太僕、太常、大理、宗正、郎中令,皆不變。”

相較於三公一級,御史中丞改名大司空,並頂替太尉三公之位的大地震,九卿一級的改動說大不大,說小卻也絕對不小。

——說大吧?

太僕、太常、大理、宗正、郎中令五個部門沒動,而且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處;

如太常得到東園、大農得到太倉、郎中令得到五官中郎將、大理得到備盜賊都尉之類;

可要說不大吧?

九卿當中的重中之重——內史、少府二者,卻被拆的不成樣子。

但總體來說,九卿一級的改制方案,也基本還是劉榮先前透露過得方向,沒有多少出人意料的新內容。

最終,依舊是三讀通過,針對九卿一級的改制方案,也隨之正式具備法律效應。

至此,朝堂本次公、卿改制,便算是走完了所有政治程序。

漢新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大司空。

九卿:少府、大農、太僕、太常、大理、宗正、郎中令、執金吾、主爵都尉。

準九卿部門:典客,織布司,尚書令……

程序完成,手續走完了;

接下來,便是在半個月後,天子榮新元三年冬十月初一的元朔朝議,將此事詔告天下。

至於具體的改制,則是從今日朝議之後,便直接開始。

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16章 大棒!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11章 人才庫?第24章 真打呀?!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3章 好劇本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回家晚了第6章 困獸第411章 人才庫?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90章 族!第44章 長安侯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99章 金布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65章 人各有命沒寫完第296章 不孝有三?調整一下狀態第363章 黑土地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65章 物論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80章 魔改第449章 戰鼓擂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90章 族!第18章 劉榮的抉擇調整一下狀態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1章 殫精竭慮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婚假第425章 河西第50章 有樣學樣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73章 封印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77章 我乏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沒寫完第206章 孤兒軍第13章 家宴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章 真打呀?!
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16章 大棒!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11章 人才庫?第24章 真打呀?!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3章 好劇本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回家晚了第6章 困獸第411章 人才庫?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90章 族!第44章 長安侯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99章 金布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65章 人各有命沒寫完第296章 不孝有三?調整一下狀態第363章 黑土地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65章 物論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80章 魔改第449章 戰鼓擂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90章 族!第18章 劉榮的抉擇調整一下狀態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1章 殫精竭慮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婚假第425章 河西第50章 有樣學樣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73章 封印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77章 我乏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沒寫完第206章 孤兒軍第13章 家宴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章 真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