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拆分內史

“然後,那田甲便果真去而復返,坦胸漏乳着,去韓安國府上負荊請罪了?”

未央宮,溫室殿。

時間來到冬十一月,長安,已經很冷很冷了。

但劉榮在溫室殿,卻是被鏤空牆壁內燃燒着的炭火,以及殿內隔幾步便有一尊的暖爐,給烤的莫名一陣燥熱。

身着單衣,端坐於上首御榻之上,聽聞周仁說起韓安國‘死灰復燃’一事的後續,劉榮只搖頭失笑。

便見周仁也帶着忍俊不禁的笑容,緩緩點下頭:“然。”

“田甲登門謝罪,韓安國還不忘挖苦一句:我這塊死灰真的復燃了,閣下什麼時候打算撒泡尿,把復燃的我再次澆滅呢?”

“如此挖苦一番,解了怨氣,韓安國也沒再多爲難田甲;”

“說出一句‘你這樣的人,又如何配讓我怨恨呢?’,便饒恕了田甲,放田甲離去……”

聞言,劉榮呵笑之餘,也是面帶認可的緩緩點下頭。

——記仇,不是什麼大事;

尤其是在民風彪悍的漢家,什麼以德報怨之類的說法,是根本沒有市場的。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大丈夫快意恩仇,主打一個有仇必報!

別說韓安國‘死灰復燃’之後,仗勢欺人,以家人相要挾逼迫田甲現身——便是直接殺田甲全家,也頂多就是賠一筆錢,並招來一些非議。

但韓安國最終卻並沒有過度宣泄,僅僅只是言語譏諷于田甲,出了口惡氣,就把人給放走了。

這倒是讓劉榮,又更高看了韓安國一些。

根據劉榮的記憶,按照原本的歷史時間線,大概十幾年後,飛將軍李廣也會遭遇意見類似的事。

可李廣最終的選擇,卻是公報私仇——特意動用自己的人脈,將那小人物調到了自己麾下,然後一言不合就把人給砍了。

只能說,劉榮對李廣的負面影響,並非是某一件事所導致;

而是一樁樁、一件件,甚至是一個又一個爲劉榮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點,讓劉榮很難對這個名垂青史的悲情人物,生出哪怕丁點正面印象。

反觀韓安國,單就是這無傷大雅的‘死灰復燃’一事,便讓本就對韓安國期望頗高的劉榮,更篤定了自己看人眼光不差。

如是想着,劉榮便低下頭,繼續看起那捲由韓安國奉上的奏疏。

這篇奏疏,是劉榮這些年來,看過的最‘鷹派’的奏疏。

全文堪堪千餘字,卻是出現了足足十多處‘漢匈仇怨已久,非一戰所不能解’‘匈奴欺漢者甚,不戰不足以血國恥’之類的描述。

最妙的是,在呈上這封奏疏時,韓安國還明確表示:陛下看看這封奏疏行不行,需不需要更改;

若是不需要,那臣就按照這個版本,在朝議之上再次上奏了……

“田叔那邊,近來如何?”

見劉榮一邊查閱着韓安國的奏疏,一邊又問起內史田叔,周仁自也當即心下了然;

稍沉吟片刻組織一番語言,便開口答道:“自內史改爲大農,陛下又透露出拆解內史權責的意圖,田叔便更忙碌了些。”

“過去這些年,田叔在內史任上,本就有些心力憔悴——倒不是應付不了內史事務,而是田叔,實在太過老邁了些;”

“此番內史改制,田叔肩上的擔子,可就又更重了三分。”

“長此以往,臣擔心田叔,未必就不會暴死於任上……”

周仁說話的功夫,劉榮也是再次看完手中疏奏;

待周仁話音落下,劉榮幾乎是同一時間將奏疏放回面前預案,略有些感慨的發出一聲短嘆。

“是啊~”

“田叔,畢竟是太祖高皇帝時的人物,故趙王、宣平侯張敖的門客。”

“——能活到如今,本就是上蒼賜福;”

“若是將這麼一位老臣、老者,給活活累死在任上,那朕百年之後到了地底下,可就沒法給歷代先皇交代了……”

···

“既然韓安國品性沒有不妥之處,資歷、才智也足以勝任,那便勞卿親自走一趟吧。”

“明日朝議,讓田叔上奏請辭。”

“讓田叔卸任榮養,以韓安國繼爲大農。”

聞言,周仁自是拱手領命,同時暗下也稍稍鬆了一口氣。

正如劉榮所言:田叔,是開國時期的人物,已經很老很老了;

老到牙都沒剩幾顆,只能吃肉羹之類的軟爛之物充飢。

真要讓這麼個老棺材瓤子累死任上,劉榮雖然不至於淪落到‘無眼面對歷代先皇’的地步,但面上也終究有些不大好看。

——咋,漢家沒人了?

——一個開國時期的人物,你愣是用到漢家第七代皇帝在位不說,還把人給活生生累死了?

丸啦!

漢家沒救啦!

後繼無人啦!

其實早在當年,內史晁錯在吳楚作亂後,被先孝景皇帝朝服腰斬於東市時,新任內史的人選,就已經讓朝堂內外爲之頭疼了。

最終選擇老臣田叔,也不過是孝景皇帝的權宜之計:在找到真正合適的內史之前,讓這位老同志幫着撐幾年。

現如今,老同志也有些撐不下去了,與其再像當年那般,再找個老同志撐着,還不如一勞永逸;

一次性解決內史的人選問題,爲漢家選出一個能用十來年,且有機會更進一步,朝着御史大夫,乃至丞相發起衝擊的能臣。

樑內史韓安國,便是劉榮選定的新任內史。

準確的說,是新任大農。

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對內史的拆解,但劉榮新下卻已經打定主意:將內史三分,各掌軍、政、財。

在過去,內史基本就是權責範圍限定在關中範圍內的丞相,凡是關中的事,就沒有他內史屬衙管不了的;

這使得內史和丞相的職權出現大規模重疊的同時,又過度加重了內史的權柄。

——只要是在關中,內史就能做到天上地下無所不包、無所不管!

軍、政且先不提——連財稅都管!

劉榮只想說:漢家有少府這麼一個怪物,已經足夠了;

再多出一個名爲‘內史’的怪物,尤其還是不屬於皇帝私有的怪物,那就有些破壞漢天子的睡眠質量了。

三分內史之權,各掌軍、政、財,其中‘政’的部分,便是如今從內史更名而來的大農。

在劉榮的設想中,大農比之過去的內史,將不再具備‘無所不管’的冗雜權柄,權力範圍卻又不再被侷限於關中。

日後的大農,將專門負責農事,而且是包括關中在內的整個漢室天下的農事。

什麼冬小麥的推廣啊,糧食價格的監測、調控之類,都將在大農的職權範圍之內。

這樣一個崗位,無疑很考驗履任者的實踐能力,也更能試出一個官員,究竟是誇誇其談的鍵政家,還是有真材實料的實幹家。

至於軍、財兩部分,則相對簡單些。

——原屬於內史的兵權,即隸屬於內史的中尉,將直接從原內史的權力框架中分離出來,成爲一個獨立的屬衙,並且直接對天子負責。

而內史原本的財權,即稅收等事宜,則需要劉榮新設一個類似稅務局之類的屬衙,去專門負責。

大致設想,劉榮也已經成竹在胸。

“近些時日,朝堂內外於北牆戰事,可還有其他異論?”

內史的事大致搞定,劉榮便自然而然的關心起北牆戰事。

準確的說,是朝堂關於北牆戰事的反應。

戰況的整體進程,和劉榮早先的預料相差不大。

——匈奴大軍壓境,程不識駐守朝那塞,除了一開始有些吃力,之後便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畢竟朝那塞,之所以被稱爲‘塞’,正是由於其地形、地勢,可以起到扼守北地郡西北門戶的戰略作用。

而一個被稱之爲‘塞’,可以扼守一郡門戶的戰略要地,顯然符合關塞易守難攻的特點。

最關鍵的是:作爲邊塞,朝那塞外圍,根本無法鋪開太多軍隊。

就好比此番,匈奴右賢王伊稚斜率七萬大軍而來,卻只能派出近萬部隊攻打朝那塞,其餘六萬餘兵力,都只能做輪換隻用。

這一萬上去打,打累了再換一萬人,再打累了再換——總而言之,匈奴人在朝那塞外投入的進攻兵力,始終都維持在萬人上下。

再多,就要被地形擁擠活動空間,從而影響戰鬥力了。

抵禦一萬人以內的敵人,尤其還是不善攻城的匈奴騎兵;

本就手握近萬兵力,又有酈寄派去的一萬援軍——若程不識還無法守住朝那塞,也就妄爲如今漢家數一數二的名將了。

而今,時間也來到冬十一月,凜冬臘月將至;

即便相較於草原其他地區相對溫暖,幕南也終究不在遲到。

根據劉榮的估算,若依舊久功朝那塞而不能下,最晚冬十一月二十,匈奴人便要退兵回幕南。

換而言之: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大概率便是匈奴人強攻不下,悻悻而去。

等到來年開春,自然是匈奴使團叩關請見,然後拿此戰大肆敲詐漢家。

劉榮甚至都能猜到彼時,匈奴使團敲詐漢家的說辭。

左右不過‘我們放牧放的好好地,程不識非得來打我們,結果被我們打回朝那塞,縮頭烏龜似的不敢出來’之類。

而眼下,朝堂內外對戰事進程的反應,卻是劉榮格外關注的。

“稟陛下。”

“自朝那塞傳回‘敵我皆有傷亡,然朝那塞並無失守之虞’的戰報之後,朝堂內外對戰事的擔憂,便已是打消了大半。”

“丞相劉舍、御史大夫岑邁等,更是已經開始準備開春之時,應對匈奴使團時的對策。”

“即便還有些人擔心朝那塞失守,以至於太宗皇帝十四年的故事重演,但恐慌情緒也已不再擴散。”

“尤其是朝中重臣,自陛下明確表達態度之後,更是再也不曾有過對戰事的悲觀預測。”

從周仁口中,得到朝堂不再因邊牆戰事而感到恐慌,劉榮也終是暗下長鬆了口氣。

戰爭,最忌諱的便是前線將士浴血奮戰,拼死廝殺,後方中央卻亂了陣腳,甚至被嚇尿褲子。

尤其如今漢家,正處於對匈奴的戰略轉變階段,漢家日後對匈奴人,必定會採取更加強硬的戰略措施。

在這樣的檔口,劉榮需要長安朝堂出現更多的鷹派,或者說是激進派。

如果能像後世那樣,出現激進派覺得該打,保守派覺得激進派太保守的場景,那自然是更好不過。

“繼續監視千石及以上官員,尤其是有關北牆戰事,以及程不識、酈寄二人的言論,都務必呈上。”

“另外,將那些怯敵、畏敵,依舊認爲我漢家應該繼續和匈奴人和親,而不是興起兵戈的官員、勳貴錄民於冊,備朕不時之用。”

對於和親,劉榮的態度很明確:不可能和親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和親;

只能是打打匈奴人,才能勉強維持生活這個樣子。

劉榮承認在過去,和親是漢家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對於那些認爲和親並非壞事,決戰時機依舊未到的聲音,劉榮也能勉強理解。

畢竟劉榮也不是什麼獨斷專橫的暴君,從來都不搞一言堂那一套——只要是有道理、有依據的言論,劉榮都能保持相當程度的包容。

但能包容不同意見,並不意味着劉榮,就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好人。

——朕沒表達意見時,你說和親更好,朕不挑你的理;

可朕都明確表示漢家變天了,再也不可能和親了,你還揪着和親二字不放?

你是何居心?

都不用去查——不是膝蓋早就軟透的慫包,就是暗下給劉榮使壞下絆子的逆賊!

記住這些人,並在日後伺機加以懲治——至少留個心眼,別被這些人帶到溝裡去,劉榮做起來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別忘了;

劉榮,也姓劉。

劉邦的劉。

劉恆的劉。

劉啓的劉……

“替朕走一趟長樂,將韓安國任大農一事,稟奏太皇太后知曉。”

“韓安國,也算皇祖母半個故人了。”

“對此事,皇祖母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8章 秦老匠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08章 誓師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62章 記住了?第159章 社稷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52章 博望苑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351章 新軍!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8章 命可真好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回家晚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22章 不遠了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15章 活該!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31章 序幕第324章 試探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99章 金布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
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8章 秦老匠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08章 誓師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62章 記住了?第159章 社稷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52章 博望苑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351章 新軍!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8章 命可真好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回家晚了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22章 不遠了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15章 活該!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31章 序幕第324章 試探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99章 金布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