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

劉榮還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見到少府大匠:秦老匠時的場景。

當時,劉榮將一摞並不存在於這個時代的器械圖紙,交到了秦老匠的手中。

看到那一摞以絹布爲質地的‘圖紙’,秦老匠更曾腹誹劉榮,和每一個花天酒地的紈絝子弟一樣——極盡奢靡,半點都不知道節儉!

但在看到圖紙上的內容後,秦老匠卻是驚爲天人。

隨後,劉榮便開始憑藉一份又一份圖紙,逐漸在少府內部建立起威望。

——以至於獲封爲儲君時,長安坊間甚至有傳聞,是劉榮‘不務正業’,將來必定是一個木匠皇帝!

現如今,時移境遷,滄海桑田。

自劉榮獲立爲儲至今,短短五年的時間。

少府內部,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開始,是陶瓷器,讓劉榮爲少府新生了條財路的同時,初步得到了少府上下的認可。

而後,又是曬鹽法、高爐鍊鋼法等鹽鐵製取工藝,以及水車、三棱箭等各類器械,讓少府徹底拜倒在了劉榮‘超越時代’的科學、器械天賦之下。

期間,漢家先是官營糧米,使天下——至少是關中糧價徹底平抑,並幾乎再也沒有了大幅波動的可能。

糧價穩定,不貴不賤,底層民衆的基礎生活,得到了最爲堅實有力的保障。

再然後,便是前段時間的少府拆分,讓原本龐大、冗雜的漢少府,被強行拆解成了幾大部分。

——長安太倉,被劉榮劃給了新設立的九卿:大農。

作爲長安一帶,乃至於關中最大、儲糧能力最高,同時也是重要性最高的戰略級糧倉,太倉被劃歸大農,無疑是讓少府上下一陣心驚肉跳。

緊接着,便是與太倉配套的糧食官營,和鹽、鐵官營一起,被打包給了從另外一個新設立的九卿屬衙:主爵都尉。

至此,少府徹底失去了鹽、鐵、糧這三大國有壟斷行業和市場。

還沒完。

少府還失去了東、西織室,失去了自己過去幾十年來,最堅實、可靠的印鈔機。

沒錯。

在這個布匹稀缺、珍貴的時代,織布,便等同於印鈔。

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入項,少府剩餘的部分,便也就此成爲了相對更偏專業性的中央儲蓄機構,以及輕工業生產機構。

而在這其中,貢獻最爲傑出的,便是劉榮在自己的太子私苑:博望苑,所設立的非官方器械研究機構。

——魯班苑。

“想當年,朕欲設魯班苑,朝堂內外,可謂是羣情激奮。”

魯班苑外圍,博望苑羽林軍大營不遠處。

負手屹立於一片土丘之上,俯瞰着早已今非昔比的博望苑,劉榮如是一聲感嘆,惹得身旁的慄倉趕忙躬身上前一步。

便聞劉榮繼而道:“滿朝公卿百官,幾乎都在向父皇疾呼:不可讓太子近墨翟之學,不可讓奇淫巧技,污了大漢儲君的心智。”

“隆慮侯可還記得當年,父皇是如何應對百官公卿,又如何告誡於朕的?”

聞言,慄倉當即含笑低頭,應聲道:“先孝景皇帝告訴百官公卿:奇淫巧技,乃儒言。”

“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我漢家便不曾以儒言治國。”

“而後,先帝便告誡陛下:墨翟之學,掘的是宗廟、社稷之根基,務必慎重!”

“即便要用,也只可用於匠作之術,而不用施於治國之道……”

話音落下,慄倉不忘擡眸瞟劉榮一眼,而後又再度躬下身,靜靜等候起劉榮的下文。

——在劉榮獲立爲儲君之後,作爲劉榮母族外戚的慄倉,先是被任命爲博望苑令。

而後不久,羽林、虎賁二校設立,慄倉又被劉榮兼任爲羽林校尉。

在後來,羽林、虎賁二校提格爲都尉,號羽林軍、虎賁軍;

同一時間,南軍只保留理論編制,事實上脫離禁軍序列,羽林軍和虎賁軍,則與兩支禁軍中剩下的北軍一起,並列爲長安三支禁軍武裝。

相較於擁有八部校尉,總共一萬六千超額編制的北軍,羽林、虎賁二校,無論是人員配置、編制,還是戰鬥經驗、軍隊歷史,無疑都還無比稚嫩。

時至今日,羽林軍,即羽林都尉部,下轄射聲、強弩、巨盾、輕騎、遂營五校。

虎賁軍,則下轄陌刀、甲盾、甲騎、遊騎、遂營五校。

和北軍一樣,皆爲超編校尉,各以四隊司馬組成兩千人的超大號校尉。

而慄倉,便是羽林、虎賁二軍,曾經的理論主將。

去年,漢匈河套-馬邑之戰,慄倉掛印出徵。

與此同時,隸屬於慄倉名下的虎賁、羽林二部,也各自派出遂營校尉參戰,並在河套戰場開啓的過程中,立下了極爲顯赫的功勳。

戰後,羽林軍遂營校尉、虎賁軍遂營校尉,皆授集體一等功。

兩名校尉各自封侯,食邑八百戶,副將、司馬獲封關內侯,邑百戶。

兩部遂營校尉共四千人,先得統一賜爵一級,後又以個人照貢獻爲準,賜爵一到三級不等。

以兵卒爲始,人人都得到五萬錢起步的犒賞,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折價爲少府出產的各式農具、布帛。

單就是這兩部校尉的戰後封賞,少府便調撥了價值高達一萬萬二千萬錢的錢、貨。

而作爲這兩部校尉理論上的主將,外戚慄倉,也算是軍功敕封+外戚恩封,得封爲隆慮侯,食邑四千一百二十六戶。

而今,慄倉更貴爲當朝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雖然已不再是羽林軍、虎賁軍的主將,也不再是這上林博望苑的苑令、話事人,但當劉榮表示要視察博望苑時,慄倉還是當仁不讓的自請陪同。

——慄倉波瀾壯闊的人生,便是以這博望苑作爲開端。

未來如何,慄倉不知。

但至少現在,慄倉看着眼前的博望苑,只覺得眼下的榮華富貴,都源自於此。

將來,慄倉或許還會回到博望苑。

做個小官也好,亦或直接就是賦閒榮養也罷。

總之,上林博望苑,早已和隆慮侯慄倉,結下了千絲萬縷的命運羈絆……

“陛下,也是有些時日,沒來探望那老秦頭了。”

“若還是那火急火燎的性子,只怕老秦頭今日見了陛下,還要耍一耍老頑童的性子呢。”聽聞此言,劉榮目光仍落在廣闊無垠,一眼望不到頭的博望苑。

嘴上卻是戲謔道:“那老不死的,每每都要說朕幾句。”

“好似朕整日都閒來無事,想來這上林,便隨時都能來似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魯班苑設立,老秦頭先做了苑令,後又奉朕詔諭,廣招天下墨者入上林,竟也過去了兩年多。”

“老秦頭這個‘漢墨鉅子’,怕也抽不出空,責備朕沒有多來探望吧?”

聞言,慄倉卻是一陣搖頭失笑不止。

過了好一會兒,纔再道:“據說做了墨鉅子後,老秦頭,便很少回家了。”

“整日整日把自己鎖在魯班苑,動不動搞出個‘驚天動地’的動靜,卻愣是見不到人。”

“便是魯班苑那些個墨者,想要見見這位墨鉅子,都得是連日蹲守,外加運勢眷顧。”

“也不知這麼些日子,老秦頭又搗鼓出了什麼?”

聽着耳邊,慄倉對老秦頭的牢騷、嘀咕,劉榮的嘴角之上,卻不由翹起一抹由衷喜悅的弧度。

——在設立魯班苑之後,劉榮第一時間便攜禮登門,請求當時的秦老匠,來擔任魯班苑苑令。

第一次登門,被秦老匠以‘屬少府匠籍,得少府知遇,不敢不效命’爲由婉拒。

第二次登門,劉榮明確表示秦老匠可以兼任魯班苑令,並不影響原本的職務,卻又被秦老匠以‘老邁體弱,無暇兼顧’爲由,再次婉拒。

直到第三次登門,劉榮圖窮匕見,說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實則,卻是點破了秦老匠的斜槓身份。

秦墨傳人,相里氏匠墨之後!

被劉榮點破身份,秦老匠纔不再隱瞞,將自己的過往娓娓道來。

和劉榮的猜測大差不差:戰國之時,墨家三分,相里勤入秦少府爲大匠;

而後百年,秦相里氏之墨,便逐漸融進了秦少府上下。

及始皇一統天下,相里氏這一脈秦墨自認爲‘大道已成’,天下再也不會有戰火紛爭,於是爭相請辭,想要到天下各地幫助窮苦百姓。

只是最終,始皇嬴政威逼利誘,將這些人悉數留在了秦少府。

也是直到那時,相里氏之墨才終於明白:無論天下是否一統,無論戰爭是否結束,子墨子的學說、主張,都永遠不可能被掌權者所接受。

於是,當二世胡亥即立,天下戰火再起,秦廷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時,包括秦老匠在內的一衆相里氏之墨,一致決定脫離秦少府,以歸隱山林。

只是墨家學說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的‘歸隱’,約等於光着身子上大街——生怕別人看不出自己的來頭。

因爲按照墨家的理念,墨者當身穿粗麻褐衣,赤腳或穿自編草鞋,以‘共天下之苦’;

與此同時,作爲諸子百家中,唯一一個具有高組織度、紀律性的學術組織,墨家內部,不允許任何一名成員——即墨者,擁有任何私人財富。

無論是種地種出來的盈餘,還是路上撿到的銅錢,墨者們都必須,也都樂意贈送給窮苦百姓,以改善其困頓的生活。

除此之外,墨者們還要在每一年當中,都抽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去和自己所能接觸到的最窮、最苦的人,同吃同住,同作同息。

幫人家種地、替人家擔水,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理。

最讓這些墨者‘無所遁形’的是:這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裡,他們還會竭盡所能的,解決這一村、一里的民生問題。

比如渠水淤泥了,就組織百姓去疏通;

比如有人生病了,便衆籌錢財抓藥、尋醫,甚至是親自上手去治。

有人離世了,則組織百姓一同弔唁、出殯。

總而言之一句話:爲這一村、一里,注入‘團結一致’的基因。

這樣一羣人——這樣一羣閒不住,且特立孤行、舉止辨識度極高的人,無論藏在再偏僻的窮鄉僻壤,也很難不被揪出來,並被認出其‘墨者’的身份。

於是,漢室鼎立後,這些‘歸隱’的相里氏之墨,又或主動或被動、或無辜或無奈的再次出山。

卻也並不都入了漢少府。

不想繼續待在關中,又或是不信任老劉家的,多半去了關東。

只可惜,正應了那句: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

——去了齊地的墨者們,即便沒人教、沒人影響,也還是莫名其妙的成了‘雄辯之士’,續上了齊系相夫氏辯墨的學派傳承。

入了吳、楚的墨者,也同樣入鄉隨俗,很快就和當地豪俠打成一片,一口一個‘俠行天下’,卻也隨即沉淪於燒殺搶掠、醉生夢死之中。

到劉榮結識秦老匠的時候,留在漢少府的、明確其身份爲‘相里氏之墨’的匠人,包括秦老匠在內,就剩了一十四個。

其中,有十二人都是漢初,入漢少府的相里氏之墨的後人。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和秦老匠一樣,以‘秦’爲姓。

不是爲秦披麻戴孝,而是標榜其‘秦墨’的來由。

將這些秘聞悉數擺上檯面之後,秦老匠第三次拒絕了劉榮。

因爲在秦老匠看來,掌權者無法接受墨家學說,是早已得到歷史驗證的事實。

所以,劉榮與其再去招惹這些墨家——這些相里氏之墨最後殘存的碎渣,還不如任由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自生自滅。

但劉榮卻明確表示:墨家,亡不了。

孤沒允許,墨家就亡不了。

而後,自便是魯班苑成立,秦老匠成了明面上的魯班苑令,以及暗地裡的‘太子親任秦墨鉅子’。

考慮到墨家三個分支當中,餘下的齊、楚兩支都已在事實上絕傳,劉榮也理所應當的,將秦老匠當做了當代墨家鉅子。

然後,神奇的事開始發生了。

——時至今日,短短五年時間,魯班苑內的墨者,便從最開始的十四人,大幅猛漲到了二百一十七人!

此外,還有數以倍計的學徒,也就是處於考察期的‘準墨者’,成爲了墨家的後備力量!

而在過去這五年時間,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埋身於魯班苑,爲劉榮推動着一個又一個國家級的絕密項目。

項目有多少,劉榮數不過來;

完成了多少、擱置了多少,劉榮也記不清了。

今日,劉榮來魯班苑,卻是爲了從魯班苑那數不清的項目當中,帶走一個未必成熟,卻必定能驚豔世人的項目。

當然,在把項目‘帶走’之前,劉榮還要好好考察一下項目進度。

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歇一天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63章 黑土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6章 莢錢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40章 驗金石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47章 好小子!第44章 長安侯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4章 上架感言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47章 好小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73章 封印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15章 活該!第421章 大喜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69章 詭寂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31章 面聖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3章 統籌會?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05章 羽林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90章 族!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30章 人才啊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31章 面聖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90章 族!第465章 酷吏?第353章 吞金獸!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16章 大棒!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
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歇一天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63章 黑土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6章 莢錢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40章 驗金石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47章 好小子!第44章 長安侯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4章 上架感言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47章 好小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73章 封印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15章 活該!第421章 大喜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69章 詭寂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31章 面聖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3章 統籌會?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05章 羽林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90章 族!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30章 人才啊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31章 面聖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90章 族!第465章 酷吏?第353章 吞金獸!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16章 大棒!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