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圍三缺一

劉榮清楚的記得,在前世,有這樣一個笑話。

——在工業革命後的新時代之前,天底下,就沒有大權在握、君臨天下的封建帝王做不成的事兒。

若說非要有,那也就是高難度數學題了……

話糙理不糙。

在封建時代——尤其是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統一政權的華夏帝王,是真的可以百無禁忌的。

想做好事,可以尋求文治武功,做個名垂青史的聖君;

想享受人生,也可以酒池肉林,極盡奢靡,體驗一段人類無法想象的‘美好’人生。

至於二者之間,說不上好壞,卻多少有些小衆的興趣愛好,華夏封建帝王更是幾乎玩兒了個遍。

——有擺弄手藝活的木匠;

——有對同性身體結構感興趣的異類;

——有修仙煉丹的道爺;

——也有無數駭人聽聞的變態。

從以上種種——無論是志向遠大的聖君,還是自甘墮落的昏君,又或是這些愛好小衆的抽象之君,其實就不難看出:華夏封建帝王無論想幹什麼,都能在某種程度上,達成自己的目標。

在拋開‘絕對’這個極端概念不談的前提下,華夏封建帝王的意志,總是能得到相對層面的貫徹。

在這個前提下,華夏封建帝王想要做一件壞事,僅僅只需要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爲華夏民族乃至於整個歷史文明進程,都帶來一場可怕的災難!

反之,若是想要做一件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封建帝王所能調動的能量、獲得的支持,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罕有的高。

就拿此番,劉榮表露鹽鐵官營之意圖,並首先向朝中相關重臣通氣舉例;

在劉榮明確表示‘朕意已決,此事無變’的堅定態度之後,原本還打算稍微勸說一番——至少是勸劉榮別急着開幹,稍微籌謀一番、佈局一番的朝中重臣們,也很快轉變了自己的態度。

正所謂:君辱臣死,君憂臣勞。

劉榮打定主意要做這件事,那作爲劉榮、作爲漢家的臣子,劉舍爲首的外朝,就只能爲劉榮所要做成的事、所要達成的目的操勞忙碌。

而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件讓劉榮稍有些欣慰的事。

——在劉榮先以儲君太子的身份,借當年平抑糧價這一突發性時間,隱晦的達成對糧食的官營,如今又以天子之身直入正題,明確表示朝堂中央還要官營鹽鐵之後,劉舍爲首的外朝,也終於發揮出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五年前,陛下官營糧米,關中的糧商不說死絕了,也起碼是滅族的滅族、轉行的轉行;

如今,陛下又要官營鹽鐵,結果大概率也是鹽、鐵商人絕跡。

那下一次呢?

下一次,陛下又會冒出什麼鬼點子,再官營個什麼玩意兒?

雖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但國家大策這種東西,往往都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以一個極不起眼的小試點作爲開端,並逐漸深入貫徹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糧食、鹽鐵,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漢家大多數大宗商品——至少是絕大多數與‘戰略物資’沾邊的東西,都會被列入官營、管制名錄當中。

既然如此,那既然大傢伙要忙鹽鐵官營的事兒,何不稍帶着,對其他市場也進行一個基本的調研彙總?

於是,小半個長安朝堂都開始忙活着,彙總漢室如今,所有家財達到百萬錢以上,並以商業貿易作爲主要創收來源的商人家族。

不查不要緊,這一查,可就查出來了個驚天巨雷。

——根據相府最終得出的彙總結論:單只是關中,財產總值達到百萬錢以上的商人家族,便到達了驚人的二百九十餘家!

其中,家產千萬以上的四十一家,家貲萬萬以上的鉅富,更是有足足七家!

在那道這封彙總報告時,據說就連當朝丞相劉舍,都驚得牙根直髮顫。

二百九十餘家‘百萬富翁’!

四十一家千萬富豪!

更有家財萬萬錢以上的鉅富,足有七家之多!

這是什麼概念?

說一個如今漢室普遍存在的說法,就不難理解了。

——自呂太后駕崩,太宗孝文皇帝駕崩後,漢家在商人階級身上投注的枷鎖,便已經出現了肉眼可見的鬆動。

到了先帝年間,關中開始涌現出相當一部分商人,家財達到了百萬錢以上。

這些人,在民間被稱之爲:素封。

此言何意?

說是一個家財百萬錢的商人,甚至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憑藉高達百萬錢的資產,每年坐收二十萬錢的借款利息。

二成利,也確實算得上是這個時代,少有的低息,甚至是超低息了。

而同樣的二十萬錢,放在身份、地位都在金字塔頂部的徹侯勳貴身上,卻需要至少一千戶食邑的租稅,才能夠勉強湊出來。

大概計算公式爲:徹侯封國每一戶食邑,即每一個農戶家庭/-`70,平均擁田百畝。

但漢家的徹侯羣體,除長安侯盧綰這一極端特例,能以帝都長安作爲理論上的封國之外,再不曾有第二位,得到過位於關中的封土。

所以絕大多數徹侯的封國都在關東,食邑農戶都是關東農戶,所謂的‘每戶百畝’,也是關東普行的小畝。

換算成關中的畝,或者說是官方標準的畝,其實是平均每戶擁田五十畝。

五十畝地,平均畝產三石以內,年產值大概在一百五十石粟;

按照如今漢室三十取一的稅率,這一百五十石糧食,有五石是要繳納的農稅。

若該農戶的土地,不屬於徹侯封國的封土,那這五石糧就上繳當地官府,並最終匯入相府國庫,作爲中央財政收入;

若屬於徹侯封國,則經當地官府‘代爲收繳’,並最終移交到徹侯本人,作爲當年的封國租稅。

每戶五石粟的租稅,按照過去這幾年的糧價,總價值最多不超過二百錢。

一千戶,便是二十萬錢了。

千戶食邑,對於漢家的徹侯羣體而言算不上太低——畢竟有前丞相:故安侯申屠嘉這種食邑五百戶的墊底;

更算不上高——漢家萬戶侯一個手都數得過來,但三五千戶食邑的,也佔據了相當一部分。

所以,食邑千戶,可以說是徹侯羣體真正意義上的門檻。

至於那些食邑五六百戶,乃至於象徵性食邑二三百戶的小趴菜,是普遍不被認同爲‘徹侯’的。

而這,便是家財百萬錢的商人,在民間被稱之爲‘素封’的由來。

——徹侯食邑千戶,年收入頂多二十萬錢;

商人家財百萬,光是躺着吃利息,每年就能吃最少二十萬錢。

都是二十萬錢的年收入,前者是朝堂所封的徹侯,那後者,自然也能被民間百姓,在心裡‘封’爲高人一等的特殊人羣,並稱之爲:素封了。

劉舍清楚地記得,在‘素封’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未央宮內的時候,無論是當時天子啓,還是時任監國太子劉榮,面色都並不是很好看。

先帝爺聞之色變,面色陰沉的能滴出水來,氣兒縷不順,愣是把監國太子罵了個狗血淋頭——哪怕這件事,和當時纔剛監國不到一年的當今劉榮沒什麼關係。

而今,‘素封’這個說法出現纔過去短短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

朝堂中央藉着鹽鐵官營的前期準備工作,捎帶手做了個商人羣體普查,居然意外發現漢家的大本營:關中,居然已經出現了二百九十多家‘素封’?

要知道太祖高皇帝始封,正兒八經有開國從龍之功的元勳功侯,都不過一百四十五家而已!

自有漢以來,凡五十餘年,算上太祖高皇帝封的那一百五十來家元勳功侯,至今爲止,漢家封出去的徹侯爵位人次加起來,都沒有二百九十個!

更別提那四十多家家財千萬,理論最低年收入,能和萬戶侯的封國年租稅不相上下的‘素封plus’,以及那七門家財萬萬的‘素封pro·max’了。

漢家可從來都不鼓勵、提倡行商!

僅僅只是不過分壓制、限制而已!

甚至就連‘不過分限制’,也僅僅只是太宗孝文皇帝年間開始的事,距今纔不過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的時間,漢家居然就出現了二百九十多家‘素封’?

天知道劉舍確定這個數字沒有統計錯誤時,心裡有多麼絕望。

——自‘素封’一詞誕生至今,這總共不到四年的時間,和劉舍的丞相任期可是高度重合!

哪怕真相併非如此,也肯定會有人將‘素封’們的泛濫,和劉舍擔任丞相掛上鉤。

咋你劉舍做了丞相,我漢家就有‘素封’了?

光是有就算了,你才做了幾年丞相,曾經還是個新鮮詞兒、稀罕物件的‘素封’,都快在關中氾濫了!

若是再讓你做幾年丞相,讓關中再冒出千兒八百家‘素封’,那還得了?

一旦劉舍應對不當——甚至哪怕劉舍應對的足夠優秀,但凡當今劉榮不出手拉上一把,劉舍最樂觀的結局,也至少是辭官下臺。

再結合如今漢室的社會風氣,一個非但沒能在任上終老,甚至還引咎下臺的丞相,是九成九會在下臺後的當天晚上,吃下一塊能爲自己保留最後些許體面的金塊的……

“速速通傳!”

於是,劉舍不出意外的,出現在了未央宮外。

——現在這狀況,放在任何一位漢相身上,都無疑是一場非同小可的危機。

偏偏劉舍即不是漢家傳統意義上的軍功侯,也不是漢家逐漸成熟的‘內史-御史大夫-丞相’這個路線鍛煉出來的政務人才。

遇到如此危機,換個人或許還有其他選擇;

但劉舍,卻只能第一時間抱上漢天子的大腿,跪求劉榮庇護。

只是略有些出乎劉舍預料的是:劉榮對於‘素封’這個詞的感官,似乎比先帝老爺子要溫和不少。

有那麼一瞬間,劉舍甚至覺得劉榮今天的反應,比當年聽到‘素封’二字的監國太子的反應,都肉眼可見的溫和了不少……

“喔~”

“還真不少。”

“皇祖父除山澤之禁、津關之限,至今不過三十年而已;”

“至多不過兩代人的功夫,這些個商賈,竟已闖下如此家業?”

未央宮,宣室殿。

拿着那捲記錄有此次彙總報告的竹簡,又擡眸撇了眼殿中央,正跪倒在地瑟瑟發動的丞相劉舍,劉榮不鹹不淡的如是嘀咕了一句。

將手中彙總表細細看完,才終於擡起頭,似笑非笑的看向丞相劉舍。

“丞相之憂,朕知之。”

“卻是巧得很。”

“——便是丞相今日不入宮,朕原本也是打算要招丞相,至宣室一敘的。”

“丞相既然來了,那便由朕先說吧。”

“聽完朕的話,若丞相還要訴苦、道冤,朕自好生聽着。”

一聽劉榮開口那句‘朕知道丞相之憂’,原本還有些慌亂的劉舍,便立時平靜了下來。

見劉舍如此反應,當着自己的面表演了一出變臉術,劉榮也是耐人尋味的笑着搖搖頭。

劉舍這個人,雖然是倖臣,但終歸是個水平在線的政治人物。

方纔那慌亂無措的作態,還真不好說有幾分真、幾分假。

只對劉舍露出一個‘朕都懂’的怪笑,劉榮旋即便直入正題。

“官營糧米,由於當年,關中糧商有罪在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故而,最終搞成了少府內帑全盤接手糧食市場,全面壟斷的局面。”

“但鹽鐵嘛~”

“畢竟鹽、鐵商人,並不曾有哄擡物價,動搖社稷之舉,若做的太絕,終歸有傷天和。”

“——當年,少府官營糧米,朕之所以能下定決心,對關中的糧食商人下死手,是因爲他們哪怕活着,也無法發揮‘糧商’的作用。”

“而如今,少府官營鹽鐵在即,若還是那一套趕盡殺絕的路數,難免會生出不必要的動盪。”

“故朕意:少府鹽鐵官營,以自產自銷爲主,卻也保留民間鹽、鐵商人,由少府轉銷爲輔。”

“——大致路數爲:民間商人所產鹽、鐵,不得售賣給任何人,必須以市場價售與少府內帑。”

“價格,以鹽、鐵質量,以及少府所定的售賣價爲準,並給少府保留部分利潤空間。”

“如此一來,鹽、鐵商人即便不願,也終歸不到窮途末路。”

“兵法雲:圍三缺一,便是這個道理……”

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363章 黑土地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62章 記住了?請假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51章 新軍!晚點更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19章 考題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50章 單于庭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40章 驗金石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73章 統籌會?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19章 考題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51章 新軍!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07章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93章 兒,斗膽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93章 兒,斗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465章 酷吏?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41章 處置第380章 魔改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9章 執棋者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21章 老兵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
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363章 黑土地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62章 記住了?請假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51章 新軍!晚點更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19章 考題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50章 單于庭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40章 驗金石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73章 統籌會?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19章 考題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51章 新軍!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07章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93章 兒,斗膽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93章 兒,斗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465章 酷吏?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41章 處置第380章 魔改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9章 執棋者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221章 老兵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