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

最終,經過個把時辰的短暫休整,商隊重新出發,沿着大河向西而去。

——事實上,關於繼續往前走,還是掉頭回去的討論,一度得出了‘回去’的結論。

但最終,商隊還是因爲一個意料之外的變數,而改變了最終計劃。

商賈原本擔心的一切,都沒有發生。

沒有人因爲繼續往前走感到不滿,更沒有人嘟囔着想回去。

甚至就連商賈承諾的‘只要繼續往前走,把貨物都交易出去,回去就沒人發三十萬錢’的好處,商隊衆人都似乎有些不大在乎了。

分擔如此,商隊後續的交易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半個月後,商隊來到了在草原上遭遇的第二個部族:且渠部。

和在哲別部截然相反的是:此次交易,商隊付出了一半的貨物,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準確的說,是沒有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回報。

而後又走出去幾百裡,將剩下的貨物也送出手,商隊便立即折返,朝着河套的方向徑直而去。

又過了兩個月,時間來到天子榮新元二年秋。

七月二十六日,一封自河套傳回的奏報,也隨之送上了劉榮的御案之上……

·

·

·

·

“河西~”

“河西……”

未央宮,宣誓殿。

看着手中,那封自河套傳回的奏報,劉榮眉眼含笑,嘴上不停地反覆着兩個字:河西。

對於河西,劉榮原本的規劃,就是在最近兩年,試着將漢家的影響力,以河套爲中心向西擴散。

等到明年秋天,匈奴單于庭西征歸來時,漢家至少要保證在河西地區,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力。

實際掌控,又或是佔領土地倒不至於,但起碼得軍事威懾,以及外交途徑的渠道,總歸是要建立起來的。

劉榮原以爲,這些事最快也得等到明年開春,才能拿出一個方案,然後再去具體實施。

卻不曾想,自己都還沒打定主意該怎麼做,便是一個好大的驚喜從天而降,不偏不倚的砸中了劉榮。

“說說;”

“那隻商隊,是個什麼路數?”

低頭看着奏報,劉榮嘴角可謂是比重機槍還難壓,嘴上卻也不忘問起此事的具體經過。

見劉榮心情不錯,郎中令——準確的說,是繡衣衛指揮使周仁的腰桿,也不由得挺直了稍許。

“是春二月,一支打算自樑地出發,前往草原奸蘭出物的商隊,於暗中招募護衛。”

“而我繡衣衛,早在太宗皇帝晚年,便在睢陽佈下了不少探子,以備關東宗親諸侯舉兵作亂。”

“——先孝景皇帝年間,吳楚七國之亂平定,我繡衣衛得先孝景皇帝之令,暗中打探樑孝王起居。”

“後梁孝王薨,繡衣衛佈於睢陽的探子收回了一些,但先帝擔心關東諸侯有所反覆,便下令在睢陽留下一些人,繼續打探關東。”

說起陳年往事,周仁總是一副不帶絲毫感情,完全客觀闡述事實的淡漠語調;

但緊接着,周仁的語調便隱隱帶上了些許自豪,眉宇間,也莫名帶上了些許激動。

“春二月,聽聞有這麼一支商隊打算遠遊,卻又去向不明,睢陽的探子預感此事另有隱情,便分出五人,混進了這支商隊。”

“春三月,商隊自北地、上郡之交的山間小道潛逃出關,踏足幕南。”

“到春五月,於高闕西北百七十里,遭遇匈奴哲別部,與之易貨。”

“——據探子回報,商隊與哲別部一易,原價不過數十萬錢的貨物,便換回了三匹匈奴公馬,外加二百匹老馬。”

“據那樑商私下所言,這些馬,尤其是那三匹公馬,那樑商有門路賣給太僕,以換得千金之利。”

“於是,得獲百倍暴利的樑商,萌生了就地調轉,打道回府的念頭。”

“便是那時,探子們自爆身份,並自作主張……”

說到最後,饒是對那五個膽大包天的下屬感到無比自豪,周仁也還是難免心虛的低下了頭,並適時的止住了話頭。

而在周仁身前不遠處,劉榮略顯懶散的坐在御榻之上,手握竹簡反覆查閱間,聽聞周仁這番描述,也不忘挑起眉角怪笑一聲。

——這件事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倒也複雜不到哪裡去。

太宗皇帝年間,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情報機構:繡衣衛,在太宗孝文皇帝授意下,經監國太子劉啓之手正式建立。

由於這個機構建立的初衷,就是爲了應對關東宗親諸侯可能發動的武裝叛變,所以在繡衣衛建立後不久,探子、眼線們便大都被散去了關東各郡國。

而樑國,作爲關中東門戶在函谷關外的最後一道防線,以及關中-關東往來溝通的橋樑,自然就成爲了繡衣衛的情報彙總中心。

探子、眼線們在關東各國收集情報,再各自彙總到位於樑國的臨時總部,而後一併轉送長安,送到指揮使周仁,以及天子劉啓的面前。

也正是通過這個情報網絡,長安朝堂才能在吳楚之亂爆發之前,對每一家關東宗親諸侯的動向,都保持‘細緻入微’的掌控。

比如:齊王哪天見了吳王劉濞的使者啊~

楚王和劉濞的使者聊了些什麼啊~

趙王劉遂派誰北上,和匈奴人交涉啊之類。

憑藉繡衣衛所提供的情報,長安朝堂始終‘先敵一步’,並最終看似驚險,實則遊刃有餘的,僅憑三個月時間,便徹底平滅了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

而後,自然就是真正的戲肉:削藩。

雖然吳楚七國之亂的平滅,基本奠定了長安中央強硬削藩的事實基礎,但先帝劉啓謹慎的性子,使得這支情報網絡並沒有被第一時間收回。

恰恰相反——在吳楚七國之亂平滅之後,長安朝堂對關東宗親諸侯的監控,無論是繡衣衛這個特務情報機構,還是明面上的軍事戒備,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爲了避免關東發生第二場七國之亂,先帝甚至決定犧牲部分邊防力量,用於加強對關東宗親諸侯的監控。

於是,曾經的繡衣衛睢陽臨時總部,便也基本原封不動得保留了下來。

只是保留歸保留,吳楚之亂終歸已經平滅,需要繡衣衛從關東蒐集的情報,其實也已經沒多少了。

劉榮前不久纔剛看過這幾年,繡衣衛從關東收集的、關於宗親諸侯的情報。

什麼,河間王劉德舞文弄墨,不問國政啊~

什麼,中山王劉勝好色成性,白日宣淫啊~

什麼魯王劉餘酷愛遊獵、江都王劉非嗜武成癡之類——全是些狗屁倒竈的私密八卦。

真正有價值的情報,也就是關於嶺南趙佗的幾則,類似於天下第二架黃屋左纛重見天日、南越武‘帝’重現人間之類。

這就導致原本爲了打探關東諸侯,而專門設立的情報機構:繡衣衛,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雖然沒有被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但也多少有了些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繡衣衛上下都很急!

因爲沒有活幹,就意味着這個部門沒有存在的必要!

若是別的部門倒也罷了——頂多就是部門被裁撤,人員被分散安排到其他部門。

可繡衣衛,他是個特務情報機構啊!

隨便拎出來個小蝦米,把腦袋裡藏着的事兒抖楞抖楞,都能編出一本完整的野史!

這麼一個部門,一旦裁撤,怕是隻有指揮使周仁本人能全身而退;

剩下的人,死不死且不提——能死的好看一點、體面一點,都很可能是奢望。

於是,繡衣衛開始到處找活幹。

一開始還謹慎些,說樑王疑心孝王之死,心懷鬼胎、淮南王圖謀不軌,意欲作亂之類。

雖然言辭誇張些,但也基本還算基於事實去誇大。

後來,見長安沒有反應,睢陽繡衣衛直接演都不演了——連臨江王劉淤意欲謀反這樣的事兒,都拿出來衝業績了!

這樣的假新聞,別說是劉榮了——就連周仁這一關都過不了,根本不可能送得到劉榮面前。

於是,實在閒的不信,又無比擔心‘失業’的繡衣衛,便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蒐集大新聞。

這次的時間,無疑便是這種心態下,弄巧成拙、歪打正着下的產物。

——五個膽大包天的繡衣衛探子,出於好奇心,或者說是‘探究真相,搞個大新聞’的上進心,意外混入了一支前往草原的走私商隊。

明確商隊的來路後,這五個人一路上都在想:這麼好的機會,得搞點業績回去!

一開始,他們想的是脫離商隊,潛伏在草原上,打探到有價值的消息再回去領賞。

只是這個做法週期太長,也太過兇險,他們始終在猶豫,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結果在告別哲別部後,商隊領頭的樑上出人意料的頓悟‘知足’二字,打算回去;

於是,這五人一咬牙一跺腳,決定自爆身份!

作爲優秀的情報人員,自爆身份這種犯忌諱的事,他們顯然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做。

而他們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是爲了一場豪賭。

——他們告訴那樑商:我們都是陛下派來,打探草原的密探!

他們還聲稱,他們此次出關的任務,是和河西地區的部族初步構建起聯絡,爲日後,漢家謀奪河西做準備!

然後,他們就扯着劉榮的虎皮,臨時‘徵用’了那支商隊,並用商隊剩下的貨物,作爲了他們開拓河西‘市場’的資金。

至於那樑商,在得知自己身邊,居然混入皇帝老子的眼線之後,爲什麼沒有殺人滅口?

因爲那五個混賬,替劉榮向那樑商做出承諾:只要事情辦成,當今天子,重重有賞……

這種事兒~

劉榮該怎麼說呢;

嘖。

這就好比某地發生天災,某位官員矯造詔諭,以劉榮的名義大開糧倉,以賑濟災民。

你說他矯詔吧?

他是好心的,而且事兒辦成了;

你說他忠心吧?

膽敢矯詔的‘亂臣賊子’,怎麼看都和‘忠心’二字不沾邊。

此時的劉榮,就大概是這樣的心理。

——從本心上來講,對於這五個敢混進走私商隊,涉嫌踏足草原,並最終搞出如此動靜的繡衣衛,劉榮相當佩服。

都不說別的,區區五個人,敢混進一支上百人的走私商隊,甚至還敢在塞外草原自爆身份!

這份魄力,就不是尋常人所能比。

但要說純粹的欣賞,劉榮心裡,卻也多少有些彆扭。

畢竟任誰做了皇帝,被某個不起眼的手下代替做主給人承諾,都不會覺得心情愉悅。

至於這件事……

“河西~”

“河西……”

“且渠部~”

“日逐部……”

又是一陣喃喃自語,劉榮終是將手中竹簡丟回御案,雙手撐在身後,稍仰起頭,悠然發出一聲長嘆。

對於這五個混賬,劉榮大概也有了決斷。

——忍着噁心,認他們一功;

同時,對於繡衣衛眼下的尷尬境地,劉榮也暗暗記在了心裡,並將繡衣衛的未來規劃,也納入了即將完成的幾項九卿屬衙改制的範疇。

至於這件事,對劉榮未來針對河西地區的謀劃,能產生怎樣的積極作用,卻是需要劉榮好生思考一下的。

那五個人——準確地說是那支樑國商隊,分別和河套-河西之交,距離河套不過數百里的且渠部,以及位於河西正中心,甚至更靠近西域一些的日逐部分別達成了口頭協議。

當然,是以商人身份,而非‘漢使’身份。

他們與這兩支商隊約定:這一次,雙手奉上商隊一半的物資,全當和這兩個部族結個善緣。

往後,每次出關來到草原,也都會在經過這兩個部族領地時,無償送上商隊一半的貨物。

而且是往返都送!

從漢地帶來的十車貨物,先給且渠部五車,再給日逐部三車!

剩下兩車運去西域,換回來的所有貨物,也會再次分出一半給這兩個部族。

而作爲回報,這兩個部族需要在商隊經過領地時,提供必要的保護。

說好聽點是保護,說白了,其實就是保護費——只要他們不去攻擊商隊,那就沒誰能威脅到這支商隊的安全。

就這樣,商隊和且渠、日逐這兩個河西地區的重要部族,以及河套前往西域的必經之路上的兩個部族,達成了過境協議。

而這份協議,使得這支商隊在理論上,具備了可以輕易橫穿河西,往返於河套-西域之間的客觀條件……

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86章 絞肉機?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0章 賺錢賺錢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69章 朕,變了嗎?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66章 如果?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83章 不安第142章 啊這?啊???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08章 誓師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84章 爆!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46章 墨者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46章 廟算第5章 登門賠禮第380章 魔改第226章 朕!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05章 羽林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520章 洗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59章 押注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6章 點將!第80章 有母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章 左膀右臂第142章 啊這?啊???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467章 麻煩了啊
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86章 絞肉機?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40章 賺錢賺錢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69章 朕,變了嗎?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66章 如果?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83章 不安第142章 啊這?啊???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08章 誓師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84章 爆!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46章 墨者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46章 廟算第5章 登門賠禮第380章 魔改第226章 朕!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05章 羽林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520章 洗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59章 押注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6章 點將!第80章 有母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章 左膀右臂第142章 啊這?啊???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467章 麻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