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大刀闊斧

第383章 大刀闊斧

衆所周知:權力體系這個東西,一旦結構複雜起來,那就會造成越級溝通不暢,乃至於掌控力下降。

就拿過去這些年的南北兩軍舉例。

——南軍五校,北軍七校,各有都尉一人,作爲這兩支軍隊的前線指揮官,號將軍,秩比二千石;

這兩位都尉,分別聽命於掌控南、北兩軍的中尉及衛尉。

其中,中尉受九卿之首:內史屬衙下轄,受內史節制,秩二千石。

衛尉本身作爲九卿,秩中二千石,需要對丞相府爲首的整個外朝負責,。

而這兩個人頭上,還有一個‘統轄長安拱衛、宿衛’的衛將軍,秩中二千石——雖然與衛尉平秩,但終歸有軍銜加持,算是高半級;

衛將軍上面,還有一個理論上統領天下軍務的太尉,秩萬石,地位與丞相齊平。

太尉再往上,纔是漢天子。

掰着指頭算下來,漢天子對北軍下達的軍令,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天子-太尉-衛將軍-內史-中尉-北軍都尉——這冗長到令人咂舌的複雜結構一層層傳遞下去。

就算考慮到太尉不常設,內史又向來不怎麼過問中尉屬衙,也是天子-衛將軍-中尉-北軍都尉這四級。

如果是別的單位或部門,這倒也沒什麼,頂多也就是行政效率低下;

但這可是禁軍!

養之千日、用則一時——一旦到了需要動用時,就等同於宗廟、社稷面臨致命威脅,必須要他們迅速保衛國家的禁軍!

如此要害的部門,尤其還是關乎國家乃至文明的槍桿子,不說天子直接調動,也頂多只能隔着一個,或兩個平級的禁軍統領纔是;

但實際情況,卻糟糕到饒是劉榮如今,已經基本坐穩了皇位,不懼任何外來威脅,也總是時不時睡不安心。

舉個比較鮮明的例子。

比如今天,長安城中的某個反動團體,比如落魄功侯,又或是朝中老臣之類,糾集了幾萬民兵,想要在長安發動政變;

因爲政變是在長安城內發起,所以長安城的城門、城牆,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政變武裝從長安城內的各處民居,又或是戚里、孝裡乃至尚冠裡冒出來,匯聚在一起,對長樂、未央兩宮,以及武庫發動了突襲。

以上就是已知條件,問:如何應對?

事態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該事件的影響會有多麼惡劣?

——或許有人會說,幾萬民兵、烏合之衆而已,難不成還真能反了天?

也有人會說,就算這幾萬逆賊聲勢浩大,有南、北兩支禁軍,以及皇宮裡的郎中令麾下郎官們在,最後也鬧不出多大亂子。

但如果是劉榮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劉榮的回答,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一旦這幾萬人真的彙集在了一起,並毫無徵兆的發動突襲,那至少有一到兩成的機會攻破未央宮,把劉榮踢下皇位,顛覆漢家的宗廟社稷!

便是剩下八九成,也不全是叛軍被輕鬆鎮壓;

而是有六成概率輕易鎮壓叛亂,仍另有兩三成概率,是叛軍在長安大肆破壞,造成極爲惡劣的影響之後,才被驚險鎮壓。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違背普遍認知的情況,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叛軍既然是在長安城內發動政變,而且必定是突然發起襲擊,那朝堂官方必定是毫無預知,倉促應對的。

那麼,在長安城固有的宵禁、門禁制度下,‘毫無預知的倉促應對’,意味着長安城內一旦發生任何風吹草動,長安各城門的守備力量,便都會第一時間遵循本能,關閉長安各城門。

關閉城門,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因爲軍營分別在長安南郊、北郊,而分別被命名爲南軍、北軍的唯二兩支禁軍,無法第一時間從城外的軍營涌入長安城,以迅速鎮壓叛亂!

或許有人會說了——這不純純扯淡嗎?

就算城門關了,那城外的禁軍要入城平叛,難道城門還不能重新打開了?

答案是:當然能開。

但不能立馬開。

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城內發生動亂,各城門第一時間關閉,城外的南北兩軍隨即開抵城門外,然後城門開,禁軍入,叛亂平。

但實際情況卻是:禁軍得到消息來到城門外,呼號着讓城裡的人開城門、迎禁軍入城平叛;

結果城門內、城牆上的戍卒,都在狐疑的打量城外的禁軍將士,有沒有袒露哪條胳膊……

是的。

自從當年,周勃一句‘劉氏左袒’,就在沒有調兵詔書的情況下,憑‘偷來’的虎符把整支北軍帶進長安,並在南軍的守衛下攻破未央宮之後,南北兩軍入城平亂,也不再是打聲招呼那麼簡單的事了。

——你怎麼證明你是入城平叛,而非加入叛軍作亂?

要知道當年,周勃率領上萬袒露左臂,嚎着‘匡扶劉漢社稷’的北軍將士,最終攻破的,恰恰是少帝劉弘所在的未央宮!

咋?

合着劉氏左袒的‘劉’,就不是少帝劉弘的‘劉’了?

所以,當長安城內發生暴動時,長安城各處城門纔會第一時間關閉。

之所以要關城門,防的,卻不全是——甚至不主要防叛軍的外援;

而恰恰是防平定暴亂的主要力量:南、北這兩支禁軍!

如此一來,情況就變成了:長安城內發動暴亂,各城門第一時間關閉,漢室中央即需要南北兩軍儘快入城平叛,同時又要儘可能謹慎的放南北兩軍入城,以免這兩支禁軍,再度成爲政變者利用的武裝力量。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兩支禁軍需要在城門外等候‘審覈’,等審覈通過了才能入城。

故而,劉榮纔會說:如果長安城內真的發生了聲勢浩大的政變,那叛軍會有一成的概率成功。

——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制度的不完善。

其二,則是如今漢室盛行的賄賂之風。

早在尚還只是皇長子,連太子都不是的時候,劉榮就已經見識到了這個時代,貪污之風究竟有多麼猖獗。

一個太監,但凡有點權柄,你不給他送錢打點,他就敢給你上眼藥!

記住:這話,是曾經的皇長子劉榮說的!

反之,你給他塞錢,他雖不會再壞你事兒,卻也會到處消費你的聲譽——逢人便說:瞧,皇長子給的;

連皇長子都得給我塞錢、都得給我三分薄面,你又是個什麼東西?

禁中尚且如此,出了宮門,那更是不得了。

你去拜訪某個權貴,若遞上拜帖時,不順帶給門房塞點錢,人家不搭理你都是輕的;

說不定人家門房,把這事往權貴那兒一說?

嘿,你猜怎麼着?

人家權貴能跟你翻臉!!!

爲什麼?

因爲你看不起他的門房,豈不就是看不起他?

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再者說了,我一個權貴,屈尊降貴見你,圖的不就是你能給我帶來好處?

結果你連我的門房都不打點——連我的門房,都無法從你這兒拿到好處,更何況是我?

這,也還只是私交層面的。

到了官面兒上,那畫面,當即就要再醜陋三分。

旁的不說,就說一點。

——先帝年間的丞相:故安侯申屠嘉,最爲天下人稱讚的品德,是兩袖清風。

是的;

當朝丞相,整個華夏統一政權的國務園總理,常務副皇帝,最爲人稱道的品質,是不收受賄賂。

離譜不?

一項官員最基本的素養,成爲了百官之首享譽天下的唯一依憑。

就好比後世那句話所說的:在妖魔橫行的世道,平庸就已經足夠優秀;

同理——當賄賂之風成爲常態時,清廉,居然也能成爲爲人稱道的高尚品質……

之所以要提及漢家由來已久,且愈發猖獗的賄賂之風,是因爲城防這個東西,向來都是非此即彼的兩個極端。

——要麼戒備森嚴,蚊子都飛不進去;

——要麼鬆垮糜爛,從頭爛到根兒裡。

在華夏封建歷史上,幾乎從來都沒有過一座‘城防即不完全森嚴,也不徹底鬆垮’的城池。

而賄賂之風盛行,以至於皇宮裡的太監們,都敢向皇子——乃至太子伸手要好處,就意味着但凡有心,便必定有人能把同樣的金銀財寶,花在官員、城門衛,乃至禁軍將帥身上。

在劉榮看來,這第二個隱患,比第一個都還要更嚴重。

畢竟禁軍進不來長安城,僅僅只是時間、時效問題——哪怕第一時間進不來,也早晚都是能進來的。

但賄賂之風,卻足以讓長安城的城門,變成只有叛軍外援進得,禁軍卻進不得的單向閥;

足以讓長安的重中之重:武庫,成爲叛軍迅速壯大力量的根基;

若是以帝王的角度,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的話,甚至就連宮門,也未必不會被叛軍靠行賄、送禮的手段,給硬生生用錢砸開。

這,是劉榮認爲在長安發生變故時,反動分子就算無法顛覆漢家宗廟社稷,也有兩三成機會讓朝堂中央頭疼,在長安大肆搞破壞,最終也只是被堪堪平定的原因。

——賄賂成風。

而第三點,便是劉榮眼中,存在於漢家現存‘九卿’體系當中的第三個怪胎:冗雜的禁衛。

還是那句話:禁軍存在的意義,除了震懾反動分子之外,便是在反動分子發動暴亂時,迅速出手平定暴亂。

而冗雜的禁衛體系,以及又臭又長的責任劃分、從屬關係,使得這個原本應該像後世的消防隊般,接到消息就迅速‘出警’救火的機動武裝力量,無法發揮自己本該具備的效能。

就好比先前所提到的那個例子;

長安發生變故,城外的南北兩軍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卻不能擅自行動,而是要靜候調兵詔書及虎符。

詔書、虎符都到了,大軍集結朝長安進發,來到緊閉的城門外。

城頭上的宮衛放下竹籃,查驗過詔書、虎符,然後去請示中尉:這咋整,開不開城門?

中尉拿不定主意,又聯繫不上未央宮裡的天子,就只能去問內史或衛將軍:咋整?

內史大概率不敢拿這個主意,衛將軍又未必會拿這個主意。

於是只能等。

等什麼時候,未央宮裡的皇帝能派人傳來消息,說城外的禁軍確實是合法調動來長安,負責平定動亂的,城門纔會開。

這就是上文所說的,禁軍在城外接受‘審查’的大致過程。

而這個審查的過程,有一個軍隊系統——尤其是禁軍系統極爲忌諱的隱患。

涉及的人太多了~

信息傳遞的層級太多、經手的人太多,信息傳遞的週期太長。

整個審覈過程中,但凡有一個人出問題——比如城門衛,中尉,又或是內史、衛將軍;

甚至是他們之間負責送信的僕人、信使,乃至於叛軍派人冒充,以皇帝使節的身份認可或駁回城外禁軍的入城請求,都會出大問題。

這,是劉榮並不認爲長安絕對安全、並不認爲反動分子毫無機會的第三點原因——過於冗雜的指揮系統。

結合以上種種,劉榮不難得出結論:漢天子和禁軍之間,最好是連一個人都不要隔,皇帝能直接指揮軍隊最好!

充其量,也只能有一層禁軍統領性質的中間人,負責按照天子的意志,將禁軍開往天子所希望的方向。

於是,太尉不出意外的,被劉榮放棄;

太宗皇帝搞出來,又莫名升到頂格,卻並沒有什麼存在意義的衛將軍,也被劉榮改成了和上、前、後、左、右將軍一樣的戰時將號,和長安城的都城武裝毫無關聯。

再下一級的內史、衛尉——內史即將被拆分;

尤其是中尉,劉榮肯定是要從內史拆出來,使其作爲一個獨立的九卿屬衙而存在。

名字劉榮都想好了:執金吾。

抄作業嘛;

反正只是個名字而已。

按照劉榮的設想,日後的執金吾,除了要負責長安城的治安巡邏,以及城牆、城門防務之外,還要肩負起一定程度的執法效能。

比如幫大理(廷尉)抓個人啊,或是巡邏時盤查路人之類。

但中郎將,卻不能繼續作爲中尉下轄的部門。

劉榮的想法,是最好把這個羣體扒拉郎中令的飯碗,使長安中央所有帶‘郎’字兒的職務,都被納入郎中令的管轄範圍。

什麼侍郎啊,郎中啊,中郎啊之類,直接包圓。

就是這名字,不能繼續叫郎中令了。

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26章 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88章 藍圖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19章 考題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69章 詭寂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76章 無題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46章 慄氏外戚晚點更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家宴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3章 好劇本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08章 將戰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50章 有樣學樣第99章 十日?!第99章 十日?!告假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沒寫完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回家晚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42章 啊這?啊???第63章 伴君如伴虎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21章 大喜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42章 啊這?啊???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
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26章 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88章 藍圖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19章 考題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369章 詭寂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76章 無題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46章 慄氏外戚晚點更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家宴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3章 好劇本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08章 將戰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50章 有樣學樣第99章 十日?!第99章 十日?!告假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沒寫完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回家晚了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42章 啊這?啊???第63章 伴君如伴虎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21章 大喜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42章 啊這?啊???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