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帝王心術

當劉榮走出長信殿,揹負雙手仰望天空時,那股籠罩着劉榮多年的陰雲,就好似春風拂面般,輕飄飄煙消雲散。

——竇太后,是劉榮的心病。

準確的說,像竇太后這般強勢的漢太后,是每一位有志於‘做點什麼’,在史書上留下些正面評價的漢天子,都很難擺脫的心病。

漢‘二世’孝惠皇帝劉盈,因爲呂太后這個心病,愣是隻活到了二十三歲便暴斃;

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更是在呂太后的淫威之下,一個被親祖母幽禁而死,一個被滿朝公侯大臣羣起而攻之,說成了‘非惠帝子,乃呂氏淫亂後宮所出’的皇家野種。

即便是到了漢家唯一一位‘在世聖人’,華夏封建史上數一數二的聖君雄主:太宗孝文皇帝之時,也依舊有一位薄姓婦人,頂着個太后的名頭,時時刻刻掣肘着天子手中的皇權。

wωω▪ ttκa n▪ ¢O

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哪怕是放眼整個華夏曆史,乃至於人類文明史,都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可即便如此,太宗皇帝爲了擺脫太后的束縛,將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依舊是不可避免的付出了許多代價。

——世人皆知:太宗皇帝一朝,官方承認的太后、皇后,都分別有二人。

前者,分別是太宗皇帝的生母薄太后,以及太宗皇帝真正意義上的嫡母:高後呂雉。

後者,分別是太宗皇帝的妻子、先孝景皇帝的生母竇皇后,以及孝惠皇帝的妻子:張皇后。

前世,劉榮聽很多人說,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生母薄太后,太宗皇帝非尊不可;

但考慮到法統,嫡母呂太后,太宗皇帝也絕不能不認。

至於皇后——在那位原配呂氏代王后‘意外’病故之後,皇長子劉啓的母親竇氏被扶正,後宮、東宮分別得以安定,對於傀儡時期的太宗皇帝很有必要。

但亡兄孝惠皇帝的遺孀:孝惠皇后張嫣,太宗皇帝也根本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既然孝惠皇帝駕崩之後,呂太后讓張皇后依舊做皇后,那太宗皇帝也只能照葫蘆畫瓢——依舊讓張皇后號‘皇后’;

此外,出於倫理方面的考量,又專門給亡兄嫂建造了一座桂宮,好名正言順的從未央宮搬出去。

這很誇張了!

對於衣服都捨不得穿太好、飯都捨不得吃太香,更是不允許後宮女人裙襬拖地、面施粉黛的太宗皇帝而言,斥巨資大興土木興建一座宮殿,儼然是一件極誇張的事。

只是世人皆以爲:兩位太后、兩位皇后,不過是太宗皇帝被逼無奈;

卻不知,將太宗皇帝逼到‘無奈’之境地的,並非是現實。

前世,劉榮聽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漢文帝劉恆承認呂太后的合法性,等同於變相壓制生母薄太后!

這個說法且不提可信度高不高、符不符合現實——至少邏輯上沒有絲毫漏洞!

倘若,太宗皇帝不承認呂太后,轉而將生母薄氏奉爲‘高後’,那會發生什麼?

事實上,什麼都不會發生。

什麼‘根基動搖’——入繼大統之初的太宗皇帝,本身就沒有根基可言;

什麼‘法統不穩’——有後少帝‘非惠帝子’在前,太宗皇帝本身也沒有什麼法統。

歸根結底,太宗皇帝究竟是認高後呂雉,同時變相確認生母薄氏‘高帝妾也’的地位,還是直接否認呂太后的法統,尊薄氏爲高後,都無法改變任何事實。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

——少帝劉弘,死的蹊蹺。

孝惠皇帝一脈絕嗣,太宗皇帝以庶奪嫡,或者說是旁支代嫡,本身就已經是一件極不符合當下時代人倫道德、民俗文化背景的事。

在這個基礎上——在庶弟搶了嫡兄江山的基礎上,再多個以‘高後薄氏’取代‘高後呂雉’……

怎麼說呢……

對於殺人犯來說,是否曾在超市偷過一包乾脆面,重要嗎?

一樣的道理。

對於‘得位不正’‘旁支代嫡’的太宗皇帝而言,尊誰爲太后,就好比偷沒偷那包乾脆面。

無論你偷沒偷,你都是‘殺人犯’。

不會有人因爲你沒偷,就覺得你這個‘殺人犯’良心未泯;

也不會有人因爲你偷了,就覺得你罪加一等,該被槍斃兩次。

在這種情況下,太宗皇帝選擇:不偷。

依舊尊呂雉爲高後,將呂雉這個呂氏外戚核心人物,完完整整的從諸呂之亂中摘了出來,給出了‘諸呂之亂,和誰都可能有關係,唯獨呂太后無辜’的政治定性。

要知道這個政治定性,是太宗皇帝在剛抵達長安、坐上皇位,連自己的禁軍親衛都無法掌控、吃喝拉撒都在被陳平等老臣監視的情況下,彷如逆天改命般達成的。

太宗皇帝爲什麼這麼做,衆說紛紜,也都各有各的道理。

但在這些理由當中,那個頗具想象力的‘壓制生母薄皇后’的推斷,也同樣相當具有說服力。

至少從皇權的角度上來說,這麼做,符合太宗皇帝的利益。

這還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薄昭。

衆所周知,漢太后真正的底氣,來自於一位能力出衆,且手握大權——尤其是手握兵權的同族外戚子侄。

而對於這樣的外戚代表性人物,漢家歷代天子都可謂嚴防死守。

太祖高皇帝,親手操辦了周呂侯呂澤的喪禮。

以至於這位明顯不該如此平庸的外戚將領、開國元勳,在史書上的記載篇幅,居然還比不過搶走項羽一條腿的楊喜!

而太宗皇帝處理的,便是薄昭。

一個和呂澤之於呂氏一樣,對薄氏外戚而言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獨苗、唯一指望的關鍵性人物。

而且手段,可謂是極度刻薄。

——滿朝公卿百官、功侯貴戚齊齊登門,在軹侯府外哭活喪!

要知道這可是漢室!

隨便被人無緣無故侮辱一句,就動輒以死明志的漢室!

如此剛烈的社會風氣之下,哭活喪,和宣判死刑根本就沒有區別!

祭出如此殺招,卻還是被薄昭厚着臉皮糊弄了過去,太宗皇帝依然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擼起袖子親自登場。

只能說,天子親設靈堂‘請君赴死’的待遇,遍觀青史,也只有漢軹侯薄昭這一位了。

通過‘尊呂后爲高後’,來維持生母薄太后‘高帝妾’的低賤身份,最大程度減弱薄太后的法理根基;

之後又是親自下場逼死薄昭,將薄氏外戚唯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物理清楚,讓薄氏一族再也沒有了‘做點什麼’的能力。

最後的最後,太宗皇帝甚至都沒忘記做好善後工作。

——敕封薄氏太子妃,以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來堵死薄氏外戚一族狗急跳牆的後路。

至此,政治二字,已成藝術……

太宗皇帝先後三步,完美解決的薄太后,以及薄氏外戚一族;

過程固然是令人拍案叫絕,甚至恨不能拿起小本本瘋狂記筆記。

但換個角度來說:那,可是太宗孝文皇帝啊?

後世公認的‘三代以後,唯漢文可稱明主’的漢文帝!

如此優秀的封建帝王,尚且要如此大費周折,籌謀佈局,才能漂漂亮亮把太后極其附屬的外戚家族處理掉;

那其他的皇帝呢?

那些水平沒有太宗皇帝高——也就是說,兩漢前後四百餘年,除太祖劉邦以外的所有皇帝,又該如何處理太后、外戚?

太祖劉邦的選擇,是手段粗暴的弄死呂澤;

孝惠皇帝功敗垂成,鬱鬱而終。

太宗皇帝費盡心機,算是徹底壓下了薄氏外戚;

但到了先孝景皇帝之時,又一家外戚強勢崛起——竇氏一族徹底成爲了漢家政壇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對於竇氏外戚一族的處理,先孝景皇帝,無疑是失敗的。

無論是在只活了六年的這個世界,還是在位長達十六年的原時間線,孝景皇帝劉啓,都沒能撼動竇氏一族,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

歷史上,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恰恰是由於孝景皇帝沒處理掉竇氏一族,才鬧出後來,漢武大帝建元新政,卻被竇老太后隨手廢黜,甚至險些行廢立之事的劇烈動盪。

作爲後世來客,劉榮更是清楚地知道:兩漢前後四百餘年,無論是東、西兩漢的滅亡,還是王朝中期鬧出來的劇變,幾乎都能閉着眼睛,將罪魁禍首定爲當朝太后,及其背後的外戚家族。

——西漢開國初,呂氏一族呼風喚雨近二十年,險些讓漢家‘二世而亡’!

太宗皇帝年間,軹侯薄昭目無法紀,險些‘復爲呂氏’!

然後是孝景皇帝、漢武大帝年間的竇氏、王氏;

‘亂我家者,必太子也’的主人公:漢宣帝劉洵的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西漢末年,被侄子王莽篡奪宗廟、社稷,氣的把傳國玉璽摔碎一角的王政君。

更別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漢幼兒園,以及東漢末年的外戚大將軍,親手爲東漢王朝釘上棺材板的何進……

毫不誇張的說:漢之強,強在二元君主制,將帝王水平下限維持在合格線以上,太后家族又能成爲天子闇弱時最堅實的力量。

而漢之亡,也同樣亡在二元君主制所導致的權利不集中,或者說是權利外流,以及外戚家族——尤其是太后母族外戚周而復始的胡作非爲。

劉榮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先帝之時,劉榮就不止一次同先帝說過:老爺子,可得養好身體啊!

就算沒法把老太后給熬死,也起碼別讓兒子在太小的年紀,就成爲老太后嘴裡的‘小皇帝’啊!

很顯然,劉榮是有自知之明的。

劉榮很清楚,自己至少在三十歲之前,是不可能具備太宗孝文皇帝那般,堪稱出神入化的政治手段的。

故而,也就無法在即位之初、根基不穩之際,如太宗皇帝那般四兩撥千斤,輕而易舉的剔除太后,即太后家族外戚對皇權的掣肘。

所以對於竇老太后,劉榮的態度一直都很曖昧。

——原則上,絕不觸怒老太后!

實際操作中,也是隻要不涉及根本利益,都是能忍則忍,能讓則讓。

也就是前後兩場戰爭的勝利,讓劉榮多少有了些‘羽翼豐滿’的底氣,不再對老太后予取予求。

而在那之前,劉榮心中,始終有一個名爲:朕會不會像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那般,被老太后一夜之間卸下所有權柄,乃至尊嚴,然後被扔去太廟思過,甚至被廢皇位的刺。

今天,這根刺被拔出來了一些。

雖然沒有完全拔出來,但至少扎的沒那麼深、沒那麼疼了。

因爲從老太后最後的表態,劉榮已經明顯感覺到:老太后,似乎隱隱有了些躺平的念頭。

說的再直白些,便是老太后,已經斷定自己不大可能爭得過當朝天子榮;

對於漢家將來的政治生態、大體走向,也已經起不到多大的幫助、擁有不了多大的影響力了。

所以,老太后用一個‘放手去做,只是別太冒進’的表態,換得了劉榮對一位老人——對一位‘老皇帝’的絕對尊重。

未來,劉榮也還是會和過去,以及歷代先皇一樣:將每一件事,都事無鉅細的向老太后做彙報,並以此來撫慰老太后愈發敏感的權力慾、掌控欲。

但與此同時,劉榮在某些制度的實施上,也會採取更加激進,或者說是‘稍微沒那麼膽小、沒那麼過分謹慎’的措施。

比如:老太后淡退,並不意味着漢家的東宮,就沒有太后掌事了……

“老太太這一退……”

“不是時候啊~”

···

“若是熬到老太后閉眼,東宮只有母后,倒是可以順勢來一手‘後宮不得干政’。”

“但老太太活着退,這事兒,可就有些不好辦了……”

心中雖是思緒萬千,且大部分都是苦惱,但劉榮的眉宇間,卻悄然涌上一抹由衷的輕鬆、愜意。

無論如何,今天是個好日子。

或許應該說,直到今天爲止,劉榮纔可以底氣十足的說:朕,即天下!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漢家——乃至華夏,才真正進入‘天子榮’的時代……

第542章 程不敗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41章 處置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1章 回去再說!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77章 我乏了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沒寫完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559章 押注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07章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63章 人心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16章 大棒!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66章 點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38章 宗祠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11章 幽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99章 十日?!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17章 上林宴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9章 執棋者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16章 大棒!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41章 迭代!第416章 大棒!第550章 皇長子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8章 命可真好第557章 行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4章 還行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06章 孤兒軍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04章 報仇!雪恨!告假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83章 不安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374章 拍板第105章 西進!第465章 酷吏?第594章 斟酌第523章 好好好第222章 不遠了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542章 程不敗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50章 單于庭第324章 試探
第542章 程不敗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41章 處置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1章 回去再說!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77章 我乏了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沒寫完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559章 押注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07章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63章 人心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16章 大棒!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66章 點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38章 宗祠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11章 幽冥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99章 十日?!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17章 上林宴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9章 執棋者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16章 大棒!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41章 迭代!第416章 大棒!第550章 皇長子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8章 命可真好第557章 行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34章 還行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06章 孤兒軍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04章 報仇!雪恨!告假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83章 不安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374章 拍板第105章 西進!第465章 酷吏?第594章 斟酌第523章 好好好第222章 不遠了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542章 程不敗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250章 單于庭第324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