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

聽到這一提議,劉榮幾乎是連提建議的人是誰都沒看,就暗自點了點頭,初步認可了這個方案。

——針對冬小麥的農稅,和針對粟的農稅,有什麼區別?

拿後世新時代的某一事物來對比,二者其實就像是燃油車,和新能源電車的購置稅。

燃油車的購置稅‘由來已久’,自然是要收;

而新能源電車,出於加速推動、推廣的需求,則只能在一定年限內免除購置稅。

但這種情況顯然不能長久。

若不然,大家都買電車了,油車沒人買了,也就沒有購置稅能收上來了。

所以,新能源電車在前期,至多三到五年的免購置稅後,緊接着就是‘半購置稅’;

再過個三五年,終究也還是要恢復到全購置稅。

冬小麥和粟,情況也是一樣的。

初期推廣,冬小麥當然可以,也必須免除全部農稅,以調動百姓民播種冬小麥的積極性。

而在推廣期結束,百姓民接受了這一新鮮事物後,自然就要恢復半稅。

眼下,就是漢室冬小麥推廣工作臨近尾聲,需要針對冬小麥恢復‘半稅’的時間節點。

在肉眼可見的將來,針對冬小麥的農稅回到全稅,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而眼下,粟的農稅理論上是十五取一,實際上爲三十取一;

冬小麥的農稅定爲理論上三十取一,實際上經常性六十取一——剛好是粟的一半,無疑是非常恰當的。

除此之外,三十取一這個數,對於漢室百姓民而言,也有着相當特殊的意義。

——在這個每一百人當中,就至少有九十九個文盲的時代,數學、算數的普及,並不比文字、知識的普及更廣。

故而,對絕大多數算術都算不明白,只聽得懂結果的百姓農戶而言,過往幾十年的經歷告訴他們:三十取一,就等於農稅減半。

甚至可能有人不懂‘三十取一’這四個字,具體是什麼意思;

但生活經驗,以及父祖的言傳身教告訴他們:三十稅一,就是農稅減半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再減免一半到六十稅一,對於這些愚昧的農戶而言,那就更是和不收稅沒什麼區別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一百畝地,全種植冬小麥,巔峰產量最多最多,也不超過四百石。

就算有四百二十石——這一幾乎不可能出現的超高產量,六十稅一,也不過才七石而已。

若是按三百石的平均產量來算,六十稅一,更是不過區區五石……

“諸公以爲如何?”

“暫定宿麥農稅爲三十稅一,並與粟同步減免稅率,可否?”

短暫的思慮之後,劉榮便委婉的向殿內衆人表示:朕覺得還行。

大家要是也覺得不錯,那就這麼定下;

若誰有不同意見,也趁現在抓緊提出來,別等事兒定了纔出來膈應人。

話問出口,劉榮才後知後覺的發現,殿內的氛圍,居然莫名爲一股詭寂所充斥。

——倒不是大傢伙對這件事有意見。

實際上,針對冬小麥收取農稅,且稅率仍舊要低於粟的農稅,也已經是朝堂近幾年愈發統一的共識。

而此刻,宣室店內之所以鴉雀無聲,殿內百官之所以面色各異,原因就在衆人目光彙集之處。

站出身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大家夥兒都不認識!

非但人不認識,就連此人身上,那象徵着四百石秩祿的官袍、印綬,也讓衆人感到一頭霧水。

什麼情況?

漢家的朔望朝,什麼時候能讓區區四百石級別的、小蝦米中的戰鬥米參加了?

非但參加了,這廝還主動出身說話了!

非但說話了,劉榮居然還沒覺得有哪裡不對!

一時間,殿內衆人心中思緒飛轉,無數種猜測涌上心頭。

但怎麼想都怎麼不對。

不就是針對冬小麥,收取三十取一/六十取一的農稅嗎?

這芝麻大點的事兒,劉榮犯得着安排一個託嗎?

就算有必要,也不至於安排一個四百石級別的託吧……

“倒是忘了與諸公介紹。”

“嗯……”

“便由尚書令,親自向諸公見禮吧。”

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劉榮也不含糊,當即便給出瞭解決方案。

而後,便見那身着四百石官袍的花甲老人,在殿內數百道目光齊齊注視下,慢條斯理的走上前些,對殿兩側的百官公卿、功侯貴戚環一拱手。

“鄙人,菑川公孫弘,見過諸公。”

靜。

足足五息的寂靜,讓公孫弘不得不強笑着,再道:“太宗孝文皇帝元年,鄙人蒙太宗皇帝信重,拜《詩》博士。”

“二年,遷太中大夫,秩真二千石……”

“太宗皇帝后元三年,鄙人深覺術業不精,故而辭官歸鄉,從胡毋生——鬍子都胡公,治《公羊春秋》。”

“今歲入朝,與應科舉。”

“憑些許微薄才學,得陛下信重,任以爲尚書令……”

有了這麼一番詳細的介紹,殿內數百號人的臉上,纔開始逐漸出現‘哦~想起來了’的瞭然之色。

也不能怪大傢伙貴人多忘事。

一來,確實是時間隔得太久——都三十多年了;

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貴戚,不說是換了一茬、換了一代人,也至少有大半都不是當年那些人了。

就算是有那麼幾個三十多年前,就已經在朝中顯赫的,也基本都是賦閒在家的功侯貴戚。

讓這些含着金湯匙出生,整日裡都想着去哪兒尋樂子的二世祖,去回憶一個三十多年前的弱冠博士,多少是有些難爲人了。

再者,便是當年的賈誼,實在是太過於光芒萬丈。

即便是被賈誼的光芒所埋沒的,也基本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尚書》博士晁錯!

——漢法鼻祖張釋之!

——文景交際花袁盎!

哪個單拎出來,知名度都遠比公孫弘這個透明人要高。

尤其是過去這三十幾年,無論是鬱鬱而終、英年早逝的賈誼,還是志向遠大,卻被先帝犧牲掉的晁錯;

無論是華夏曆史第一位法官,又或是故交友朋遍天下的政壇常青樹袁盎——這些人但凡還活着,就基本都還活躍於政壇之上,甚至直接就是活躍於長安朝堂。

賈誼沒說的,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漢室朝堂內外的輿論焦點;

晁錯也差不多——一手《削藩策》,儼然一副無論成敗,都必將名垂青史的超然地位。

袁盎雖差些,但也好歹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活躍在政壇上,想讓人把他忘記都難。

反觀公孫弘,從太宗元年,一直到太宗後元三年——即太宗二十四年,在長安做了整整二十五年的博士;

二十五年!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五年?

在這個時代,甚至有很多人都活不到二十五歲!

結果公孫弘這二十五年,卻愣是在長安沒有找到半點影響力、絲毫存在感。

甚至就連此刻,那些流露出‘哦,想起來了,當年是有這麼個博士’之神色的公卿百官、功侯貴戚,其實大半也都是裝的。

他們壓根兒就沒記起來。

準確的說,他們壓根兒就不記得,也不知道太宗皇帝元年,有一個叫公孫弘的年輕人,和賈誼一起做了博士。

此刻裝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也不過是給公孫弘,以及御榻之上的劉榮一些體面而已。

這能怪公孫弘嗎?

很難評。

若說能怪,那漢室對博士這一職務的徹底架空,使博士根本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讓這種說法對公孫弘顯的有些不公平。

可若說不能怪——賈誼怎麼說?

晁錯怎麼說?

都是博士,還都是儒六經之一的博士。

《春秋》博士賈誼,能成爲風華絕代的賈長沙;

《尚書》博士晁錯,甭管他是非對錯,好歹是玩兒了一出大的,在史書上留下了專屬於自己,且濃墨重彩的一筆。

怎麼到了你公孫弘這個《詩》博士,就二十多年無所事事、碌碌無爲,最後只能灰溜溜回家沉澱了?

說白了,公孫弘所謂的‘自覺術業不精,故歸鄉精進’的說法,滿朝公卿大臣沒一個買單。

——說得好聽!

——不就是鬱郁不得志,最終灰溜溜跑回家鄉了嘛!

你看看你看看;

曾經二千石的《詩》博士、真二千石的太中大夫,如今這不——劈臉不要的跑來長安參加科舉,穿着四百石級別的官袍,出現在宣室朔望朝了嘛~

這還不足以說明他當年,是灰溜溜從長安滾回家鄉的嗎?

事實上,朝中百官公卿、功侯貴戚,不止鄙視公孫弘‘任博士二十五年碌碌無爲,如今跑來參加科舉’這一項。

就連眼下,公孫弘似乎已經被任命爲尚書令,也同樣讓大傢伙有些不齒。

——尚書,是少府六尚: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書之一。

從這六個官職的名稱就不難發現:少府六尚,就是六個分管不同類別的、負責天子私生活的部門。

而在華夏曆史上的絕大多數時候,天子的私生活,往往都不是正兒八經的官員負責的。

比如當今漢室,少府六尚當中,尚衣、尚食、尚席、尚沐四者,無一例外都是由女官充任。

而且是慣例默認:必須是女官。

餘下尚冠和尚書——前者多爲寺人,偶有郎官兼任;

後者,或爲寺人,或爲侍郎……

說到這裡,大傢伙看向公孫弘的複雜眼神,也就是可以理解得了。

——尚書令,閹人做的官兒,你公孫弘也不嫌棄?

好歹也是做過二千石博士、真二千石太中大夫的老臣啊……

咋能這麼不要臉呢……

於是,宣室殿內的畫風,便隨着公孫弘的自我介紹,而變得更加奇怪了。

如果說之前,大傢伙是不知道公孫弘的來頭、不明白這個四百石的花甲老翁,憑什麼能在朔望朝自作主張的開口說話;

那現在,大傢伙就是在鄙視這個自甘墮落,爲了謀求一官半職,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所謂‘故《詩》博士’。

至於公孫弘,原先還只是因‘居然沒人認識我’而感到尷尬;

此刻,卻是因爲大家異樣的眼神,而莫名一陣苦笑連連。

漢博士有多難做,沒人會比公孫弘更懂。

沒有參政權,沒有議政權,甚至沒有主動請見天子的權力!

除非天子主動召見,否則漢博士,那就是一塊立給天下人看的貞節牌坊!

是;

賈誼風華絕代;

晁錯名垂青史。

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他們,都得到了太宗皇帝的接見!

而且是不止一次、連續不斷的反覆接見!

能三天兩頭見到天子,可以無所顧忌的大展宏圖——公孫弘真的很想說一句:我上我也行!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

公孫弘爲《詩》博士,唯一一次得到太宗皇帝召見,都還是和賈誼聯袂入宮。

結果進了宮,太宗皇帝聽過賈誼的策論之後,當即驚爲天人,什麼都顧不上了,當下就要留賈誼秉燭夜談!

可憐公孫弘,從應召入宮到落寞走出宮門,滿共就說了三句話。

——菑川公孫弘,參見陛下。

——承蒙陛下掛懷,臣,感激涕零。

——臣,告退……

這你能受得了?

換做誰,被這麼無視、漠視,還能絕地反擊、扭轉頹勢?

尤其在這之後,太宗皇帝真的就再也沒有召見公孫弘。

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貴戚,乃至於友人問起:陛下召見使君,都說了些什麼?

公孫弘也根本不知該如何作答。

——說陛下壓根兒都沒正眼看我?

還是說陛下就像一個八輩子沒開葷的色狼,被賈誼那個魅魔直接0幀起手硬控,完全沒給我片刻表現機會?

公孫弘根本無法回答,只能一笑而過。

於是,大傢伙就都默契的認爲:在太宗皇帝面前,公孫弘表現的很差勁,以至於他自己都沒臉說。

久而久之,大家夥兒就都篤定:《詩》博士公孫弘,純粹就是個名氣大於實力的水貨。

哪怕彼時的公孫弘根本沒什麼名氣,也同樣不影響朝堂內外如此評價公孫弘。

再加上有賈誼、晁錯等參照組襯托,公孫弘初入朝堂的失敗經歷,也就是必然了。

而今,公孫弘回來了。

不再是吉祥物般的博士;

卻是百官眼中,與閹人爲伍的尚書令。

換做三十多年前,公孫弘或許仍舊會一笑而過。

但此刻,公孫弘只覺得那幾十年積攢下的委屈,都化作了自己奮發向上的動力。

——這尚書令,我做定了!

非但要做,還要做好,做到前所未有的好!

讓你們這些聽風就是雨,沒事兒就胡亂腦補的蠢貨好好看看:菑川公孫弘,絕不遜色於賈誼賈長沙!

第324章 試探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51章 毒蛇!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25章 河西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2章 啊這?啊???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79章 雛鳳初鳴剛落腳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3章 竇王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34章 還行吧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35章 奏對第336章 下一步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92章 蒙王?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回家晚了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76章 無題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6章 點將!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7章 樑《孝》王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32章 策問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88章 藍圖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41章 處置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80章 魔改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52章 博望苑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20章 衛青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46章 廟算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63章 黑土地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52章 博望苑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08章 將戰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21章 大喜第205章 羽林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0章 賺錢賺錢
第324章 試探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51章 毒蛇!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25章 河西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2章 啊這?啊???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79章 雛鳳初鳴剛落腳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3章 竇王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34章 還行吧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35章 奏對第336章 下一步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92章 蒙王?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回家晚了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76章 無題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466章 點將!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7章 樑《孝》王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32章 策問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88章 藍圖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41章 處置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80章 魔改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52章 博望苑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20章 衛青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46章 廟算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63章 黑土地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52章 博望苑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08章 將戰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21章 大喜第205章 羽林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0章 賺錢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