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

對自己這一番操作,大家夥兒心裡大概是個什麼想法,劉榮心裡也有數。

劉榮知道自己這麼做,可能會引起一場輿論風波。

——劉舍,他配嗎?

尤其是和前輩如王陵、張蒼——乃至於申屠嘉等‘明顯更優秀’的前丞相比起來,劉舍,真的配得上如此榮耀嗎?

對此,劉榮的看法是:還真配。

說起來,劉榮對即將離退的老丞相劉舍,看似是許下了一大堆封賞;

——尤其是進皇帝太傅,又是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入宗譜,賜宮籍,乃至自由出入宮禁,之類。

但實際上,卻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多。

首先第一條:進皇帝太傅,秩萬石。

這麼做有沒有必要?

很有必要。

原因很簡單:劉舍,幾乎是自有漢以來,首位非個人因素、非帝相矛盾,亦或是君王喜好問題,而單純‘告老退休’的丞相。

想想劉舍之前的十任丞相,都是個什麼‘下場’?

——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曲逆侯陳平,潁陰侯灌嬰,故安侯申屠嘉五人,基本都算是終老任上,活到老幹到老。

餘下五者——闢陽侯審食其,純粹就是被罷免,從本就不屬於他位置上,被硬生生摘了下來;

絳侯周勃也差不多,本就是掣肘太宗皇帝的‘誅呂功臣’代表,被太祖皇帝略施手段,就給天下人做表率回了封國,而不是留在長安給朝堂添堵。

張蒼那就更直接了——因帝相矛盾,而被粗暴罷相!

申屠嘉相對好些,說是主動乞骸骨告老,好給先帝老爺子無法處理、封無可封的吳楚平亂功臣周亞夫,騰出丞相之位;

但實際上,申屠嘉當時的狀況,也已經是非退不可了。

——就算申屠嘉不主動退,先帝老爺子也必定會想辦法讓他退。

爲了給周亞夫騰出丞相的位置,先帝老爺子,甚至可能讓申屠嘉人爲終老任上!

只是相較於審食其、周勃、張蒼等前輩,申屠嘉最後還算識相,算是給自己留足了體面——既沒有難爲自己,也沒有爲難先帝老爺子。

要數最特殊的,當屬安國侯王陵。

太祖高皇帝彌留之際,呂太后曾以丞相之事,相問於太祖高皇帝。

呂太后問:蕭何已經老邁,其亡故後,當拜何人爲相?

——高皇帝答:曹參可繼蕭何之後,爲漢丞相。

呂太后再問:曹參也同樣老邁,若曹參也死了,又該拜誰人?

——高皇帝思慮片刻,答道:若曹參也死了,那就讓王陵擔任丞相吧。

只不過,王陵爲人憨直,不懂變通;

讓他和陳平各爲左右相——以王陵爲主,陳平從旁輔佐,就不會出問題。

呂太后欲再問,太祖高皇帝去搖頭笑道:等他二人也死了,這天地間會發生什麼事,就不再是我們所能預料、所能提前安排的了。

讓彼時的皇帝自行定奪吧……

這件事,也算是爲後世人所熟知。

而從這件事來看,安國侯王陵在漢太祖劉邦心中的地位,也是一目瞭然——僅次於蕭何、曹參二人的第三順位丞相候選!

這麼一個人,說他和蕭何、曹參一個檔次,或許還有些誇張的成份;

但說他比後來的陳平、灌嬰——乃至於張蒼更好,更適合做丞相,那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擔任丞相短短一年之後,於孝惠皇帝屍骨未寒之時,便被呂太后明升暗貶爲‘皇帝太傅’,從而驅逐出了朝堂決策核心。

當時的情況也很簡單。

呂太后想遍封諸呂,但又怕朝堂內外反對意見太強烈,於是就找來了外朝的代表:右丞相王陵。

呂太后問:如果我封呂氏外戚爲王侯,丞相覺得會怎麼樣?

果真如太祖高皇帝所言——王陵這人憨直,不知變通;

面對呂太后明顯意有所指,甚至已經隱晦暗示出答案的提問,王陵卻答道:太祖高皇帝,曾於公卿大臣斬白馬而誓盟!

盟誓曰:非劉氏,不得王!

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所以,倘若太后遍封諸呂,那最終結果,必然如太祖高皇帝所盟誓的那般:天下人羣起而共擊之。

王陵如此不給面子,呂太后當然不高興了。

——太祖高皇帝斬白馬而誓盟,又不是秘密進行的;

作爲開國皇后,呂太后能不知道這事兒?

既然知道,卻仍舊找王陵來問這麼一嘴‘你覺得咋樣’,顯然就是爲了得到王陵爲代表的外朝支持。

結果王陵不識擡舉,呂太后自然就‘不大愉快’了。

沒能在王陵口中,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呂太后仍舊沒有放棄,又找來了另外一位丞相——也就是太祖高皇帝臨終之時,爲右丞相王陵指定的副手:左丞相陳平。

同時,爲了探聽軍方的意見,呂太后還同時召見了軍方最高代表人:太尉周勃。

面對同樣的問題,陳平、周勃二人的回答,卻是和王陵截然相反。

陳平、周勃二人皆答:當年,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爲漢天子,於是遍封諸劉爲王侯;

今太后女身而執大寶,掌天下大權,與當年的太祖高皇帝並無兩樣。

當年的太祖高皇帝,能憑藉手中權柄遍封劉氏,如今同樣獨掌大權的太后,當然也能遍封母族呂氏……

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呂太后當即‘龍顏大悅’。

同時,心裡也不由開始想:王陵這個丞相,不聽話。

這陳平就很聽話。

與其讓王陵做右丞相,還不如把左丞相陳平擡上來,主持相府政務。

至於副手性質的左丞相,就給老熟人審食其過把丞相的癮,也算是對其多年來兢兢業業的獎賞。

當然了,審食其是個什麼貨色,呂太后最清楚不過。

所以拜相歸拜相,呂太后卻並沒讓審食其這個‘左丞相’去相府,輔佐入主相府的右丞相陳平;

而是讓他去未央宮,行使郎中令的職責,去監視年幼的前少帝:劉恭。

至於爲什麼要讓審食其去監視未央宮?

這就要提到陳平‘升官’爲右丞相之後,原本的右丞相王陵,被呂太后擡上皇帝太傅的位置了。

——皇帝太傅這個位置,當成年,乃至壯年天子在位時,自然是個榮譽性質的‘帝師’名頭;

但對於當時,才年僅四歲的前少帝劉恭而言,皇帝太傅、帝師,那是正兒八經的老師。

所以,呂太后讓審食其這個左丞相去監視未央宮,爲的就是盯着點王陵,怕王陵這個被自己明升暗貶的皇帝太傅,再把少帝劉恭給教壞了。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王陵自知是被明升暗貶,又被新任左丞相審食其所監視,根本不可能真的去‘教導’少帝劉恭;

於是一氣之下,以病重爲由辭了官,回家關上門生悶氣去了。

以上,就是王陵——這個劉舍之前的十任丞相中,下場最特別的一位,最終自丞相任上離職的經過。

至於爲什麼要說王陵,是劉舍之前的十任丞相中最特殊的一個,則是由於:王陵從丞相任上離職,是這十個人——尤其是審食其、張蒼等‘非終老任上’的五人當中,最體面、最漂亮的一例。

審食其——呂氏黨,故罷。

周勃——說好聽點是‘爲天下人先’,給天下人做表率,實際上,卻也是被罷免官職趕回老家。

張蒼——忤逆君上,故罷。

申屠嘉——說是自請骸骨,卻是不得不退,要麼退,要麼罷,乃至於‘不退便死’。

唯獨王陵!

唯獨王陵一人,既不是拐彎抹角的罷,也不是撲朔迷離的退;

而是正兒八經的:擢爲皇帝太傅,爲漢帝師!

擢,升官兒!

這即是王陵特殊的點,同時,也是劉榮之所以要給即將離退的劉舍,來這麼一手‘進皇帝太傅’的原因所在。

因爲根據過往經驗,漢丞相最終的結局滿共就幾個;

不外乎:終老任上,直接罷免,委婉罷免,明升暗降這四種。

唯有明升暗降,纔算得上是最能服衆,同時也是最體面、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說回眼下。

劉舍爲什麼‘該退’了?

劉榮,究竟想要藉此次劉舍離退,達成怎樣的政治目的,形成怎樣的政治慣例,或者說是先例?

答案是:借劉舍這個‘純粹就是退休’的特例,來開漢丞相不一定非得終老任上、不終老任上也同樣能德高望重的先例。

所以,劉榮就得竭盡所能的,讓劉舍這個正常退休的老丞相,得到足以媲美‘終老任上’的前輩們的榮耀、待遇。

至於具體的手段,便是撿現成的先例——循王陵當年擢皇帝太傅,進劉舍爲自己的皇帝太傅。

當朝天子,讓你做他的老師,這榮耀夠大了吧?

都做帝師了,那還想什麼丞不丞相的啊……

再者,王陵、劉舍這先後兩個先例,無疑也能爲漢家的後世之君,提供寶貴的經驗。

——你看看;

——呂太后再怎麼討厭王陵,也沒粗暴罷相,而是明升暗貶爲皇帝太傅。

——孝x皇帝劉榮,對退休的宗室丞相劉舍,那也是給了個皇帝太傅的榮耀。

——看明白了吧?

——碰到不喜歡的丞相,可別再粗暴罷相,而徒使朝野震盪了~

——呂太后、孝x皇帝劉榮,都已經給你打好樣了……

所以說,劉舍卸任丞相後進皇帝太傅,看似是劉榮的封賞,實則,不過是吃了政治因素的紅利,搭了劉榮‘爲後世開此先例’的順風車。

第二條:贊拜不名,入朝不趨,也基本是同樣的原因。

要想讓未來的丞相們,不再執迷於‘終老任上’,那劉榮就必須通過此次劉舍離退,用行動告訴未來的丞相們:活着離退,並不比終老任上差。

終老任上能有哀榮,活着離退,朕照樣能給足你們面子!

當然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及殿,畢竟是漢室對‘牛逼到極限’的臣子專門準備的大滿貫三件套。

劉舍顯然達不到標準。

所以去掉其中一個,賜予劉舍其中兩個,也算是表明了態度——朕也覺得劉舍比不上蕭何、曹參~

——但朕同時也承認劉舍的功績,至少承認他的苦勞。

這樣一來,一切就都合乎情理了。

至於剩下的第三、第四項:入宗譜,賜宮籍,自由出入宮禁,自主面聖,其實可以合爲一條。

入宗譜,就等於說是老劉家的人,劉榮的自家人了。

而擁有宮籍的人,除了太后母族外戚外,基本也就是劉氏宗親。

再有,便是擁有宮籍的人,本身就能自由出入宮禁。

所以實際情況是:劉榮賜桃侯家族入宗譜,讓他們成爲了老劉家的宗親皇室;

作爲皇室,他們本來就有資格擁有宮籍。

而擁有宮籍,就等於可以自由出入宮禁……

唯獨最後‘自主面聖’這一條,算是劉舍的特權——如今漢室獨一無二的那種。

但這一條,也同樣是個表面功夫而已。

就如‘劍履及殿’的榮耀,但凡不是曹賊之流,便即使得到,也絕不會有人真的不脫鞋、不卸劍,就入殿見皇帝一樣;

自主面聖這個榮耀,也絕不會有人真的一聲不吭,悶頭一路從宮外走到劉榮的御榻前。

至少劉舍不會。

如此算下來,劉舍真正得到的,其實就是爲自己的家族,獲得了一個宗親皇室的身份。

除此之外,基本都和劉捨本人沒啥關係,要麼是劉榮有的放矢,拿劉舍當第一個被吃的螃蟹,要麼就是象徵性的榮耀——只能擺着看,絕不能真的用那種。

至此,劉舍離退一事,便算是板上釘釘,且走完了程序。

那麼接下來,自然就是朝堂內外從上而下,如一條蠕動的長蟲般,集體往前‘挪’一步了。

——劉舍離任,丞相出缺,自然是御史大夫竇嬰遞補;

竇嬰做了丞相,那空出來的御史大夫之位呢?

還有新提格爲三公的大司空,總不能讓原本只有千石的御史中丞,直接跳過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跳四級提拔爲中二千石吧?

再往下:內史拆分,誰做大農?

中尉提格爲九卿級別的執金吾,是讓原本的中尉就勢升職,還是另外任命資歷滿足九卿級別的老臣?

還有少府;

就算石奮仍任少府,那分出來的主爵都尉……

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我再改改第221章 老兵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21章 老兵第15章 我好怕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調整一下狀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8章 命可真好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250章 單于庭第69章 朕,變了嗎?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0章 諸呂故事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6章 莢錢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63章 人心啊第207章第334章 草原王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59章 社稷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8章 太上皇?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58章 難啊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76章 無題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1章 殫精竭慮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68章 削藩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06章 傻了吧?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37章 且瞧着吧
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我再改改第221章 老兵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21章 老兵第15章 我好怕啊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調整一下狀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8章 命可真好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250章 單于庭第69章 朕,變了嗎?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0章 諸呂故事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6章 莢錢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63章 人心啊第207章第334章 草原王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59章 社稷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8章 太上皇?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58章 難啊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76章 無題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1章 殫精竭慮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68章 削藩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06章 傻了吧?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37章 且瞧着吧